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160章 浮兵袭营

书名: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9:28

太湖,夫椒山。

周瑜登山而望,那张俊朗的脸庞,朝望天水一色的湖水,江风凛冽,白袍飞卷,犹如佳人遗世而独立。江左周郎之名,并非虚言!

若说霍峻英气勃发,兼有儒将之风。那周瑜作为舒城周氏的子弟,纯粹的名门士大夫出身,则是更为典雅、儒气,但又从小好兵事,使得周瑜兼有几分杀伐之气。

若将二人外表进行比较,周瑜比那霍峻英俊些许,且兼有儒学之气。但霍峻较周瑜身姿更为修长,体格壮硕,因长武事,阳刚英武之气颇重。

“子敬啊!”

周瑜抚剑而立,指点江山说道:“春秋之时,吴越于笠泽大战三次,吴王夫差雄才大略,二次得胜,几尽灭越;越王勾践隐忍吞声,一战取胜,倾灭吴国。”

说着,周瑜嘴角微微上扬,说道:“今敌我之势亦如当初之吴越,刘备自恃兵强,深入笠泽。我军以逸待劳,必能胜之。”

鲁肃目光看向周瑜,说道:“霍峻千里奔袭破京口,若待其平定江南诸县,率水师入笠泽,与刘备合军,不知公瑾凭何能胜?”

听鲁肃如此之言,周瑜收敛笑容,心中颇是忌惮霍峻。

京口城防,他亲自检查过。修筑烽火台的主意,不仅是孙瑜的,也是他亲手敲定。因而他对京口城的防守,十分具有信心,甚至他也换位思考过,若他是霍峻会如何率兵进攻京口城。

周瑜思索良久,最终认为没有什么计策,想破京口城,唯有强攻方可。然而在他眼中几乎无懈可击的京口城防御,在霍峻手下居然挺不过一日。

若不看霍峻花里胡哨的操作,仅看用兵时间。霍峻在皖城磨蹭一个多月,然后花了一天的功夫就拿下了京口城,如此用兵简直恍如天人。

这种强敌,让周瑜感到巨大的压力。当然周瑜并非轻易认输之人,继而神情又是自信满满。

“霍峻、刘备合兵确实难胜,但今仅有刘备大军,此时不击,更待何时!”周瑜自信说道:“刘备深入吴会,屯兵邱城,钱塘孤悬。我军收兵聚湖,以逸待劳。敌在明,我在暗,夜袭敌军,以火烧之,必能得胜。”

周瑜目光落到鲁肃身上,沉声说道:“击败刘备,断其归路,霍峻入笠泽,无异于飞蛾扑火。”

目光远望,周瑜气沉丹田,扶剑而立,豪气说道:“笠泽之上,将是刘备、霍峻兵败之地,亦是某成名之时!”

鲁肃感受到周瑜心中那股积蓄已久的情绪正在喷涌,那种渴望得胜的心情,以及那种压在心间不满的情绪,随着周瑜的言语正在流露而出。

周瑜并非无能之辈,几年以来的不利局面,让他颇感束缚。攻彭泽不利,转攻黄祖得胜,周瑜扭转局势;又因丹阳兵变,黟山战败,局势危急起来。

今为了得胜,他不惜说服孙权,放弃外部城池,诱敌深入,然后利用水军,歼灭刘备。孙权被周瑜说服,采纳了他的计策,而他也以功成报主。

霍峻能谋划布局,而周瑜就不能谋划布局吗?

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如是而已!

鲁肃怔怔地看着周瑜,良久之后回神,弓腰拱手说道:“肃恭候都督成功之音讯!”

