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159章 平乱入笠泽

书名: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9:28

霍峻攻克京口城后,采纳蒋济的建议,释放被俘的新卒归乡,并分发归乡的口粮,此举拉拢了江南诸县的百姓人心。

人心初附后,霍峻一边写信劝说各县长官归降,一边又命陈越、霍笃、丁奉、钟离斐四将各领本部兵马征讨各不服诸县。

在人心、武力、大势的三项攻势下,石城、芜湖、丹阳、湖熟、句容、江乘等十余县纷纷更换旗帜,归顺荆州军。

当然平定江南诸县的战事,并非一帆风顺。得知京口被夺后,亦有散落各地的江东军余孽割据山林,或是占据城郭,聚兵为乱。

霍峻并非没有对策,今日他便唤来俞韶,欲用他平息各地的兵贼。

“公礼!”

霍峻坐在榻上,将手中的战报递给俞韶,说道:“可知徐明否?”

俞韶双手接过战报,恭敬说道:“启禀都督,徐明乃我伯父帐下旧将,徐州下邳人,韶素有耳闻。”

说着,俞韶摊开战报,见是丁奉发来的战报,言孙氏旧将徐明不愿归降,攻取芜湖,自命为芜湖都尉。聚兵作乱,袭扰周围郡县,且又遣人北渡长江,欲勾结臧霸,引其南下。

霍峻抿了抿茶,说道:“徐明作乱芜湖,欲勾结臧霸不可不除。众人劝本君委甘中郎出镇讨贼,然峻却以为公礼或可任之。不知公礼以为如何?”

俞韶看着战报上的内容,迟疑少许。他倒不是为讨贼难度而迟疑,而是为征讨徐明这人感到犹豫。

孙河是他的伯父,他承袭孙河的部曲。徐明属于是孙河的旧部,因而与徐明也有过交集。他归降荆州,若听命率兵征讨徐明,则是让他拿徐明的人头当投名状,这让俞韶有些犹豫。

见俞韶心中犹豫,霍峻站起身子,搂着俞韶的肩膀,循循善诱说道:“峻知公礼性情,今将征讨孙仲谋,以校尉性情难以从之,故命公礼出征徐明。且公礼习读兵书,实乃璞玉,若能雕琢一二,必成大器。用兵徐明,实乃公礼施展才干之时,不可错失良机啊!”

十八岁的俞韶年纪轻,本就对霍峻的兵略心服口服。今听霍峻如此‘关照’,不让自己从征孙权,又在磨砺自己兵略,进而心中愈发感激霍峻。转念间,俞韶便将征讨徐明的尴尬心理抛之脑后。

俞韶面露感激之色,拱手说道:“请都督放心,韶必破徐明,平息江南兵匪。”

迟疑少许,俞韶说道:“都督,江北臧霸兵众,若徐明与其勾结,以韶之兵恐难挡之。”

霍峻拍了拍俞韶的肩膀,笑道:“本督已命文向屯兵濡须口,舟舸巡视大江,臧霸若敢南下,必当击之。不知公礼可有他求否?”

俞韶摇了摇头,说道:“都督安排妥当,韶已无他求。”

又寒叙了一番,俞韶受命告辞,归营准备平息芜湖的叛乱。

待俞韶出堂时,蒋济后脚便入堂。

“都督!”蒋济看了眼俞韶的背影,问道:“何如?”

霍峻招呼蒋济坐下,笑道:“公礼已出兵芜湖,徐明兵乱将可平。我等不日亦可率水师入丹徒水道,与二公兵马汇于笠泽。”

收降孙氏旧部有利有弊,其利在于能够安抚人心,壮大己身的力量,又能迅速收复各地的县城;其弊在于有反复之嫌疑,难以让人用得放心,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跳水。

霍峻让俞韶率军出征徐明,不仅有平息叛乱的想法,亦有支开、试探俞韶的目的。今拿下京口已有近十日,江南诸县也已陆续归附,霍峻也有率军进入丹徒水道,联系上刘备、刘琦二军,攻取吴县的念头。

毕竟时间也到了建安十年,袁谭身死,二袁远逃塞外,离曹操彻底平息中原已是不远了。若不能在今年前平定江左,霍峻真担心曹操会抽出兵力,插手荆扬之事。

蒋济捋着胡须,担忧说道:“都督,臧霸非无谋之辈,其具勇略,今屯兵巢湖。我军若率军南下,则庐江、江南诸县空虚,恐会被其所趁。”

“此事易尔!”

