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148章 故人闻故事

书名: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9:28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正月。

春风得意马蹄疾,曹操兵入南皮城。

果如曹操克邺城般所料,袁尚、袁熙兵败之后,袁谭开始不安分起来。在曹操治理河北之时,袁谭拿下甘陵、安平、勃海、河间等郡,联络柳城乌桓,反叛曹操。

早有准备的曹操,痛斥袁谭的无耻,将袁谭女儿遣送回去,断绝曹整与袁谭女儿的婚约。继而率大军开赴海滨青冀等郡,仅花了一个月,曹操率军攻入南皮,将袁谭及其家眷尽皆斩之,彻底拿下冀、青二州。

“子经出使柳城,说服乌桓峭王归顺汉室。又不坠我中原之名,呵斥辽东使臣韩忠,振我大汉朝廷声威,颇有功绩啊!”

逐渐走向人生巅峰的曹操,笑容满面,说道:“孤愿委卿为军谋掾,何如?”

牵招不卑不亢,充满茧子的手合掌作礼,沉声说道:“明公不弃招之愚钝,招怎敢不从。”

牵招,字子经,年少时与刘备的刎颈之交。早年在袁绍手下任职,又得袁尚器重。在袁尚战败后,牵招欲说服高干迎奉袁尚,被其记恨,不得已投靠曹操。曹操征辟牵招为冀州从事,柳城乌桓欲助袁谭,与乌桓人打过交道的牵招,受命出使柳城。

时辽东公孙康亦遣使者韩忠出使,峭王用心险恶,让牵招与韩忠对峙,又言及汉室的正统性问题。牵招义正言辞,用刀要去砍韩忠。峭王惶恐之下,受领曹操的单于印。

曹操坐在榻上,说道:“袁谭已灭,渔阳王松献城而降,幽州大将焦触、张南二人起兵反袁,不日幽州可归汉土。唯有防并州高干不附,不知子经以为并州高干何如?”

牵招沉吟少许,说道:“启禀明公,并州高干心有雄心而无雄才,有自谋之心久矣。今归附明公乃因时局所迫,若得时机高干必叛明公。”

曹操向左右满意的点头,说道:“子经所言乃孤之所想,命荀监军派人加紧监视高干,防止其兵出恒山,奔袭邺城。”

“诺!”

荀监军,非说荀彧,而是荀彧的三兄荀衍,字休若。以监军校尉守邺城,都督河北军事,曹操将如此重要的职务交给荀衍,可以说曹操与颍川荀氏的关系,又是亲密了几分。

至于说曹操与荀彧之间的关系如何,只能说曹操迄今为止建立的功绩,与荀彧密不可分。荀彧不仅是担任张良的角色,还要扮演萧何的角色。在曹操陷于犹豫,或是即将做出错误的战略选择时,荀彧都将错误的战略路线扳正,从而让曹操得以驰骋中原。

就在曹操准备浏览张辽奉上的战报时,侍从入内禀告,说道:“启禀明公,从事蒋干从江淮返回,请求觐见明公。”

“咦!子翼甚是速也。”

曹操放下战报,笑道:“来人,宣蒋子翼入堂。”

“明公既有要事,招不敢打搅。”牵招见有机密之事,念及自己身份,拱手说道,

“不急!”

曹操见牵招有避嫌之意,笑道:“子翼奉孤之命,南下劝降鄱阳太守霍仲邈,且探查刘备、刘琦动向。君与刘备有刎颈之交,且可留下,为孤参谋一二。”

说话间,曹操笑归笑,然眼眸却是紧盯着牵招脸庞。

“诺!”

牵招嘴角含笑,处变不惊,说道:“招不知刘玄德音讯久矣,愿为明公参谋。”

曹操扶着膝盖,感叹说道:“刘玄德起于涿郡,奔波十余年。操念及洛阳往日旧情,礼遇与他。他却心怀他念,与奸人联络,杀孤车胄,占徐州反叛。奔走袁绍,又南逃刘表。今至江东,欺凌孙氏,侥得一地安生。”

牵招束手不语,他知道以他的身份说什么都有问题,倒不如不说。

长吁短叹间,曹操见蒋干趋步入堂,问道:“子翼出使江淮,此行何如?”

蒋干面露愧色,说道:“启禀明公,干出使江淮,有得亦有失。干劝降无果,霍仲邈心念刘表、刘琦父子之恩,不愿归附明公。且江淮群寇似与霍峻有紧密往来。”

“陈兰、梅乾、雷绪等人不足为虑。”

曹操见不动怒,笑道:“霍峻其人如何,可是徒有虚名之辈?”

蒋干斟酌少许,说道:“启禀明公,霍仲邈名副其实,英姿勃发,气度宽宏,文武兼备,麾下将士精锐,军纪严明,实有荆楚名将之风。”

顿了顿,蒋干说道:“然干却在霍仲邈军中,探得刘备、刘琦二人密事。刘备、刘琦二人同下江东,然二刘之间已有间隙。刘备入江东以来,招兵买马,渐有夺主之貌;刘琦帐下文武,如霍仲邈已有忌惮刘备之心。其鞭挞……”

曹操捋着胡须,沉思说道:“依子翼所见,江东二刘将会如何?”

