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210章 遣兵携民(4k)

书名: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9:28

在襄阳发生剧变之际,时逢休沐,霍峻携女眷乘舟游湖。

暮色苍茫之时,日光下射波光粼粼,远处青山如披有霞色,小舟悠悠在湖泊上游泛。

船舱内丝竹之声不绝于耳,来自三韩的女婢中央起舞。霍峻躺在榻上,手揽二乔,好不快活自在。

霍峻虽具体不知当下的局势,但他却能隐约察觉到大事将至。或许知道自己即将面临暴风雨,霍峻特意自我放纵了几日,以摆脱近来压抑的情绪。

嘴里吃着小乔送上的桔肉,霍峻欣赏着曼妙的舞姿,手指根据乐曲的节拍,在大乔光滑白嫩的大腿上敲击着,颇是享受。

“家主,蒋参军言送夏口紧急军情至!”侍女趋步而入,禀告说道。

乐声骤停,舞蹈亦停。

霍峻拍了拍怀中二女浑圆的臀部,说道:“军事为重,你等且先退下。”

“诺!”

随着霍峻的吩咐,二女领着堂中歌姬、乐者退入侧间。

霍峻整理好衣冠,见蒋济入堂,问道:“子通,可是襄阳有变!”

“正是,襄阳剧变!”

蒋济点了点头,急忙说道:“车骑将军于众人前言立长公子为嗣子,却被蔡瑁、蒯越等人力阻劝立刘琮。豫州尊车骑将军令,已率军八千北上征讨蔡、蒯二贼。又命关将军率四千兵马入镇江陵,且还吩咐马良巡抚荆南四郡,让众郡守以长公子为嗣子。”

荆、扬二州太大了,从襄阳至夏口,走水路有千余里;从夏口到皖城,走水路又有千余里。即便是顺流而下,快马飞驰,也需要花时间去赶路。

襄阳城局势变化太快了,当下送到江东的消息仍是之前的。刘琮继位荆州牧,曹操率大军南下的消息,估摸还需要好几日方才能到达。

霍峻翻阅书信上的内容,神情略有些凝重。若不出他所料,或许这便是曹操大军南下的前奏。

斟酌少许,霍峻说道:“豫州让峻率水师北上,以为后驱,不知子通以为如何?”

蒋济沉吟少许,说道:“豫州谋划甚是周全,入襄阳,平江陵,抚荆南。然济也略知蔡瑁、蒯越之事,二人得知车骑将军意属长公子,豫州又率军北上。故而济恐形势危机之下,蔡、蒯二人引曹操兵马入楚,以求自保。”

“许昌至襄阳,仅有数百里之路,骑卒奔袭可轻易至之。豫州率水师北上,进退有度,不畏曹军。然江夏兵力尽出,夏口兵力空虚,若曹操遣一军走随县,入江夏,转取夏口,则断豫州、关将军后路也!”

智者的判断总是大同小异,蒋济与贾诩、鲁肃等人的判断,因个人所长,略有不同而已。但大家都看到蔡、蒯勾结曹操的可能性,及曹操命人向夏口的行军方向。

“是啊!”

霍峻在堂内踱步,说道:“夏口者,楚尾吴首,控遏大江,乃我军心肺要害。曹军若得夏口,即望江左,形势陡然危急。今豫州北上,夏口因而空虚,不可不备。”

夏口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连接吴楚的地带,乃兵家必争之地。刘备心念襄阳、江陵,将夏口的兵马几乎抽掉而走,霍峻必须替刘备填上这坑。若夏口被曹军所取,刘关二人的处境非常危险。

霍峻吩咐说道:“来人,命高翔、俞韶、钟离斐三将统水师五千,士仁、高歆将骑六百,丁奉率我帐下近卫千人,胜步骑六千六百人奔赴夏口,归由豫州安排统率。”

“诺!”

