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 分类:其他 | 字数:0

364.第362章 立嗣之争

书名: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9:28

第362章立嗣之争

邺城,酒舍二楼。

毌丘兴将木盒挪到孙权身前,笑道:“兴微薄之礼,不成敬意。”

孙权打开木盒,却见五锭金子呈放于盒中,闪闪发光,颇是耀眼。

孙权合上盖子,端起茶盏,淡淡说道:“太守之职怕是不易,魏国治下十郡皆有上卿贤士出任。青、徐、兖、豫四州或有临近南贼,或是富庶之郡,魏王亲自委任,某怕是难以插手。”

毌丘兴领悟孙权之意,点头谄笑,说道:“吴侯所言有理,兴不敢思求中原郡守。”

说着,毌丘兴从身侧抽出二端披着黑布的东西,掀开黑布露出色彩鲜艳,质地柔软的蜀锦,亲自送到孙权身前。

毌丘兴抚摸着光滑如肌肤般的蜀锦,笑道:“兴若能得边境郡守之职,便是足矣!”

孙权见是蜀锦,打起精神,放下茶盏,伸手抚摸锦面,露出喜爱之情。

“此锦来自成都,名曰蜀锦,价值千金,精美华丽。若是制作成衣,颇是符合吴侯气质。”毌丘兴说道。

孙权摸着蜀锦,说道:“某往昔所见蜀锦,多是劣质之物。今之蜀锦品质出众,柔和滑顺,端是不凡。”

诸葛亮将蜀锦官营后,采取了两套打法,利用官营优势,加大劣质蜀锦的生产,降低价格,让商贾贩卖,以劣币驱除良币的形式,击败襄邑织文,抢占中小士族的市场。

其二,整合高端蜀锦产业,广招蜀地良工巧匠,选出各家销量最好的蜀锦,大力生产,降低价格,与襄邑织文竞争。

官方直营,规模生产,降低价格,如此几招下去,不消多时,襄邑织文因家庭工坊,小规模运营,成本不下的问题,怕是难以与官营的蜀锦竞争。

毌丘兴见孙权喜欢,搓着手问道:那在下之事?”

孙权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河西诸郡平息,魏王思求能臣良将出任。以君之能,当会在魏王考虑名单之内。”

闻言,毌丘兴欢喜不已,说道:“既然如此,在下之事当多劳烦吴侯了。”

“客气了!”

孙权让手下收起蜀锦、木盒,端起茶盏,自信说道:“有我运作,不消五日,太守委任,必会下达与将军。”

“多谢吴侯!”

忽然楼窗外传来街上一阵喧哗扰之声,接着听得一架马车远远驰来之声。

孙权停止谈话,向窗外望去。

却见街上行人和百姓纷纷站在街道两旁,看着不远处驶来的一架马车。

车马并不华贵,引人注目的是坐在车上的人,年约二旬有余,服饰随便,面目清秀,举手投足间露出毫无矫饰,极其洒脱的气质,吸引众人的目光。

毌丘兴眯眼打量,说道:“临淄侯?”

“正是!”

孙权见到曹植,神情渐冷。

毌丘兴望着远去的车驾,说道:“临淄侯,文学著世,深得魏王宠爱。五官中郎将当~。”

孙权出声打断毌丘兴的话,告诫说道:“言行多守规矩,有些事非你所能议论。”

毌丘兴神情肃然,说道:“在下不敢,仅是忧虑吴侯也!”

孙权捋着胡须,冷笑说道:“我有何灾祸?倒是将军身赴河西上任,当多小心胡人。”

“诺!”

且不言孙权与毌丘兴交谈,曹植入宫,则是拜见曹操。

曹操拿着曹植的巾帛,手捧曹植诗稿,轻声诵道:“……远望周千里,翔朝夕见平原。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读完,曹操将诗稿放下,笑道:“子建文采非凡,此诗大妙!”

“多谢,父王夸赞!”

曹植拱手说道:“儿臣仍有不足之处,还需父王指点。”

曹操起身踱步,笑道:“子建文采,孤已是无法指点。倒是治国军略,子建当多多上心。”

说着,曹操捋着胡须,问道:“孤半月前交予你问答的陇西军务,心中可有腹稿?”

