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八十四章诱敌深入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熊津江入海口的海平面上,千帆竞过,浩浩荡荡。

“来了!”

道琛身着战甲立于船头,摇指向了前方。

“按照既定计划进行,迎战!”

黑齿常之挥手下令,几十艘战舰迎面而上,数量虽少,但是每艘巨舰,都是倭国战船的数倍之大,气势之上,也丝毫没有落入下风。

擂鼓声震天。

双方的舰队正面冲撞而上。

及至近处时,倭国船只立即分散,没有选择与这样的巨物正面撞击。

那根本就是找死。

一刹那间,数十艘唐军战舰就被众多小船包围住了。

对于海上战术,倭国运用的炉火纯青。

小船只四周骚扰,不时有火箭飞升而上,落在船舰之上,引起了大片火势。

战舰巨大,根本就无从躲避。

相反,倭寇战舰狭小,被射中的屈指可数。

明明是己方装备、造技高超,但是却是被动挨打,让唐军将士无比的恼火。

而倭寇的小船之上,再次飞射出无数的铁钩,一个个倭寇健步如飞,欲要上船进行抢夺。

“差不多了,鸣金收兵!”

见数艘巨舰已然起火,不少的船只也面临着被争夺的危险,黑齿常之平静的开口道。

主舰之上,旗帜猎猎作响,鸣金之声震耳欲聋。

唐军战舰迅速后退,几艘战舰不幸被熊熊烈火吞噬。

然而,几只小船却破浪前行,尽管船只被大火吞没,但船员安然无恙。

这一切都是事先精心准备的。

每艘巨舰的船体上,都连着几只小船,作为逃生的工具。

这场战役,本来就没打算获胜,也没有任何战术部署。

大唐现在的制造技术,远远超过倭国,在海上取得胜利并非难事,但要全歼敌军,显然不太现实。

“唐军,也不过如此!告诉勇士们,奋勇向前,生擒李承乾!”

安昙比罗夫得意地大笑,指挥着舰队全力追击。

然而,倭国的小船怎能追上大唐精心研制的战舰呢?

无论是速度、载货量还是防御力,大唐战舰都占据绝对优势,对倭国战舰形成了碾压态势。

无论倭国舰队如何努力追击,都只能是白费力气。

安昙比罗夫也只能看着数十艘战舰快速的消失在了入海口处。

“真是太可惜了!唐军拥有如此强大的战舰,还是落荒而逃,这简直是暴殄天物。”

后军将军毛野稚子目露贪婪之色,仿佛看到了这些战舰落入倭国手中的情景,那将又是何等的盛况,将是真正的无敌于海上。

“唐军的战斗力,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厉害。他们占据着富庶的大陆土地,简直是一种浪费。我们大倭国应该取而代之,成为那片土地的主人!”

安昙比罗夫顿时豪情万丈,心中充满了野心和欲望,欲剑指长安。

“在海上,我们大倭国的勇士是无敌的存在。但一旦登上陆地,恐怕就不是唐军的对手了。曾经出使过唐帝国的使者们都说,唐帝国国力强盛,军队精锐,绝不能轻视。”

毛野稚子凝重地说道,他们是海上的霸主,擅长海战,但对于陆战,他们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毛野将军,我认为唐军可能只是被吹嘘出来的强大。实际上,他们的真实战力也就如此而已,就如现在我们说看到的这般,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在陆上,都不可能是我们大倭国勇士的对手。”

安昙比罗夫迷之自信,这场战斗的胜利让他对唐军的实力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在这海域之上,倭国士兵纵横无双,一度曾把新罗和百济揍的抬不起头来。

也更加让倭国士兵膨胀了起来,之前,还未大规模交战之时,对唐军还保持一定的敬畏之心。

但是现在交战下来,唐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一戳便破。

“传令勇士们,欢呼的时刻到了,以最快的速度冲进百济内陆,将最宝贵的东西都通通抢上船来。”

安昙比罗夫挥舞着战刀,嘴中发出怪异的高喊声。

倭寇无比的雀跃,都发出了鬼哭狼嚎的怪叫声。

扶余丰脸部抽动,这不是也在变相的劫掠自己吗?

