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84章 常家在朝中又多了一席之位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常风兴冲冲的来到了李东阳府邸,分享了李萍儿怀孕的喜讯。

常风要当祖父,李东阳要当外祖父。二人俱是欢喜,李东阳强留常风在家里用晚饭。

饭厅的烛光之下,李东阳赫然发现,四十二岁的常风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他额头上已有了抬头纹。

常风亦心中感慨:五十九岁的李东阳,已不是当年那个翰林院里的青年才俊。

这真是时光如水,岁月如梭。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李东阳突然提及了一件事:“下面的文官们跟常家真可谓有深仇大恨。最近我又收到了一道奏疏.”

常风问:“虱子多了不怕痒,他们又参我什么?”

李东阳苦笑一声:“这回参的不是你,而是令妹宛平郡主。奏疏中说,令妹并非皇室女儿,而是先皇干亲。姓‘常’不姓‘朱’。自永乐朝之后,大明哪里有异姓郡主?谏言皇上立即收回宛平郡主封号,常恬归为庶人。”

常风问:“奏疏呢?”

李东阳答:“让我在内阁扣下了。”

常风思忖良久,开口道:“亲家帮个忙,将奏疏递上去,交给皇上。人家奏疏里说的很对啊,糖糖是异姓,怎么好腆居郡主之位呢?”

李东阳大为惊讶:“你打算让令妹舍弃郡主封号?”

常风有这样一番考虑。

正德帝刚刚登基一年。一门心思要清洗朝堂。踢走一批人,就要重用一批人补上缺额。

一句话,眼下正德帝正是用人之际。

常恬的丈夫黄元在弘治九年就已跻身二甲进士。却因郡主仪宾身份,不能任实职。

若糖糖不是郡主了,黄元便可出仕为官。

常风的妹夫、正德帝的干姑父,正德帝一定视为自己人,予以重用。

这样一来,常家在文官中便不止有常破奴一颗钉子,又添了一个黄元。

郡主之位虽好,始终是个空头名衔,且不能传代,无法世袭,子女没有任何封号。

若黄元步入官场,今后升为封疆、部院,那就大为不同了。

常风将自己的想法说予了李东阳。

李东阳想了想,说:“也对。令妹夫是二甲进士,却不能出仕,实在是一件憾事。不如借着这份奏疏,顺水推舟,谋个实职为朝廷效力。”

常风笑道:“刘健、谢迁和文官们不总说你跟厂卫勾勾搭搭,颇为齿冷嘛?明日早朝伱这样”

翌日,御门早朝。

刘瑾刚扯着嗓子高喊了“议”。

李东阳立马出班:“禀皇上,礼科给事中高庆祥上疏,言宛平郡主常恬,既非亲王庶女,又非郡王嫡女,乃是异姓,先皇干亲而已。腆居郡主之位,实为不妥。”

“臣对这道奏疏深以为然。封号,国之名器也,岂能随意授予?臣建议皇上,准高庆祥奏疏,废宛平郡主封号。”

正德帝的第一反应是:好你个李东阳,竟然反水,攻击起常家人来了!

刘健、谢迁大惑不解:难道李东阳要重归我们强大的文官集团,这是在递投名状?

正德帝正要厉声反对呢。刘瑾在一旁小声提醒:“皇上,宛平郡主被废,她的夫君黄元便可入仕。”

常风已经连夜将他的想法告知了刘瑾。

正德帝刚才还奇怪,李东阳怎么突然建议废了常恬的郡主封号。常风这个当大哥的还一脸风轻云淡、毫不在意的表情?

刘瑾这一提醒,正德帝秒懂!

嘿,李东阳这是在给朕的亲信家臣集团添砖加瓦呢!黄元是常风的妹夫,朕的干姑父。他十年前就中了二甲进士了。

若让他出仕,朕又添了一个心腹之臣。

刘健、谢迁不知内情。

刘健出班道:“禀皇上,李阁老所言极是。郡主岂能滥封?若今后皇室收一个干亲义女、义妹之类,便给予郡主、县主封号。大明不知要多出多少女宗亲供养!”

谢迁附和:“没错!干亲入女宗,实为大弊也!”

