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217章 舌战群儒

书名: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9:28

是夜,刘琦难以入睡,心中孤寂,独自寻坐到池塘旁,手握一把鱼饵,在皎洁的月光下喂鱼。

“游于池塘,食尽则安,此乃鱼儿之乐啊!”

望着池塘内挤成一团争抢食物的鱼儿,刘琦不禁感慨道。

今日潘浚的那番话,却是让刘琦深思良久。实话而言,他本无多少野心,昔入江左,多为夺嗣而做谋划。

今日倒好了,刘表去世,他未悲伤多久。曹操继而南下,他的弟弟刘琮火速投降,荆州大半要落入曹操的手中,他与刘琮夺嗣,夺了个寂寞。

或许如潘浚所说的那样,他之前认为自己能控制刘备,除了他认为刘备性情恭厚靠谱外,余者所赖便是他的父亲及那霍峻。今父亲已亡,霍峻与刘备关系匪浅。

待击退曹操后,刘备是否会借机向他发难,这便是需要考量的点。从感情出发,他不认为刘备会背弃自己。但从理性出发,又不得不思考这些。

刘琦可非傻子,多年接触下来,他已认清楚刘备。论仁义诚信,刘备当仁不让,值得信赖。但刘备也有英雄之志,不甘居于人下之念。

当英雄之志与仁义诚信冲突到一起,刘备又会如何抉择呢?

最稳妥的方案,那便是选择归降曹操,不用为其余之事烦恼了。但刘备之求,荆楚之旧业,吴越之基业,也让他难以放下。

“哎~”

刘琦抬头仰望明月,幽幽叹了口气。

脚步声响起,侍从拱手说道:“启禀使君,豫州帐下的诸葛军师已至吴县驿馆,上书欲求见使君。”

“嗯?”

刘琦迟疑少许,问道:“北府何时可到?”

“约在明日下午时分!”

“好!”

刘琦拍了拍手掌,说道:“于明日午时,升堂议事,召集文武大臣,亦唤上诸葛军师,再议是否出兵得助豫州之议。”

“诺!”

一夜无话,即转至次日午间。

昨日的议堂上,群贤毕至,入榻而坐,又与昨日无常。唯有多了个面如冠玉,身姿挺拔,峨冠博带,手持羽扇的诸葛亮。

诸葛亮作为刘备帐下的核心官员,早与刘琦帐下士人见过。今日刘琦帐下士人见到诸葛亮前来,便知其来意如何!

刘琦初入座,环顾众人,说道:“昨日孤体弱畏寒,幸诸葛军师至吴县,其深晓荆楚战事,今可再议大事!”

张昭轻咳一声,说道:“军师深知荆楚战事,昭敢问曹兵何如,江左兵马何如?”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道:“曹兵皆虎狼之徒,征战沙场十余年,有数十万之众。吴越之兵,习于舟舸,不如曹兵之锐,亦不如曹兵之众。”

“那敢问军师知曹公为何人否?天子又在何方?”

诸葛亮神情不变,答道:“曹操为汉之丞相,天子在许昌。”

张昭露出笑容,说道:“昭再敢问,往昔之时江左以何御曹?”

“大江!”

“好!”

张昭收敛神情,说道:“曹公雄兵百万而至荆楚,帐下良将千员,皆善征战之辈。而豫州与扬州合兵不过数万,帐下将校人心浮动,安能比之?”

“我江左可以拒曹公者,大江也;今曹公得江汉,共有江水,又有江汉水师,蒙冲斗舰多以百计。曹公若浮江而下,兼治步卒,水陆俱下。敢问军师,我军等安能敌也?”

“且曹公乃大汉丞相,奉天子令征讨不平,二公为人臣,怎敢以臣逆君上?”

“呵呵!”

诸葛亮手抚羽扇,冷笑几声,语气中充满了对张昭之语的不屑。

张昭脸色微变,反问道:“军师是为何意?”

诸葛亮摇了摇头,淡然说道:“亮乃笑张公见识浅短尔!”

说着,诸葛亮不顾张昭难看的脸色,说道:“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以迎奉天子之命,行挟天子之举,杀忠臣,害良将,此已是大逆之举。”

“我主豫州,出身寒微,不敢忘恩,与车骑将军董承、昭信将军吴子兰、偏将军王子服等义士奉衣带之诏,谋诛曹操。然是惜哉,机密泄露,被曹操所探,董、吴、王、种、吴等忠臣良将残死于贼手,贵人董氏已被曹操所杀,唯豫州幸免于难。”

衣带诏并非演义杜撰,而是确有此事。且刘备奔向袁绍后,袁绍亦打着衣带诏讨贼的名头。

“豫州,前汉中山靖王之后;扬州,前汉鲁恭王之后;二公皆乃汉室血脉,奉衣带诏而讨贼,行大义除国难,怎是会以臣逆君之行?”

“这?”

张昭吞吐难言!

