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187章 宿麦与临盆

书名: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9:28

宿麦即冬小麦,其种植起于战国,在西汉成为官方力荐的救灾作物。昔汉武帝时,黄河下游发大水,汉武帝派遣谒者劝种宿麦。从那时起,在关东地区冬小麦与粟逐渐成为北方的主食。

实际上两汉以来关东士族、豪强能迅速崛起,并且成为东汉的核心话语集团,与武帝时下诏关东种植宿麦有极大的关系。

即如后世的江南一样,关东有了宿麦作为轮作产品,关东百姓依靠两年三熟的作物,积累大量的钱财,完成原始的资产积累,超越关西地区,成为东汉最为富庶的区域。

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后世南方文人辈出,超过北方文人,其根本也在于南方的经济基础超过了北方的经济基础。

至于南方的稻麦轮作何时出现,在东汉时便有雏形。作为南北交汇的南阳地区,已有百姓进行稻麦轮作,但并未推广开来。

不仅是因为传播缓慢的缘故,还有在火耕水耨的江南地区,真就饿不死人。如两汉每逢灾年,百姓流离失所,官府都会让流民前往江南。饿不死人的情况下,又因农业社会的缘故,自然缺乏传播动力。

及北方战乱,黄河流域的百姓逃亡江南,江南地区传入轮作技术。加上东晋元帝时期鼓励开展宿麦种植,随着时代的变化,到了宋朝时期,南方地区才全面掌握稻麦轮作制,加上占城稻,双季稻,形成了南方独有的一年两熟至三熟的作物生产。

相比于北方两年三熟的作物产量,南方这种一年可抵其两年的产出,超越北方迟早只是时间问题。

如今皖城百姓渡过了初期饥饿的时期,百姓们拥有了实现稻麦轮作的物质基础。因而霍大都督思索一番,决定让司马芝在小区域范围内种植冬小麦,当做试验田,通过种植中出现的问题,为接下来的传播打下牢固的基础。

府衙内,司马芝正向霍峻汇报冬小麦试验田的情况。

“府君,芝已命人种以宿麦,约耕作三十亩田地。且按照府君的意思,三十亩田选种时间不同。及明年三、四月,当可收获。届时可观宿麦轮作产出。若是可行,芝于明年秋,令皖城乡野百姓种植。”

司马芝的效率颇快,让有种植冬麦经验的百姓种植,又为了选出适当的耕种时间,设立对照组。毕竟南北方气候存在差异,北方的冬麦种植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因气候湿度问题需要修改。

霍峻简单翻阅了下,司马芝记载于案的内容,问道:“子华乃河内人士,又有在襄阳耕读。以子华观之,宿麦若让江南百姓种植,可增几成亩收?”

司马芝沉吟,说道:“府君,南人少有种植宿麦,多种稻谷,不得技巧。即便能轮耕稻麦,亩产恐会不高。虽是如此,但芝以为每亩增一石半,或是可行。若精进技巧,可得富庶。”

霍峻满意地点了点头,亩收一石半看似不多,相较于亩产3石左右的水稻丰收仅有一半左右。但总体上来看,却是为每户家庭增收一半的收入。此前能得温饱,今下岁岁可得积蓄。如此下来,他治下的百姓又岂能不富。

霍峻抬头看向司马芝,笑道:“子华,今后你且任郡中长史,若某率军出征之时,郡中政务皆交由卿操持。”

闻言,司马芝心中喜悦,拱手说道:“多谢府君赏识之恩,芝当尽心效劳,不负君侯之期望。”

司马芝从荆州而来,跟随霍峻二年有余,政绩甚是出众。此前蒋济帮衬霍峻政务,但随着军队士卒的激增,蒋济重心倾向于军务上。郡中缺乏相应的人辅助他,挑选之下司马芝成为霍峻的心仪人选。

初到郡中,霍峻让司马芝以督邮之权,巡视郡中诸县。司马芝亲下乡野,了解各县状况,进而杀了几名阳奉阴违的地方官吏,江南诸县为之肃然,不敢违令。

转任从事以来,对于治下的农事,司马芝很是上心,常入乡劝农,帮助迁徙到皖城的百姓渡过艰难的时期。表现出色,且司马芝又是他的友人,霍峻委任司马芝出任长史亦是顺理成章的事。

霍峻将户籍文书交予司马芝,说道:“今曹兵退却,我军声威大涨。今可核查郡中户籍人口,重核赋税。凡豪强、大族隐匿人口,拒不缴纳赋税者,当严查到底,若有不从则以盗寇论处,某遣兵围剿之。”

握着文书,司马芝迟疑半响,问道:“那将军族人可否核查?”