正德帝顺水推舟:“嗯,三位先生所言有理。朕这人,一向是善纳忠言,从善如流的。就依三位先生所言,废宛平郡主封号吧。”

刘健、谢迁得意洋洋。

常风心中暗笑:你以为你们这一局赢了?却不知是我故意放水而已。

讨论完废常恬封号的事。正德帝迫不及待的询问礼部,大婚六礼准备事宜。

礼部尚书被正德帝调去了金陵祭太祖,尚未归来。礼部是左侍郎王华当家。

王华道:“采择之礼已经备好。钦天监看过黄历,本月十八乃是黄道吉日,宜纳采。请皇上钦定纳采使者。”

正德帝道:“就由王卿担任纳采使者吧。”

刘健、谢迁并不知道夏冬月是常风的义女。故他们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散朝之后,正德帝返回乾清宫。

正德帝吩咐刘瑾:“让常风跟黄元进宫见朕。”

半个时辰后,常风与黄元跪倒在正德帝的面前。

正德帝笑道:“此番朕在朝中又要多一位能干的重臣!黄元,如今朕的干姑姑已不是郡主。你也非宗人府仪宾。朕可以启用你担任实职了。”

正德帝跟常恬自小一起长大。他还是小太子的时候,整天跟在糖糖小姑姑屁股后面打鸟放风筝。对这位干姑父,他却没见过几面。

正德帝不知黄元的才学如何。问了他一些问题。

黄元颇有见地,一一回答。正德帝万分满意。

正德帝笑道:“朕的姑姑果然没有选错人。黄元,你弘治九年便已是二甲第九十五名进士。科场资历尚可。”

“可你始终没出仕任过事。朕一上来不能授你正职。”

“这样吧,你先去顺天府当个治中。干得好,三年内朕升你府丞,六年内升你顺天府尹!”

常风、黄元心中大喜!忙不迭的磕头谢恩。

顺天府设府尹一人,正三品。府丞一人,正四品。治中一人,正五品。

治中主管顺天府的财事,责任重大。

寻常进士入仕,起点不过是七品文官,至多从六品。

黄元入仕的起点则是正五品!

常家如今有了两位正五品前途无量的官场新贵。一个是常破奴,一个是黄元。

正德帝道:“平身吧。朕初登大宝一年,急需用人。可是靠得住的人不多。如今朕的干姑父做了官,朕又多了一个臂膀!”

刘瑾在一旁拍起了龙屁:“皇上有识人用人之明。所用皆是赤胆忠心之人。黄元才华横溢,有理政大才。今后定会为皇上办许多大事。”

刘瑾、常恬名为姑侄,情同父女。在刘瑾看来,黄元就是他的女婿。

女婿入仕,八虎今后又多了一个值得信任的文官。

正德帝叮嘱黄元:“别以为顺天府治中是个轻松差事。顺天府乃大明首畿,这些年的税赋、支出却是一笔烂账。你得替朕管好。”

黄元拱手:“臣定当不辱皇命。”

正德帝又道:“唉,朕尚未亲政。任命你做治中,朕光下旨还不算数。得吏部天官点头给你挂牌子开委札。常风,你跟马文升交好,这事你领着黄元去办吧。马文升总要给你几分薄面。”

常风领着黄元来到了吏部。

吏部天官马文升是个正直无私的人。虽有正德帝的旨意、常风的面子在,他还是提出问题,考察黄元一番。

考场便是吏部大堂。

马文升问:“黄仪宾,哦不,黄进士。你认为顺天府的财事难点在哪里?”

黄元略一思索,准备卖两个熟人获得马文升的欣赏。

黄元答:“顺天府有两多,勋贵皇亲多,庄田多。庄田兼并之风横行。且一入庄田,税赋便要减七成或直接免除。就算剩下的三成税赋,勋贵皇亲还总是拖欠。”

“故署理顺天府财事,难点就在于抑制勋贵皇亲、追缴税赋。”

“据下官所知,顺天府拥有庄田最多、兼并数目最大的权贵是寿宁侯张鹤龄兄弟。之前顺天府诸官一直不敢管张家兄弟。”

“旁人不敢管的,下官敢管。”

马文升心中暗道:恐怕也只有先皇义妹的丈夫,敢管张家兄弟那俩大个儿活阎王。还别说,黄元担任顺天府治中还真是再合适不过。

想到此,马文升点头:“黄进士所言极是。来啊,叫张彩来大堂。”

