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 分类:其他 | 字数:0

363.第361章 阉人之后,胆敢称王?

书名: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9:28

第361章阉人之后,胆敢称王?

是夜,张松被捕入狱,对于自己的言行,张松坦率承认,省去拷问的功夫。

次日,法正前来探望,张松则是后悔不已,向法正痛哭流涕,表示希望能见刘备,解释下自己的言行,并立誓无反叛之心。

法正对于好友的作死行为,唏嘘不已。继而将张松之语转达与刘备,刘备表示不愿再见张松。

见刘备不愿见自己,张松便知自己难逃一死,在法正的指点下,临刑前写了封自白信与诸葛亮,希望诸葛亮不要给自己盖上谋逆罪。

信内,张松表示他曾见过众多诸侯,以为曹操暴虐,刘璋暗弱,张鲁无道,唯有刘备有霸王之器,值得效力。故而他才与法正、孟达二人改换君主,为刘备奔走效力。

迎奉刘备入蜀后,是他最为快乐的日子,找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君主,志向得以抒发,名声由此显赫,得以被委为要职,出任尚书仆射。

主公如此厚待他,让他居州人之上,此恩无人能及。而他张松狂妄自大,咎由自取,最终成为不忠不义之人。

在手握希望的时候,又拔刀自刎,这是傻子才会做的事。他之所以会口出恶言,皆是因自己不自量力,高估了自己取蜀的功绩,今被外任广汉,不能理解主公的良苦用心,所以才情绪激动。

在书信尾声,张松解释了兵权、中枢之语,他是希望能与黄权配合,倾力协助刘备北伐曹操而已。叹息黄权曲解他的意思,以至于让刘备误解他。

最后,张松直言自己自取灭亡,不能怪任何人。赞扬了诸葛亮有伊、吕之能,希望能帮刘备匡扶汉室成功。

望着张松的自白信,诸葛亮沉默不语。良言难劝该死之人,自取灭亡怪不了谁。

放下书信,诸葛亮问道:“张松被斩,益州诸士如何反应?”

“益州诸士有惊恐,亦有欢喜,如张裔曾谓人曰,张松有德无才,不宜大用。今咎由自取,大快人心。”邓芝说道。

“大快人心?”

闻言,诸葛亮微叹了口气。

同事黄权钓鱼执法,乡人张裔言语多欢,可见张松是多么难得人心。今张松被处决,既能让刘备震慑众人,还能安抚益州诸士之心,提前揪出不安分因素,也算是件好事。

“大王何在?”诸葛亮问道。

马良迟疑少许,说道:“大王留言,他与简、孙诸公出府采风,宫府之事尽由军师自理。”

在这个时候,刘备出府采风,明显是不想管张松那档子事,与老友外出游,放松下心情。

诸葛亮领悟刘备之意,将张松的告白信收起,作为案件留底。

“张松之事,到此为止。其无同谋,亦无朋党。”

说着,诸葛亮从案上抽出书信,递与马良说道:“让人将此信送与孟巴东,信中已言明案件经由。”

“诺!”

益、梁二州的地方郡守皆已有任命,如蜀郡太守王商、犍为太守李严、巴郡太守费观、汶山太守贺齐、巴东太守孟达等。

至于之前空缺的广汉太守,张松无法赴任,则由夏侯纂出任广汉太守。

且不言诸葛亮忙于案牍之事,刘备外出采风不敢离中枢太远,则是多在武汉周围溜达。

自建安十五年春,刘备将州治汉寿、京口合并移镇到武汉以来,至今已有四年多的时间。

在这四年的时间内,原本的偏僻小县鄂县,在十几万人口的涌入下来,已然成为南方首屈一指的大城。虽不及刘表治下的巅峰襄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水陆要冲的武汉,赶上襄阳仅是时间问题。

樊市内,街道屋舍建筑崇如墉,比如栉,人声鼎沸。来自交岭、巴蜀、吴越的商贾到处可见,甚至还有来自中原的商贩。

“襄邑织文,快来瞧瞧看看!”

“交州明珠,仅剩五颗!”

“巴地漆器,精美异常!”

小厮在街边叫喊,试图吸引入市井的达官显贵。

刘备坐于街边二楼的酒舍,见如此景象,笑道:“初至武汉,时因战乱之故,民生凋敝,田亩多有荒废。然自承明出任汉昌太守以来,与孔明协力,疏通江湖,引水灌渠,开垦荒田,百姓得以富饶,商贾得以云集,武汉之昌在于承明尔!”

