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 分类:其他 | 字数:0

385.第382章 领兵亲战

书名: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9:28

第382章领兵亲战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春。

刘备露布天下,大斥曹操为国贼,决议兴师三路,北伐中原。

张飞、陆逊为西路军,督兵二万五千人,扬称五万,出褒斜道,伐关中。

关羽、文聘为中路军,督兵三万人,列兵于江北。

刘备、霍峻为东路军,盛兵十万,称二十万,分出巢肥运河、邗沟,直取寿春。

三路合兵十五万五千人,对南汉而言,已是倾国之力。刘备则对外宣称三十万大军,似乎想让曹操知道他当下的实力。

当然十五万大军,非南汉的全部兵力。自拿下益州之后,南汉兵力可达十八至二十万。若是深治之下,南汉爆兵二十余万不成问题。然南方稀碎的地形,却限制了南汉的出兵。

十几万人的行军动作,声势之浩大,几乎是瞒不过曹操。

邺城,魏王宫。

曹操浏览各地上呈的军报,神情颇是凝重。

“大王,刘备兴水贼三十万分三路北伐,今当何以御之?”孙权问道。

“三十万?”

曹操抬头看向堂中众人,嗤笑说道:“孤拥中国,得据中原,帐下兵力也仅三十万人。刘备坐拥蛮荒、水泽之乡,何来三十万人?”

接着,曹操将手中的军报扔到案上,说道:“以孤观之,刘备倾南方之众北犯,怕亦不过仅十余万人。织席贩履小儿,唯壮声势,所行实乃虚张声势之策。”

“从汉中、江淮、江陵三地发兵,看似人声势浩大,然除江淮外,汉中、江陵仅是小疾,真正之患唯在江淮尔!”

用了这么久的兵,对于虚张声势这套,曹操多是谙熟于心。别看三路进军看似宏大,凡击败主力,其余二路不战自退。

当然曹操对外表现轻蔑,也是安抚手下的一种手段。近年来刘备的声势愈发高涨,先吞并荆楚,又西取益州。在称王之后,刘备的声势已达到巅峰时候。

曹操看向众人,目光在贾诩身上停留,问道。“文和,可有高见?”

贾诩沉吟少许,说道:“大王所言极是,纵观汉中、江陵、合肥三地,蜀道崎岖难行,且巴蜀初下不久,汉中所出之兵难言众也;江陵毗邻襄樊,需控卫南贼中枢武汉,料以为当以稳重为上。”

“唯江淮,多年以来鲁肃修缮城郭,聚拢流民,开垦荒田,渐有生机。刘备、霍峻率兵亲征,其意在寿春,欲图破寿春,进而兵驱舟舸入汝、颍二水,席卷河南。”

“以诩之见,大王委上将御西方,曹襄樊留兵不动,亲率中原之众以争寿春。”

曹操捋着胡须,说道:“张飞恃勇寡智,唯有陆逊知兵。今西北余孽仍有,当以稳重为上,命曹洪督关中之众,领张郃、郭淮、杨秋、郝昭等将,遏守险要,据不与张飞交战,待其粮绝自退汉中。”

“诺!”

“江陵兵马,关羽,南贼之名将;文聘,治边多年。若关羽举兵来攻,则让曹仁、朱治固守襄樊,借岘山之险,邓塞之固,以耗关羽之兵。”

“诺!”

秘书郎刘放持笔记录曹操军令,笔走龙蛇,下笔迅速。

“至于江淮之地,刘备、霍峻举大兵亲讨,来势汹汹,此非夏侯惇可御,孤欲领兵亲征,兵退二贼。”曹操说道。

刘晔挺直腰板,拱手说道:“启禀大王,自大王南征淮南以来,留淮阴、寿春二城为镇,与江淮敌寇角力。寿春城高且坚,粮草盈仓,甲兵充沛,可保数月不失。臣唯忧淮阴,其居淮水之南,怕有失守风险。”

这些年汉魏在淮水少有爆发战事,不代表双方没有动作。南汉疏通巢肥运河以及邗沟,开垦荒田,建立起以六安、合肥、射阳这三座城池作为与曹魏角力的防线。

曹操在刘晔的建议下,则是在淮南搭建起以寿春、淮阴、弋阳为三城为防守核心的淮水防线。

弋阳位于在汝南郡内,其由满宠坐镇,兼顾起援襄樊、寿春二处战场的职务。

寿春为淮水险要,控制兖、豫二州的水路要冲。作为中原之柱,夏侯惇亲自坐镇。

淮阴则是近些年初设,随着邗沟的疏通,长江水与淮水的联通,为了阻止南汉的势力扩张。曹操采纳刘晔的建议,重修淮阴城,派三千军士驻守。

曹操皱起眉头,说道:“淮南为卿乡土,熟知淮南地形,今有何见解?”