“将军,是否命将校分兵继而北上,支援豫州,以战襄樊?”蒋济问道。

“子通以为豫州此行能成否?”霍峻问道。

蒋济微微皱眉,说道:“豫州此行是否能成在乎车骑将军是否病故,若车骑将军病故,豫州此行怕是难成;若车骑将军未亡,豫州此行当能成功。蔡、蒯二人知豫州北上,忧局势大变,怕是会向车骑将军动手。”

霍峻踱着步,试图猜测出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根据历史上的进程,刘琮成为荆州牧,刘琦远走江夏,刘备屯兵樊城。相比刘备得知曹操南下,刘琮似乎更早的知道曹操南下,且蔡、蒯二人也早就架空刘琮,说服他归降曹操。

更离谱的是刘备屯樊城,与襄阳仅距汉水之隔,被蒙在鼓里,丝毫不知襄阳城中那群人的谋划。直到曹操先锋到了宛城,距离樊城仅剩二三百里时,刘备才察觉到自己被刘琮、蔡瑁给坑了。

今时有相同亦有不同,相同即是蔡瑁、蒯越心归曹操,如果刘琮上位也会被众人架着归降曹操。而不同之处,不知刘表生死如何,刘备趋兵北上,欲入襄阳。

以蒯越这种人的心性,肯定不会甘心成果被付之一炬,定然不会轻易让刘备入襄阳。那么加上曹军兵至,刘备入取襄阳失败的话,则要向江夏撤退;如果刘备破局成功,曹军兵至……

停下脚步,霍峻吩咐说道:“子通,你且随军出征,多带舟舸战船,兵至夏口后。你与高翔、俞韶率所有战舰入襄阳,观战场形势。若玄德公成功入襄樊,则率战舰虚张声势,横绝江面;若玄德公难成,则率战船接应。”

“将军不亲赴夏口吗?”蒋济问道。

霍峻摇了摇头,说道:“我书信与长公子,让其征调兵马,准备作战。同时坐镇江北,细观曹军动向,以免曹军从江淮,南下江左。”

说着,霍峻叹了口气,说道:“若曹军大部南下,我大概可能要将江北百姓迁往江南了。”

一切仅是基于猜测,而非是现实。作为江东大将,负责江北防线的他,不仅有义务保证刘备及夏口的安危,又要保证长江防线的安全。

历史上曹操出兵南下荆州,在江淮并无动作。当下霍峻并不知道曹操的进军路线,怎敢轻易离开江左。若曹操兵分二路,一路下荆州,一路取江左,那他的压力将要爆炸了。

也就说霍峻必须要为最坏的打算安排,即将江北百姓南迁到江左,以来达到据江而守的战略。

……

且不说霍峻调度兵马,支援刘备;又与刘琦书信,让他下令命各州太守备战。

在那荆州襄阳,已成为南北角力的中心。刘备从夏口乘船出发,日夜兼程,比张辽、徐晃等曹军先锋更快到襄阳。

一路上,刘备以遵奉刘表为口号,加上汉水沿线非军事重镇,驻守兵马不多,长驱直入,兵临襄阳城下。

时入七月,夏季多雨,汉水上涨。两百余艘战船浮于襄阳北面的汉水上,旗书‘刘’字,左右又有长旗各自书为‘豫州牧’、‘左将军’,以表来将之姓名。

刘备肩系披风,手扶长剑,立于船头,望着已是更换城主的襄阳城,神情已是震怒。

“靠近襄阳!”刘备喊道。

鲁肃伸手阻止,说道:“主公,小心箭矢。”

刘备那带有杀意的目光盯着襄阳城,说道:“刘琮不敢派兵出战,即是不敢伤我!”

及舟船逼近襄阳北门,刘备在盾手的掩护下,高声喊道:“刘琮何在?”

“可敢答车骑将军怎么突然病逝否?”

北门上,刘琮面对刘备的责问,躲在女墙后不敢答话。

刘备连问三次,不见刘琮出来,暴怒喊道:“蔡瑁、蒯越何在?刘荆州待伱等不薄,恩遇有加。你二人非是人子,怎敢挟持刘琮,篡写遗命,谋害刘荆州。”

“且张允何在,你乃刘荆州之侄,亲如子嗣,怎敢助纣为虐,不念刘荆州之恩,反与蔡、蒯二贼同流合污?”

