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51章 神骗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常风带着李梦阳的奏疏气势汹汹进了内阁值房。

刘健怒道:“谁让你进来的!”

纵观史书,弘治朝的锦衣卫是大明十六帝十七朝权力最小、最没存在感的锦衣卫。

连锦衣卫头子都不能随便进出内阁值房。

常风毫不客气的找了把椅子坐下:“怎么,你们都快把皇上给气死了,我不能来找你们算账?”

谢迁骂道:“内阁是军机重地,是你耍横犯浑的地方?滚出去!”

李东阳打圆场:“常老弟何出此言?谁气皇上了?”

常风将李梦阳的奏疏狠狠摔在了桌上:“这是通政司的右通政黄朗,诓骗李梦阳上的奏疏。你们做下的好事,还问我谁气皇上了?”

刘健疑惑:“什么黄朗、李梦阳?满嘴胡话,不知所谓!”

谢迁喊道:“常风,你私闯内阁值房,难道是图谋不轨?”

李东阳却拿起了那份奏疏,仔细的看了看,随后他发出一声惊呼:“大逆不道!”

谢迁附和:“没错,常风大逆不道!在内阁值房撒泼打诨”

李东阳却道:“我说李梦阳大逆不道。”说完他将奏疏递给了谢迁。

谢迁看后,头上起了一层白毛汗:“这,这,这是什么妖言!”

刘健有些奇怪:“不就是一份奏疏嘛?怎么扯到妖言上了?”

说完刘健好奇的拿过了奏疏。他看过之后,直接将奏疏扔到了桌上:“啊呀!真脏了我的眼睛!”

常风看三人的反应,似乎他们对这道奏疏的事一无所知。

常风心忖:难道是黄朗那厮自作聪明,背着他的三个主子办的这件事?

常风问:“据我所知,黄朗是你们三位的心腹。”

刘健勃然大怒:“难道你觉得,是内阁指使人上的这道奏疏?难道我们疯了嘛?”

“这道奏疏全盘否定了弘治盛世,否定了当今皇上。同时.也否定了内阁!否定了我们!”

刘健说的是事实。内阁是皇帝的辅臣。说弘治朝是一团黑,等于在说内阁也是一团黑。

李东阳道:“常风,难道你认为我们三个的良心被狗吃了?”

李东阳一向温文尔雅,很少说出如此市井的言语。看来是真急眼了。

刘、李、谢或许擅权,或许拼了命维护天下士绅的利益。可他们并不是丧心病狂的奸恶之徒。

他们的一切权力都是弘治帝给的。

对于他们来说,弘治帝是个亲“贤臣”远小人的好皇帝。文官势力在弘治帝的治下,达到了自开国以来的顶峰。

且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弘治帝是他们的伯乐。他们之间是有君臣感情的。

他们非但不盼着弘治帝死,反而盼着弘治帝能够病愈,长命百岁。那样文官的权力就可以继续稳如泰山。

刘健问常风:“这奏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常风将李梦阳醉酒后被黄朗利用,上《二病三害六渐疏》气得弘治帝吐血的事,一股脑的说给了三人听。

刘健听后,恨得咬牙切齿:“黄朗该死!”

谢迁颐指气使的命令常风:“你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去把黄朗缉拿归案,严加审讯。有后台便抓他的后台!”

李东阳亦道:“内阁对此等事情绝不姑息。常风,拿出你锦衣卫屠夫的强硬手腕来。黄朗这厮活腻了,天都救不了他!”

常风要的就是内阁的这个态度。

说来丢人。成化朝时,朝廷的二三品大员锦衣卫说抓就抓。

到了弘治十八年。抓一个正四品在京文官,锦衣卫需要得到内阁的默许。

常风没有再说话,转身离开了锦衣卫值房,带着张采,点了二十名大汉将军去了通政司。

通政司大堂今日恰好是黄朗当值。

常风等人气势汹汹的闯了进来。黄朗皱眉:“谁让你们进来的?通政司是朝廷的枢密之地,岂容锦衣卫的莽夫造次?”

常风眉头紧锁:“我说黄朗,你该不会不认得我,锦衣卫常屠夫吧?”

黄朗冷笑一声:“屠夫恶名冠京城。我怎会不知?”

常风叹了声:“唉,锦衣卫真的是威风不在了!连一个正四品京官儿都不把锦衣卫头子放在眼里。”

“来啊,将黄朗拿下。”

黄朗却道:“且慢!你们拿我有内阁的命令嘛?有皇上的旨意嘛?如果没有,我劝你不要自找麻烦!”

