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65章 驿站雨夜(一)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京郊大兴县,北藏驿。

水路北上进京必经通州码头,陆路北上进京必经北藏驿。

尤敬武站在驿馆的窗前,凝视着外面的磅礴大雨发愁。

此番尤敬武押送梁伯宏入京,为求万无一失,使出了虚虚实实的法子。

表面上他宣称要走水路经运河进京。于扬州上官船后,北行了不及二十里他便让船靠岸。带了五十名精干力士乔装打扮,押着梁伯宏改走陆路。

至于那艘官船,依旧竖着“天子亲军”、“奉旨押送”两块官牌,继续向北航行掩人耳目。

五天前,正在赶路的尤敬武得到消息。官船在德州码头附近出了事,船底漏水沉没。淹死了好几名力士。其余力士奋力游到岸边才保住了命。

尤敬武暗自庆幸:幸亏改走了陆路。不然梁伯宏恐怕就葬身鱼腹了。

昨日尤敬武一行人赶到了北藏驿,离京城不过五十里。只要半天功夫,这差事就顺利办完了。

奈何遇到了该死的鬼天气。弘治十八年的秋雨不像正经秋雨,倒像是盛夏时节的滂伯暴雨。冒烟儿雨不停的下。北藏驿附近的埝坛湖发大水,冲毁了驿道。

尤敬武只得押着两淮盐案最关键的人物梁伯宏枯等在这北藏驿站。

九夫人的亲戚,北镇抚司千户巴沙走了过来。他压低声音说:“姓梁的已经睡下了。四个袍泽贴身看着他。”

尤敬武点点头。窗外的雨水溅在他的七品文官官服上。

尤敬武是秘密入京。一路经过驿站都是假扮成任满进京,等待吏部委派新职的知县。

巴沙假扮成了他的管家。其余袍泽则假扮成了他的仆人、杂役、轿夫。

尤敬武对巴沙报怨了一声:“这该死的雨下了一天一夜了,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巴沙道:“愁也没用。先用晚饭吧。”

二人坐到桌前,等待着驿卒给他们端上晚饭。

不多时,驿卒端着饭走了过来。他左手里拿着一个笸箩,笸箩里是四个黑不溜秋的杂面饼。右手端着一个碟子,碟子里是咸萝卜丝儿。

饭菜上桌后,巴沙不悦:“我们于知县是朝廷正七品命官。按照驿站接待的规格,应该是两荤两素一汤和白米饭。”

尤敬武谎称自己姓于。故巴沙称呼他“于知县”。

驿卒一言不发,转身就走。

六十多岁的驿丞走了过来。他冷笑一声:“呵,正七品知县在地方上算个官儿。在天子脚下充其量就是个蚂蚁而已。”

“我们北藏驿一年光是进京的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都司就要接待十几位。正七品算得了什么?”

小小九品驿丞,口气大的很。毕竟是京爷。

尤敬武拿手捏了捏杂面饼:“硬得像石头,闻着味道也有些发馊。我官儿再小,也总得给点人吃的东西吧?”

想当初尤敬武跟着父亲在福建抗倭,战事紧急时有硬邦邦的杂面饼吃已经算是珍馐美味。

可是这一刻,他必须做出一个江南知县面对杂面饼该有的反应。

膏腴之地的知县,被驿站用杂面饼糊弄。若知县一言不发,甘之如饴,旁人岂不会怀疑他的身份?

驿丞捋着白胡须:“哼,还说呢!旁的知县任满进京等新职,至多带三五个随从。你一人却带了五十个。我们驿站哪里有那么多粮给你养的那些个牛马?”

“话说回来。一个知县带五十个随从,应该在南边没少发财啊。想吃好的也不是没办法,掏点银子便是。”

大明官员皆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驿丞是靠驿站吃驿站。

你一个知县算什么?巡抚住进驿站,还要赏下来几十两过路银呢。

尤敬武笑道:“早说要银子不就结了嘛。好歹在江南当了三年知县,几十两银子我总拿得出来。”

说完尤敬武从袖中掏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给我和管家上几个好菜,再烫一壶酒暖暖身子。给我的那些随从也都换白面馍,每人三两酒。”

驿丞收起银票,高喊一声:“得嘞!上几个好菜,再烫一壶酒!其余随从也好好给我招待!”