刘晔弓步起身,说道:“启禀大王,历经战乱多年,徐淮已是凋敝。今霍峻为偏军,督兵数万,从邗沟北入淮水,其必取淮阴。淮阴远离下邳,此将不利臧徐州救援。”

“今晔有一策可献于大王,或能阻霍峻于淮阴,或能退敌寇也!”

“请言!”

有了曹操的准许,刘晔踱步于堂间,讲述他的计策。

“水贼远行而战,霍峻精通兵略,我国之大敌,故其锋不可当。臧徐州治下兵马虽众,但多有别统。今徐州之兵,自居其地而战,兵败则易散。”

“以臣之见,霍峻重兵攻淮阴,当令臧徐州南下援之,于淮北扎营,行南北犄角之势,阻霍峻于淮阴;若霍峻行合肥旧法,围而不攻,当舍淮阴城,坚壁清野,退守下邳,诱其深入而战。”

“时大王举兵临寿春,亲战刘备,纵不能击败刘备,但也可保寿春稳固。水贼越千里而战,久战不下,兵锋受阻,不日则可被大王所退。”刘晔说道。

自从荀彧、荀攸、程昱去世,曹操作战时期的谋臣多有凋敝,如今曹操除了依仗贾诩外,在淮南的事务上对刘晔多有器重。刘晔的表现也不曾辜负曹操的期望,他在淮南战略上出力不少。

今霍峻、刘备举兵来攻,敌我之利弊,刘晔多有洞察。

汉兵越千里水道来取徐淮,且是大将霍峻亲领。臧霸率徐州之众,基本上打不过霍峻。既然打不过,就不能硬打。

为了不被霍峻牵着鼻子走,利用淮阴为棋子。坚壁清野,让霍峻无所就食,从而牵制霍峻兵马。

霍峻所部被臧霸军牵制住,刘备则要自率大军对上坚城寿春以及曹操的大军。

毕竟臧霸统帅的泰山军,战斗力实在不高,唯有让他们打辅助,进行侧翼牵制。

曹操抚须沉吟,说道:“子扬之言,不可不从。若能固守淮阴,则可令霍峻受限于淮东;行围而不攻之策,则可让淮阴自守。让臧徐州迁民而走,行坚壁清野之策,令霍峻粮绝难进。”

说着,曹操手撑在凭几扶手上而起,说道:“传令各军,命于禁、徐晃、曹真、田豫、朱灵、韩浩等诸将起兵。孤将亲率十万大军,南下寿春亲战刘备。”

“诺!”

望着群起领命的诸将,曹操抚须淡笑。

孙权看了眼按捺不住的曹丕,拱手问道:“今大王率兵亲征,不知令谁监国?”

“命太子留守邺城,监督国事!”曹操说道。

曹丕借杨修之案,杀不少汉臣,弄得许昌人心惶惶。而杨修之父杨彪得知杨修被问罪时,颇是愤怒不悦,但也奈何不了曹丕。唯有在拜见曹操后,化用金日磾的案例,说了些委屈的话。

曹操见曹丕将杨修案处理的不错,最终在去年的下半年册封曹丕为太子,将身边儿子尽数封侯,向众人表明他的态度。

“儿臣领命!”

曹丕强忍着心中的愉悦,拱手说道:“请父王放心,有儿留守,大军粮草必然不缺。”

“善!”

堂议结束,曹丕脚步欢快,与众人趋步出堂。

至宫中的无人之地时,欣喜的曹丕用手搂住孙权的肩膀,大笑说道:“仲谋知我喜否?”

“父王封我为太子,今又命我监国。嗣子之位,我已是稳固。然其间之事,当多谢仲谋出言献计。”

见曹丕如此欢喜,孙权则是微正脸色,挣脱曹丕的手臂,说道:“太子失态也!”

曹丕哈哈而笑,说道:“今无外人,有何不可?”

孙权看着不似人君的曹丕,好心劝道:“太子代大王总理国政,其不可悲喜,主事不可言畏。今若让大王知晓,必会不悦!”

孙权所言可视为表情管理。凡出色的君主,多是无惧无畏,喜怒少形于色。

曹丕可以欢喜,当不能失仪。且面对困难事,不言表现出畏惧之色,否则手下之人则会小瞧曹丕。

孙权十八岁亲政,初步稳固江东政权。对于曹丕这种表现,实在看不下去,唯有劝谏一二。

听闻曹操之名,曹丕神情方才收敛起来,说道:“仲谋之言,是为忠正之语,某又岂敢不纳?”

“仲谋不日将随父王南征江淮,宜当多加小心。”曹丕关心道。

孙权露出感动之色,说道:“多谢太子关切!”

望着曹丕远去的背影,孙权不由凝眉而忧。

曹丕三十岁的表现,似乎还不如二十几岁的他。

以曹丕这种表现,及曹操去世后,魏国真能昌盛吗?

如今曹操尚在,能带精兵悍将作战,威慑马超这种虎狼;及曹操去世,曹丕将凭什么稳固朝堂,又凭何以抵御南汉的北伐?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05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