曹植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巾帛,上呈于曹操,说道:“父王,儿臣深思多日,向诸卿讨教,得有修筑祁山堡,以备南贼一文。”

“祁山堡?”

曹操不由看向曹植,惊讶问道:“子建为何以为祁山堡可御南贼?”

曹植脸不红,心不跳,说道:“从益州出蜀,大道唯祁山及秦岭诸道,故阻敌于祁山道,则可让敌寇不得进犯陇西。”

“武都、阴平之后,若欲再设城郭,纵观祁山道一二百里,唯祁山堡可以据敌于山道间。”

“祁山堡立于平川之上凸起山峰,高数十丈,坐落汉水北岸,周围里许,四面如削,高峻奇拔。于祁山设营堡,唯西南有门可入城堡,再沿盘折小径,迂回曲转上至山巅。”

“山上可屯扎数千人,土地辽阔,有水可汲,有田可耕。其下悬崖绝壁,峭峙孤险。南贼迎兵进犯,纵数万人亦难攻克山堡。祁山不克,南贼粮道危险,此将不足为忧。”

看着巾帛上的内容,曹操点头赞扬,说道:“祁山堡,子建与孤所思吻合,驻兵守备之言可谓真知灼见。”

在曹操陇右的防守方案中,马超驻屯武都,为前哨兵马;若马超不敌,则可退至祁山堡据敌。

祁山堡固守住,犹如卡在南贼喉咙中的一枚钉子。南贼想绕过祁山堡垒,兵取陇右,粮道则是易受威胁。如此布置,依靠祁山道近千里的绵延,足以将南贼的后勤压垮。

西靠祁山,中依襄樊,东固寿春。

这是曹操御敌之策,然不得不说曹操军略布置的杰出。

且不说今时位面如何,在历史上孙权终生连合肥都没跨过去,寿春城的影子更是没见到过;葛公二出祁山,虽有取胜战果,但始终也被祁山堡卡住,没拿下来。

那这封祁山堡建议书,出自曹植之手吗?

当然不是,能如此通晓陇右军情之人,唯有杨修、司马懿等寥寥数人。能给曹植出如此建议之人,除了杨修也无他人了。

“多谢父王夸奖!”

见曹植站在那,神情潇洒自如,让曹操愈发喜欢。

将巾帛放下,曹操问道:“子建可知刘备帐下王粲否?”

“儿臣颇有耳闻!”曹植答道。

“善!”

曹操从案几上抽出一份公告,气愤说道:“刘备小儿,得知为父进位魏王,命王粲写文驳斥,辱骂我曹氏一族,今岂能忍之。”

“子建才华非凡,孤欲让你书诏一份,反驳其文,布露天下,言刘备有不臣之心,蓄意谋反。”

曹植接过书信,浏览全文上下,笑道:“父王勿忧,儿臣已有应对之语。今夜书写润色,明日即可将文书上呈至父王案几之上。”

“彩!”

曹操停下脚步,笑道:“刘备织席贩履,戎马一生,终是老革。岂能与我曹氏论家学深浅!”

“儿臣暂且告退!”

“善!”

望着曹植的背影,曹操捋须而笑,笑声中带着自豪、温馨及那欣慰之情。

不得不让曹操开心,论才学上曹丕、曹植二人皆有文采,而这文才可是真才实学,而非外人吹捧所得。

“军国政论宜当多多考问啊!”

时至夜幕,杨修得知今日之事,暗中前来拜见曹植。

书房内,曹植衣着随意,举止洒脱,亲为年长自己十余岁的杨修斟酒。

“今日魏王得见公子谈及何事?”杨修持樽以示感谢,问道。

曹植将酒勺放到酒翁中,笑道:“今父王考问某陇西军务,多幸德祖提点,言及祁山堡之关键。植按此而书,献于父王。父王大悦,对我多有夸赞。”

杨修捋着胡须,问道:“除此之外,可有言及他事?”

曹植恍然大悟,指了指案几上的巾帛,说道:“父王称王,刘备命王粲书檄文,露布天下,责骂我父。父王大怒,让植书文,以为驳斥刘备,并言其不轨之心。”

“书写檄文之事,对公子而言,当是轻而易举。”

捋着胡须,杨修皱眉说道:“大王可以向公子提起立嗣之事?”

