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7章一时之困

书名: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9:28

清晨时分,刘备在房间里,对着舆一副南阳舆图勾勒着,图上标记着曹军据点。

“主公,伊先生前来拜会。”

“快请”

刘备露出笑容,趋步而出,迎接伊籍的到来。

伊籍见刘备屈尊出迎,拱手致歉,说道:“籍见过玄德公,今日拜见来迟,请勿见怪。”

“不迟,不迟”刘备把着伊籍的手臂,笑道:“机伯近日如何”

“谢玄德公关切,近日籍尚好。”伊籍脱下鞋子入屋,坐在侧位,说道:“不知公入襄阳,可有何事”

刘备让人奉上茶盏,说道:“汉室颓废,曹操秉持河南,除忠害良,官渡、仓亭二役,大胜袁绍。如今河北局势动荡,若不出兵北取豫州,钳制曹操,待其一统河北,则荆楚、吴越有危矣”

伊籍微微点头,说道:“往昔之时,刘荆州欲效周文王,内修德政,以养甲士,坐拥江汉之地,观天下胜败。然当下河北形势危机,袁曹失衡,刘荆州不敢不动,当会遣玄德公北伐。”

实际上刘表早中期进取欲望之强,与后世人的记忆有所出入。在刘焉病亡之初,刘表派别驾刘阖勾结刘璋的部将沈弥、娄发、甘宁叛乱,遭遇失败后,刘璋派中郎将赵韪屯兵江州,与刘表进入战争状态。

在张济南奔南阳之时,与刘表麾下将士发生冲突并被射杀,刘表接收其侄张绣安置在宛城,派人帮助朝廷修复宫室。

但刘表最大的问题是对待中原格局上,既不出兵中原,也不相助一方,空有大志,却是结怨双方。在袁曹对决之时,众人劝刘表选择一方支持,刘表拒绝表态。曹操为了防止刘表背刺,教唆张羡反叛,刘表这才不得已与袁绍联合。

官渡、仓亭二次大战,袁绍皆败于曹操之手。在曹强袁弱的北方局面初显的情况下,坐镇荆州的刘表感觉到了危机。

特别是在张绣归降曹操后,曹操战线大幅度南移。因而在去年刘表派遣万人北攻曹操,发动西鄂之战,迎到兵败汝南的刘备,试图希望让刘备取代张绣的位置,抵御曹操南侵。

今年的春天,随着河北局面的进一步恶化。不仅初入新野的刘备有危机感,刘表也感觉到了曹操的威胁。在刘备的极力建议下,刘表决定支持刘备出兵北伐。此次刘备来到襄阳便是为了向刘表商讨出兵路线,以及出兵的人数规模。

顿了顿,伊籍问道:“不知玄德公,出兵方略已定否”

“已有方略”

刘备拿过舆图为伊籍指点,说道:“许昌临近南阳,今出兵走宛城,过博望,出夏道,取叶城,可至许昌。若能兵至许昌城下,以忠汉臣吏为内应,或可破城。一旦许昌城破,则可扭转中原战局。”

新野位于南阳盆地之中,南阳盆地出入中原的要道中,方城夏道便是核心大道。出了方城夏道向北过昆阳能到洛阳,向东北走可以到许昌。而刘备此次出兵的目标就是许昌,试图掏曹操的屁股。

伊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不太懂军事,发表不了多么高深的言论。

聊完正事,伊籍与刘备也开始闲聊,说道:“明日籍在家中设宴,略备薄酒,欲宴请贤达,不知使君可否莅临”

说着,伊籍压低声音,说道:“明日所邀,有长公子刘琦亲信王凯,于玄德公或有益处。且玄德公若要成就大业,不可无肱股,明日宴上有诸多贤士,有一人可谓奇才,玄德公或可结交一二。”

刘备入荆州的数月时间内,刘备参加了不少宴会,也略知荆州内部的门道。特别是在人才上,由于中原大乱,导致北人南下避难,当下的荆州盘踞着不少大才之士。

这些俊杰士人,一方面得不到刘表的重用,一方面又看不上刘备的手上家底。而刘备也有相同之处,有能力的俊杰士子,他请不到;没能力的士人,他又看不上。

不过刘备也不会记恨他们,毕竟自己势力尚弱,等自己势力强大的一天,为自己而用,也并非不可能。

“霍仲邈”

