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28章 常风位列金榜二甲第十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常风拔贡,意味着他即将荣登进士。因为大明的殿试是不淘汰贡士的。就算殿试考个倒数第一也是三甲同进士出身。

等待殿试的日子里,常风夜夜苦读自不必说。

殿试当日,一众贡士按杏榜排名在奉天门外聚齐。常风自然排在最后一位。

随后,礼部仪制司郎中带领二百四十九名贡士至奉天殿。众贡士按照排名数的单双,分别列在丹墀的东西两边,面北而立。

朝廷文武百官则身着朝服,站在两排贡士的中间。

司礼监掌印刘瑾代天子点名。确定人齐之后,鸿胪寺的唱礼官三请皇帝坐殿。

正德帝这才身着冕服进得奉天殿。前广庭的十二名大汉将军甩响了“静鞭”。

静鞭并非清朝专属。可能后世清宫剧太多了,导致世人误解。

其实早在唐太宗时,已经有了静鞭礼。宋、元、明沿袭之。

静鞭者,顾名思义,“鸣之以发声,以表肃静”。

这就好比后世领导开会要讲废话了。一准有个马屁精拿起话筒提醒大家:“请肃静,大家鼓掌欢迎某某领导做出重要指示。”

文武百官、诸贡士向正德帝行三拜九叩之礼。

殿试只考策论。由皇帝亲自出题。会试考题可能会外泄,殿试则不会。

正德帝下旨:“颁策题。”

一群小宦将二百四十九份考题放置于策题案上。

这二百四十九份考题中,有一份是两刻之前,正德帝在乾清宫内拟定的。剩余二百四十八份皆是小宦誊抄。

皇帝亲笔的那一份考题,会盖上皇帝奉天之宝的印玺。

大明皇帝有十七枚玉玺,诸如皇帝奉天之宝、皇帝之宝、皇帝信宝、皇帝行宝之类。

其中以皇帝奉天之宝最为尊贵。因为此玺乃是唐玺,传之于宋,靖康耻被金抢夺,蒙古灭金时缴获之。元时列为元帝玉玺之一。

洪武之初,徐达伐大都,与元顺帝达成默契。元顺帝可以带着全部臣子、珍宝“北狩”。明军不加干预。属于明代版的北平和平解放。

但徐达唯独要求元顺帝留下皇帝奉天之宝,不得带走。因为它代表着华夏王朝的正统。

大明皇帝只有在国家重要典礼下诏时,才会使用此宝。

殿试亦是明代重要典礼之一,名曰“国家抡才大典”。

言归正传,皇帝亲笔执书的考题是有皇帝奉天之宝印玺的。其余二百四十八份誊题则无。

想想就知道,皇帝亲笔的那份试题,是一件顶顶重要的纪念品。一般这份考题会给予杏榜第一。

但很奇怪。今日这份皇帝亲笔没有摆到杏榜第一的考案上,而是给了坐在最后一排最右位置的榜尾常风。

司礼监秉笔魏彬亲自将皇帝亲笔放在了常风手边,他压低声音道:“常爷,好好考。皇上对你很是期待。”

常风没有答话,只是微微点头。

司礼监掌印刘瑾高声唱道:“正德三年殿试,开考!”

考生和执事官开始忙碌起来。

洪武朝定下的规制。殿试主考为皇帝,从考为读卷官和执事官。

执事官又分为掌卷官、提调官、监试官、受卷官、巡阅官、印卷官、弥封官、供给官。大家各司其职。

常风打开了带来的笔墨盒。

会试时,考生会携带笔墨盒、食盒。

殿试则只需自备笔墨盒,盒中有草纸、正纸各十二张。

无需携带食盒。到皇帝老儿家里考试,皇帝老儿总要管顿饭。

策论要答整整一天。

至午时,弥封官高声道:“封卷,陛下赐午宴。午宴罢继续答卷。”

