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42章 军务提督杨一清,监军张永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杨一清在家里的躺椅上忆完往事,开始打睡回笼觉奉天门那边,一场事关杨一清命运、大明王朝命运的博弈仍在进行中。

李东阳提议启用杨一清去平叛,当即触碰了刘瑾的逆鳞!

刘瑾道:「万万不可!启禀皇上,杨一清是待罪被夺职的庶民。怎么可以统帅大军代表朝廷前往西北平叛呢?李首辅提出这个建议……居心回测!」

正德帝面色一变:「哦?杨一清不行?想来刘瑾你是行的!不如朕给你五万陕西镇兵,你去宁夏平叛?

刘瑾虽好大喜功,但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打仗这事儿不好玩,有可能兵败身死,被剁成肉泥。咱老刘才不去凑那个热闹呢朝野人人都骂我是王振。王振当年权倾朝野,若不是脑子进了水,非要掺和带兵打仗的事儿,又怎么会在土木堡死于乱军之中?

咱老刘可比王振聪明多了。让我去平叛?不干不干刘瑾道:「禀皇上,老奴擅长政务,却不善军事。」

正德帝又望向了刘瑾的几个党羽:「焦芳,你去?」

焦芳连忙伏地叩首:「老臣年老体衰,经不起鞍马劳顿。再说老臣从未有过领兵出征的经验。怕耽误了军国大事。」

正德帝追问:「刘宇,你呢?你既是阁员,又是兵部夏官。还有过担任宣大总督,节制镇兵的履历。你去?」

刘宇的宣大总督也好,兵部尚书也好,内阁阁员也罢,统统都是用钱买来的。他根本没有打仗的真本事,且他惜命的很刘瑾给刘宇狂使眼色,希望他能接下这个差事万万没想到,刘宇竟开始装病:「禀皇上,老臣……最近病了!害了寒热之症。若率军出征,鞍马劳顿,恐病情加重,病死途中。

老臣死不死是小事,耽误了乎叛是大事!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请皇上另择统帅!」

正德帝一连点了六名阉党骨干的名,这些人一一推脱其实刘瑾这伙儿人都想错了当今皇上的皇位,是小宗朱棣通过叛乱的方式,强夺大宗身份得来的在靖难之役获胜前,朱棣便是反王!

故而安化王叛乱的消息传来,刘瑾党羽皆认为这场叛乱来势汹汹,不好平定,起码也是个靖难之役的水平。

这样的恶仗硬仗,他们自然避之不及。

这群人贪污纳贿、玩弄权术、栽赃陷害在行。分析局势、解析战局却是妥妥的门外汉。

安化王能跟燕王朱棣比嘛?

当年朱棣手下的燕军是什么成色?北方劲旅,天天在边境跟蒙古铁骑切磋技艺燕军统帅朱棣又是什么人?十六岁就跟着老丈人徐达去草原砍蒙古人的脑袋玩是实打实的百战悍帅安化王叛军呢?宁夏驻军的精锐主力全被仇钺、杨英带到贺兰山吓唬鞑靼人了剩下的偏军被安化王拉拢、利诱,上了贼船。

这伙儿叛军撑死就是后世***地方保安团水平。人数也只有区区两万而已安化王就更不用说了。除了野心大和纸上谈兵,就没有别的特长大明根本不用倾全国之力。即便只调用陕西镇兵的一部分,都能轻松将叛乱扑灭谁统兵前去宁夏,等于白捡一个平叛大功阉党中也不是没有明白人。张彩就是明白人。可惜他最近几日跟刘瑾起了几次口角,气得故意称病在家眼不见为净,没有参加今日早朝。不然他一定会主动请缨,揽下这桩天大的功劳。

正德帝一挥龙袖,龙颜大怒:「你们都不愿去,也不让杨一清去。难道朝廷要坐视叛乱愈演愈烈,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就在此时,自回京后一直谨小慎微,老实得像刚过门小媳妇儿一般的杨廷和出班。

长久的隐忍,等得就是在关键的时刻,关键的地点,关键的事情说上关键的话杨廷和道:「禀皇上。臣以为杨一清在西北领兵多年。他实乃王越、王

恕、马文升之后,大明最有军事才能的文官!

