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零三章 程仪与暖床侍女(一更)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九姑娘办事麻利。半个月便将珍宝出售一空。共得银二十三万两。

李广分润四千六百两。万分满意。

国库得了一注大财,弘治帝也满意。

九姑娘帮宫里办了差,今后可以扯虎皮拉大旗,同样满意。

常风既还了九姑娘一个人情,又在弘治帝面前表现出了办事能力。一样满意。

你好我好大家好了属于是。

不知不觉到了月底。

常风等人在通州码头上了官船,沿京杭运河而下。

行至德州境内,他们准备靠岸歇息一日。

常风很快就会了解,为何京官挤破头都想当出京钦差。

山东巡抚赵世杰率山东通省官员,在德州码头迎候钦差。

钦差正使杨廷和只是个六品主事。山东方面派德州知府迎驾就成了。.

可钦差副使有两位小国舅,一位司礼监秉笔,一位公爵世子,还有一位颇得皇上青睐的锦衣卫千户。

赵巡抚必须亲自来。

没错,普天下的地方官,如今都知道锦衣卫中有个叫常风的年轻人最近在皇上面前红得发紫。

朝廷飘下一片雪花,落在地方官头上就是一座山。

封疆大吏们在京中都有耳目,了解朝廷动向。

常风的名字,最近一年频繁出现在耳目们给封疆大吏们的信中。

常风等人下了船。赵巡抚朝着杨廷和行三拜九叩大礼:「臣,巡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兼管河道提督军务,领礼部右侍郎衔,赵世杰,恭请圣安。」

赵世杰叩拜钦差,自称的是「巡抚」这个官职的全称。

各地的巡抚,其实全称并不相同。譬如有的多个「督理营田」,有的则少个「监管河道」。

杨廷和高声道:「圣躬安。赵抚台请起。」

赵巡抚领着众人来到了德州驿。

一进德州驿,整个德州驿内摆满了一盆盆盛开的兰花。

常风惊讶:「山东不产兰花啊。这些兰花是?」

赵巡抚答:「上差,这些兰花是我们山东派专人去徽州采办的。」

「兰花是花中君子。六位上差亦是君子。以君子之花,迎真君子。方能显我孔孟之乡的好客之道。」

常风心中暗道:这样名贵的兰花,运到京城去起码要三两银子一盆。从产地采买,至少要一两银子。

这驿站之中四处都摆满了兰花,起码有上千盆。

耗资千金,只为博得钦差一笑?太下血本了。

再往驿站走,常风等人所过之处,两边都站满了妙龄少女。个个面容娇美。

为了伺候六位钦差,赵世杰从山东各府精选了整整两百名少女。

众人入了接风宴。

常风惊讶的发现,这席接风宴竟是孔府宴。

杨廷和是博学多识之人。他也发现了。他问赵巡抚:「据我所知,黄雀鲊是孔府宴的第一道菜吧?」

赵巡抚笑道:「杨兄好见识。鲁菜之中,以孔府宴为首。我跟衍圣公借公府厨子招待钦差。本来衍圣公是不借的。」

「不过我跟衍圣公提及,常风常千户是钦差副使之一。衍圣公欣然派出了公府厨子。」

赵巡抚对于六位钦差的背景,调查的一清二楚。

他是看人下菜碟。杨廷和虽是朝中青年才俊,背景却一般。故他称呼杨廷和为「杨兄」。称呼常风,则是敬称「上差」。

李广阴声阴气的说:「哎呦。要不说还是常千户面子大呢。」

常风解释:「当初我在曲阜做祭礼试百户,曾有幸跟

衍圣公有过交往。」

吃罢了孔府宴,已是月上柳梢头。

赵巡抚拍了拍手:「来啊,敬程仪。」

一名巡抚衙门的亲兵百户,拿着一个托盘走到众人面前。托盘上是六枚十两的小银锭。

自宣宗开始,官场有了一项规矩。上级官吏出门远行,途径下属的属地。下属要送他一笔钱作为途中花销。名曰「程仪」。

钦差过境,只给六十两银子程仪,显然寒酸了些。

不过,这只是「明程仪」而已。等入了夜,单独私下拜会时,才会真正送上数量可观的「暗程仪」。

杨廷和道:「多谢赵抚台赠仪。」

赵巡抚道:「夜深了,还请诸位上差早些安歇。」

常风有些奇怪。这才什么时辰,还早呢。京官到了夜里,要喝花酒,听昆曲,赏瘦马。不折腾到子时不算完。

难道这赵巡抚是个正派人,不搞这一套谄媚钦差?

常风还是年轻。没有担任出京钦差的经验。

众人各自都回了卧房。

一柱香功夫后,常风的房门被人敲响。

常风道:「进。」

进来的是赵世杰的师爷,姓孙。

孙师爷领着四个女人进了房。

这四个女人各有特点。一个妩媚妖娆,眼神里带着钩子;一个文静羞涩;一个是十四五岁的小妮子,想来应是扬州瘦马;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应是床笫老手。

孙师爷手中捧着一个小匣子。

常风问:「你是何人?」

孙师爷道:「禀上差。小的是赵抚台的幕宾,孙诚。」

「刚才抚台送了些程仪,怕不够钦差们在山东境内的花费。特又补上了一笔。」

常风心道:这应该就是所谓的「暗程仪」了。

他瞥了一眼孙师爷手中的小匣子,心中立刻有数:这个匣子,至多装个百两银子。

孙师爷打开了匣子。

万万没想到,匣子中不是白银,而是两锭黄金。

孙师爷笑道:「上差,这五十两金子不成敬意。」

在大明,京官地位高贵。京官见地方官,平级者凭空大两级。

但地方官远比京官富有。因为在地方上可以捞银子的渠道多。

赵巡抚果然阔绰。出手就是五十两金子。

不过给钦差送「暗程仪」,送暖床的女人不是什么光彩事。一般是让没有官职的师爷代劳。

就算遇上个百年难遇的清廉钦差,人家发了怒,赵巡抚也可以一推六二五:全是手下人自作主张。

常风牢记着怀恩出京前的谆谆教诲:「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他道:「乘仪就不必了。请你拿回去。帮我谢谢赵抚台的好意。」

孙师爷道:「这......那好吧。另外上差,按约定俗成的规矩。德州驿该给您献上暖床侍女。」

「我们不晓得上差喜好何样女子。干脆找了四个,供您挑选。」

钱也不要,女人也不要,那岂不彻彻底底驳了赵巡抚的面子?

常风只得勉为其难的说:「好。我选一选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