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121章 化解

书名: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9:28

歙县地处黟山山脉中,境内河溪纵横,丘陵遍布,论地形而言,七分属山,三分属水田。

汉末天下大乱,不仅中原大乱,连黟山之中也受到波及,歙县地方土族势力互相混战,不从官吏,据山自保。

毛甘率万户屯居乌聊山(今长青山),率帐下男女依山傍水修筑城墙自保。拥有了城池,毛甘势力渐盛,成为歙县最具有威望的宗帅。连同拥有万户的金奇也以毛甘为首,双方结社共保,以御外敌。

简雍受刘备之命出使歙县,目标便在毛甘、金奇二人身上。

抵达歙县后,简雍奉上名刺交予毛甘手下,毛甘得知简雍之意后,又请金奇前来,一同接见简雍。

简雍略比刘备年幼,亦是四旬有余。他在从刘备涿郡起兵时,便跟随左右,属于心腹中的心腹。

毛甘坐在堂上,手里翻阅着简雍的书信,问道:“甘素闻左将军之名,颇是敬仰,然不知左将军遣简先生出访所为何事?”

简雍坐在下榻,说道:“两位将军可知我家主公征战丹阳,将要与孙权在这领兵厮杀否?”

毛甘能率族人筑城自保,怎会是没有见识之人,听简雍所言,自以为了然,问道:“左将军莫非欲请我二人相助否?”

简雍神色自若,笑道:“非是如此,而是左将军闻二人聚众自保,今忧二君安全,故遣雍言之。”

孙策暴虐,征伐无度,死于刺客之手。其弟孙权上位以来,继其兄遗志,外征荆州,内讨不服。贺齐征会稽,全柔讨山越,皆有所得。”

“今左将军与孙权大战,孙权畏于形势,不敢征讨诸位。然又欲破左将军之军,故雍以为孙权必会奉上重礼以悦二位将军,令二人共击左将军兵马;然左将军败退之后,孙权当会借兵威之势,命将校兼并二位手下部众,望毛君能识孙权险恶之心。”

如周瑜所言,在拉拢山越宗帅上,因孙策的威望尚在,又是在江东的主场上,他们拉拢山越宗帅比刘备来说更具有优势。

诸葛亮认识到这点,反其道而行,不和周瑜比拼拉拢山越宗帅,而是选择给孙权上眼药,抢先让简雍出使山越宗帅。告诉山越宗帅,孙权这个人坏得很,现在因为形势问题,孙权不仅不会征讨你们,甚至会奉上礼物结交二位。

但是等到我们战败后,孙权会惦记你们手上的两万户男女,借助得胜之威,兼并你们的部曲。希望他们能够警惕孙权的险恶用心,不要上当。

等到孙权派出的使者奉上重礼利诱他们出兵之时,毛甘、金奇二人又怎么不会心生怀疑呢!

毛甘闻言,忽然沉默下来。他本以为简雍会说服他们出兵帮助刘备,可没想到简雍是来提醒他们不要为孙权干活。

斟酌少许,金奇说道:“简先生言孙权欲谋图我等,就恐左将军也有欲图谋我二人部众。”

简雍拂袖大笑,说道:“左将军仁厚,岂能与孙权相同。且二位何其愚也!天下战事纷乱,二位无意进取,仅聚乡人自保。无论左将军之兵,亦或是孙权兵马,二位皆无力阻挡。”

“二位不如居山间,静观战事如何。左将军兵胜,则投左将军;孙权得胜,则降孙权;若是不分胜负,二位仍可聚族自保。又何必掺和两军战事,无辜害死族人性命,若投错他人,兵败之下,恐是身死族灭。”

毛甘与金奇对视一眼,皆是认可简雍说的话。话糙理不糙,别看他们二人聚山自保,皆有万户男女,看似人口众多,但是真若掺合到战争之中,怎么死都不知道。

毛甘哈哈大笑,说道:“多谢简先生相告,为报恩情,甘设宴款待先生。”

“谢两位将军!”

简雍见是功成,捋着胡须笑道。

刘备在中原能结交那么多诸侯、豪杰,简雍出力不少。今若劝说二人为刘备效力,恐怕不易,但是给孙权上眼药,让他们保存中立,有何困难。宴会上,简雍再与他们聊聊刘备为人,又会刷波好感度。

次日清晨,简雍在毛甘、金奇的欢送下,离开歙县。

数日后,孙权派遣的使者抵达歙县,奉上重礼试图以悦二人。可惜毛甘、金奇二人有了简雍的做铺垫,并没有收下,而是任凭使者磨破嘴皮,他们二人也仅是出粮草帮助孙权,含糊拒绝出兵。

使者停留了两日,见劝说不成,只得回禀孙权、周瑜。

“咦!”