看驿丞的嘴脸,哪里像是从九品驿丞,分明是个酒楼的势利眼店小二。

不多时,驿卒再次给尤敬武端来了饭菜。四菜是酱猪肉、炒鸡腿儿肉、腌渍茭白、茴香豆。汤则是骨头豆腐汤。

尤敬武没有动筷子,而是呼唤身边的一只猫:“兔子,过来!”

那只名曰“兔子”的猫三步并作两步,窜进了尤敬武的怀中。

尤敬武从四个菜碟里分别夹了些菜,又揪了一块馍馍,放在条凳上。“兔子”低头大快朵颐。

别小看这只猫。人家在锦衣卫里是有职位的,被袍泽们戏称为“品毒校尉”。

锦衣卫外出办秘密差事,若怕人下毒,都要带上一只“品毒校尉”。

这样的校尉猫,北镇抚司里养了二十几只。

银针只能验砒霜,猫验毒比银针可靠的多。

驿丞看到这一幕道:“造孽啊,五十两银子换来的饭食,你就给这小畜生糟践?”

尤敬武抚摸着猫头,笑道:“这你就不懂了吧?这是我养的招财猫。我在江南平平安安一任三年,进京时能带五十个随从,全靠着这只招财猫呢。”

“我看你也可以养一只,保准以后遇到的过路官儿个个像我这么大方。”

驿丞道:“你这人还挺有意思。罢了,我公务繁忙,就不在这儿陪你瞎聊了!”

说完驿丞走到了远处烧木头的暖炉旁,躺在躺椅上打起了盹儿。

过了盏茶功夫,“兔子”吃完菜食后安然无恙。尤敬武和巴沙这才放心大胆的开吃。

其余校尉、力士见尤敬武、巴沙动了筷子,亦开始吃白馍喝酒。

吃罢饭,巴沙道:“驿站里我都摸清楚了。一共六个驿卒,加驿丞一共七人。看太阳穴没有练家子。都是些好吃懒做的驿虫子。”

练家子的太阳穴通常鼓着。

尤敬武道:“梁伯宏睡在随员通铺。提醒贴身看守的弟兄,晚上千万别打盹。”

巴沙道:“放心。这些弟兄都是跟着九夫人从湘西巷出来的,万分可靠。梁伯宏的命事关常小爷的前程,没人敢懈怠。”

就在此时,驿站的门被人推开。

几个人走了进来。

其中一人跟尤敬武一样,身着正七品官服,四十来岁。其余人看打扮像是他的随从。

七品官高喊一声:“驿丞何在?”

驿丞从躺椅上一个激灵起身。看到来投驿的是个七品官后,又懒洋洋的躺了下去:“喊什么喊,吓我一跳。”

七品官走到驿丞面前,拿出驿券:“在下山东莱州府朱桥县知县王奕,任满回京候职,投宿贵驿。”

驿站不是什么人都能住的。驿券是明代颁发给文官投宿驿站的凭证。这东西秦时叫“传符”,汉时叫“符券”,隋唐叫“过所”,宋时叫“驿券”,元时叫“劄子”,明时改回“驿券”。

驿券相对应的是“火票”,由兵部发给飞报加急的骑兵。火票只许一人一马,驿站予以饮食接待和换马服务。

驿丞看了看驿券,吩咐一名驿卒:“给这位王知县安排住处。”

王奕道:“可否给几身干净的换洗衣物?我们赶了一天路,早就被淋透了。箱子里的衣物也都湿了。另外再给准备点热乎饭食,最好给几壶热酒”

驿丞半眯着眼:“事情还挺多。我们驿站只管给饭食,可不管给衣物。”

王奕似乎听说过京郊这帮驿虫子的揍性。他从背囊中摸出一枚十两的银锞子,放在桌上:“长途跋涉回京述职不易,请多照料。”

驿丞接了银子,心道:山东的穷官儿就是没有江南的富官儿出手阔绰。

不过苍蝇虽小也是肉。驿丞接了银子,吩咐驿卒:“照他说的办。”

王奕跟驿丞对话时,尤敬武一直警觉的拿眼睛的余光扫视着这边。想让梁伯宏离奇身亡的人太多了。既然押送的人可以扮成地方小官,那刺客一样可以扮成地方小官。

王奕跟着驿卒上了楼,换了干净衣物。片刻后去而复返又来到一楼。雨夜无事,他主动坐到了尤敬武那桌,攀谈起来:“兄台是?”