“别说你这个左同知,就算你们钱公公,牟指挥使都要对内阁礼让三分。”

常风笑道:“你算说对了。就是内阁的三位阁老让我来抓你的。拿下!”

黄朗本来打了一手好算盘:我撺掇李梦阳上奏疏,气死皇上。少年天子即位,内阁权力更甚。阁老们不得感谢我?

他犯了一个错误。他太看轻刘、李、谢的人品了。他们三人,还没到为了权力丧心病狂的地步。

一个时辰后,诏狱问案房。

黄朗已经遍体鳞伤。他招认了一切。撺掇李梦阳上奏疏气皇上,是他自作主张。

他只是想在内阁三阁老面前出个彩,改朝换代时升上两级,成为正三品部院大臣。

常风出得诏狱,张采问:“常爷,如何给黄朗定罪名?指使他人,辱骂当今圣上?”

常风摇头:“如果用这个罪名,事情就复杂了。你得学会将复杂的事情变简单。”

张采问:“那您看?”

常风道:“抄他的家。如果家财丰盈,就按贪污纳贿,定个死罪。”

“如果他是个沽名钓誉的穷酸,家里没多少银子。那就从卫内私库中拿出一万两银子来,搬到他家里去。依旧按贪污纳贿,定个死罪。”

锦衣卫整人从不缺手段。论整人的手段,锦衣卫绝对够专业。

关键在于内阁是否同意锦衣卫整这个人。

是刘、李、谢“命令”常风整治黄朗的。手段自然不成问题。

张采追问:“李梦阳呢?”

对于李梦阳,常风是要保的。他知道李梦阳没什么坏心眼。这一回只是因醉酒被黄朗利用。

常风道:“我去跟内阁打声招呼。让内阁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保下李梦阳。现而今,就没有内阁保不下来的人。”

果如常风所说。刘健、李东阳、谢迁联名保了李梦阳。病重的弘治帝只罚了李梦阳三个月俸禄了事。

弘治帝不追究李梦阳,不等于李梦阳就安全了。李梦阳在那封奏疏中参劾了张家兄弟。

常风了解张鹤龄。以张鹤龄的脾性,说不准会绑架李梦阳,痛揍他一顿。

李梦阳那身板,可经不起张家恶仆的一顿揍。要知道,张家的仆人有一半儿都是地痞出身。

于是这日晚间,常风来到了寿宁侯府。

张鹤龄已经三十多岁了。毫无稳重可言。还是以前的揍性。贪婪愚蠢,暴戾凶残。他这十八年来干下的坏事儿,没有八百件也有五百件。

毕竟张鹤龄是明代历史中最出名的外戚界泥石流。

张延龄这几个月去了江南,打理张家在江南的生意,还未回京。

常风来了,张鹤龄自然要热情招待。好歹常风救过他姐的命,还从秃鹰会手里救过他的命。

常风跟着张鹤龄进了饭厅。山珍海味,翅参鲍肚自不必说。

张鹤龄还弄了八个又沟沟又丢丢的少女陪酒。这些少女全都是张鹤龄从佃户家威逼利诱抢来的。

常风连忙道:“还是让这些姑娘下去吧。让你嫂子知道,回去恐怕要让我顶油灯。”

张鹤龄问:“嫂子最近怎么不常去坤宁宫了?”

常风苦笑一声:“身上还背着人命案呢。去坤宁宫怕招人非议。”

张鹤龄笑道:“咳,不就是杀了个六品官儿嘛?多大点事儿啊!我就佩服我嫂子。女中豪杰,当世花木兰。被逼急眼了真敢杀人!”

常风连忙摆手:“这事儿以后别提了。我这趟来是跟你打声招呼。李梦阳是我朋友,你不要动他。”

张鹤龄听到“李梦阳”三个字,面色一变:“焯!我刚要让管家带几个人,等明天他下差时在半路堵了他,砸断他几根手指呢。”

“上奏疏就上奏疏,干啥要捎带上我跟延龄?”

常风很了解张鹤龄。他就是顺毛驴,得顺着他说。

常风道:“李梦阳也是被人蛊惑。蛊惑他的人已经被我抓了,难逃一死。”

“笑话,敢撺掇人参劾我鹤龄、延龄兄弟。我这个当老哥哥的不答应!”

张鹤龄一拍手:“嘿,还是常大哥向着我们哥俩。”

常风道:“那你看李梦阳的事?”

