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 分类:其他 | 字数:0

353.第351章 安蜀人心

书名: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9:28

第351章安蜀人心

刘备兵入成都,首要之事,便开仓取库,尽分金银粮帛与入蜀文武,以来犒赏军士。对于刘备的行为,诸葛亮并未阻止,反而是赞同。

毕竟身处乱世之中,不论是曹操,亦或是刘备,皆深知军队为重中之重。吴楚军士背井离乡,征战巴蜀,时近两年,若非战事顺利,连战连捷,估摸军心早就动荡。今降服巴蜀,刘备自然要与取蜀军士共享胜果。

军心安抚住了,刘备在法正、张松、庞统的帮助下,接见安抚汉巴蜀降人,这让蜀中降人心安不少。

午间,太阳缓和之时。为了拉拢人心,刘备于郫江设宴,宴请帐下文武及巴蜀士人。

刘备着锦衣玉带出席,左侧以旧部文武如霍峻、诸葛亮、关羽、甘宁等人为先,右侧有巴蜀降人法正、张松、许靖、王商等人列座。

至于为何没有刘璋?

无他,刘璋在归降那日,便被刘备命人送到护送到武汉。其宅院由诸葛亮精心安排,与张鲁互为邻居。

刘璋归降后,暂授振武将军,封竟陵县侯,食邑六千户。而那张鲁因在汉中之战的卓越贡献,增食邑两千户,膝下五子皆封列侯。

及宴起,刘备背临郫江,持樽而立,袍服锦绣,纹有龙云凤鸟,威仪逼人。

刘备高举酒樽,说道:“曹操行王莽之事,威逼天子,祸乱中原。孤虽起于微末,但位卑不敢忘国,故兴兵于吴楚,驱贼于巴蜀。然曹贼势大,非孤一人所能敌,今后望诸卿同心,携手合力,辅孤除贼,兴复汉室。”

“辅佐君上,兴复汉室!”

宴席上众人持樽而起,高声呼应。

今拿下益州,刘备坐拥南方四州,其王霸之基已成。他已不想遮掩自己的野心,今时用言语将曹操比作王莽,那么刘备自然是效仿世祖刘秀,再创新汉。

宴启,鼓乐声响,乐手齐唱《矛渝新福歌》,賨人入场随歌而舞巴渝舞。

“材官选士,剑弩错陈,应桴蹈节,俯仰若神。绥我武烈,笃我淳仁。自东自西,莫不来宾……。”

賨人迈着矫健的步伐,持矛弩而舞。八佾之舞,三十六人击铜鼓壮威,三十六人舞姿雄武。

刹那间,江水为之荡波,鸟雀为之群起。

刘备拍掌应和鼓声,对左右众人,笑道:“高祖还定三秦,以賨人为先锋,时见歌舞雄姿,遂将此舞编入宫廷。料高祖彼时之心情,与孤今下相同。”

诸葛亮轻抚羽扇,笑道:“高祖纳韩信之策,征平三秦,兵收陇右,东出与项羽争锋。主公采南北分之对,坐断吴楚,兵讨巴蜀,北上与曹操征雄,此间乐,或许唯主公能知!”

“哈哈!”

刘备捋着胡须而笑,心情非常愉悦。

继承刘琦的遗产虽让他成为南方霸主,但也颇受非议。今时长达数年的益州之战,他顶着压力,派出了多达四批的将领,从曹操、刘璋手中啃下巴蜀,足以证明他的能力了。

料今时回兵武汉,他将威望大增,必能震慑那些吴楚汉中的非议声。

刘备端起酒樽,目光落在霍峻、关羽身上,笑道:“此番入蜀,云长当取蜀首功,仲邈为退曹首功,孤敬二君一樽!”

“多谢主公!”

关、霍二人起身饮酒,不敢怠慢。

随着刘备的暖场,文武将吏觥筹交错,猜枚划拳,不亦乐乎。

霍峻饮酒间,却见张松、法正二人带着髡发士人去拜见刘备。刘备捋须而笑,对张松、法正三人颇是满意。

“髡发士人是为何人?”霍峻问道。

关羽捋须饮酒,说道:“广汉士人彭羕,字永年。先是益州书佐,后因得罪益州士人,被刘璋行以髡钳罚之。及我军入蜀,彭羕投效,庞军师欣赏其才,法孝直宿晓其能,故而羽留在军中出任从事。”

“彭永年?”

霍峻握着酒樽,面露玩味。

关羽抿了口酒,不满说道:“张松形色嚣张,法正无视法纪,此二人因投效主公而荣,一朝处州人之上,勾结党羽,非良善之辈。”

益州归降刘备,大量巴蜀士人为得重用,纷纷找到张松,希望张松能帮他们引荐刘备。

往昔夹着尾巴做人的张松,哪有这般待遇。在众人吹捧下,以及手上的权利作用下,张松渐渐有飘起来的状态。

法正为人睚眦必报,利用刘备入城的契机,趁机报复那些有得罪过他的人。

霍峻为关羽倒了樽酒,笑道:“或如将军所言,常人一朝处于州人之上,难免自衿,主公当有计较。将军取蜀不易,峻敬将军一樽。”

说实话,正常人从低位瞬间爬到高位,在受到众人的吹捧后,心态不飘其实很难。

因为这种感觉非常舒服,你能感觉到大量的人在迁就你,赞扬你的厉害,赞扬伱的能力。你会渐渐失去对自身品德的控制,转而去释放自己的本性。故而凡能身居高位,保持初心,多是难得之人。

霍峻早期从市井小吏,骤然成为大将,心态多有飘浮。那时的他背水败夏侯,千里取京口,火烧周瑜,揽二乔,言行多有浮夸。

所幸霍峻自我反省,及时调整心态,多以郭子仪作为他学习的对象。

关羽举着酒樽,回赞说道:“仲邈博望大论,羽常有拜读,今时之形势,恰如彼时之所言,仲邈之高瞻远瞩,寡有人能及。”

“请!”