尤敬武拱手:“在下浙江宁波府慈溪县知县于庄敬。”

尤敬武早就虚构好了自己的身份履历,背得很熟。

王奕道:“原来是于大人。久仰久仰。在下山东莱州府朱桥县知县王奕。”

尤敬武拱手道:“原来是王大人。失敬失敬。”

文官初次见面,跟后世地痞流氓初次见面差不多,都要盘道。

地痞流氓们见面要来几句:“我跟东星乌鸦哥的,你混哪里的?”

“啊,我跟东星笑面虎的。原来是一个社团的好兄弟啊!”

文官亦要盘道。也要相互问问混哪里的,老大是谁。

王奕问:“于大人是哪一榜的进士啊?名次如何?座师是谁?”

尤敬武面不改色的撒着谎:“在下是弘治十五年三甲第六十七名,座师是王华。”

王奕笑道:“在下是弘治十二年二甲第三十三名,座师是程敏政。”

尤敬武一直高度警觉,他从王奕的话中听出了不对:“王大人是二甲靠前的名次,怎么为官六年还是知县?”

完犊子,尤敬武露怯了!弘治十二年时,他还跟着父亲尤天爵在永宁卫呢。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打狗倭寇。他哪晓得弘治十二年的会试案?更不晓得王奕的座师程敏政的下场。

还好,王奕似乎没看出尤敬武是个怯勺。他笑着解释:“谁让我的座师是程敏政呢。那年会试出了事,程部堂后来被勒令致仕。”

“咱大明官场,座师就是靠山。我的靠山倒得太快,我自然升不上去。”

尤敬武点点头:“啊,是这样。”

王奕笑道:“你于大人则不同,你的座师王华今年高升了礼部左侍郎。据说日后很有可能入阁啊。”

“有未来的阁老做靠山,于大人今后的仕途自然一帆风顺,步步高升。”

尤敬武笑道:“哪里哪里。在下能力有限,此番任满回京候任,别被调到下县任职就阿弥陀佛了。”

大明诸县,以缴纳钱粮数额分等。缴粮十万石为上县,六万石为中县,三万石为下县。

王奕满嘴过年话:“于大人过谦了。你这一任是江南肥缺。回京应该带了不少银子疏通。又有贵师王部堂助力。我看高升从六品板上钉钉。升正六品或留京入部也不是没可能。”

大明的文官私下闲聊时,丝毫不避讳“肥缺”、“银子”之类的字眼。

在绝大部分文官看来,当官就像是做生意。十年寒窗是本金,为官时捞的银子便是利钱。

尤敬武笑道:“那就借王大人吉言了。”

王奕问:“宁波慈溪这地方我听说过,是个富得流油的好地方。县里税赋应该不少吧。”

尤敬武敷衍:“啊,慈溪产丝绸、茶叶。税赋不少.”

尤敬武根本说不出慈溪具体的税赋数额。

王奕道:“我任职的朱桥县就差多了。该县没有别的特产,唯一的特产就是响马!我为官三年,光忙着跟响马打交道了。”

“那鬼地方,穷得耗子路过都含着眼泪走。真羡慕你们这些江南官啊!”

尤敬武怕再聊下去会露馅儿,于是给巴沙使了个眼色。

巴沙道:“老爷,时候不早了。您该歇着了。”

尤敬武点头:“好。王大人,我先回房去睡。明日有空咱们再聊。”

就在此时,驿馆的门再次被推开。进来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汉子穿着蓑衣,带着斗笠。腰间挂着一柄腰刀。

尤敬武望向那汉子。看到他蓑衣下穿的是卫所军服色。

汉子走到了驿丞面前:“俺是山东都司衙门的百户,进京送四百里加急军情。”

说完汉子掏出火票,递给了驿丞。

接待四百里加急的信兵可不是接待文官,怠慢不得。耽搁了加急文书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驿丞看了火票,问:“吕大虎吕百户?要换马连夜赶路嘛?”

吕大虎骂道:“吊!老子刚从北面埝坛湖附近回来。发大水了还换个屁的马,赶个屁的路!驿道都冲垮了!”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吕大虎这样的丘八可不惯着他这种驿虫子。

吕大虎道:“赶紧给俺准备饭食!”

驿丞问:“还要别的嘛?”

吕大虎高声道:“我还想要个又沟沟又丢丢的娘们,你这里也得有啊!”

吕大虎走到尤敬武身旁时,瞥了尤敬武一眼。

这一瞥不要紧,吕大虎竟朝尤敬武喊:“嘿,没想到这荒郊野驿的,竟然碰到熟人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