霍峻用那眼神打量着司马芝,却是笑道:“但查无妨,不查我之族人,又何谈严查郡内豪强、大族。”

“诺!”司马芝拱手说道。

霍峻真不怕司马芝查出什么,他霍氏族人家家从军,不缴赋税,又非那种拒不服从兵役,且又不缴纳赋税的豪强、大族。

商谈间,邓范急匆匆地跑至穿入堂内,急促几口气,说道:“府君!”

“何事?”

霍峻见邓范不顾礼仪的闯入,面露不悦。

邓范赶紧说道:“夫人正临盆!”

此言一出,霍峻面露喜色,司马芝拱手庆贺道:“恭喜府君!”

“政事如此前所布置,有劳子华操持。”

叮嘱了一句,霍峻跟随着邓范疾步回府,匆匆赶往内堂。

等到霍峻赶来时,内堂外已是众人聚集。步母、李芊、二乔在门口,连那嫂子王氏,也从自家中赶了过来。

“里面情况如何?”

霍峻听着屋内撕心裂肺的痛吟声,心中不免焦急。

李芊握住霍峻的手,安抚说道:“郎君,夫人刚刚腹痛难忍,稳婆伺候左右,认为将是临盆。今已在生产,郎君且再等等。”

踮了踮脚,却看不见屋内的情况,又听着屋内不断传出的痛吟声,霍峻心中冷静不下来,在屋外来回踱步,心扑通扑通直跳。

古代之时生产皆是难事,为何西汉时期,皇帝娶寡妇没有问题,核心在于寡妇多是已生产过的妇女,利于皇室的血脉传承。小豆芽在两汉时期,从来不是主流审美。

今步练师初产,霍峻又怎么不会担心。

霍峻念着步练师音貌,抓住大乔的手,着急说道:“若是不行,宁可要大……”

大乔打断话语,说道:“今之时,不可言此不吉利之语。且夫人臀宽,生产必不成问题。”

步母瞧了眼霍峻,嘴上没说话,心中却为女儿欢喜。

就在霍峻煎熬的等待之时,屋内的痛吟声忽然消失,他的心悬了起来。大乔抓住他的手,宽慰说道:“当是夫人临盆好了!”

果如大乔所言,稳婆虽是疲惫不已,身上带着血气而出,但那脸上的笑容却是灿烂,笑道:“府君大喜,夫人生了个公子啊!”

“好!”

霍峻兴奋地挥了挥三拳,大笑说道:“府上众人皆是有赏。”

“谢家主。”

说完,霍峻便急匆匆的入内。

此时的屋内传出婴儿的哭泣声,随霍峻入屋的步母脸上这才彻底放下心。

“郎君!”

见霍峻入内,躺在床上已是精疲力竭的步练师欲起身。

霍峻几步合一,上前握住步练师的手,将那玉手贴在脸上。望着憔悴的容颜,霍峻心疼说道:“辛苦夫人了!”

步练师向霍峻回了个甜美的微笑,说道:“且看看孩子吧!”

步母抱着出生不久的婴儿而来,笑道:“不知仲邈可有为孩子取名?”

步练师逗弄着孩子,露出慈母般的笑容,继而抬头又看向霍峻。

霍峻沉吟少许,笑道:“大名为弋,小名叫阿牛。”

说着,霍峻伸手逗了逗霍弋,笑道:“翼德将军心念男丁,却生下双女。我反不念男女,得一长子,是乃命也!”

在步练师临盆前三四个月,张飞的妻子夏侯氏生下双胞胎女儿,让期望男丁的张飞郁闷不易。但张飞却也马上大笑,直言自己一下子生下两女,这辈子不用生女娃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46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