曹植屈膝而坐,持樽饮酒,笑道:“今父王仍在,上有长兄,何出此问乎?”

杨修指点案几,说道:“大王日渐老迈,今年已有六旬。年岁渐长,继位称王,怎能不思后世之事?”

“公子才华不凡,胸有大志,又岂能不为大位计?”

说着,杨修神情严肃,拱手问道:“敢问公子,他年若登大位,远志如何?”

曹植沉吟少许,说道:“我若得其时,当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平乱世以兴邦,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方不负君子之名。”

杨修微微颔首,赞扬说道:“公子才高志远,令修钦佩!”

“来!”

杨修举起酒樽,说道:“修愿助公子一臂之力,望公子壮志得酬。”

“哈哈!”

曹植举樽回敬,笑道:“今当有劳德祖了!”

“不敢!”

二人饮酒后,曹植取酒勺为杨修斟酒,说道:“诗词歌赋,此植擅长之事。然唯军国策论,植年纪尚浅,不得精髓。那时以不知地理为由,往后拖延时间。今后父王起意考究,植恐难以应答。”

杨修从袖中取出巾帛,笑道:“公子,魏王近日以来所忙军国之事,尽在此巾帛上。公子闲暇浏览,多多习读,牢记内容即可。魏王若是问起,据此应答,料无差错。”

曹植摊开浏览,欢喜大笑,说道:“德祖不仅能知我心,亦能知父王之心。有德祖相助,我有何惧?”

“请德祖饮之!”

“多谢公子!”

曹植与杨修畅聊一夜,曹丕得知今日之经过,出于担心也喊来孙权、司马懿商议。

“仲谋、仲达!”

曹丕坐在榻上,担忧说道:“今日听宫人言,子建所献祁山堡御贼之论,多得父王赏识。父王欢喜之下,让子建撰写檄文,以为驳斥王粲檄文。子建文采之华丽,丕难以匹及。”

“近日以来,父王愈发宠爱子建,此非良事之兆。不知二位有何良策教我?”

司马懿沉吟良久,说道:“公子,以懿观之,三公子长于诗词歌赋,短于军国政论。由此观之,祁山堡御贼之论,怕是出自杨修之手。”

“杨修?”

曹丕心有不忿,说道:“杨修与子建亲善,依仗丞相主簿之职,探听军国机密,为子建通风报信,此人端是可恨。”

说着,曹丕看向孙权,问道:“彼时仲谋留杨修不杀,不知有何大用?”

面对曹丕的质问,孙权淡定自若,拱手说道:“启禀公子,杨修有小智,却无大智。三公子性情洒脱,为人不拘礼节。杨修能佐三公子军国,却不能正心性。心性不正,岂能为太子?”

曹魏之前,皇帝嗣子与诸王嗣子皆可称为太子,从曹魏开始则将太子改为世子。今曹魏未建,王嗣子称太子。

“以权观之,太子之位非属公子不可。杨修为三公子谋划,献军国策论,以为应答魏王。若让魏王得知此事,必然大怒,三公子、杨修皆难逃惩罚。”

孙权真的不慌,对于他来说曹丕夺嫡真就处于优势局。曹操虽然喜爱曹植,但并非失去理智,而是有限度的喜爱。

当然不能说曹操没有立曹植之念,但曹植的性格对于为君者而言乃是大忌,而曹丕性格内敛有城府,这比曹植更有优势。

至于曹操为什么有另立太子的念头,实际上也不难理解。

若按孙权来说,则是曹丕能力太次了。优柔寡断,见事不能决,心胸狭隘。然值得称道的是重感情,文采亦是出众。

曹丕深思良久,说道:“仲谋之言,不无道理。然杨修为子建谋划,我等虽知,但无证据。空口无凭,父王岂能相信?”

孙权抚须而笑,说道:“公子为五官中郎将,得魏王宠幸,今忧虑之人,非是公子,当属杨修。权不料多时,杨修当自投罗网。”

“至于公子,当以结交大臣为上。今荀公(荀攸)身患重病,公子当向魏王请命,代魏王探望荀公,以显公子爱贤敬老之心。”

“当从仲谋之言!”

“饮酒!”

司马懿暗自打量孙权,心中忌惮不已。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80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