周瑜得知使者讲述的前因后果,惊讶说道:“麾下,刘备军中当有智者,知难得山越宗帅信任,劝以中立行事,观两军胜负。”

孙权在营中踱步,说道:“可是霍峻否?”

周瑜沉吟少许,说道:“霍峻屯兵桑落洲,非是其所献之策!”

“那会是何人?”孙权问道。

周瑜摇了摇头,说道:“刘玄德,枭雄也,心术虽杂,但无此谋略;徐元直,正直之士也,无长远之视,此谋非他所出。”

孙权凝眉而思,说道:“无山越宗帅相助,公瑾又有何谋对之?”

思量半响,周瑜说道:“歙县多为山丘,步卒奋力之地。刘备以骑卒见长,困于山丘之间,两军若战,难以发力。今当迅速进军,抢先占领险要,与刘备对峙,寻机破之。”

“可!”

孙权吩咐说道:“陈武、蒋钦、全柔诸部迅速进军,与程普、周泰二军汇合。”

“诺!”

……

与此同时,刘备、刘琦也率大军深入黟山之中,大军顺着崎岖的山道蜿蜒而行。张飞作为先锋在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山坳上,诸葛亮正摊着舆图,与刘备商讨粮仓布置,说道:“主公,我军兵入黟山,山道难行,长达百余里,需建粮仓,留守军士,分批转运。”

说着,诸葛亮遥指不远处的丘陵下的凹地,说道:“那处依山傍水,土地平坦,可建粮仓,留守数百将士屯驻。百余里山道,建设五处粮仓,足可保粮草不绝。”

刘备微微颔首,吩咐道:“让刘傅领三百老弱屯扎此处,设立哨卡,警惕敌寇。”

“诺!”

刘备话音刚落,出使成功的简雍风尘仆仆而来,拱手说道:“启禀主公,雍不负主公之托,毛甘、金奇二人中立行事,不遣兵相助孙权。”

“好!”

刘备露出笑容,说道:“宪和奔波辛苦,且先退下休息,晚些某去见伱。”

“诺!”

待简雍走后,刘备看向诸葛亮,赞扬问道:“今宪和出使成功,解孙权诱毛甘、金奇出兵之计,又为我军交好山越宗帅,孔明实有大功。”

诸葛亮合上舆图,笑道:“略施小计而已,不足挂齿。若要彻底降服丹阳山越宗帅之众,还需恩威并施,方可降服。”

刘备眺望犹如长蛇的行军队伍,感叹说道:“丹阳兵精,山越悍勇,若以丹阳为基,收山越之众势在必行。深耕多年,备若有二万丹阳精兵,当可横扫江东,覆灭孙权不在话下。”

诸葛亮正欲回话之际,侍从上前向诸葛亮禀告军中突发的事务。

“可有要事发生?”刘备问道。

诸葛亮微微皱眉,拱手说道:“主公,张将军帐下有一屯长擅自踩踏山民稻田,军法官欲按军令斩之,却被张将军所阻挡。”

顿了顿,诸葛亮解释说道:“张将军认为那名屯长跟随主公十年,非有意踩踏稻田,不可轻斩之,不如留其性命,让其戴罪立功。”

“屯长是何姓名?”

“屯长名为魏达!”

“嗯?”

闻言,刘备皱眉长叹,忧心说道:“魏达于高唐从军,渤海人士,作战果勇。破孙贲时,其率众突阵,斩杀二人,今怎犯事了!”

“主公!”诸葛亮担心刘备念及旧情,说道:“军令如山,不可轻改。今若赦免一人,则百人效之。届时山民畏惧我军,从而谈及安抚山越之语……”

刘备出言打断,说道:“兵法之重,备岂能不知,仅是为魏达而惋惜。”

沉默半响,刘备说道:“告诉翼德,让其按军规处置魏达。并将魏达首级传游三军,以儆效尤。同时赐魏达家眷钱粮,免其赋税,以酬魏达为备效力十年之功。”

“来人!”刘备挥了挥手,说道:“备亲往山民家中,为魏达踩踏稻田而致歉。”

“主公英明!”

诸葛亮见刘备如此安排,心悦诚服称赞说道。

刘备却是勉强欢笑,行走间长吁短叹,对魏达的身死心疼不已。

ps:明天三更吧!

今晚没了,明天三更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27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