舟舸千艘,甲兵万人,这是孙权授予周瑜的人马。且孙权表周瑜为都督,程普为副督,节制诸将。

笠泽,荆州军大营。

天空月光皎洁,冷冷地照耀江水湖面,犹如银蛇。营内篝火明亮,橘黄色亮光驱散黑夜,亮如白昼,

大帐内,刘备与众人正在议论霍峻传来的战报,又是在惊叹霍峻用兵的操作。

刘琦瞪目结舌,说道:“仲邈怀抱佳人一个多月,花了一天的时间从皖城奔赴千里京口,其间攻取百里烽火台,又拿下京口坚城,如此用兵闻所未闻。”

刘备摇了摇头,这种用兵的方式,他亦是第一次听说。如果说上一次霍峻利用皖水的退潮,分取夏侯渊、孙瑜二人;今时利用曹军的运粮队袭击烽火台,且是在夏季江水上涨,乘船一日奔赴千里夺城。

诸葛亮轻抚羽扇,感慨说道:“仲邈不动兵则已,一动兵必是惊人。兵进如迅雷,不以掩耳之势,伏手尽起,尽克目标,令人防不胜防。就如此战,我等仅知仲邈取妻骄敌之策,却不晓其意何在!”

顿了顿,诸葛亮说道:“若言水战之妙,仲邈首屈一指,非常人所能比也!”

这就是霍峻的用兵习惯,他不喜欢与敌人长期对峙。而是喜欢寻觅战机,忽至战场,兵进如风,从而击败对手。

至于为什么不喜欢与敌人长期对峙,主要在于两军久持,进攻方久攻不下,则容易造成兵锋折损,锐气受挫。且长期消耗物资,又会劳财伤民,毕竟战争的旷日持久,不可能对参战国有利。

就如司马懿与诸葛亮数次对垒,司马懿见打不过诸葛亮,选择据守不战,硬生生得将诸葛亮耗死在五丈原。若从战争角度来看,司马懿打不过诸葛亮,即便穿女装,也要畏敌避战不出。若换到曹魏的角度,无疑司马懿是胜利者,敌军统帅因他而死。司马懿不战而胜。

张飞啧着嘴,对霍峻这种用兵的操作,亦是敬服不已。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刘琦扬着战报,苦笑说道:“能阻仲邈用兵,唯琦与叔父,幸得孔明规劝,否则仲邈之策难成。”

显然经历此一战,刘琦对霍峻能力的认知更上一层。他已深刻明白,能阻挡住神一般的队友,唯有自己这个不知兵的领导。

刘琦感慨了半响,兴奋说道:“叔父,今仲邈攻略京口,待其入笠泽,两军合一,水陆并进,何愁孙权不灭!”

刘备微微颔首,说道:“今江东大军隐而不发,必是藏于笠泽之中。待仲邈率水师兵至,其取夫椒山,我军则向南绕行笠泽,渡过松江,取吴县。届时笠泽尽入我手,孙权将无处可逃。”

说着,刘备看向诸葛亮问道:“孔明,以为何如?”

诸葛亮沉吟良久,说道:“仲邈攻克京口的消息,我军能知。孙权、周瑜二军,又如何不知?”

“两军合一则难胜之,周瑜为求得胜,恐会北击仲邈,或进取我军。故亮以为我军当提防一二,以免让敌人有机可乘。”

“好!”

刘备吩咐说道:“今夜起加派队巡逻士卒,营寨外哨卡不得松懈。明日命士卒上山伐木,加固营垒工事。”

“诺!”

……

军议结束后,众人散去归营休憩。

几朵云彩遮掩住了月亮,夜色愈发漆黑。唯有笠泽旁的荆州军营寨灯火通明,巡逻士卒披甲穿梭不息,昆虫脆鸣不停。

“将军有令,你等守备仔细些。”

“不许偷睡,否则以军法处置。”

负责巡察的军候刘傅,来到营寨外的哨卡,不断的叮嘱说道。

“诺!”

将士不敢放松,齐声应道。

话音未落之际,站在哨卡高处的士卒忽然发现什么,指向湖畔上的明亮点,大声喊道:“似乎有敌军在湖上。”

“什么!”

巡逻守夜的刘傅,三步并作两步登上高点,只见湖畔上的火光似乎越来越多,且远方还有战鼓声传来。

“敌袭!”

脑袋一个激灵,刘傅大喊道:“鸣号!”

“来人,快通知将军。”

“诺!”