主战舰之上,几人神色各异,各怀心思。

“中原讲究,兵者轨道也,唐军如此就便被打败了,实属不该,这段时间,我们与唐军交手的次数不少,其战力还胜过了我军的勇士们。”

毛野稚子细想之下,还是感到不安,但是哪里不对,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多日的小规模城防战役,都是以倭寇败亡而结束。

也是因为抢夺不到物资,进退维谷的情况下,倭寇的这几位将领,才决定发动大规模战役,决定以人数上的优势战胜唐军。

但是在局面太过于顺利了,与之前唐军表现出来的战力天差地别。

“那是在陆地之上,陆战唐军是强项,水战我们才是强项,唐军如此战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难道不是吗?”

经此一说,毛野稚子心中的不安,才就此消失,是自己多心了。

以自己的弱项攻击别人的强项,焉有不败之理。

“熊津江直通百济内陆,我们只要不弃船而战,便可立于不败之地,纵使陆地野战,我们的勇士也无惧之。”

倭寇大军气势汹汹的扑进了熊津江的入海口,往百济内陆而去。

唐军驻守于加林城的守军望风而逃,弃城逃跑,宛如恐惧于倭国之兵锋。

几日的时间之中,倭寇便兵不血刃的连下数城,以南的城镇,居民和物资都纷纷北迁。

倭寇纵使夺取了城池,得到的也只是一座空城。

这也让的原本后勤补给困难的倭寇,无疑是雪上加霜。

不得不加快了入侵的脚步,要在唐军撤离之前,抢占到物资补给,不然只会被生生的耗死。

在这冰寒的时节里,物资一旦跟不上,就要全部冻死。

殊不知,他们前进的越快,距离绝境也就越近一分。

事实正如刘仁轨和黑齿常之预判的那般,向他们编织好的口袋钻进去。

但也总有意外发生,南端的重城周留城,在守军还未撤离之前,便发生了叛乱。

是百济残留的旧贵族势力欲要复辟,拥立归来的扶余丰为帝,重建百济国。

“安昙将军、毛野将军,岸上有自称是百济旧臣的人马逼近,欲要迎回王子扶余丰。”

主舰上,一个小胡子的武士单膝跪地,向两位主军将军报道。

“百济人马?不会是唐军假扮的吧,消息之中,百济国王都降唐了,还存在旧臣吗?”

毛野稚子一脸狐疑之色,显然不信。

“管他是百济旧臣,还是唐军,只要上了战船,还不是我们说了算,让他们上船来。”

安昙比罗夫十分淡定,连战连捷,更让他的气焰嚣张到了极点。

不管唐军还是百济军,在他的面前,都是不堪一击。

“你是何人?百济众臣之中,我等可未见过你?不会是唐军的探子吧。”

安昙比罗夫对着上船的几人,大声喝道。

“我乃百济皇室扶余福信,百济佐平。”

扶余福信昂首,看向两人。

扶余福信又叫做鬼室福信,是扶余义慈的从弟,官至当时百济的一品大员佐平。

其还是百济国少有的名将,在百济国中,是和黑齿常之相提并论的将领。

在唐、新罗联手灭掉百济,俘虏了扶余义慈之后,就是扶余福信借着威望,联系旧部,组织军队,抵御唐军,欲要收回故土,重建百济。

于是向倭国请援,倭国天皇齐天,认为有机可图,答应出兵百济。

迎回扶余丰之后,于周留城助扶余丰称帝,吹响了百济的复国号角。

扶余福信在与唐的战争之中,多有建树,功勋卓越,但也是因为功高震主,被登基之后的扶余丰所忌惮,反而被扶余丰杀害。

百济的复国运动,也是因为此次内乱,受到了严重的波及。

加之,后来的白江口之战爆发,百济复国无望,扶余丰逃到了高句丽。

“扶余福信,就是你向我天皇请求援助出兵的?”

安昙比罗夫眼眸之中,闪过了一丝诧异。

“对,就是我,按照约定,我们是同盟,还请将军让扶余丰王子归国,不日,我们将会为扶余丰王子举办加冕仪式,号召更多的反唐义军。”

扶余福信不卑不亢道,如今,他们有共同的敌人。

“我军既然是来援战的,这军需物资,你们是不是应该给了?”