说着,刘备放缓语气,说道:“仲璜侄儿,切不可自误,受蔡、蒯二贼蛊惑,致使先君基业受损,落入外人之手。速开城郭,让备入城。”

北门上,那些守城的军士用那怪异的眼神,打量着刘琮、蔡瑁二人。

面对刘备的指责,蔡瑁已是火冒三丈,喊道:“放箭,射死刘备。”

刘琮张了张嘴,劝道:“刘玄德非兴兵讨贼而来,何必伤其性命。”

蔡瑁看了眼如同豚犬的刘琮,差点被气晕过去。

刘琮是真傻,还是假傻。刘备在外面喊了那么久,其言语充满了离间之意。其言语之意如同奉天靖难的朱棣,口口声声表示‘清君侧’、‘诛奸臣’,但稍微有政治嗅觉的人,都能知道他的目标是朱允炆。

别看刘备在外面责骂蔡瑁、蒯越、张允,但稍微有政治头脑的人都知道刘备是在向刘琮兴师问罪。

蔡瑁冷着脸,解释说道:“曹公与刘备乃生死之敌,今若能射杀刘备,将军必有大功。”

说完,城楼上的箭矢飞下,而那刘备似乎也察觉到不妙,早退入船舱中,驾船离开襄阳水门。

继而,侍从飞奔上北门,拱手说道:“启禀州牧、军师,王凯、张存、习祯、韩冉等州府二十几名属官,携带家眷,裹挟百姓,骗开南门,出城投靠刘备去了。”

蔡瑁重拍了下城墙,愤怒说道:“张存早就该死,我念其才名,饶其性命,今却裹挟吏民投效刘备。来人严加看守城郭,不准外人轻易进出。”

“诺!”

此时刘备的座舰上,献降的宋忠已被赵云擒获,被带到刘备面前。

“主公,云于樊城外擒获宋忠,其已替刘琮遣送降表与曹操。”赵云拱手说道。

感受到刘备的杀气,宋忠已是胆怯,不敢直视刘备。

刘备紧握剑柄,呵斥问道:“君既为大儒,饱读经书,识孔孟之义,何故与蔡、蒯越合污作乱。”

宋忠低着头,羞愧说道:“受人胁迫,寄人篱下,不得已而为之。”

刘备拔出长剑,冰冷的剑锋指在宋忠脖子上,冷声说道:“篡改遗命,谋害君上,为使献降,你等做事如此,未免太过了。”

宋忠感受到死亡的气息,哀求说道:“使君,忠仅奉命奔走而已,并无与蔡、蒯二人行那篡改遗命之事。至于谋害君上,无从谈起。君上那日立嗣之后,身体愈下,在几日后于睡梦中病逝。”

刘备冷冷盯着宋忠,忿声说道:“今断你头,尚不解我之恨,亦耻大丈夫临别之时,复杀你等怯弱之辈!”

“谢使君!”

捡回一条命的宋忠,连忙感谢说道:“使君仁义,忠感激不尽。今曹军已至宛,离襄阳不足二、三百里,使君当速速离去,以免与曹军遇上。”

刘备冷哼不问,鲁肃接过话,问道:“不知曹军先锋是谁?有多少兵马?”

宋忠如实答道:“曹军先锋乃张辽、徐晃、夏侯渊等人,精骑万人,疾驰南下。曹操率大军随后,步骑当有几十万。另有一路兵马,向夏口而去。”

“主公?”

鲁肃脸色微变,说道:“襄阳城池坚固,三面临河,河宽百余步,易守难攻。今蔡瑁屯兵万人据城而守,以我当下兵马难以破城。且曹军将至襄樊,不如早日退守夏口,引江左兵马据之。”

刘备心有所念,但却得帐下傅肜遣斥候报告,说道:“启禀主公,襄阳城中逃出近千士民,其中有州府属官,今恳请主公收留。”

刘备改口吩咐说道:“士民投我,备岂能不纳。速让子祭,接应士民上船。”

话音初落,又有斥候乘船来报,说道:“樊城百姓数千,听闻曹军南下,心惶恐不已,今恳请主公收容。”

听闻此语,此先还怒气冲冲的刘备,流露出怜惜之情,吩咐说道:“百姓无辜,曹军暴虐。不可遭曹操之毒手,速遣人纳之。”

鲁肃急忙阻止刘备,着急说道:“使君,百姓收容过多,我军舟舸如何装载得下去?收容些许即可,何必全部接纳,恐耽搁行军,被那曹军追上。”

刘备略有不满,连连摇手,说道:“成大事者,必以民为本,百姓因惧曹操而归我,今怎能弃之。若百姓装载不下,我率军士上岸行军。舟舸先送至夏口,再北上接应我等军士,可如此法行之。”

鲁肃见刘备如此心念百姓,心中却被其仁德所感动。抿了抿嘴,却也不再反驳,其拱手说道:“肃率军吏安抚百姓,核查数目,以便乘船行军。”

“劳烦子敬了!”

“使君乃仁德之君,肃怎敢不愿!”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73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