“刘备今有夺主之貌,刘琦帐下将校深忌之。二刘间隙已生,若孙氏被灭。刘备兵众,却不能得地,刘琦不能制之,二刘恐有兵戈之乱。”蒋干说道。

“奉孝以为如何?”曹操问道。

郭嘉皱着眉毛,说道:“刘备世之枭雄,不甘居于人下,自当不愿为刘琦效力。然刘备又以信义立世,若背弃刘表父子,名声尽毁。可待时势分明之时,或可料之。”

郭嘉虽是顶级的谋士,然而他是人不是神,蒋干给的消息看似多,实则颇是少,且又具备迷惑性。

从郭嘉可得到的情报来看,刘备一向以信义作为他的标签,有这个标签在,除非自毁人设,否则刘备又不太可能背刺刘表。

但刘备又不是白莲花,他属于是世之枭雄,今已有迹象表明刘备有喧宾夺主之势,情急之下背刺刘表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刘备又不是没背刺过人,益州基业就是刘备从刘璋手上拿下来的。

只能说让子弹再飞一会,等局势鲜明一些,郭嘉才能做出判断。

曹操目光看向牵招,问道:“子经以为如何?”

牵招微微摇头,说道:“某初知江东内情,不知妄下结论。”

曹操面容谦和,笑道:“子经素与刘玄德少小相识,可从其性情如何,言之一二。”

“诺!”

“明公可知公孙瓒否?”牵招说道。

曹操微微挑眉,笑道:“孤非刘备、公孙瓒,岂知他们二人之事。”

牵招沉吟良久,说道:“刘玄德兵败高唐,奔走入公孙瓒帐下,得其举荐,拜平原国相。公孙瓒委刘玄德与青州刺史田楷御袁本初,且又举兵应和袁术。然兵救徐州后,刘玄德为任徐州刺史之职,出使亲和袁绍,背弃公孙之恩。”

曹操似笑非笑盯着牵招,问道:“子经之意是?”

牵招躬身拱手,说道:“明公,招以为公孙之事,明公之鉴,可知刘景升父子后事。”

“哈哈哈!”

曹操大笑起身,绕着牵招踱步,说道:“子经与刘玄德有刎颈之交,今怎如实相告。”

牵招脸色如常,拱手说道:“明公乃招之君父;玄德乃招之兄弟。今处公事,当以君父为先,兄弟次之。招如实相告,不敢隐瞒。”

“奉孝何如?”曹操又问道。

郭嘉咳嗽几声,说道:“启禀明公,子经所言不无道理。刘备不甘居于人下,故而刘景升常有防备。无论如何,明公不可使刘备坐大,否则明公南下之时,刘备必为明公心腹之患。”

曹操捋着胡须,头疼说道:“刘表已据荆楚,今又将克江东,若是让其占据大江上下,今后必为孤之祸患。”

“这孙权怎如此不堪一击,被刘备、霍峻二人连战连捷,已是退守吴会。靠我江淮输血,方才可以苟活。孤恨并州高干、乌桓袁尚、辽东公孙三人尚在,北方战事不容脱身,否则岂能坐视刘表、刘备二人坐大。”

踱步之时,曹操忍不住吐槽说道:“妙才亦是不争气,竟败于霍峻临水列阵之手。”

接着,曹操又将目光落到蒋干身上,说道:“子翼出使江淮,可还有所得否?”

“启禀明公,干回程之时,恰逢孙伯阳兄弟及家眷。其被关羽劝降献城,北投许昌。”蒋干说道。

听着关羽温酒降服孙贲兄弟之事,曹操含笑说道:“云长风采不改啊!”

“来人,让文若好生安排孙伯阳,其可是彰儿之翁!”

“诺!”

蒋干见笑容满脸的曹操,心中犹豫不决,不知是否要将霍峻的那番话说出来。

曹操余光撇见蒋干欲言又止,笑道:“子翼,素以辩才著世,今怎如此了。”

蒋干斟酌言语,说道:“明公,干北上之时,霍仲邈让干送句话与明公。干恐惹明公不悦,不知当说不当说。”

曹操坐到榻上,姿态威仪,说道:“子翼乃传话之人,但说无妨,孤岂会追究子翼之责。”

蒋干低头偷瞄曹操神情,说道:“霍峻言他素闻司空有吞吐天下之志,行……他于江东待司空举兵南下,与司空战于大江。”

“哈哈!”

出乎蒋干的预料,曹操不怒反笑,手搭在剑柄上,说道:“霍峻年轻气盛,莫以为仅凭大江之水便败孤!”

“请明公恕罪!”

“无事!子翼、子经奔走辛苦,可先退下休息。”曹操挥了挥手,示意蒋干、牵招出去。

“诺!”

待二人退出去后,曹操面色沉了下来,冷笑说道:“霍峻狂妄自大,侥幸得败妙才,莫以为我中国无人否!”

曹操微微眯着眼,问道:“刘备、刘琦欲灭孙氏,孤欲助孙权,不知奉孝有计可出否?”

郭嘉捋着胡须,说道:“明公降服南皮,青徐二州敬畏。臧霸遣麾下诸将父兄家眷迁于邺城,明己恭顺之心。今明公欲助孙权,不如让臧霸率偏军南临江淮,以为策应。”

“孤恐臧霸不尽心助之!”曹操担忧说道。

“启禀明公,江淮兵力稀疏,夏侯督军败于霍峻之手,且群贼与霍峻关系亲密,不可妄动江淮兵马。臧霸或不尽心,但却可牵制二刘兵力,减轻孙权压力。”

郭嘉咳嗽一声,说道:“我军当下需速平北方,不可征调兵力南下。刘表看似手握荆楚、江左,但蔡瑁、蒯越二人已有归顺我等之意。明公借二人之手,谋取荆州,离间二刘,趁势扫灭江左。”

“可从奉孝之意!”

走出府的牵招摇头微叹,却是喃喃说道:“玄德公,好自为之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94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