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7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

书名: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9:28

别不说霍峻与刘备回营,酝酿着离间计。

太史慈被张飞喝退后,回到营寨,孙贲便领着亲卫过来询问状况,说道:“子义,情况如何?怎不与敌骑交手,擒获那刘备以退敌军。”

太史慈也不隐瞒,如实说道:“玄德公,策马绕营观寨,虽从骑不过三四十人,然其有那张翼德侍奉左右,其勇不可挡。慈念难以对之,玄德公又走,只得引兵而回。”

孙贲微微皱眉,他刚刚可是有见太史慈追击刘备,敌将杀死从骑。而太史慈非但没有上前厮杀,还与他敌将交谈起来。不过这怀疑的念头仅一闪而过,孙贲总体上还是信任太史慈的。

太史慈见孙贲不答,继而又说道:“请将军放心,下次若有机会,慈必擒杀刘备。”

“好!”孙贲露出笑容,说道:“孙庐陵兵马也将抵达,届时我军兵众迎敌兵寡,当可胜也!”

太史慈微微拱手,问道:“敢问丹阳兵马可至否?”

闻言,孙贲叹了口气,说道:“吴丹阳猝于任上,新太守孙叔弼(孙翊)虽是在任,然其年岁不长,兵马暂时难以调动。”

面对联合军的进攻,孙贲也是无语了。他们进攻的时间点卡着太好了,不仅地方郡县上贼寇丛生,连地方上的太守都病逝了一个。否则以丹阳兵马的勇锐,并由自己的好友吴景统率来援,四部合军之下,定能逼退刘备、刘琦联军。

实话而言,霍峻力主今年出兵江东,便是看在了吴景病故的份上,但不是因为吴景有多强,而是他的继任者是孙翊。

孙翊是何人,霍峻仅知他是孙坚的三子,张昭曾推荐过孙翊继任江东之位,却被孙策否决了。这不是重要的内容,其重要的在于孙翊将会在丹阳太守任上,遇其手下刺杀身亡。具体细节内容霍峻不知道,却记得结果是孙翊之妻徐氏暗中谋划才反杀成功。

丹阳太守病故,就已经难以调兵了,一旦陷入政治混乱当中,兵马调集,物资转运又怎会轻松呢!

只能说霍峻窝在枝江那两年的谋划远非此前所见的这么简单,他敢力主刘备下江东,便是看到了江东未来这几年的内部动荡,可以作为隐形的助力。

太史慈倒是乐观,说道:“丹阳兵马虽难调动,然孙庐陵兵马将至,三部合军胜那荆州兵马,问题当是不大。即便不败敌,待孙讨虏率水师西进,断贼后路,其军也将乱也!”

“嗯!”

简单交谈后,二人各回营垒休整。

次日,天色朦胧。一骑打着白旗来见太史慈营寨,通传刘备的话,言他欲与太史慈会面,谈约战之事。

“玄德公欲见我,今已在营外相候?”太史慈惊讶地说道。

“正是!”

侍从说道:“将军,刘豫州来见将军,莫非其间有诈,欲设伏谋害将军?”

太史慈摇了摇头,说道:“玄德公有仁义之名,其不畏艰难,遣兵救援孔北海,又为抗曹操暴行,出兵徐州。世间之上,少有此仁信之人,今见慈必不会相害!”

顿了顿,太史慈说道:“既然玄德公欲见某,慈岂能不敢往之!”