故首辅推荐杨一清挂帅平定安化王叛乱,臣附议!」

内阁四位成员,李东阳、焦芳、杨廷和、刘宇。焦、刘二位当缩头乌龟,不愿意领兵出征。李、杨二位支持杨一清出征。局面已经一边倒正德帝拍板:「拟旨,起复杨一清任陕西、宁夏提督军务。命其领陕西镇兵五万人前往宁夏,平定叛乱!」

正德帝在豹房研习了数年军事,那可不是白研习的他对西北局势洞若观火。安化王只有两万战力低下的偏军。陕西镇兵则是明军精锐之一。

更何况,仇钺、杨英带到贺兰山的三万宁夏兵精锐随时可以回师参与平叛。让杨一清带五万陕军前往,可谓是十拿九稳就在此时,李东阳又提了一条建议:「按照刘公公去年所定明军出征的新规矩大军出征,应由文官挂帅,宦官做监军。」

「如今皇上派了杨一清挂帅,臣建议由刘公公做监军,一同前往!」

刘瑾本来就不愿意去西北平叛现时正德帝拍板让杨一清挂帅,他就更不愿意同去了!

要知道,杨一清经略陕西十多年,陕军将领大部分都是杨一清的故旧。

刘瑾怕杨一清指使故旧,在平叛途中下黑手放冷箭,弄死自己,那群边军丘八有什么事儿是不敢干的?

李东阳此言一出,刘瑾连忙推脱:「禀皇上,司礼监那边差事繁忙。老奴需坐镇司礼监,帮皇上分忧,处理政务。实在分身乏术正德帝道:「好,你刘瑾不去。谷大用,你去!」

谷大用跟刘瑾是一个心思,亦推脱道:「禀皇上,老奴不懂军事,做监军恐怕要耽误了平叛要务!

正德帝又望向八虎之一的丘聚:「丘聚,你去!」

丘聚道:「啊,禀皇上,您是知道的,老奴是看守皇庄出身,连马都不会骑。」

正德帝有些心烦意乱:「罢了,监军人选刘瑾你看着办吧,散朝散朝散朝之后,刘瑾走向司礼监的方向,谷大用则伺候着正德帝回了西苑豹房。

李东阳快步走到了刘瑾面前。他将常风昨夜教他的一席话在脑子里过了一遍,随后道:「刘公公请慢行。

刘瑾停住了脚步,一脸不悦的表情:「李首辅今日早朝大出风头啊。把一个待罪的草民捧成了节制两省兵马的提督军务。」

李东阳一副诚惶诚恐的表情:「刘公公误会我了!我并非是想跟您对着干。我是想替您除掉杨一清啊!」

刘瑾一愣:「除掉杨一清?」

李东阳开始按常风所教,夸大安化王叛乱:「安化王世代塞王。那是在边关拼杀出来的悍王!说句大不敬的话,他像极了太宗爷!」看書菈

「他手下的叛军别看只有两万,却都是刀头舔血的百战老兵!」

「此次叛乱的规模,恐怕不亚于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时,第一个统帅南军的人是谁?结局如何?刘公公可知?

刘瑾尬的一笑:「对于史书嘛,我不甚了解。倒要赐教李东阳道:「第一个统帅南军的人是耿炳文!下场是真定之战中兵败身死!我预测,杨一清就是耿炳文第二!」

刘瑾的口气缓和了不少:「啊,原来是这样李东阳趁机说:「刘公公,你和售次辅,刘阁老为何不愿去西北?因为你们都是懂军事,有韬略的人。看出了西北的凶险!」

依我所见,监军一职你不如交给张永!你平日里就跟张永不睦。

「就算张永没被叛军杀死。最起码,你把他打发到西北眼不见为净,也省得他在京里碍你的事。」

刘瑾思索良久:「嗯,有理,有理。皇上让我定夺监军人选。我看就派张永去吧!」

刘瑾彻底

中了李东阳和常风设下的圈套!

一个时辰后,常府常风在院中来回踱步,等待着消息。

张永大步走了进来:「常爷,成了,成了!」

常风问:「乎叛的人选定下来了?」

张永笑道:「提督军务杨一清!监军张永!

常风一拍手:「除虎大事成功了一半!我这个东厂千户是你的下属。我随你一同前往西北名正言顺罗织罪名,扣大帽子是我的专长。

这下刘瑾就等着败亡吧!」

张永道:「嗯。就按照你所说。炮制一些刘瑾参与安化王叛乱的证据。」

常风又道:「其实有些证据是现成的,连炮制都省了。南方的宁王给刘瑾行贿得以恢复护军,尝到了甜头,其余薄王有样学样「安化王也给刘瑾行过重贿,加了两万亩庄田。庄田产的粮,不就是叛军的军粮嘛?