不多时,吏部文选司郎中张彩进得大堂。

张彩是常风故交,为人八面玲珑不说,还颇有任事之能。

且他表面上是文官集团中前途无量的青年才俊,背地里投靠了刘瑾。

朝中纷传,一年之内,文选司“小侍郎”张彩必高升侍郎,成为真侍郎。

马文升吩咐:“这位是黄元黄进士,你立即给他挂顺天府治中的牌子,开委札。”

张采拱手:“下官遵命。”

吏部这关通过,黄元正式成为了正五品顺天府治中。

常风跟他出得吏部大堂,笑道:“呵,你小子是打算上任后拿整治张鹤龄、张延龄立威啊。也好,这俩阎王这些年在顺天恣意妄为,也该有人整治整治他俩了。”

黄元道:“他们即便不给我面子,总该给郡主,哦不,贱内和姐夫你几分面子。”

常风点点头:“这只有你能管、敢管他俩。”

且说当日下晌,八虎在宫中密会。

刘瑾强调了八虎最近的工作重心,那便是配合礼部王华,尽快让正德帝完成大婚。

大婚之后,正德帝便可名正言顺的亲政了。

说完此事,刘瑾提了一嘴:“哦对了,宛平郡主的封号被夺。她丈夫黄元入仕当了顺天府治中。”

“我有言在先,黄元是我的小姑父。今后他办任何差事,诸位能帮则帮,能助则助。”

“谁要是敢跟他作对,不管文官还是内宦,皆是我的敌人!”

张永笑道:“常帅爷的妹夫嘛。那是咱们自家人。自家人自然要帮。”

刘瑾又道:“我知道诸位在顺天都有诸般生意,还有不少田产。黄元刚刚上任,诸位得卖他,哦,也卖我个面子。该交的税赋、田赋一两不要差。”

“诸位,咱们内宦最缺什么?缺值得信任的文官!”

“咱们事事帮着黄元,让他有政绩。来日他若能成为部院大臣甚至入阁。咱们的力量就又壮大了几分。”

谷大用附和:“我没说的。就算多出些血,也要给刘公公的姑父、常帅爷的妹夫换来出彩的政绩!”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其余五虎也只能唯唯诺诺。

刘瑾拍了拍手:“妙极,妙极。我们今后在外朝又多了一位强援!”

正德帝用黄元主管顺天府财事,当真是用对人了!

在顺天有着诸多产业的勋贵也好,内宦也罢,谁都卖黄元的面子。

一个月之后,乾清宫大殿。

刘瑾捧着一册账本,兴高采烈的来到了正德帝面前。

正德帝问:“什么事啊,你的嘴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刘瑾笑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您得了一位理政的大才!”

正德帝问:“哦?何出此言?”

刘瑾将账本奉上:“黄元上任顺天府治中不过区区一个月。便追缴了顺天府最近十年拖欠户部税赋的六成!”

正德帝面露惊喜的神色:“顺天府的拖欠税赋一向不好收。天子脚下都是亲戚套着亲戚,勋贵连着勋贵。以前的顺天府尹、府丞、治中拿那些人束手无策。”

刘瑾道:“黄治中上任之后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大有不收回拖欠税赋誓不罢休的架势。”

“一身正气则无惧、无畏。那些权贵们反过来要怕他!”

正德帝拿过账册,看了看具体数目:“嘿,朕这回算是用对人了!黄元有做户部侍郎的潜质!”

刘瑾大说黄元的好话:“皇上,这才一个月,权贵圈子里已经多了一句顺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黄元来追账。”

“天不惊,地不惊,就怕黄元留在京。”

正德帝大笑:“能让人怕也是一种本事!这正应了那句话,廉生明,公生威。”

人生在世,有失才有得。

黄元失去了郡主仪宾的身份,却踏上了前程似锦的仕途。

常家丢了一个郡主封号,却在朝堂上多了一席之位。

且说礼部负责大婚六礼,王华、常破奴竭尽全力筹划,一切万分顺利。

六礼已经进行到了第五步,请期。

正德帝满怀期待:终于要将心上人搂在怀了!

常风亦满怀期待:我的义女终于要成为大明国母了!

而刘、谢也终于出手,开始干预大婚之事。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