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六十四章世家门阀的末日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收拢兵员,拱卫长安,挑选才能之士,填补朝堂缺位,保证政令无阻,所有人员名单,均需呈报上来。”

李治自此真正亲政,不过,大唐江山,也只剩下了半壁江山。

“另外,打压氏族,平分地产,全国实行包产到户以及摊丁入亩国策,此事,百官配合许仆射行令。”

打不赢,那就加入。

在李承乾的策划下,平分土地,已经成为了一种大势。

在这样的趋势,使得李承乾赢得了天下民心。

李治当然不想就此罢休,无任为己,还是为家国,实行两策,都是有利而无害。

“诺!”

剩下的大臣,均是领命。

人数虽少,但都是李治的班底。

有许敬宗、李义府、马周等为首。

一道道紧急而严厉的政令,自那巍峨耸立的太极宫中源源不断地传出。

这些政令如同一股股的洪流,迅速席卷了整个长安城,所到之处无不掀起惊涛骇浪般的腥风血雨。

一时间,城中那些曾经显赫一时、权倾朝野的氏族门阀纷纷遭遇变故。

只见一队队军卒冲入各大氏族门阀之内,手持罗列的各种罪行的罪状,欲要进行问罪。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剧变,有些氏族门阀妄图负隅顽抗,但只要稍有反抗之意,冰冷无情的刀剑便会毫不留情地加诸其身。

刹那间,惨叫之声此起彼伏,鲜血四溅,染红了原本一尘不染的庭院和街道。

昔日里繁花似锦、热闹非凡的长安城,在短短数日之间仿佛经历了一场可怕的噩梦。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触目惊心的斑斑血迹,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息。

曾经熙熙攘攘、充满欢声笑语的街头巷尾,如今变得冷冷清清,人们行色匆匆,满脸惊恐之色,生怕一不小心就惹祸上身。

这座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瞬间陷入一片风声鹤唳之中,人人自危,往日的繁华与安宁荡然无存。

新皇登基,乾坤更迭。

李治的突如其来的发难,打了各大门阀一个措手不及。

但李治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一代帝皇,能掌控的地域,也只有关内道和河东道了。

其他地域氏族门阀要么反了,要么就是不听政令,纷纷自立门户。

被地方氏族扶持起来的傀儡势力,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遍布了整个神州大地。

比隋末都还要更加的混乱。

因为,他们都要进行自保,抵御打压境内的百姓。

甚至有些地方,为了根除祸患,直接大规模的屠杀百姓。

他们在挥霍着他们最后的辉煌。

紧着而来的,便是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反抗氏族门阀的打压。

经过李治这一闹,神州大地上的阶级斗争彻底打响。

……

“太子殿下,好消息,大好消息啊!”

李震踏雪而来,手中扬着几封信件,脸上露出大笑。

“李将军,是又带来好消息了!”

裴行俭转身,这段时间里,他们可是捷报频传。

李承乾的目光,也离开了河面。

冬天已至,黄河结冰。

“是薛将军传来到战报,靺鞨投降了!”

李震急忙道。

很难让人相信,八百勇士破一国。

“这是真的吗?靺鞨投降了!”

裴行俭也是大为吃惊,在他看来,薛仁贵和高侃两支军队,就是为了牵扯住北方的大唐番国。

使得他们在对唐一战之时,不会有后顾之忧。

现在,是超额完成任务了。

“太子殿下,你就一点不吃惊吗?”

看着李承乾淡然的神色,好似这一切都早就注定了一样。

“薛将军,勇武无双,一人便可压一国,靺鞨只不过是弹丸之地,破之又何难呢?”

李承乾开口道。

这点传奇对于薛仁贵来说,并不算于太过了。

“战报之上,可有详细的战争经过呢?”

至于是如何取胜的,李承乾也同感好奇。

“战报之上,就言薛仁贵将军独冲敌阵,生擒了靺鞨国主,靺鞨遂投降之,具体战斗经过,也未传来。”

李震回道。

“薛将军当真神勇,万军从中,生擒其国之主,古之未有之,真乃奇人、神人也。”

众多战将,无一不倒吸口凉气。

夺旗斩帅,几十年都未曾有之。

而在薛仁贵这里,却是接二连三的完成了。

“北方战局已定,如今黄河冰期已至,各位可有何建议?”

李承乾转而问道。

“大唐境内,如今已经是诸多割接并起,且有起义军有归属之意。”

“末将以为,该当分兵而击,收拢沿途起义军,可迅速平定局势之乱。”

“另外,长孙无忌集团聚集了许多氏族门阀势力,需要重兵围剿,剿灭之,门阀势力也就不足为虑。”

裴行俭侃侃而言,大局明朗,他制定的战略也十分的具有针对性。

“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收拢起义之军,对门阀势力进行讨伐,分田产,置地利。”

“渡河之后,分散行动,以击溃门阀目的而战,化整为零,极快的结束动乱,救民于水火。”

“对于改过自新的氏族门阀,也要给予足够的宽容,上天有好生之德。”

李承乾语气沉重,没有胜利前的那份激动感。

此次动乱之后,人口肯定还会锐减。

人口可能会创历史新低,要低下千万人口的大关。

每次大战乱之后,人口都会直接拦腰斩断。

胜利是必然的了。

但是,战后治理问题,却时刻围绕着李承乾。

也该从现在布局之后的大局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依殿下之意,末将会分令传达各军。”

裴行俭会意,点了点头。

“辽东运来的土豆红薯,也不要用于食用了,分发给各地百姓,让他们先种植起来。”

李承乾又吩咐道。

他现在为主导者,不仅要考虑军务,同时还要时刻跟进政务。

大乱之后,就是大治。

几日之后,待军数月的辽东军,也自黄河北岸,横渡黄河南下。

“军中粮草,究竟还能维持多久啊?”