张鹤龄道:“既然是常大哥的朋友,我就饶他一回。”

正事谈完。二人开始喝酒闲聊。

常风问:“延龄什么时候回京啊?”

张鹤龄道:“最少还要两个月。常大哥不知道,他这趟回来,得带着我们在江南开的八家商行的六十多万两利钱。”

“没打银票,全是现银。光是官船就装了两条!”

张鹤龄兄弟可谓是生财有道。在杭州,他们打着皇帝姐夫的名义,通过织造局低价收购丝绸,高价转卖。

在扬州,他们又倒卖盐引。大做私盐生意。

在南京,他们还买卖人口。将江南少女贩来京城。

可以说,整个江南到处都是张家见不得人的生意。张家在江南田产房产无数。

常风劝张鹤龄:“张家的银子够多了。不要再往家里捞银子了。”

张鹤龄突然收敛笑容,正色对常风说:“张家上几代人穷疯了,穷怕了。到了这一代,张家好容易发迹了。得给往后十代人攒下一份偌大家业。”

常风知道劝不动张鹤龄,只得转移话题:“许久没来你府上了,最近府上有啥新鲜事?”

张鹤龄道:“咳!最近我遇上了一个义千!”

千者,骗也。

常风来了兴趣:“哦?怎么回事?说说。”

张鹤龄抿了口酒,讲述了一件奇事。

两个月前,一个书生打扮的文弱青年求见张鹤龄。

文弱青年名叫徐春宝。他直言不讳自己是个千门骗子手。

徐春宝告诉张鹤龄,他最近打算骗谢迁家一笔银子。

谢迁的家人大部分都做生意,在阁老大人的庇护下赚得盆满钵满。绝对是只肥羊。

可惜,这个针对谢家人的骗局需要一笔五千两数额的银子当鱼饵。他现在缺这笔鱼饵银。

他向张鹤龄借五千两银子。

张鹤龄早就看谢迁不顺眼了。徐春宝要骗谢家人,张鹤龄自然要鼎力支持。

以寿宁侯府黑白通吃的权势,徐春宝若敢耍花样拿了银子就跑,那是找死。

张鹤龄还把徐春宝的亲儿子、老娘弄进了府里,当成人质。省得徐春宝卷走他给的五千两鱼饵银。

过了大概一个半月,徐春宝再次找到了张鹤龄。

徐春宝痛哭流涕,说自己道行太浅。不但没骗成谢家人,还折了本。五千两银子赔的清干溜净。

张鹤龄勃然大怒:“老子是出了名的貔貅,只进不出。你把老子的五千两银子给赔了?我让你全家的命抵银子!”

徐春宝却表示:“我怎么敢让国舅爷赔银子?我已变卖了全部田产,卖了祖宅。连祖坟的风水宝地都给一并卖了。最后凑出了五千两银子,还给国舅爷。”

张鹤龄一看,这骗子手行啊!挺讲义气。宁可卖了祖坟,也要给我堵上亏空。实在是一个仗义的人。

就在此时,徐春宝表示,如今自己没房没地,无家可归,饭都吃不上了。国舅爷可否赏点散碎银两,他好养活儿子、老娘。

张鹤龄最喜欢结交乱七八糟的朋友,且出手阔绰。

他欣然应允,随手就给了徐春宝一张一千两的银票。

他还告诉徐春宝:“以后遇到麻烦事儿,比如犯在官府手里什么的,可以来找我解决。”

张鹤龄讲述完一切,笑道:“常大哥,你说这骗子手是不是挺仗义的,算得上义千吧?”

常风直愣愣的看着张鹤龄:“我的傻兄弟。你被徐春宝骗了!”

张鹤龄皱眉:“我没被骗啊。银子他还给我了。”

常风苦笑一声个:“徐春宝行骗的目标并不是谢家人。而是你!”

“所谓骗谢家人的计划,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他骗了你一千两银子!就是你给他养活儿子、老娘的那笔‘散碎银两’!”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张鹤龄就算再蠢也反应了过来。

他一拍桌子:“焯!常大哥要是不说,我到现在还没发现自己被骗了!我派人捉他去!”

“京城刮地皮的大锅伙都是我的朋友。他飞不出我的手掌心。”

常风却道:“此人的胆子真大。连国舅爷都敢涮。”

“且他的手段高明。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了你的一千两银子,外加你今后庇护他的承诺。”

“他还上来就跟你亮明千门骗子的身份。拿捏人性之准,令人称奇。”

“这样的人才,我倒是很想见见。以后说不准能派上用场。”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