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87章 王守仁的骚操作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当王守仁来到吉安,他惊讶的发现,吉安已经来了不少老熟人。

第一位老熟人是赣州知府邢珣。赣州是南赣巡抚的治所。他是王守仁的直属下级。赣州沦陷后他和王守仁分头逃命。他先跑到了吉安。

邢珣此人的特点嘛人如其名,喜欢刑讯逼供。如果说王守仁是神人,伍文定是大狠人。那邢珣高低算得上个小狠人。

两年前王守仁平叛,邢珣亦是他的帮手之一。

另外吉安府还有三名文官。一个是通判胡尧元,一个是推官徐文英、一个是知县王冕。

众人在吉安知府衙门聚齐。平叛司令部正式开张。

一个巡抚,三个知府,一个通判,一个推官,一个知县。这些人便是司令部的全部班底。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文人。

衙门大堂内。王守仁升堂议事。

他首先指了指自己鼓鼓囊囊的官袍:“我这里有皇上特颁的王命旗牌。可调动江西境内全部驻军。”

这话只能骗骗鬼。堂下那帮文官跟王守仁是心照不宣。

有王命旗牌,阳明先生为何不挂出来,却要藏在官袍里?难不成王命旗牌见不得人?

不过无一人戳穿王守仁。他们都知道,收拾江西局面,只有王守仁一人有这个本事。

王守仁问:“伍知府,吉安三个千户所的兵马何在?”

伍文定答:“三千兵马已集结于城墙防守。”

这三千人是王守仁之前从客家人中挑选的“保伍兵”。都是淳朴善良的砍盗匪脑袋大赛优秀选手。

这三千人是王守仁此番平叛最能仰仗的精兵。

但相比于宁王的十多万叛军,三千客家兵还是略有劣势。

伍文定突然禀报:“王抚台。两年前您平叛招抚并用。不少盗匪都放下刀枪,归田为民。”

“下官怕此次宁王叛乱,那些盗匪蠢蠢欲动,再次作乱。便自作主张,抓了吉安及附近三府有前科的盗匪大小头目两百余人。”

“下官准备明日当众砍他几十人,以震慑宵小!”

王守仁满意的点点头:“做得好!宵小之徒是该提前震慑!省得他们裹乱!”

伍文定听了上司的表扬,为自己的铁血手腕感到自豪。

王守仁似乎对这一众大小盗匪头目颇感兴趣。他问:“盗匪头目们关押在何处?”

伍文定答:“关押在府衙大牢。”

王守仁道:“啊,这些人可都是狡诈恶徒,要看紧了。”

伍文定拱手:“回抚台大人。府衙大牢除了有两百衙役,我又找来了两百客家兵看管。牢靠的像是一个铁桶一般。出不了岔子。”

王守仁伸出大拇指:“伍年兄办事果然牢靠!那什么,我旅途劳顿,先歇息一会儿。”

伍文定道:“下官这就为抚台大人安排卧房。”

应天府。应天镇守太监衙门内。

御马监少监张忠正在见南昌镇守太监吴仁。

张忠是继张永、谷大用、魏彬后新一代的宠宦。

豹房中,新近有三位得宠的宦官。分别是张忠、张雄、张瑞,被称为“三张”。

他是来给正德帝打前站的。

张忠问吴仁:“吴老前辈,江西情势,能坚持到皇上到达吧?”

吴仁是太监,张忠是少监。故张忠称呼他为“老前辈”。

张忠如今最怕江西当地官府驻军剿灭叛乱。那正德大皇帝御驾亲征岂不是白征了?

吴仁答:“我已命江西境内全部武将带领所部,赶来应天。由头是保卫大明南京。江西境内只剩下一群没兵没将的文官而已。”

“江西情势,定能坚持到皇上到达。”

张忠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好,好!那群酸文人也就会聒噪、耍笔杆。要说打仗是一群废物而已!”

张忠犯了一个错误。他忽视了王守仁的存在。

你可以说文官大部分都是酒囊饭袋,大部分是文弱书生。

王守仁不是。

而且,老天都不忍看到江西百姓饱受叛军荼毒。把江西文官中的那几个狠人,全都放在了王守仁身边。

吴仁笑道:“张公公所言极是。即便他们不是废物,也无力平定叛乱。没有兵,他们拿什么平叛?难道靠道德文章劝服宁王偃旗息鼓嘛?”