在相州府内,长孙无忌忧心忡忡地凝望着,眼前白雪皑皑的原野,眉头紧锁,满脸愁苦之色。

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吹过,他肩上的白发随风舞动,与那洁白无瑕的雪花相互映衬。

自从得知长安发生变故后,仅仅一夜之间,这位昔日威风凛凛的大权臣竟然已是满头白发。

他实在想不通,为何一直信任有加的李治会突然在背后捅自己一刀。他率领军队浴血奋战,抗击外敌入侵,一心只为国家和君主效力,可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眼下,粮草即将断绝,他们已然深陷绝境,仿佛走到了穷途末路。

这时,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泽走上前来,轻声说道:“父亲大人,据我估算,军中的粮草最多只能再维持半个月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我们举城投降吧。”

一旁的次子长孙津和也赶忙附和道:“是啊,父亲大人。听说李承乾对待降卒还算宽厚,如果我们向他投降,想必他应该不会太过为难我们的。”

要知道,长孙无忌膝下共有十二个儿子。此前,其中三个儿子已不幸被张亮斩杀,而其余众多子女中有不少人正跟随他一同出征在外。

面对两个儿子的提议,长孙无忌沉默良久,最终只是缓缓吐出一句话:“让为父好好考虑一下再说吧!”

此时此刻的他,就如同那风中摇曳的残烛一般,微弱的生命之火似乎随时都会被这刺骨的寒风吹熄。

此次突如其来的变故,对于长孙无忌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至极的打击。

“父亲大人!情况危急万分,刚刚探子传来急报,李承乾所率领的大军,竟然已经成功地渡过了黄河。按照这样的行军速度推算,不出数日,他们必然会兵临城下!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长孙泽满脸焦虑之色,再次向长孙无忌禀报着这一惊人消息。

然而,他们又哪里能够知晓长孙无忌与李承乾之间暗藏的种种纠葛与过往呢?

在他们单纯的认知当中,毕竟他们身上流淌着相同的血脉,若选择投降,想必应该不至于遭受过于严苛的清算吧。

长孙无忌眉头紧皱,沉默片刻后,终于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赶紧派人暗中去与李承乾进行接触和交涉,但切记千万要小心行事,绝对不能让此事走漏半点风声!”

此刻的他,尽管心中万般无奈,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去直面眼前这残酷的现实。

此时此刻,他们已然陷入绝境,孤立无援。

后方有李治对他们的赶尽杀绝,南边黑齿常之率领着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的军队步步紧逼,北方则是李承乾率领的大军来势汹汹,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而内部,那些心怀不满的百姓也开始蠢蠢欲动,局势已然变得岌岌可危。

即便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长孙无忌心中仍存有一丝希望。

毕竟,他手握重兵,如果他想要自立,那么他完全有可能凭借这些兵力割据一方,拥兵自重。

以相州等几个州县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与李治和李承乾分庭抗礼,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好,孩儿,立即就去办。”

长孙泽当即领命,迅速转身离去。不多时,只见数匹快马如离弦之箭一般,踏着积雪疾驰而出,扬起阵阵飞雪。

站在高高的城头上,长孙无忌俯瞰着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不禁老泪纵横。

他是专权了,但他始终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将这片国土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

他拉拢那些世家大族和门阀势力,无非是想借助他们的力量使得政令得以顺利推行。

而任命那些贵族子弟为官,也是看重他们自身的才华和能力。

只可惜,如今这大好河山却已变得千疮百孔,民不聊生。

天下就是如此,有才能之人的人,大多数就是出自门阀。

贫民,大字都不认一个,他又该怎么提拔呢?

有心酸,也有苦处。

但他却无处发泄。

能懂他的,也许就真的只有太宗李世民了。

“参见太子殿下!”

洺州境内,长孙泽成功的觐见到了李承乾。

“你是何人,来寻本宫是何事?”

李承乾还真的对这个表弟没有任何的印象。

“太子殿下,家父长孙无忌,你我流着的是同一种血。”

长孙泽激动的说道。

“起来说话吧,你来寻本宫何事?”

李承乾已经大致的能猜出其的来意了。

“家父为了避免生灵涂炭,决定归降太子殿下。”

长孙泽说道。

“哼,别把你老子说道那样道貌岸然,早不降,晚不降,这个时候降,难道当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回事啊?你们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之时,难不成还想从我们太子殿下这里捞到什么好处不成。”

程处默大骂道。

长孙无忌可是很能耐,硬生生的将他们格挡了半年之久。

若不是黄河结冰,他们怕是再熬过几年,也不见得能攻打过来。

“这位将军,此话就言重,我父,真的是为百姓而思虑。”

“此间阻挡太子殿下,也是各为其主,家父是为尽忠,不无不妥,若不是当今陛下舍弃,我们毅然会抵抗到底。”

“如今,我来呈降书,是为了大唐的百姓着想,希望能早些结束战乱。”

长孙泽反驳道。

后勤粮草是没有了,但是这真的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被饿死。

一旦,他们不顾后果,祸乱起来,那么想要平定,也绝对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心系百姓,此条还是能说的过去。

长孙无忌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没有想自立,已经说明了很大的问题。

“如果这是你父亲之意,本宫自然受之,归降之后,本宫也自会保尔等周全。”

李承乾想也没有想,便回答道。

在历史上,长孙无忌虽多有争论,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还是懂得取舍。

他唯一做错的,就是做了李治的顾命大臣。

因为李治,他根本就不需要顾命大臣。

顾命大臣,对于其来说,反而是一种掣肘。

长孙无忌最后被逼死,那完全也是李治的意思。

长孙无忌哪怕是一个平民,但也是皇帝的亲舅舅。

谁敢往死里逼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8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