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 分类:其他 | 字数:0

384.第381章 正旦议军

书名: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9:28

第381章正旦议军

建安二十二年,正月。

粮草辎重多已运至江都,江淮军士备战,江东军士奉命赶赴郡治,不日将要北伐。

于冬汉初春之际北伐,多是诸葛亮考虑到秋季的农事繁忙。秋季,水稻收获之后,宿麦将要种植。若此时出兵,耽搁农忙时节,则是伤农。

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选择了初春时期出发,彼时宿麦未到收获,水稻无需种植。及三、四月份收获宿麦,其间因人手不足,种植水稻可以晚些种植。

及春种之后,诸葛亮则会趁着农闲之时,征调百姓为大军集中运粮,以免伤及秋忙。

战争在所难免,而诸葛亮则是将战争带来的影响尽力降低,保证农业正常生产,然后供给大军。

后勤调度归由诸葛亮负责,大军征伐由刘备自领。刘备选择具体何时出征也有安排,决定在正旦之后出兵。

何为正旦?

即正月旦,王者岁首。后世的春节则是起源于正月旦。

秦至汉中期前,岁首在夏历十月,十月初一为新年。然在汉中期之后,则改为十二月,于正月初为正旦。

正月旦之习俗,阖家团圆,当袭正服,拜贺尊长。对于朝廷而言,则会举行大规模的朝会,君主与臣子同贺。

如此喜庆之时,刘备自然要与臣吏同贺,同时宣告将要北伐的消息。

夜幕,宫殿置百盏火炬,外设三尺灯,月照星明,虽夜犹昼。且伴随殿内的礼乐之声,热闹非凡。

刘备端坐榻上,与糜王后同座,太子刘禅坐在侧席的小案几上。霍峻、黄忠、赵云等武将坐在东殿;诸葛亮、张昭、糜竺等文臣坐在西殿。

“彩!”

幻术师表演过人的技艺,让众人看得目不暇接,时不时鼓掌为其喝彩。然而随着幻术师的把戏表演结束,正旦才正式开始。

望着满堂文武,刘备手搭在凭几上,笑道:“数年休养,府库渐丰,政治清明,诸卿多是辛劳。今正旦之时,孤臣当是同庆。依照礼度,诸卿可行酒庆贺,不必拘束。”

说着,刘备指了指宴席末端的诸吏,笑道:“往昔正旦,多从尊者起敬酒,今之正旦可从卑者起敬酒,让孤好生见见诸卿。”

正旦臣向君行酒,下吏向上官行酒,这个习惯已来久矣!

如历史上费祎举行正旦之宴,左将军郭修趁着行酒之机,持匕首刺杀费祎。最终费祎遇刺身亡,郭修则也被处以死刑。

“微末之士亦有良才,大王欲识明珠尔!”霍峻说道。

“哈哈!”

刘备捋着胡须而笑,说道:“诸卿互相行酒,不必拘束。”

“诺!”

“权且敬霍督一樽!”

“公衡同饮!”

在刘备的允诺下,众人于阶下互相敬酒。

那些宴席末端的官吏得知自己要向刘备行酒,既兴奋,又紧张。若表现得体,给刘备留下深刻印象,今后多能得到提拔。

“臣张温拜见大王,望大王长乐未央!”

却见身高八尺有余,容貌出众的张温持酒樽,隔着数步的距离,向刘备行酒。

刘备面浮笑容,说道:“孤若所记无差,卿当是吴郡张允之子。不知今任何职?”

“正是!”

张温神情兴奋,说道:“启禀大王,温现任曹掾,于军师帐下任职。”

刘备微微颔首,安抚说道:“卿父多有才学,孤多有器重。惜天不假命,今后卿当勉之,不负卿父之名。”

“诺!”

得到刘备的鼓励,张温咧着嘴角,显得颇是欢喜。

在刘备接见众人时,诸葛亮却正与儒林校尉周群闲聊。

周群向诸葛亮敬酒,问道:“敢问军师,大王可是不日将要北伐寿春?”

诸葛亮举着酒樽轻抿,说道:“仲直怎知此事?”

“舟舸云集武汉,流向江淮,今不伐寿春,莫非伐辽东否?”周群开玩笑道。

“仲直询问此事,莫非有高见否?”诸葛亮问道。

周群摇了摇头,低声说道:“群闲时卜卦,得卦象多有不利,军师当让大王多加小心。”

诸葛亮微微皱眉,告诫说道:“仲直此语不可胡言!”

“请军师放心,群仅是戏言尔!”

周群非莽撞之人,占卜之象仅是他一家之言语。在正旦之时,谈论不吉之卦,必会引起刘备的厌恶。

“群告退!”

随着周群闪入人群,诸葛亮将这种事抛之脑后,遂与掌军中郎将董和谈笑风生。

此时向刘备敬酒之人,已轮到李邈。

李邈持樽而立,向刘备行拱手礼,说道:“李邈见过大王。”

不待刘备回话,李邈神情颇是狂傲,说道:“刘季玉以大王为宗室肺腑,委以讨张鲁之命。大王先侵汉中,后攻巴蜀。邈以大王取益州,有违背信义之举。”

“大胆!”

闻言,侍从按剑呵斥李邈,似有将其当场抓捕的念头。

刘备忍着怒气,挥手退散侍从,问道:“卿既知孤此举不可为,何不助刘季玉乎?”

李邈不以羞耻,说道:“邈非是不敢,多因实力不济尔!”