刘磐得到消息后,迅速命人通知中军的刘备、刘琦二人。

“主公!”

太史亨闯入大帐,用手推着刚入梦不久的刘备,唤道:“有紧急军报!”

刘备被太史亨的声音吵醒,眯着眼,睡意朦胧问道:“元复,有何要事?”

太史亨递上一碗凉水,说道:“国安将军,言在湖畔上有江东军上岸,且湖面鼓声大作。”

“什么?”

刘备脑子已是清醒,急忙穿上鞋子,在太史亨的帮助下,披上甲胄,匆匆忙忙地出了营帐。而此时得到消息的诸葛亮也正在披着外袍,匆匆忙忙离帐。

“孔明!”

“主公!”

少顷,刘磐派出第二名侍从也到了,说道:“刘豫州,我军方向有大股江东兵马出没,鼓声响彻不停,有袭击我军之意。我家将军已命士卒起身,整军待战。”

“叔父!”

刘琦披着外袍姗姗来迟,说道:“江东军有夜袭击国安之意,宜当发兵救之。”

荆州军背山临湖扎营,刘备率中军居中,张飞部屯于右营,刘磐于左营屯兵。刘磐所部近河,因而需防守正面的湖畔,及侧翼的河水。张飞帐下将校多是中原人,屯于弁山山脚下。

“主公,长公子所言有理。”孙乾说道:“江东军藏于泽中,久而不现,今出兵夜袭,有破我军之意。且国安将军营寨近河,侧翼易受袭击,不可不救。”

“且慢!”

诸葛亮按住刘备欲发兵的手,说道:“实如孙先生所言,江东军久而不现,今日出兵必有所图。且若是夜袭我军,怎会大张旗鼓,亮以为其中必有玄机。”

刘备缓过神来,问道:“那孔明以为如何?”

诸葛亮踮脚看着刘磐营寨,说道:“主公,让国安将军迅速整兵,分兵出阵,行半渡而击之策。我中军与翼德将军二部不可轻动,以防江东军士后手。”

“好!”

刘备沉吟少许,吩咐说道:“周瑜素有谋略,定不会如此简单行事。让国安分兵御敌,中军将士戒备,若有异常,当奔赴救之。”

“诺!”

湖面上,周瑜立于艨艟上,眺望荆州军大营。

“都督,据快舟探查,唯有刘磐大营有兵马调动,其余二营军营严肃备战。”斥候禀告道。

周瑜挥了挥手,吩咐说道:“击鼓,攻张飞营垒!”

“诺!”

半响后,张飞大营所对的正面湖畔,传来如雷的鼓声。大量的火光从张飞侧翼的湖畔上亮起,似乎有渡湖上岸侧击张飞的意思。

“弓弩手布上!”

已经醒来的张飞,在营中连踢带踹,让这些守备的弓弩手动作快点。

接着,张飞用手拽住侍从的领子,喊道:“传令到中军,言敌寇袭我军营垒,且有军士上岸。”

“诺!”

黑夜下的荆州军军营,人声鼎沸,嘈杂异常,有找不到己方长官之人,亦有不知所措之人。但总体而言,荆州军面对突然袭来的江东军尚可,没有发生营啸。

“主公,张将军营寨遭江东军袭击,营外鼓声如雷,不知敌寇多少。”斥候禀告道。

刘备观望左右二营局势,有些不知所措。看着恍如死寂的黑夜,心中颇是不安。

刘备握紧剑柄,说道:“翼德、国安二营受袭,当救否?”

顿了顿,刘备又讲出心中的顾虑,说道:“江东水军猛攻我军左右二营,中军临水,却是不攻,甚是奇怪。”

诸葛亮手中的羽扇停了下来,沉声说道:“以亮之见,周瑜应当意取我军大营。”

说着,诸葛亮双手摊开,说道:“主公,周瑜猛攻左侧大营当是佯攻,意图在于吸引我中军分兵救之;攻我军右营亦是佯攻,试图分走我中军剩余兵力。我军分兵救之,犹如亮双臂之姿势,双拳已出,心腹空虚。”

刘备亦是恍然大悟,以拳捶掌,说道:“备已明白了!”