“今且谈曹操帐下兵马。”

诸葛亮环顾众人,笑道:“天下东西南北长有数千里,山川地势各有不同。巴蜀多山,民善攀走,长于山间之战;吴楚多水,民操舟舸,长于江水之争;西北多羌,民风悍勇,长于搏命之争;边塞多骑,民擅骑走,长于骑兵之斗。”

“曹操帐下兵马多是中原、边塞之民,长于步、骑之战。今与我吴楚之民战之,则是舍其长,迎其短,以战我吴楚甲兵之长。”

说着,诸葛亮轻摇羽扇,开玩笑说道:“诸位以为曹操帐下北方之众,舍马上船,能有几分实力?亮京口门前舞勺之童,亦能在舟舸上擒杀虎骑豹士。”

舞勺,即一种文舞。十三岁的青少年始习舞,且同时又开始学射御。

此戏谑之语一出,堂中文武相视一笑,继而却又觉得甚有道理。他们可是十分清楚,江水之汹涌,舟舸摇晃起来,可不是北人所能承受得了。

张昭的脸色略有不太好看,短时间内诸葛亮将他的议要一一驳斥。

“军师之语看似有理,实则无理。”

陆绩寻机开口,说道:“曹公兼有江汉,亦有舟舸之利,其以江汉水师于水战我,又以北人之众于陆破我,水陆同进,我军则难挡之?”

说着,陆绩站起身子,拱手说道:“恕绩无礼,豫州数败吕布之手,丧徐州,丢小沛,犹如丧家之犬狼狈至极。反观吕布却被曹公擒杀,兖州亡命,水淹下邳,似如狼逢虎豹束手就擒。”

“又观袁术称霸江淮,豫州难敌,幸得吕布相救。再观曹公,南征袁术,则术畏战而走。”

“曹公用兵如神,西北臣服,河北已定,中原早安,纵横天下,无人能敌。而那豫州……不谈也罢!”

陆绩捋着胡须,也不继续说什么。

江左士人虽不是中原大族,但亦是士族名门。在他们眼中刘备、关羽等人多是边塞老革而已,在出身及文化上多有瞧不起。

诸葛亮不怒不躁,笑脸问道:“敢问君可是怀橘之陆郎否?”

“正是!”

诸葛亮弓步起身,说道:“陆郎既是江左陆氏之后,怎不知项羽之事。昔之项羽,今之曹操。且那项羽之威,远胜曹操,然起不由德,又多生屠戮,民归高祖。高祖虽数败项羽之手,但垓下之战项羽终死。”

“兵者之事,非寻常儒生,笔墨言语,空谈议论,能知其中之玄机!”

“吕布何人?并州豺狼,无君无父,徒有武力之辈。豫州怜其流离,收容于小沛,不料趁机袭城,致使豫州兵败。莫非此怪豫州之仁义乎?”

“君不见曹操亦曾败于吕布之手,若非袁绍相援,怎有今日之盛。而那曹操不思袁氏之恩,兵入河北,掠其妻妾,亡其子嗣。虎狼,豺狼相争,故虎狼胜也。若言曹操胜于豫州,不如且言虎狼暂胜于人仁。”

“然此一时彼一时,豫州得丹阳兵马,兵马强劲,于蓝口败夏侯,夏口胜七将,令曹军不敢犯城郭。若得江东兵粮,且有大江之险,北府之韬略,必能重创曹军于江汉。”

诸葛亮朝着陆绩拱手,笑道:“虎狼败退,人仁得胜。百姓可保家园,士女可享太平。届时陆君与母同食橘肉,不畏虎狼夺食,岂不美哉?或是陆君欲入虎狼之口,亦不愿居二公人仁之下。”

陆绩张了张嘴,却也不知怎么说,默然且退。

见此情景,刘琦心中暗爽不已。得益于他手段温和,缺少名望,这些江左士人常敢出言犯上,令人气愤却又无可奈何。

“豫州之豪杰,天下共之。某敢问扬州降,豫州又如何自处?”

诸葛亮寻声望去,见武将席位上的文聘,沉声说道:“豫州受车骑之遗命,佐扬州保荆楚之民。今扬州若愿率先归降,豫州愿仿旧齐之田横,率军出海,与曹贼死战,不愿堕忠义仁孝之名。”

闻言,文聘扶剑起身,奋然说道:“使君,奉先君之遗命,聘当辅弼使君以保吴楚,荆州虽没,然江左亦在。今豫州欲复荆楚,我等岂能辜负。我江左虽寡,但亦用血勇。归降乃不得已之计,今当能战,岂能不战。”

“即聘亡于江水之上,当有面目得见先君,亦能得报使君之恩德。生不负忠义,死无愧于地下。今与空谈士人同座议降,聘心甚悲也,亦感屈辱!”

“彩!”

一声喝彩,从堂口传出。

继而,众人望去却是一人袭着衷甲,兼备儒气,英武勃发,虎步入堂。

“北府?”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93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