安昙比罗夫问道。

”这是应该的,贵军所遇到的难题,我都知道一二,军需物资我已经派人运到了河岸边,将军可令人去清点。”

扶余皇室,在百济这片土地上耕耘数百年,有着很深的底蕴。

哪怕是遭受到了道琛和尚的几次清洗,还是保留下来了大量的财物和粮食。

“来人,立即去清点物资!”

安昙比罗夫激动道,对于扶余福信的身份不再怀疑。

“可否,让我等见一见扶余丰王子呢?”

扶余福信适当的请求道。

“当然可以,请扶余丰王子。”

有了百济旧军的加入,那也就说明,他们倭国的勇士不再需要打头阵了,粮草也不再是问题,形势变得大好。

倭国与百济的旧势力联合,军队也一下子暴涨至了五万多人。

五日过后,扶余丰于周留城加冕,成为了百济的新王。

下令号召各地,反抗唐朝的压迫。

然而,此次出现的情况,与历史上的情况却是截然不同,响应者甚少。

毕竟在现如今李承乾的治理下,百济百姓才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安居乐业。

对于反叛的扶余丰诸人,更是深恶痛绝。

在历史上,扶余丰登基,百济国内可以纷纷响应,因为在苏定方的武力压迫下,百济百姓苦不堪言。

最为严重之时,整个百济境内,只余下原来的首都泗沘城还被唐军控制着,唐王朝算是对百济失去了掌控权。

当时的唐军指挥官是刘仁愿,他上书请求李治派兵镇压百济叛乱。

白面书生刘仁轨也就此踏上了拜将入相的征途。

刘仁愿与刘仁轨并没有太多的关系。

刘仁愿是匈奴刘氏后裔,而刘仁轨则是刘邦的子孙。

刘仁愿能成为百济的统领,还是因为其私底下与苏定方有交情,当然,也不能否认其能力。

在全境皆敌的情况下,率领着唐军将士死守住了泗沘城,等到了刘仁轨的支援,也足以说明其能力了。

不能总要每个人,都要到达苏定方、刘仁轨、裴行俭这样的高度,才算是英雄吧。

历史上,大唐对百济的镇压演变是,唐高宗李治为了对高句丽实现前后夹击,任命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兵总管,领数万兵马从山城出发,从水路进攻百济。

苏定方连战连捷,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攻破了百济都城泗沘城,俘虏了百济国王扶余义慈。

但是对于百济的管理,却是有所疏忽,对军卒管教不严。

作为战胜方,军卒就对百济境内进行了抢掠,对于反抗者,就是镇杀。

在苏定方统领百济的这段时间里,又被称为血屠统治。

所以才激起了百济的全民反抗,黑齿常之和道琛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反叛,组织百济民众。

而扶余福信也没有闲着,请援倭国派兵。

扶余丰随着倭国军队回百济称帝,这便是百济的复国,各地响应,一路攻城拔寨,最后只余下了泗沘城还是属于唐军的。

面对这样必败的局面,高宗李治无意之下启用了刘仁轨,让他驰援百济。

其实也就是做做样子,他也没有想到刘仁轨那样的生猛,必死之局,让他给盘活了。

刘仁轨到达百济之后,发挥了文人的特性,挑拨离间。

因为百济和倭国本来就矛盾,而且扶余丰和扶余福信也是有冲突,两人其实都想当百济的新王。

扶余丰是局势所至,才成为的新王,而扶余福信则是人心所向。

在刘仁轨的设计之下,扶余丰成功的杀害了扶余福信这个具有统领能力的大将。

扶余丰杀害扶余福信,使得众多百济将领心寒,于是发生了内乱。

刘仁轨又乘胜追击,许以重诺,又成功的劝降了黑齿常之和道琛和尚,百济复国势力也就此土崩瓦解。

之后,便是与倭国一较高下的白江口之战打响,倭国战败,百济再次成为了大唐的领土。

然而此时的情况,与历史上发生的相差甚远,响应者,只有少不能再少的贵族子弟。

周留城反而成为了一座孤城。

攻守易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8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