张忠道:“吴老前辈,等皇上率军到达江西。咱们从龙随驾,便能跟着沾光,立下平叛大功。”

“你本就是一省镇监。此事过后,说不准能调回京城,进入司礼监呢。”

吴仁眉开眼笑:“那就借张公公吉言了。我虽比你早入宫几年,但要论受宠,我远不及你。到时还请你在皇上面前多多美言几句。”

吴仁是个十足的王八蛋。为了舔正德帝,帮正德帝立下不世功勋。他竟将江西为数不多的兵马全都调来了应天。完全不顾百姓死活。

两个奸宦在应天这边坐着升官发财的美梦。

与此同时,吉安府衙大牢。

伍文定来到了大牢门口,发现牢门开着。

他训斥牢头:“怎么回事?你不怕那些盗匪头子越狱嘛?你敢玩忽职守?”

牢头解释:“回府尊。王抚台刚才进了大牢。”

伍文定听了这话心忖:王抚台一定是去见那些盗匪头目,威吓他们给外面的手下传信,不要轻举妄动。

想到此,伍文定进了大牢。

一进大牢,伍文定惊呆了。

只见王守仁在大牢的牢兵值房摆了一桌酒席。与他同桌的,是八九名吉安当地的巨匪头子。

王守仁跟一众巨匪头子觥筹交错,谈笑风生。仿佛他们不是官和匪,而是一群老朋友。

见伍文定来了,王守仁笑道:“伍知府,快坐快坐。”

随后王守仁对其中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匪头说道:“两年前南康那一仗,你可让我吃了大亏!”

老匪头却道:“王抚台真能说瞎话。你死了五十人,我死了一千人。怎么算你吃了大亏?”

王守仁收敛笑容:“那一仗,我战前预测的伤亡人数至多二十人。”

片刻后,他又笑道:“咱们是不打不成交!如今咱们交情至好,就好像那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一般。”

王守仁忙不迭的跟匪头们套交情,大有一笑泯恩仇的意思。

伍文定想不通王守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守仁终于亮明了自己的意图。

他端起酒杯道:“我今日找诸位,是因江西出了一件大事。宁王叛乱,叛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屠戮百姓。此事大家应该都有耳闻。”

老匪头道:“这我们自然知道。我们被招抚后当了老实巴交的老百姓,整日小媳妇儿一样规规矩矩。这回被伍知府抓进大牢,就是因为此事。”

王守仁道:“诸位虽已改邪归正。可脑袋上始终顶着一个‘匪’字。地面上一出事,官府就把你们削进来蹲。我为你们感到惋惜啊!”

“如今有一个大好机会。不仅能让你们洗刷身上的盗匪烙印,还能让你们成为朝廷功臣,甚至于得到军职,端上铁饭碗,不知你们可乐意?”

伍文定大惊失色。听王守仁的意思,他要收编盗匪去打盗匪组成的宁王叛军!

官大一级压死人。此时伍文定就算有天大的不满,也不能表露出来,让王守仁下不来台。

老匪头是个人精,立马明白过来:“抚台大人的意思,是让我们跟着您打叛军?”

王守仁颔首:“不仅是你们。还有你们那些尚未入狱的儿郎!”

“你们以前把打家劫舍、杀人越货当成做生意。跟着我剿灭叛军,亦是做生意。”

“生意赔了,会赔上一颗脑袋。生意赚了,剿灭叛乱,你们的利钱便是军费和军职!”

老匪头比较实际:“若我们跟着王抚台干,您给我们的儿郎一人多少两银子?”

王守仁开始画大饼:“诸位听说过宁王的富有吧?”

老匪头道:“听说过。据说宁王比皇帝老儿还要富上一些。”

王守仁开始了大忽悠:“没错!我已探查清楚,宁王府库里的银子加起来有两千万两。”

“若平定叛乱,我将拿出宁王财富的三成分给你们。就是六百万两!”

反正画大饼不上税。王守仁的大饼画得天大。

这群人精一般的匪头信王守仁嘛?答案是:信!