潘浚是典型的士大夫,谁当老大给谁干活。

在刘备委任潘浚出任武汉太守,兼领武汉令以来,借着中枢移治的东风,大力发展工、农、商产业。

工业方面,因武汉周围盛产铜铁,在刘备的许可下,潘浚采武汉铜铁,冶炼刀剑兵甲,用于提供禁军。有了甲兵冶炼,几年间刘备为中军兵马更换大量铁甲,战斗力大涨,军士愈发精锐。

农业方面,武汉位于江湖之间,诸葛亮、潘浚围湖造田,引水灌溉,大兴水利,百姓开垦荒田,武汉得以富饶。

商业方面,武汉位于水陆要冲,处于吴楚之间的腰部,聚集了大量的军功将领,购买力惊人,无数商贾蜂拥而至,武汉津口大盛。

工商农三业大兴,武汉又怎能不兴盛呢?

故潘浚在中枢的出色表现,得以让刘备重用提拔,这也是为何潘俊能升迁为梁州刺史的原因之一。

孙乾笑道:“武汉兴盛虽有潘君之力,但与主公用人以贤有关。自世有君臣以来,常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哈哈!”

刘备笑了几声,今日出游见自己治下城郭兴盛,将胸口闷气也不由散去。

喝了口杯盏里的茶,刘备微微皱眉,问道:“怎是茶,而非酒?”

糜竺品着茶水,笑道:“主公禁酒,莫非忘也?”

“这酒舍怕是要改成茶舍了!”

“也罢!”

刘备品味了下茶水的苦涩,笑道:“今时当以节省粮食为先!”

糜竺放下茶杯,笑道:“子方于南中任职,从蛮夷手上买得几百坛美酒,不日将至武汉。届时某选上美酒,送至宫府,以供主公品尝。”

“善!”

忽然间,简雍指着街道穿行的几名男性,说道:“主公,那些人将欲强辱妇女,为何不将他们缚起问罪。”

“嗯?”

刘备面露疑惑,奇怪问道:“宪和怎知他们将欲强辱妇女?”

简雍捋着胡须,反问道:“他等有行淫之器具,今欲行不法之事,怎能不抓捕治罪?”

“宪和又非他人,怎知他人所思?”

刘备一头雾水,说道:“行淫之物,世间男子皆有,怎能以此断言他等欲行不法之事?”

简雍笑道:“此与百姓家中私藏酿酒器具相同,今主公欲治私藏酿具之罪,为何不治他等强辱妇女之罪?”

“主公既言不知他人所思,又怎知藏有酿具之民所思?民众即无违法,主公以违法治之,岂不荒诞?”

“哈哈!”

刘备捋着胡须,大笑几声,说道:“宪和此番高论,今时想来,倒是孤治法苛刻了。既无酿酒之实,怎能以私酿酒水治之?”

“来人,废私藏酿具之法,命各州郡将羁押百姓尽数释放,不予处罚。”

“诺!”

侍从领命而走。

简雍起身而拜,拱手说道:“主公英明,六州百姓必念主公仁德。”

“这倒是不必了!”

刘备微叹了口气,说道:“孤治政以来,寡有施恩,今施小惠,安敢自喜。唯望天下早日一统,让百姓免招兵戈之苦。”

“我与诸卿当以桓、灵二帝为鉴,不可妄自行事,严行酷法,残害百姓。往后若有谏言,当多进谏,以匡正我之错失。”

刘备今时的心态与十年的前的心态,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之前无地盘之时,刘备常能侃侃而谈。今时让刘备执政,他反而小心惶恐。

他是君主,他所下达的任何政令传递下去,都会导致重大影响。若是拍脑袋行事,不知多少百姓遭殃。

治民者当谨慎行事,这是刘备今年最多的感悟。

这也是为什么刘备越来越敢放权给诸葛亮的原因之一。诸葛亮颁布一道政令时,常是谨慎万分,与众人历经多时的研讨,才敢颁布。

“治大国如烹小鲜,大王之举正合此语。”孙乾说道。

“正是!”糜竺应和道。

“噔噔!”

脚步急踩楼梯,刘备抬头望去,却见赵云持剑而来。

“子龙可有急事?”刘备问道。

赵云躬腰行礼,说道:“启禀主公,南阳细作来报!”

刘备看了眼空空荡荡的二楼酒舍,说道:“今无外人,但说无妨!”

“诺!”

赵云迟疑少许,说道:“逆贼曹操借平河西、朔方之功,得天子诏书,在邺城称魏王,营造宫殿,设立百官,出入同天子礼仪,并下令大赦天下,吏民修养。”

“阉人之后,胆敢称王?”

刘备脸色冷了下来,将放在嘴边的茶盏,重放到案上,茶水四溅而出。

“大王!”

刘备从榻上起身,吩咐说道:“转程回宫,让仲宣持笔,写文怒斥曹贼。”

“诺!”

自刘备知道伏皇后被杀之事,他大概就能猜到曹操过不了多久会称王。今时之所以行为愤怒,多是向属下表达他的态度。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39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