……

与此同时,关羽也在担心刘备的安危,说道:“主公,子义虽讲信义,然其乃敌寇,怎能轻易去见。即便见之,也应内着甲胄,以防万一。”

刘琦也是应和,说道:“叔父,太史慈善射,恐其谋害叔父,叔父还当小心为上。”

相对于众人的劝说,霍峻则是沉默不言。离间太史慈、孙贲的计策暂时仅有刘备知道,今天要去见太史慈,也是刘备主动要求见,没有透露霍峻的消息。

至于刘备为何不说,主要是不想让霍峻承受压力,让一军之主的刘备轻服去见敌对将领是件极其危险的事,即便那人是以信义著称的太史慈。

若刘备有不测,作为建议者的霍峻将会直面关羽、张飞的怒火。对于刘备这种隐形的保护,霍峻属实感动。

刘备双手下压,笑道:“我与子义虽是相见不多,然备深知其信义,诸君勿劝。今轻服匹马得见,乃表备之诚意。”

说着,刘备拽着缰绳,策马而走。陈到领着几名从骑随后跟着。

出了营寨,刘备见身披甲胄的太史慈,毫不畏惧,直接迎了上去。

见状,太史慈身侧的侍从,说道:“将军可使弓,一箭射杀刘豫州。”

闻言,太史慈勃然大怒,手上的马鞭甩在侍从的背上,说道:“你安敢陷我与不仁乎?玄德公轻服匹马来见,乃是因某信义,慈岂能加害!”

说完,太史慈下马主动脱去甲胄,后翻身上马,仅着内衫来见刘备。

两人策马于中央碰头,互相拱手问候。

刘备打量着太史慈,感叹说道:“此北海一别,已有十年之久。备不曾想在豫章与子义得见,而且还是在这兵戈对决当中。”

太史慈见刘备较往昔更具威仪之感,也是感慨说道:“十年间,将军纵横天下,救徐州,以抗暴行,堪称豪杰,慈深敬服之。”

顿了顿,太史慈问道:“将军欲见某,可是为那约战之事。”

“哈哈!”

刘备大笑几声,说道:“今日只谈叙旧,不谈兵戈之事。”

“嗯?”太史慈疑惑说道:“那此前将军遣人言约战……”

刘备露出伤感之意,说道:“若不如此言语,子义安能见备。天下战乱已久,友人渐亡,今若不见子义,待两军交手,又不知道会是如何!”

太史慈也是默然无言,在这乱世中他从辽东到北海,又到江东,见过了太多人的死亡。

刘备切换话题,并转了一个语气,说道:“子义可知文举公(孔融)当下如何?”

太史慈摇了摇头,说道:“慈于兴平二年(195年)下江东,已数年未曾见过文举公。不过却听闻文举公已出任少府,不知可有此事?”

刘备叹了口气,说道:“子义走后一年,袁谭举兵来攻北海。文举公兵败而走,妻儿皆被袁谭所掳,奔走徐州。后天子临幸许昌,征辟文举公,其出任将作大匠,后转升少府。”

太史慈也是颇有感触,说道:“文举公才高壮志,心怀仁义,志在靖难,然才器粗略,智谋短浅。今居许昌,出任上卿,高谈清教,引经据典,免去兵戈之乱,对文举公而言亦好事。”

这种与旧人会面的感觉,让太史慈很放松。随着话题的打开,二人聊得热切,时而欢笑,时而唏嘘,气氛融洽。

谈了约有半个时辰,得到消息的孙贲便来出营观察起来,见二人时间越谈越久,眉目也愈发紧蹙,心中有万般思虑,又想起昨日太史慈追杀不成的场景,心中渐渐有了不安。

又谈了半个时辰,在孙贲等不住时,太史慈与刘备终于结束了聊天,各骑战马回营。

孙贲策马上前拦住太史慈,问道:“今日子义与刘玄德阵前所言何事?”

太史慈脸上仍带着笑容,说道:“今只诉北海旧事,不言军事。”

孙贲心生疑虑,说道:“今刘玄德遣人来报,言约战之事,安得不言军务乎?”

太史慈摇了摇头,如实说道:“玄德公不言,我何独言之。今仅谈论私交,两军会战,慈必不手软。”

孙贲心中暗道,此前不曾厮杀,今见刘备先是卸去甲胄,又是好言好语,若你一箭下去,刘备安有活命机会?

心虽是这么想,但孙贲却没有说出来,唯有心中略生出些许疑虑。只望他的弟弟孙辅早日领兵而来,与自己汇合。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21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