一来,王守仁在江西是有亚圣之名的。亚圣人怎么会说谎话呢?

二来,两年前王守仁剿抚并用,扑灭匪患时,是讲信用的。凡放下刀枪者,他的确没有追究。甚至匪徒们之前靠抢掠攒下的财物,他也一概没有收缴。

众人面面相觑。老匪头问:“王抚台准备招募多少人分这六百万两银子?”

王守仁想了想,说:“宁王叛军号称十六万。实际应该有十万人左右。我怎么也得招募十万人分这六百万两银子。每人分六十两!”

“而且,打赢了不光有银子分。像在座诸位都是首领。每人至少也能封个千户。”

“当了千户,子子孙孙都可以世袭。你们的后代就都捧上千年不碎,万年不烂的金饭碗啦!”

王守仁一通大忽悠,一众匪头动了心。

王守仁最后补了一句:“你们应该知道,我王守仁最善打仗。跟着我稳赢不输!这样的好生意,那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

王守仁乃是亚圣,说话儒雅随和。他顿了顿,问:“都是站着撒尿的主。痛快点,一句话,干不干?”

老匪头拿起酒碗,一饮而尽。随后将酒碗一摔:“娘的,人死吊朝天!我们跟着王抚台干了!”

大小匪头们纷纷附和:“对,跟着王抚台干吃不了亏!”

“我们全凭王抚台吩咐!”

王守仁的思路很清晰。我没兵,其实宁王手里也没多少真正意义上的“兵”。

他那十几万叛军,大都是土匪强盗。

那么好啊,我就用土匪强盗去打土匪强盗!

江西民风淳朴。你能从九百多万人口里聚拢十几万土匪强盗。我一样可以。

这场“招安”宴结束。伍文定忧心忡忡的跟着王守仁出了大牢。

伍文定终于忍不住了,正色道:“王抚台,你疯了。”

王守仁笑道:“何出此言?”

伍文定道:“用土匪平叛,即便打胜了,朝廷里也会有人说你通匪!要知道,你两年前平叛时出尽风头。朝廷里多少人嫉恨你嫉恨得眼红!”

“打输了你是死。打赢了照样是死!”

王守仁却道:“做事情,要先考虑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结果。我想要的结果就是赶紧平息叛乱,江西百姓少受一些兵祸。”

“为了这个结果,我会不惜一切手段,愿意承担一切后果。”

伍文定叹了声:“王抚台,我的守仁兄!我现在看你,就像是在看一个死人!”

王守仁道:“千万人吾往矣,死又何惧?”

片刻后,他狡黠一笑:“再说,我死不了。我朝中有人。”

王守仁有三座大靠山。一是锦安侯常风,二是兵部尚书王琼,三是致仕的父亲王华。

王华当了那么多年京官,门生故旧遍及天下。他虽告老在家,但官场上的能量尚在。

如果能用土匪平息叛乱。不指望朝廷表彰他的平叛之功,弄个功过相抵还是不难的。

王守仁通过吉安大牢里的那些匪头放出消息,抚台大人招募平叛军,跟着王抚台能够发财,还能当官。

一时间,江西那些淳朴善良的土匪、盗贼群起响应。

匪贼不是天生就是匪贼。他们也都是老百姓出身。王守仁爱民如子人尽皆知。

再说王兵仙威名冠绝江南。他们相信跟着王守仁打仗只有赢没有输。

稳赚不配的买卖谁不愿意做?

短短半个月内,王守仁竟招募了约十万盗贼土匪组成的平叛大军!

而他手下的那批文官如伍文定等,人人成了带兵上万甚至数万的将军。

这日深夜,伍文定找到了王守仁。

伍文定开门见山:“守仁兄到吉安是为什么来了?”

王守仁答:“募兵啊。”

伍文定问:“兵募到了吗?”

王守仁答:“到了。”

伍文定一拍手:“那走啊!什么时候出发去平叛?”

王守仁却道:“不走。”

伍文定问:“不走等什么?”

王守仁答:“时机!”

如今宁王叛军正停留在安庆城外。用任何人的眼光看,宁王的正确选择都是先打安庆,打开进攻应天的通道。然后攻下应天称帝。与北方的正德帝呈南北对峙之势。

王守仁开始了他的骚操作。(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