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198章 玄德初言荆州事

书名: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9:28

霍峻与众将于京口下船,在诸葛亮、徐庶等人的迎接下,进入京口洗漱赴宴。

那些船队上的百姓也被诸葛亮安排妥当,根据被分配迁徙的郡县,在不同的地方下船。如管承、高歆二人所领的四千余户被安排到鄱阳郡,即他们先至皖口,逆江而上至皖城。然后由郡长史司马芝操持,将这些百姓好生安排。

宴上很是热闹,大体上因为长期在郁洲的缘故,丁奉、傅肜、陈越等将颇是兴奋,拉着宴上的其他人猜枚饮酒,觥筹交错。而长期食用海鲜的霍峻早已腻味,在那专心啃着鸭肉。

诸葛亮端着酒樽而来,笑道:“仲邈凫(野鸭)肉味道如何?”

“甚美!”

霍峻抓着鸭腿吃着津津有味,感慨说道:“孔明可不知半载食鲍鱼、海鱼之苦,味道已腻,犹食干柴。”

“仲邈辛苦,亮敬一樽。”

霍峻用湿巾帕擦了擦手,拿起酒樽,笑道:“孔明在京口调度亦是辛苦。”

在霍峻北上期间,诸葛亮在京口为霍峻提供辎重、粮草,又协调江左各郡出船转运百姓,工作内容怎会简单呢?

若无诸葛亮这个出众的政治家为后盾,光迁徙十万的百姓恐怕会因得不到妥善的安置,或是发生民变,或是因受饥而死。管理后勤的人常是默默无闻,且又至关重要。

“请!”

二人互相礼敬,同饮下酒水。

诸葛亮握着酒樽,笑道:“主公已至侧堂等候仲邈。”

霍峻看了眼已是空荡荡的榻座,放下酒樽,问道:“孔明不一同前来?”

诸葛亮摇了摇头,说道:“仲邈且先入堂,亮于后便至。”

霍峻恋恋不舍地望了几眼案上的鸭子,吩咐说道:“今夜烤上一只凫,某要当做夜食。”

“诺!”

霍峻转入罘罳,进而趋步进侧堂,却见刘备正怀抱婴儿,用筷子沾着什么菜汤逗弄着阿斗,阿斗在怀中呵呵笑着不停。

“使君!”

刘备见到霍峻入内,笑道:“寄奴甚是可爱,某每次见到总是欢喜。”

“可要抱抱?”

说着,刘备就将阿斗送出去,示意让霍峻抱住。

霍峻小心翼翼地抱住阿斗,看着笑得如花儿灿烂的小脸,问道:“寄奴常在孔明家?”

“嗯!”

刘备招呼霍峻坐下,说道:“孔明无子,其妻虽善嫉,但却贤惠,待寄奴视若己出。”

刘禅有两个小名,一为阿斗,二为寄奴。

“孔明妻子善嫉?”

霍峻努力想了想,似乎明白了什么,问道:“使君可与孔明言过此事?”

刘备为霍峻倒了盏茶,笑道:“此事乃孔明难言之隐,怎能与孔明诉说,你我等人知晓即可。”

霍峻见阿斗似乎有哭闹的迹象,便将其交给奶娘,急忙说道:“使君所言甚是,切不可与孔明言语。”

刘备指了指阿斗,说道:“仲邈之子再长几年,习经学之龄,届时与阿斗同读。”

“多谢使君!”霍峻拱手谢道。

能与君上的子嗣同读习文,实质上这种待遇可不一般。若是确定那个陪读的子嗣为储君,基本就是保你下一代的富贵。特别刘备这种缺少族人,及储君上位后,能重用之人大体就是陪读的同学了。

“仲邈,北上半载有余,动摇海滨,联络群寇,甚是辛苦。”刘备说道。

霍峻不敢居功自傲,谦虚说道:“使君之名,青徐百姓仍记,峻之功皆得于此。”

顿了顿,霍峻问道:“敢问使君,今昌广陵屯兵至江北,不知其当下如何?”