“周瑜浮兵于湖泊上,与我军营垒分而对之,两翼用金鼓、火把虚张声势,佯攻我军二营。待我中军分兵救之,必率大军乘虚而入,猛攻我军中营。”

“正是!”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道:“主公当命弓弩手列阵于营壁,若待敌船之,以弓弩齐射之。”

“叔至率白毦兵增援前营。”刘备吩咐说道。

“诺!”

在军令下,陈到率领千名白毦兵手持强弓硬弩,行至正面太湖的营壁。目光紧紧盯着漆黑的湖面上,手中握紧弓弩。

忽然间,瞭望台上的步卒大喊道:“湖面有船,船上有人!”

陈到的黑色眼眸,似乎也发现什么东西,云朵飘散,月光洒落下来,只见湖面上漂浮着大量船只,船头上人影密密麻麻,也不知有多少敌人。没有鼓声,没有火光,仿佛幽灵般,眼力不好的人,根本难以很难发现。

头皮发麻,陈到大声喊道:“射箭,不许敌军近岸!”

“诺!”

不计其数的箭矢划过黑幕,带着呼啸的风声,落到夜幕下的船只上。

“啊!”

几声中箭的惨叫声响起,继而更多是射到船体、木头上的声音。亦有不少的箭矢从船上飞出,落到中军大营里。就这样双方展开互射,箭矢横飞,时有惨叫声响起,颇是热闹。

“主公!”

太史亨带着战报而回,喘气说道:“果如军师所料,周瑜命人夜渡湖水,无鼓声,亦无火火下,突袭我军大营。今陈校尉、刘校尉率弓弩手,齐射之,阻敌于湖上,令其不得靠近。”

“好!”

刘琦鼓掌大笑,说道:“孔明料敌于先,周瑜虽善兵谋,但亦要不敌孔明。”

刘备笑道:“孔明当记一大功啊!”

相比于众人的开心,诸葛亮抓着太史亨询问战况,说道:“元复,前方战况如何?”

太史亨沉吟少许,讲述说道:“启禀军师,湖泊之上浮有大量舟舸,船上人影密集,我军以弓弩射之,敌以弓弩还之,两军互射不休。”

“那有敌船突进否?”诸葛亮问道。

太史亨摇了摇头,说道:“敌船不曾靠近,或许是因弓弩太猛,不敢靠近。”

闻言,诸葛亮的眉头皱了起来,似乎在思考什么。

见状,刘备好奇问道:“孔明料中周瑜布置,怎反而不神情凝重。”

诸葛亮又停止了羽扇,说道:“主公,舟舸奔袭营寨,不求迅速突进,反而与我军对射,此事甚怪!”

“如元复之言,弓弩太多,不敢靠近。”刘备说道。

诸葛亮摇头说道:“仲邈突击取柴桑之时,其舟舸快如奔雷,先登之士取城,后辅以弓弩手,其中还有盾牌遮挡箭矢。”

“以孔明之见?”刘备问道。

诸葛亮以手持扇,笃定说道:“此非周瑜真正后手,其中还有玄机。”

“周瑜浮兵于湖畔之上!”

继而,诸葛亮脑中闪过什么,喊道:“国安将军大营有危。”

“主公,速派人救援左营。”

话音刚落,一名斥候疾跑而来,说道:“启禀二公,左营遭江东军士猛攻,刘将军兵马二分,根本抵挡不住了,今已被江东军士攻入。”

说话间,左营已是烟火四起,喊杀声络绎不绝。

太湖上,周瑜目光凌冽,望着荆州军大营,露出冷笑,低声说道:“能逃的了今日,却难逃得了明日。”

说着,周瑜抬头望月,自言自语道:“麾下与全柔想必已是出兵,刘备将无路可逃!”

中军内,刘备手搭在剑柄上,神色严肃,说道:“国安军营遭袭,宜当救之。”

“且慢!”

诸葛亮深呼吸说道:“不可救也!”

“为何?”众人惊讶问道。

二合一!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73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