「咱们只需恪守一个原则不是刘瑾逼反了安化王,而是刘瑾参与了安化王乱!"

张永点头:「成!走,咱们这就去找杨老帅张永和杨一清好得跟一条绳上的蚂蚱似的。这回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常、张二人来到了杨一清的四合院。

杨一清已经接了旨,他在地上画了一幅简单的宁,陕地图,标注好了进军路线常风和张永走了进来常风拱手:「杨老帅,恭喜你起复啊!」

杨一清了将胡须:「我能起复,你们二位私下应该行了不少手腕吧?」

张永道:「还是你杨老帅统兵打仗的能力强,皇上看重你。

常风问杨一清:「此番平叛杨老帅可有把握?」

杨一清语出惊人:「皇上给了我五万陕军,人数太多了。平定一群乌合之众,何须五万精锐边军?两万足矣。

「我现在想的不是怎么打赢这一仗。而是打赢的同时如何生擒安化王!」

「你们来看,这是我的进军路线。」

常风不懂军事,张永却是个内行,张永一看地上的图,就明白了过来:「你是打算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杨一清点头:「我军军力比叛军高上一大截,无需出奇兵。稳扎稳打便可取胜。」

「别忘了,我们除了五万精锐陕军,还有贺兰山的三万宁夏精兵可以调动。」

「鞑靼人在贺兰山只是虚张声势。仇钺、杨英随时可以抽身回师,从安化王的后背来上一刀!」

常风压低声音:「平叛只是次要的。安化王是大明的肌肤之痒,刘瑾才是大明的心腹大患!咱们此行西北的主要目的,是给刘瑾安上一个叛乱的罪名。

「这些年皇上把刘瑾当成了压制文官的替身,存钱的闷葫芦罐儿,一味纵容。」

「刘瑾贪污纳贿也好,任人唯亲也好,一手遮天也罢。皇上都能忍。」

「但唯独有一条,皇上是断乎忍不了的。那便是有不臣之参与叛乱!

杨一清点头:「妙哉!咱们三人此番能够同往西北,乃是除虎的天赐良机!」

张永皱眉:「有件事我想不通。李首辅诓骗得了刘瑾,却骗不了张彩。张彩那么聪明的人,怎么就坐视杨老帅当了军务提督,我当常风笑道:「张彩跟刘瑾闹脾气,赌气称病躲在家里呢。他压根就没参加今日的早朝。」

杨一清夸赞:「常帅爷不愧是掌了多年锦衣卫的人,消息就是灵通。」

常风道:「这算什么消息灵通,我不止知道张彩称病在家,连他今辰吃了什么早点都一清二楚。

当夜,刘瑾府邸刘瑾正跟一众党羽喝酒取乐呢张彩怒气冲冲的走了进来,劈头就问:「为何不与我商量!」.

刘瑾不悦:「好几日不见,怎么见面就气鼓鼓的

张彩道:「你大难临头了,还不自知?」

刘瑾怕张彩当着党羽的面顶撞他,让他下不来台,于是拉着张彩:「去我书房说话吧。

二人进得书房张彩问:「你怎么坐视杨一清当了平叛的统帅?张永做了监军?他们二人到了一处,还有你的好嘛?

刘瑾笑道:「为这事儿啊!我本意是让他们二人去西北送死啊!」

说完刘瑾将李东阳早朝后的那一席话,复述给了张彩听。

张彩听后惊愕不已。惊愕是因为他没想到权倾朝野的立皇帝蠢到令人发指张彩问:「圣旨下了嘛?

刘瑾点头:「圣旨今日上晌就下了啊。」

张彩如一滩烂泥般坐到了椅子上:「完了,木已成舟。你会死,我也会受你牵连,死无葬身之地!」

刘瑾道:「言过其实了吧?」

张彩叹了声:「唉,你中了李东阳的套子啊!安化王前一阵派人进京给你送银子,你收没收?」

「周东度、安惟学是不是你派到西北去的?」

「若安化王落在了杨一清、张永手中。他们会利用安化王大做文章!

「更别提,杨一清、张永身后还站着常风了!炮制这种见不得光的事,是他的专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