霍峻从竹简下抽出一份布防图,摊开指点说道:“臧霸屯兵巢湖,坐观江水南北。其兵欲入庐江,庐江北靠潜山,南近江水,唯东可入,故屯守舒县即可。今峻已命高晨领兵千人屯舒县,以御臧霸西进庐江。”

“若臧霸欲横渡长江,袭扰江南诸县,唯有从濡须口、采石矶、京口等地渡江。采石矶至京口长有百里,烽火台修筑江岸,可观臧霸动向,故分兵屯守濡须戍及京口即可。”

“今峻已命徐盛率水师屯濡须戍,观烽火台迹象,巡视江水。峻兄霍中郎驻扎京口城,以镇江南诸县,节制徐盛。且俞韶兵马征讨芜湖,危机之时,亦可用之。”

事关自己的后路问题,霍峻不敢委任他人出镇,而是让自己的兄长霍笃坐镇京口。他将都督甘宁、高翔、陈越、丁奉、钟离斐、李巍等将,率水师七千人入丹徒水道,与江东水师决战。

蒋济沉吟少许,说道:“舒县、濡须戍二地毗邻,水陆互为犄角。采石矶至京口百里,有烽火台示警,且霍中郎屯兵京口,足可绝臧霸渡江之意。”

说着,蒋济笑了一声,说道:“孙瑜辛苦修建的烽火台不曾拦住都督帐下的‘曹军’,今却要拦住曹操帐下的曹军了。”

“哈哈~”

“报!”

侍从趋步小跑入堂,拱手说道:“诸葛军师来信!”

“咦!大军来战报,不知刘豫州进展如何?”

霍峻拿过书信,拆开阅读起来。见其上的内容,霍峻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都督,怎么了?”蒋济见霍峻的神情,问道。

霍峻没有说话,仅是将书信拿给蒋济,大步走到挂在墙上的吴会舆图上。

蒋济拿着书信,看着墙上的舆图,说道:“大军北入笠泽,恐钱塘有危啊!”

进而,蒋济在舆图上比画,说道:“笠泽与大洋之间,有松江作为沟通。兵船可出松江至大洋,向南近岸航行,可逆钱塘江北上,抵钱塘城下。”

古人用兵并不局限于江水湖泊,利用大海的进军,早在春秋之时便有。吴王夫差伐齐,水陆并进,在黄海上爆发大规模海战。越灭吴时,范蠡受命从大海入长江,阻击夫差回国。

“嗯!”

霍峻点了点头,说道:“孔明深晓吴越地势,知道钱塘处水陆要冲,关乎大军命门,今已命文聘固守钱塘。”

说着,霍峻用点了点笠泽,皱眉说道:“峻所忧之事,乃是不知孙权、周瑜大军所在何处。自大军入吴会以来,仅有程普、蒋钦迎战,却不见江东大军踪迹,其中必有蹊跷。”

仅凭诸葛亮书信上的内容,霍峻用他那敏锐的战争嗅觉,便察觉到其中的不对劲。毕竟就如诸葛亮说的吴会属于孙权的大本营,至今不见大军迎战,肯定有问题。

蒋济根据诸葛亮在书信的内容,说道:“据孔明书信所言,大军于邱城废墟扎营,营寨背靠弁山,前抵笠泽。且孔明已让斥候从水陆两端,仔细搜索江东大军踪迹,却始终不见其动向。”

“不见敌寇主力,刘豫州只得原地扎营,不敢率大军从笠泽左右绕行,恐江左水师绝其后路。今刘豫州询问我军近况如何?若是不成,刘豫州欲率军北上,取笠泽以西诸县,诱孙权、周瑜二人上岸出战。”

兵进吴县,并非是唯一的计划。根据霍峻拿不下京口为前提,刘备已经准备好其他计划,如尽取太湖以西的县乡,隔着太湖对峙,寻找办法战胜江东水师。

“子通,我军需尽快出兵。”

霍峻盯着舆图上的笠泽,沉声说道:“我军水师一旦进入笠泽,江左大军必然现身。”

“诺!”蒋济应道。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99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