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 分类:其他 | 字数:0

379.第376章 置二郡,建卫所

书名: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9:28

第376章置二郡,建卫所

建安二十一年,二月。武汉,汉昌王宫。

“哈哈!”

刘备的笑声响彻殿堂,引得侍从侧目。

笑了几声,刘备说道:“孔明初次领兵出战,竟将沙摩柯逼到如此境地,无奈之下杀贼首,吞其部众以向孔明求降。”

霍峻嘴角含笑,说道:“五溪蛮深处群山之间,沅水之中上游,五部蛮夷离散分居,欲获其民,需有蛮人带路,举兵而战。沙摩柯自号蛮王,得辰溪、蛮溪二部人心,恩威五溪。此人若不利用,岂不可惜?”

南蛮北胡东戎西羌,在这四方蛮夷中,汉军欲征讨,实际上都存在不小困难,需要克服那些困难,才能征讨成功。

如征讨北胡,胡人逐水草而居,草原广阔,汉军唯有寻找到胡人的踪迹,出塞征战才能大胜;亦或是讨伐南蛮,蛮人生活在破碎的河谷地带,逐一征讨各部太过麻烦,唯有聚集起来,正面作战,才容易取胜。

诸葛亮打五溪蛮自然是不可能逐一征讨,利用沙摩柯的威望,聚集那些生活在破碎河谷间的蛮人,与大军正面交战,一举败之,降服上万甚至是数万蛮夷,方才是节约时间之事。

刘备捋着稀少的胡须,说道:“今五溪蛮初服,孔明率军士驻扎,恩招诸夷君长,依夷风蛮俗,授图画,教耕作,置乡亭,复旧城。”

“其上疏言,准其迁恶夷万户至武汉,编设入禁军,然孤却忧恶夷入武汉,恐会趁机作乱,败坏汉昌风纪。仲邈以为如何?”

刘备的忧虑并非没有道理,他生活在涿郡边境,对于胡人南迁带来的弊端,看得非常清楚。今迁几万人的五溪蛮入武汉,若五溪蛮突然起兵反叛,将会危及武汉。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大王既为此而忧,何不如迁万户五溪蛮至江北邾县周围,既可增江北防御,又可提防五溪蛮反叛。”

顿了顿,霍峻建议说道:“孔明既迁五溪蛮至中枢,有弱其兵力之念。今大王何不如往五溪蛮中,各迁千户百姓,择宜居河谷驻扎,号为卫所,入则农耕,出则作战。”

“嗯?”

刘备露出疑惑的神色,问道:“今当聚兵生养之时,怎能迁汉民入五溪河谷,此为何意乎?”

见刘备不能理解,霍峻也不奇怪。往蛮夷之地设卫所,这种独特的兵制,当要追溯到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统一华夏时,面临了山陕多胡人,云贵南方多蛮夷的局面,为了巩固边疆,便在西北、云贵各设卫所制。如在西南边境,设立了九卫,帮助大明时代镇守云贵地区。

卫所制在明中期虽彻底崩溃,但在卫所制并非无用。在那汉少蛮多的环境下,卫所可以充当开垦兵团的作用,汉民世世代代繁衍,帮助明清完成改土归流。

今霍峻向刘备特意在广袤的武陵山区间,各遣千户耕作,不仅可以成为监控五溪蛮的眼睛,也能深入治理广袤的武陵山区。预料几百年后,武陵山区将会成为汉夷杂糅之地。

霍峻整理了下思绪,说道:“大王,五溪蛮恃险而不顺,孔明虽得其民,亦恩抚其心,但大军撤走,恐诸夷复叛,此不可不备。若能于徙兵户于其中,择险要建寨垒。”

“夷少而叛,则出兵击之;夷多而叛,则守寨待援。叛则战,顺则耕。自产自出,不予兵粮。如此布置,五溪蛮将难成大患,世代将为汉民……”

得闻细节,刘备有了兴趣,问道:“如按仲邈所言,将如何布置?”

“孔明欲分武陵之南、零陵之西北,新置邵武郡。今可欲邵武郡中分置五所,于河谷险要屯居。以千户为所,五千户为卫,设邵武卫,由邵武都尉分治军事,民事由邵武太守治理。”

霍峻将自己的构思全盘托出,说道:“千户之所,由设屯兵校尉,兼理军政之事。所需置驿站、军寨、粮库等建筑,可以小县喻之。”

此次伐五溪蛮,得民二十余万,编设乡亭,置新郡县,收获不少。

蒋琬、朱桓降服酉溪、澧水二蛮,得蛮民四万余众,得民四千余户。作为武陵太守,蒋琬于酉溪、澧水复设充、溇中二县。

诸葛亮率主力大军深入五溪,降服四蛮约有二十万人。迁万户至武汉,恢复义陵县,设溆浦、怀化、汉威、艮山等县道。

主偏二军征讨五溪蛮,得获人口之盛,堪比一郡人口。

诸葛亮见武陵郡管辖太大,已不利治理新降的五溪诸蛮,提议将溆浦、怀化、汉威、艮山、义陵、辰阳将六县划设为邵武郡。六县道有十四万人,户三万多户。

当然邵武郡虽有三万多户,但郡民较为特殊,作为新归附的少民,赋税可交一半,仅相当于万余户的中小郡,且有两年的免税期。

“徙五千户入邵武?”

