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184章 羽辽相逢

书名: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9:28

江夏,黄岘关(九里关)。

“苏飞、陈到固守武靖关,将军声东击西,以蛊惑敌寇。今率精锐突袭黄岘关,敌寇无备之下,必有所得也。”

冯楷挽着缰绳,赞扬说道:“若能得破黄岘,控遏黄湖,引兵过大别,入夏口,则能兵威江水,江夏贼寇必然胆怯。”

黄岘关位于两山之间,坐落在峡谷中,关南临大湖,关北道路略微宽阔。

至于大别山之名,自春秋时便有。大别名字虽怪,但却能反映大别山的独特地理环境,即山南、山北之貌,山景大别不同。

对于副将冯楷的赞扬,张辽无动于衷,抬头观望两山之间的地势,说道:“大别山地势破碎,道路复杂多变,刘备素晓兵略,不可轻视。”

说话间,张辽抬起头,露出那张怒不自威的脸,双眉浓密,脸颊略有络腮,鼻根高挺,双瞳炯炯有神,有沉稳敢战之气。

“且观关前左右地势,若有精锐埋伏前方,趁我军攻略关隘之时,忽然从我军身后杀出,我军必然大败。”

闻言,冯楷亦是抬头眺望前方道路两侧的地形,他们所在的道路辽阔,深入进攻关隘的话,道路进而狭窄收缩。若按张辽所言,有兵马埋伏,趁他们进攻关隘杀出,他们所部何止是兵败,恐怕是要全军覆没。

冯楷微微皱眉,说道:“我军留大部在武胜关,虚张声势,今率精锐奔袭黄岘关,敌寇岂能提前知晓,伏兵于此?”

张辽摇了摇头,说道:“两山太过安静了,连鸟雀声都少得可怜。”

“来人,加派斥候再次探查前方道路两侧,以防敌军趁机设伏,且命全军备战。若无敌寇埋伏,则迅速通过,猛攻黄岘关隘。”

“诺!”

侍从拱手退下,二十几名斥候从队列中而出,向两侧山坡搜索探查。

张辽虽出身边塞,习于骑战,作战果勇,善于突击猛攻。但却不代表他粗心,性情不沉稳。实际上善于突击猛攻之将,他们对局势判断之精准非同常人。

毕竟勇而无智之将几乎都死在了冲锋的战场上,能经历汉末乱活到现在的骁勇将领除了运气好,对军事的理解定然也是过人之处。

就在斥候即将上山探查伏兵之时,忽然间数十支箭矢飞射而出,将几名斥候射倒在地,吓得其余斥候纷纷后撤。紧接着,山体两侧响起军鼓之声,鼓声如雷,惊吓起山间无数飞鸟。

在张辽的目光中山间竖起大量旌旗,最为瞩目的则是那面‘关’大纛旗,左右各书有‘汉寿亭侯’、‘荡寇将军’。继而旗帜摇曳,山林间人头攒动。

望着山上的大纛旗,冯楷惊恐说道:“关羽怎出现在此?”

又擦了擦头上的汗水,冯楷心有余悸,说道:“若非将军心有戒备,我军轻易入山道,必被关羽所败。”

少顷,关羽领着数十名骑兵下山,背后高立‘关’大纛旗。

“数年不见,文远可是安好?”关羽那浑厚的声音在峡谷中回荡,传入张辽耳中。

张辽拍了拍冯楷的手臂,亦率从骑出阵数十步,隔空而谈,答道:“白马一别,已有六年之久。今日得见故人,辽甚喜之,然军务在身,不敢拜会云长。”

关羽捋着胡须,笑道:“文远公私分明,羽怎敢怪罪。当初羽暂归曹公,若非文远为羽奔走担保,羽岂能再与兄长相会。”

刘备杀车胄,割据徐州,被曹操所败。刘备、张飞奔走袁绍,驻守下邳的关羽被曹操擒获。关羽暂归曹操,曹操待之以厚礼,封为偏将军。

曹操为知关羽是否愿意为他效力,让张辽前去询问。关羽直接向张辽表明,自己只愿为刘备效力。见关羽如此诚恳直接,作为好友的张辽属实头疼,只得向曹操表明关羽心中的想法。

但为了不让曹操杀关羽,张辽向曹操担保,关羽必报曹公之恩,方会离开曹操的帐下。对于张辽作为中间人的奔走担保,关羽又怎能不记着他的恩情。

张辽挽着缰绳,笑道:“曹公甚爱云长,即便无辽担保奔走,亦不会斩杀将军。但今见云长风采依旧,辽深感欣慰!”