刘备脸色微变,今时已有处死这个狂徒的想法。

“抓起来!”

刘备能忍,糜王后可忍不了,拍案震怒,让左右将李邈抓起问罪。

西殿中诸葛亮得见阶下混乱,早已是来到刘备案前。同时还有霍峻、赵云等武将,怒目而视李邈。

正月旦,君臣欢庆之时,李邈竟敢向刘备口出不逊!

见刘备似有发作之貌,诸葛亮趋步出列,说道:“启禀大王,李邈酒后失言,理当处以重刑。然今正旦之时,不日又将出征,此时斩杀贤士,非是良机。亮请大王恕李邈死罪,罢免官职,发回乡里。”

李邈之兄李朝、李邵二人从人群中挤出,向刘备告罪。

李朝神情惶恐,说道:“大王,臣弟狂妄失言,望大王网开一面,留其一命!”

“大王~”

刘备得见诸葛亮求情,李朝、李邵二人又是多有贤才之辈,心中虽欲杀狂徒李邈,但自我舒缓下,只得留李邈一命。

挥了挥手,刘备冷声说道:“李邈以下犯上,本应以重刑治之。今孤念李邈初犯,又值佳节,留其性命,罢除官职。”

“多谢大王仁德!”

二李向刘备叩首,多是感谢刘备的宽容大量。

霍峻得见如此一幕,心中微叹几下。若他记忆不差,诸葛亮留李邈一命,最终将换来李邈无情的上疏弹劾。

世间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清形势,常有自以为与众不同之人,向外界讲述他独一无二的暴论。

在霍峻看来李邈,纯粹是哗众取宠之人。若真想为刘璋效忠,学王累不好吗?杀身成仁,不降刘备。

若是忠于公事之人,或可学黄权,刘璋都投降了,也没心理负担,直接为刘备做事好了。

非要过了几年,当着众人的面,大义凛然斥责刘备。也就是刘备心善,今时换作曹操,不仅李邈会死,他的两个哥哥也会受到牵连。

在李邈的破坏下,刘备兴致已无,堂会上的气氛也有些凝重。刘备强撑着精神,与接见完剩余的臣吏。后面说了些鼓舞人心的话,将钱财尽数赏赐下去,遂结束正旦朝会。

次日,霍峻带着进军方略,入宫觐见刘备。

侧堂内,刘备心情愉悦,显然已是将李邈之事忘却。

得见霍峻,刘备问道:“今兵马已备,不日将可出征,仲邈可有细略呈上?”

“启禀大王,淮水长有千里,今若仅从邗沟北上,或是肥水北进,不足以功成。”

霍峻摊开江淮舆图,指点说道:“峻以为可兵分二路进军,大王可率大军从肥水,过芍陂,兵至寿春;峻率一部军士,乘船入邗沟,取淮水沿线诸城,进而西行,与大王汇于寿春城下。”

淮水虽非长江天堑,但也非普通溪水。从汝南发源,流过寿春、义成、钟离、淮阴、淮浦等地,长有千里之遥。

如果单走肥水路线,兵抵寿春,青徐地带无人照应,容易受击。且肥水只能走小舟,走不了大船,无疑是削弱了南方的势力。

若单走邗沟北上,再至寿春,光路程就多走了几千里水路,彼时曹操早已率大军严阵以待。

最好的进军方略,则是一路走肥水,一路走邗沟,然后汇合于寿春城下。或是一路对垒中原之众,一路分御青徐兵马。

望着江淮舆图,刘备说道:“孤率大军至巢湖,北取寿春;仲邈分兵走邗沟,入淮水,以取淮水诸城。时如此进军,曹操必兴兵南下,举重兵以援寿春。彼时青徐亦有动作,或进军而战,或退而保民。”

“正是!”

霍峻手指顺着淮河,说道:“涡水从义城入流淮水,义城位于寿春以东百余里;泗水从淮阴入流淮水,淮阴距下邳三四百里。义城、淮阴为淮水之枢纽,此二地险要关键。”

“大王兴师北伐寿春,峻当为大王策应,以保大王侧翼不失,牵制青徐兵马。”

长江有河流注入淮水,中原自然也有河流注入淮水。其分别为汝、颍、涡、泗等四大支流,凡曹操之前向江淮用兵,常命四水齐进,注入淮水,然后南征合肥。

今时欲争寿春,则要尽力封锁住四条河流,阻挡曹操的粮水运。然可惜的是四水之中,汝、颍二水在寿春以西,淮水的上游。今时汝、颍二水封锁不了,只能尝试封锁涡、泗二水,以保证刘备侧翼的安全。

襄樊不好打在于地形狭窄,容易打成绞肉机;寿春不好打在于北方河水众多,对于曹操而言,调集兵力轻松。

刘备微微颔首,说道:“进军大略,可从仲邈所言,兵分二路。孤率大军走肥水,取寿春;卿率偏军出邗沟,入淮水,同御曹兵。”

顿了顿,刘备问道:“卿路途遥远,欲何时动兵?”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臣欲在后日出发,先行至江淮。奉大王诏令,招徐、扬二州三万军士,及中小舟舸数百艘北上。”

刘备让霍峻率三万人作为偏军,常多是霍峻之前的江淮旧部,如丁奉、徐盛、高翔等将,用得较为顺手。

“善!”

刘备捋着稀少的胡须,说道:“孤于十日后起兵,先至巢湖,汇子敬所部,继而北上寿春。”

“臣请九江太守蒋济随军同行!”霍峻拱手道。

“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91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