霍、关二人难得同坐敬酒,也难得关羽向霍峻说软话。

待张、法引荐完彭羕后,法正退回自己的位子,而那张松却没有走,留在刘备身侧,与刘备窃窃私语些什么,似乎向众人表现他与刘备的关系非同寻常。

这场宴会从下午宴饮至黄昏方才结束,赴宴众人多兴尽而归。

待宴会结束后,刘备稍微洗漱,于晚间召见诸葛亮、霍峻、法正、庞统等四人,商讨益州密事。

刘备喝着解酒汤,说道:“今益州虽是臣服,但巴蜀闭塞,孤远居武汉,恐难安巴蜀人心。子乔劝孤纳成都杜氏女为妾,或有人劝孤纳刘瑁妻吴氏,诸君为孤心腹,不知可有言语教我?”

刘备纳妾这件事,非是他个人之事,而是上升到集团内部的政治事件。其中利弊之害,刘备自身也要掂量一二。

诸葛亮轻抚羽扇,说道:“不知主公以为如何?”

刘备放下茶盏,皱眉说道:“纳杜氏女可行,然纳刘璋亡兄之妻吴氏不可行。孤与刘瑁同姓,今取巴蜀,又纳寡妻,有违同姓之义。此举若为,必遭非议。”

“不然!”

庞统出声劝道:“以统之见,纳吴氏胜过纳杜氏。”

“主公,吴氏兄弟吴懿、吴班掌旧蜀兵马,今归降主公,多有建树,帐下军士多为东州籍贯。纳杜氏安蜀士人之心,纳吴氏可安东州人心。且吴氏为刘璋寡嫂,主公纳之,可抚刘璋旧部人心。”

“吴氏?”

刘备仍有不愿,说道:“吴氏为妻,孤纳为妾,此有折辱之意。”

诸葛亮笑道:“主公不日为王,有何辱之?”

“孝直?”刘备问道。

法正捋着胡须,说道:“论亲疏之远近,主公与刘瑁之亲怕是不及晋文公之于子圉!”

说着,法正笑了笑,说道:“主公既为君上,岂能如凡夫爱惜羽毛,此大事怕是难成。”

晋文公重耳与晋怀公子圉为叔侄关系,秦穆公先把女儿怀嬴嫁给侄子子圉为妻,后叔叔重耳逃亡到秦国,秦穆公又把怀嬴嫁给重耳。

法正以重耳之事,劝刘备不要过于拘泥于礼法,也不可过于爱惜自己的名声。

“那杜氏呢?”

刘备沉吟少许,说道:“子乔出身成都张氏,其言或有偏颇,但是蜀人之心语。刘君郎(刘焉)重东州人,轻巴蜀人,致使巴蜀局势不稳,刘季玉多受限制。”

见刘备身陷二选一的难题中,霍峻说道:“峻有闻正妻一人,妾室多人。主公何故以此为忧,同纳二妾岂不美哉?”

“呵呵!”

诸葛亮持扇而笑,说道:“仲邈常笑言小儿择二一之事,成人择两全其美之事,主公有何犹豫?”

“霍督之语实为高见!”法正笑道。

“也罢!”

刘备咬了咬牙,辛苦就辛苦点,纳一人也是纳,纳二人也是纳,那就一起纳。反正虱子多了不怕痒,那就多痒些。

刘备拍案决定,说道:“既是如此,孤则纳此二人。”

“主公英明!”

刘备目光看向法正,问道:“孝直欲随孤至武汉,还是留在巴蜀?”

法正毫不犹豫,拱手说道:“正愿追随主公左右。”

地方官哪有京官好?跟随在主公身侧,方有受重用的机会。

刘备捋着胡须,沉吟说道:“既是如此,孝直随孤至武汉,孤另有官职封赏。”

说着,刘备看向诸葛亮,问道:“仲邈建言拆分益州,划汉、巴之地为梁州,划蜀中之地为益州,孔明以为如何?”

诸葛亮沉吟良久,说道:“今益州初服,拆分二州,正合良机。然益州户籍殷实,郡邑也可析出,委任贤才深治巴蜀。”

拆分益州好处颇多,除了便于刘备掌控巴蜀外,还能腾出大量官职空缺,便于安置那些归降蜀人以及荆楚士人。

当然也不是没有坏处,即会造成冗官的产生,财政赋税的增加。然而相当于好处而言,则是利大于弊。

刘备微微颔首,说道:“析出巴蜀州郡之事,可由孔明负责,孝直、士元、子乔三人参谋规划。尽快于称王前后,细报上来。”

“诺!”

除张松外,三人拱手应道。

“敢问主公,何时归楚?”

诸葛亮说道:“十一月二十六日,为良辰吉日。仲宣、元直已率人于蛇、龟二山设高台,命人制王爵服饰、车马,以候主公归楚。”

刘备称王之事早已定下,收到命令的武汉那边已经开始忙碌了。毕竟该走的场面基本都走过了,再推脱下去反而过度了。

“离今下尚有三月!”

刘备念叨一二,说道:“既然如此,孤于半月后归楚,孔明可自行安排行程,但务必不可过晚。”

“诺!”

“仲邈?”刘备吩咐道。

“臣在!”

“蜀中军事,孤需与卿参谋。近日当由卿随侍孤之左右,届时同归武汉。”

霍峻挺直腰板,拱手应道:“臣峻领命!”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84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