关羽感慨说道:“那白马一战,若无文远,为羽掠战。某又岂能轻易斩杀颜良,取功绩以报曹公,离军而奔河北,与兄长相会。可惜某离军之时,文远征讨鲁国不能见别。”

当初白马之战,荀攸谋划,关羽、张辽为先锋,徐晃亦在其中参战。战斗规模不小,毕竟关羽是人不是神,单骑斩颜良过于神话。但关羽之骁勇不容被掩盖,在张辽的掠阵下,关羽打出了迄今生涯最巅峰的战斗,破阵斩颜良,取首级而还军。

“云长得偿所愿,奔入玄德公帐下,辽彼时闻之,亦有为君而叹。以君之勇武,投效曹公帐下,今时亦能荣归乡里,何必流落山蛮之地。”张辽说道。

关羽不可否认,沉声说道:“富贵、故里虽好,但却乃身外之物,所重者仍有忠义。我遇兄长于前,逢曹公于后,故今生仅能报效兄长。羽非文远,文远所托非人,今逢明主,幸甚至哉!”

关羽与曹操的情感复杂,你若说关羽不思曹操的好,那是不可能的。若关羽没先遇见刘备,而先遇见曹操,情况又会有不同。可惜二人之间存在刘备,而刘备与曹操之间,关系也是错综复杂。

两汉之君臣关系,非同宋明那种死板的君臣关系。即君父虽尊,却不夺臣子所好爱;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如刘备反曹,之所以不被人所苛责,则是刘备奉天子之诏,站在了更高的道义上。至于曹氏集团的文武认为刘备背弃曹操,则是站在他们的立场角度上。

收敛笑容,张辽手握长槊,沉声说道:“云长从山蛮之地,千里奔走而来。若不出辽之所料,君帐下士卒已疲,且军士寡少,今能阻辽攻关否?”

有了蔡瑁、蒯越那群襄阳士人,关羽远征会稽的消息,又怎能瞒得住。且江左初下,派遣斥候过江,探听军情谍报亦是不难。

关羽挽着缰绳,马蹄踏步,说道:“文远仍乃公私分明之人!”

接着,关羽话锋一转,厉声说道:“文远莫不知舟舸之利否,千里争利,军士无损,转进自如。若非文远谨慎,此时你已被我所败。”

张辽眯着眼,眺望山间,心中有了犹豫。

他刚刚借着与关羽谈话之际,观察山林间存在的埋伏军士。发现山林间旌旗虽多,但似乎军士的声势不够大,因而他怀疑关羽手上的军士不多。今下关羽可能在虚张声势,有恐吓逼退之意图。

张辽又见关羽神情自若,从骑亦是从容得当,不见神情惶恐。念及关羽此前埋伏之举,关隘恐是有了防备,张辽心生退意。

关羽手扶长须,冷笑说道:“某率万人大军而来,弋阳三关皆已有备。文远行声东击西之策,明攻武靖,暗取黄岘。若欲与某战之,请当列阵,你我于沙场上,一较高下。若无征战之念,当速速撤军,以免军士攻城,徒增伤亡。”

听闻关羽识破自己的计策,又率万人大军而来。张辽微微皱眉,拱手说道:“云长既识辽之谋略,辽自当退兵。今日之后,伱我战场相逢,刀剑无眼,请勿见怪!”

说完,张辽策马便走。

“张将军,且慢!”

关羽的从骑捧着锦盒出阵,追赶张辽,喊道:“关将军征讨会稽,幸得明珠六颗,今特送与将军。”

张辽接过小锦盒,抬头看向关羽,大声回道:“谢云长挂念之恩。”

“文远慢走!”

待见张辽退却,关羽长呼了口气,说道:“立即回关,整顿军械备战,以防张辽回击。”

“诺!”

从庐陵赶到夏口,又从夏口赶到三关,岂能那么简单。关羽奉命北上,几乎是在日夜赶路。行至夏口时,他手上的军士仅有四千人马,其余六千军士还在长江航道上。

从夏口到黄岘有二、三百里的路程,关羽收到刘备的书信,率四千人马兼程赶赴黄岘,路上光掉队的士卒就有二千多号人。

关羽抵达黄岘关时,张辽来袭,他手上的兵马仅二千多人。且大半是疲倦之师,张辽识破他的埋伏,如果率精锐作战,关羽讨不到什么好处。今言语逼退张辽,又等待掉队的兵马陆续抵达,固守住三关没有任何问题。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287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