刘备听着这个陌生的名字,问道:“此乃何方俊杰”

“霍峻,霍仲邈,出身南郡枝江,来襄阳日浅,前时王仲宣邀我等北来士人为其接风,方才相识。”

“其人物如何”

伊籍沉吟少许,说道:“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观其言行,可谓荆楚上士。仲邈师承季长公门下,晓军略、通经济,尤善决断,天下大势,无所不中。仲宣赞其才比吴子,公悌亦言大器天成。”

“官渡之役,言曹氏胜而袁氏败;长沙之叛,料刘氏胜而张氏败,事皆如其所言。善练军,部曲骁勇当不逊于蔡南郡精锐;又通管子之妙,建市津以利一方。”

“年不过二十有四岁,才华过人,可谓英器。今入襄阳,或许有建功扬名之意。玄德公欲成大业,可纳此人入帐下。”

宴会上,王粲与霍峻唱的双簧,以及请傅巽点评之意,伊籍又怎么会不清楚。霍峻因出身豪强,少有名望,入襄阳不为求官扬名,还能为了什么。在这乱世之中,伊籍也是有所见识之人。

而之所以向刘备谈及霍峻,也是想做顺水推舟的人情。他与刘备交情甚好,有时会为刘备搭桥牵线,帮助他招揽豪杰,结交士族。当下把霍峻推荐给刘备,成与不成对双方都是一件有利的事。

听着伊籍这么说,刘备着实对霍峻有了几分兴趣,他走南闯北,漂泊半生,见过不少豪杰。往昔之时,田豫、陈群、陈登都是他帐下的能人,可惜这些人随着他兵败流离,一一离开了他。

如今的他看似受人推崇,刘表也礼遇于他,但也仅限于此。麾下将校不过关、张、赵寥寥数人,士卒也仅有数千人,兵将的钱粮还是刘表帮他出的。故而为了积蓄力量,他不断地在招揽豪杰,一点一滴地积累力量。

刘备沉吟少许,说道:“既然如此,打扰机伯了。备明日将会赴宴。”

“诺”

书房内,霍峻神情专注地研读兵书,在他案旁堆放着不少各家学说书籍。

汉末战乱可不比日后互联网社会,获取知识极其困难。首先,纸制书籍没有普及,竹简编写又不方便,书籍获取不易;其次,诸家以诗书传世,各姓掌握书籍的讲解权,形成学阀;第三,汉末战乱,大量书籍焚毁于战乱当中。

王粲六千余册堪比小型图书观的书房,让霍峻着实沉迷不已,长达四十八篇的吴起兵法更是让他手不释卷。

“叩”

“叩”

“是我”王粲喊道。

“速请”

霍峻放下手中的竹简,麻溜起身打开房门,将王粲迎入屋中。这几日,王粲把自家藏书室让给了霍峻,几乎不来打扰。

入屋坐定,王粲看着案上整齐堆放的书册,笑道:“仲邈勤学,可有所得”

霍峻将茶盏递给王粲,说道:“书中自有颜如玉,峻抚之如抚佳人”

“以书喻佳人,仲邈真有情趣也”王粲哈哈大笑。

二人寒暄一番后,王粲抿了口苦涩的茶,道:“明日机伯于家中设宴,届时左将军亦会莅临,仲邈或可准备一二。”

俄而,王粲又略带迟疑说道:“然我观刘豫州虽信义著世,名满天下,可惜弃徐州、走汝南,已是势颓,恐非良主。”

霍峻微微挑眉,笑道:“不然,我观刘豫州乃当世豪杰,而今不过龙游浅滩耳,若遇风云,必能纵横江海。”

起身踱步,霍峻又说道:“比如昔日高祖,尚数败于项羽,走彭城、弃妻女,垓下一役终胜项羽,立大汉千仞之基”

王粲似是沉吟。又听霍峻说道:“又如曹公,亦数败于吕布之徒,窘困时止有三县之地,而终能复起,又胜袁绍于官渡,终成大势。”

“凡此,岂可因一时之困而断英雄耶”霍峻又为王粲盏中添茶,浅笑道。

王粲皱眉捧起茶盏,良久不饮。

汉纪霍大司马世家:“峻容貌伟然,长八尺有余,昔傅巽见大司马,曰:“君周而不疑,果而不率,外圆内方,大器之才也。”然王粲比为吴起、犀首之才,时人不以为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94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