刘备犹豫几下,拍案说道:“五千户虽多,但却有利于邵武治理,可以迁之。待局势稳固之后,可改卫所为乡县,赋税将可上缴至中枢。封习珍为邵武太守,邵武卫所由孔明布置。”

刘备赞同霍峻的建议,但却认为这五千户百姓太多,但为了控制邵武地区,以便于后人的治理,刘备选择自己承受这一代价。

当然这与霍峻提出的稻麦轮耕有关系,看着去年十几万户种植宿麦,今岁田租将多上些许,刘备也是敢豪气一把。

“大王英明!”霍峻赞扬道。

刘备拿起黄权所写的巾帛,说道:“孔明不日可平邵武,今公衡亦有捷报传来,其与孔山(邓方)合军,兵入丹阳诸山,征讨不顺山越,得民仅有三四万。”

“今于文书上言,丹阳地势险峻,与吴郡、鄱阳、会稽三郡领接,山有数千里,山谷万重,多有山蛮幽邃。山出铜铁,自铸甲兵,习武好战。然大军征伐,越山岭而走,藏穴其间。战则蜂至,败则鸟窜。”

“今公衡以为外县坦途熟蛮,皆已归顺。欲获深远之民,莫能以兵擒,料之时日必以岁计。战事难展,请求罢兵,仲邈可有计策破敌?”

在经过张飞、诸葛亮、关羽、贺齐、邓方等人长达多十几年的打击,在崇山峻岭外围的山越基本被抓得干干净净,已经编设十余县,极大的充实了扬州地区的人口。

黄权此次征讨山越,与邓方配合作战,在外围与山里总计抓了三万多山越,已是非常勉强了。

黄权认为如果还要抓蛮夷,除非加大兵力,花几年的时间,或许才有成果,故而向刘备请求罢兵。

霍峻思虑半响,说道:“峻有一计,可得山内之民,然此计欲成,需费数年方有成效,不知大王欲行否?”

“要数年之久?”刘备微微皱眉,说道:“仲邈且言一二,容孤决之。”

“诺!”

霍峻用茶盏摆下丹阳的地形,说道:“大王,凡南蛮者,皆以农耕为生。如能断其粮,毁其耕地,在山岭之外布兵封锁道路,不与山越交战,不准与其通商。”

“封锁之时,恩抚出山之民,善待山越蛮夷。遣人入山劝民出山,赐民耕作之田。待山民粮绝,无盐可食,唯有出山降服,充实郡县户籍。此策可名天罗地网,短则三年,长则五年,必有成效。”

诸葛恪人品虽差,但却有军事能力在身上。花三年抓了十几万躲在深山老林里的山越民,颇是值得称赞。

然霍峻对诸葛恪的对待山越民上的行为颇是厌恶,为了山民出山,许诺善待山民,表示他们出山就行,不会有任何惩罚。

结果等山越民出山,诸葛恪转手将山越民里几乎能战的男丁四万男丁抓去当兵,不顾出山后那些山越民的死活。

东吴叛乱不停,山越剿不完,不是江东人口真有那么多。实际上因为东吴虐民太过,百姓受不了逃入山里,或是聚众叛乱。

如山越剿完,出山为兵,饱受凌辱。山民不得已逃回山里,为了避免再次被抓,甚至跑到山间深处,不让东吴将领抓。

众人常言曹魏百姓疾苦,殊不知曹魏的赋税比东吴低,百姓至少有增加。

刘备松开眉头,说道:“断粮绝资,虽能得民,但手段着实狠辣,宜当多抚。”

顿了顿,刘备说道:“天罗地网之策,虽是可行,但耗时太久,所需人马也要不少,且日后再议。今让公衡撤军,留山越民于丹阳,让孔方好生安抚。”

“诺!”

霍峻沉吟少许,建议说道:“大王,丹阳郡古来便是江东大郡,自兴发山越起,加今所得百姓,但得民五六万户,虽有迁外地则,但自留周围者不少。今或可拆丹阳郡,析置新郡。”

江左除了吴郡与丹阳郡没被拆过,豫章、会稽都有被拆过。今下的丹阳郡百姓太多了,除南郡外,丹阳郡几乎是南方第一大郡。之前刘备让邓方出任丹阳太守,便多有异议。

“善!”

刘备微微颔首,说道:“仲邈所言有理,丹阳郡民多且广,可析新郡治之,孤让元叹、士元探讨,拟定细则,择机下诏。”

“诺!”

ps:新年快乐!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24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