刘备露出笑容,说道:“昌豨入江左后,主动留妻儿家眷于京口,其帐下将校数十人亦送妻儿。彼时某问之,昌豨言心中无愧,为何不敢将家眷留于京口。”

“咦!”

霍峻略有惊讶,说道:“昌豨能有此举,多半可以信之。”

“嗯!”

刘备缓缓说道:“某也以为如此,昔昌豨归曹操之时,留家眷于城郭。今能送到京口,或可明其心。”

扣留外镇将领的家眷属于是基本操作,历史上孟达、申氏兄弟、黄权等人的家眷在成都。但刘备仁德,孟达、申氏兄弟反叛,刘备也不从伤害他们的家眷,且黄权不得已降曹,子黄崇亦有出仕。

至于为何霍峻的家眷能得以留在皖城,那是霍峻的身份不一样,他与江左各太守一样,皆可留家眷于身侧。当然这也与刘琦没这个意识有关,将领的家眷可随意自行安排。

说着,刘备脸色渐生忧愁,说道:“二个月前,车骑将军病情加重,难以下榻,子旋暗通消息与我等。伯玮闻讯,率车船赶赴襄阳探望,然蔡瑁却遣水师堵截伯玮,又传车骑将军之令,让伯玮回江左镇守,防备曹操南下。”

“伯玮见水师堵截,难以通行汉水,欲上岸前往襄阳。但水师军士又不动刀兵,严命周围禁止调配粮草,从而截断伯玮物资,使伯玮缺粮难行。僵持几日,伯玮无奈只得归程。”

“今我与伯玮深议,且以为蔡瑁已执掌襄阳军士,今若探望景升兄,非操兵戈不行。”刘备难以理解说道:“但景升兄在襄阳,蔡瑁怎么敢阻伯玮赴襄阳,其不怕景升兄怪罪吗?”

霍峻握着茶盏,反问道:“使君以为车骑将军怪罪重要,还是嗣子之位重要?”

闻言,刘备脸色微变,问道:“仲邈可是言景升兄欲立伯玮为嗣子,蔡瑁等人担忧此事,故不让伯玮入襄阳。”

霍峻眼睛微眯,说道:“大体如此,车骑将军病重之时,府上事务皆被蔡氏所掌握,襄阳军政亦被蔡瑁所操持。今即便欲传令与江左,恐怕亦是不能。”

“那当如何是好?”

刘备沉吟少许,说:“孔明、子敬与仲邈所见相同,今难入襄阳,无法得见景升兄。若操持兵戈,今景升兄仍在,与荆州操兵则为叛逆。且曹操在北,虎视眈眈,荆扬互相攻伐,此曹操之所愿也!”

“无它!”

“以今之时局观之,我等不用兵戈恐是不成。使君既屯兵于夏口,可观襄阳局势。”霍峻建议道。

“那曹操举北方之众,趁机南下又当如何?”刘备忧虑说道:“若蔡瑁降于曹操,曹操得荆州之地,顺流而东行,攻我江左,又如何是好?”

“那便战吧!”

“以江东一己之力与曹操正面交锋?”刘备反问道。

霍峻放下酒樽,笑道:“我江东有战船千艘,又有大江为险,何畏曹操?”

“仲邈实乃英杰也!”

刘备见霍峻如此自信,感叹说道:“以一州之力御北方之众,乃不得已之事。”

“今仲邈得归江左,可镇守濡须口。备也可动身赶赴夏口,观望襄阳局势。届时襄阳若有变化,我为前驱入襄阳,仲邈当趋兵后至,以为支援。”刘备说道。

刘备深层次的想法,还是希望拿到荆州,凭借荆扬二州以来抗衡曹操。毕竟如他所说凭借一州之力抗衡曹操,即便有长江天险,但也实在太困难了。

“请使君放心!”

霍峻微微颔首,说道:“使君屯夏口,某屯皖口,二者呼应。但使君切记不可操之过急,襄阳城坚,车骑将军尤在,若有不成,可固守夏口。”

“好!”刘备沉声说道:“我带子敬同往夏口,孔明居京口,治理丹阳。”

来晚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14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