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52章 儒服论军机

书名: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9:28

次日清晨,洗漱过的霍峻又穿上他昨日所穿的儒服,去面见荆州牧刘表。

在州府外,霍峻向侍从递上文书,侍从入了片刻的功夫,便将霍峻请到侧堂,等候刘表的接见。

隐约间,霍峻听见刘表与一众文士的交谈声,言语间不断谈论着《五经章句》等字词。

听着这些内容,霍峻心中已有了然。前些年刘表曾命大儒宋忠、学者綦毋闿编撰《五经章句》,按时间来说也接近编撰完成。

能在乱世中命人编撰典籍,发展教育的人或许也就刘表了。教育具有延时性,刘表在荆州这么多年努力发展的教育,历史上最终分属曹魏、蜀汉二国,刘备继承了大量的遗产,从而巩固了根基,也成就蜀汉的霸业。

若是刘表父子能重用这些贤才能人,又怎会给别人做了嫁衣。也不知这个位面,荆州的遗产又会怎么分配呢!

等候了半晌,以宋忠、司马徽为首的文人散场了,刘表也终于传唤霍峻入内。

霍峻入了厅堂,目光掠见刘表在上,拱手行礼说道:“峻拜见明公!”

刘表见到霍峻入内,打量一番,见其身着儒服,笑道:“孤本以为仲邈出任军职,会着戎服述职,却不曾想仍着儒服。”

霍峻拱手行礼,答道:“贪暴者以武乱纲纪,忠勇者以文守正心。天下杀戮过多,当行儒学以教化人心。”

刘表脸上露出笑容,却又情绪低沉,叹息说道:“若天下人能有仲邈之心,天下又岂会乱成这般。”

霍峻束手而立,从容说道:“大乱之后又是大治,战国纷争并入秦国,秦末乱世又功成于高祖,王莽篡位又得世祖矫正。今天下群雄四起,明公大行教化江汉,若能得势而起,亦能匡扶汉室。”

刘表捋着胡须,笑道:“孤将老矣!难为二祖之事,愿效文王足以,待后人匡扶汉室。”

刘表从未掩盖过他的想法,自平定荆南后,统一江汉地区,刘表常自比周文王。或许刘表也认识到自己无法成就大业,只能把期待放到下一代身上。

出于对霍峻的满意,刘表脸上的笑容不断。

翻看着霍峻昨日就送到的表功疏,刘表说道:“江夏之战,败退江东水师,黄江夏与其子功勋卓著。而仲邈能辩军机,扭转战局,也是功不可没!”

说着,刘表看见徐琨、凌操战死的记载,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说道:“看来孤让仲邈益兵江夏,倒是一步妙棋。”

在黄祖的表功疏里省去了一些内容,只说了自己在战胜江东的战果,并美化了下,说江东是被击退,而非是他们自己撤走。

当然在孙权的那边的宣传里,他们是逆击江夏贼寇,凌操轻敌冒进身亡,徐琨中流矢死亡。因江东盗贼四起,不得已率众回师。

“明公善纳谏言,于襄阳城内运筹帷幄,我于外奋勇而战,故能此胜!”霍峻顺着刘表的话,说道。

“孤不知军旅之事,仲邈缪言!”刘表收敛笑容,似乎对霍峻的吹捧不以为然。

霍峻微微拱手,说道:“准峻窥论明公,自峻随明公左右,以察公之所为,公何言不知兵事。一岁四时,公命人斩兽取革,掩以朱漆,制作甲胄,冬日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伐深林之木,取沟壑之林,造艨艟斗船千艘,观之于目则不丽,乘之以游则不轻。”

“峻闻上古之时,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凡明主者,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当敌寇边而不进,非是义也;临卒尸而哀之,非可曰仁也!”

“明公已修文德,甲兵已足,粮草丰足,故明公何言不知兵也!”

刘表捋着胡须,深感认同,说道:“修武需练文,文德昌,则武运昌。仲邈身兼文武之能,当不与凡人同也!”

刘表也有属于他自己的价值观,他与普通的割据的武夫不同,他幻想的是走一条如周文王的发展道路。毕竟他已经老了,很多事他无力去做,也做不了。

霍峻抬头看向刘表,说道:“明公,今文德已昌,兵甲充沛,粮草丰茂,明公何不外治武备。趁江东内乱之时,挥兵东进,取江左之地。”

霍峻穿儒服见刘表,目的就是为了赢得刘表的好感。夸奖刘表的能力,从文德上绕了一圈,就是为了引出刘表下江东的决心。

刘表放下表功疏,问道:“仲邈之言,孤甚是认同。然曹操虎踞中原,夏侯惇兵临西平,南阳需屯重兵防御。如此之下,以仲邈之见,多少兵马可下江东?”

“江东兵马不过三、五万之数,各属长官不同,精锐者寡。故峻以为长公子可统万人精锐,汇合左将军、黄太守、刘偏将三人,合众三万,足可击江东。”霍峻答道。

“长公子统兵万人?”

刘表捋着胡须,问道:“江东地有六郡,幅员辽阔,何以言三万人可定?”

“启禀明公,江东虽有六郡,幅员辽阔。然以峻观之,唯有豫章、丹阳、吴郡三郡为忧。庐江地处江北,多经战乱,民少兵寡,不足为忧;会稽位居东南,山丘纵横,山越盘踞,吴郡归降,书信可安;至于庐陵,豫章平定,庐陵自安。”

霍峻侃侃而谈,尽可能把江东带来的威胁描绘得小一些,让刘表能够容易下决心。

“且两军相互争江东,此消彼长。若能先取豫章,敌众则少万人,我军可于豫章扩军,后又有荆州粮草相援,可以一战。而江东若是常年征战,百姓劳于兵戈,田亩荒废,粮草不济,其必非我荆州之敌手。”

对于刘表这种对战争不是非常懂的人,你和他讲排兵布阵,谋划军略没有用。但你若对他讲粮草补给,数字经济,他就能够明白。甚至他还会把简单想得简单,从而认可你。

因此霍峻不谈其他,就谈与江东作战的持久战。

就如霍峻所说,联合军每多占领一个地方,江东军就少了一块力量。江东军常年与联合军作战,壮丁忙于征战,又有战火硝烟,田亩就容易荒废,荒废了就少军粮。而联合军最大的优势就是背靠荆州这一大粮仓,只要联合军不与襄阳发生矛盾,粮草就不会缺。

听着霍峻的论述,刘表沉默下来,用他仅有不多的军事知识去思考。

半晌后,刘表说道:“出兵万人,于襄阳而言并非困难,且容我思量一番。仲邈入襄阳以来,多有建树,非是校尉之才,今孤命伱为中郎将,兼领参军,授兵二千,自行招募。”

顿了顿,刘表叮嘱说道:“长公子出征,仲邈既领参军职,还需多出言献策。孤虽欲比文王,然长公子无武王之能。”

“诺!”霍峻拱手应道。

听着刘表这么说,霍峻心中已是了然。自己出兵万人的建议,已经被刘表采纳,只不过碍于面子问题,他需要延后传命下去。

果然还是破窗效应,刘琦的两万人太多,蒯越的五千人太少,中和下来自己的一万人恰当。

ps:今晚家里有事更晚了,晚上还有一更。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10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