常风和一众贡士、一众考官来到了前广庭前。前广庭已经摆好了光禄寺的笨厨子准备的午宴。

贡士们的午宴那是相当丰盛。

每五名贡士为一桌。每桌果子五碟、茶食五碟,点心一碟,汤二品,饭一瓮,菜四色,酒五钟。

没错,贡士考了一半儿,中午是可以喝酒的。

但没人作死去动酒钟。万一喝多了,下晌散落一个墨点污了卷子,那就得三甲榜尾了。

也没人去动时令水果。万一吃坏了肚子,下晌考着考着窜了稀,拉一裤兜。那丢人可就丢大发了。

至于从考官们的伙食,那就差劲多了。每人俩馒头,一碗汤。

一刻时辰后,众人草草吃完。

刘瑾来到前广庭:“午宴毕,入殿,开考!”

常风跟着贡士们入得殿内。继续作答。

一直到傍晚时分,受卷官才高喊一声:“时辰毕。受卷!”

一众贡士纷纷离案,朝着空空的龙椅三拜九叩。

一般来说,历代尊重文人的皇帝,譬如弘治帝,殿试时是会从清晨一直在奉天殿坐到傍晚受卷的。

正德帝却是个鸡毛掸子腚——坐不住。上晌坐了半个时辰,他就移驾豹房跟一众义子干儿们研习武艺去了。

受卷完毕,一众贡士并不着急走。

刘瑾高声道:“有上谕,赐晚宴!”

考生们晚上还管一顿饭。

这顿饭比中午那顿要丰盛无数倍。负责晚宴的由光禄寺变成了礼部。

二百四十九人的招待规格为:鹿一头、猪两口,羊三只,鹅十二只,熝猪肉七十斤,江南贡米三十斗,金华火腿三支,鸡蛋一百个,豆腐五十垛、油醋二十瓶,酱六斤,盐十斤,细粉五十斤,花椒一斤,胡椒一斤,麻菇五斤、香油六斤,酒九十瓶。

晚宴刚开始,刘瑾便将常风叫到了殿外。

朝中人人都怕立皇帝,不敢在他面前失仪。常风则不然,他跟着刘瑾出来的时候,手里还拿着一个米饼边走边啃。

至殿外,刘瑾笑盈盈的问:“考得如何?”

常风道:“也就那样。应该位列三甲靠后。”

刘瑾叹了声:“唉。三甲即可啊!也算了结了你半生的心愿。”

常风却道:“我其实该谢你。伱只需吩咐下面的人一声,恐怕会试时我的考卷会像杨慎的一样,被烛花引燃。”

刘瑾摆摆手:“我从未有过害你之心。算我求你了,不要再跟我为敌,如何?”

“咱们还跟以前一样,亲如一家不好嘛?朝廷的权柄,只要你想要,点个头,我分你一半儿!”

“三厂一卫我都可以给你管。甚至于你想带兵,天下卫所军我也分你一半儿。”

常风苦笑一声:“不是我想与你为敌。是你在与天下为敌!”

刘瑾面色一变:“这么说,你还是不愿与我和解?”

常风的话摸棱两可:“你若做贤宦,我愿做你左膀右臂。你若做奸宦,我只能做你的敌人。”

刘瑾冷笑一声:“什么是贤,什么是奸。谁能说得清?”

“像怀恩老内相那样,撺掇先皇向文官低头,那便是贤嘛?”

“我倒认为,像汪直那样,替宪宗压制文官,让臣权服从于皇权,那才是贤!”

常风针锋相对:“怀恩老内相至少没贪污纳贿、没横行不法、没栽赃陷害、没杀人如麻!”

“你听我一句劝。你有汪直之志,却无汪直之才。如果再这样下去,你做不成汪直,会变成王振!”

刘瑾摇了摇头:“话不投机半句多。罢了,你回去吧。”

晚宴罢,常风跟贡士们各回各家自不必说。

读卷官在王鏊的带领下开始忙碌起来。一个通宵外加一个上晌后,翌日午时,众官评出一二三等卷,并列好一二三甲的名次。

名义上殿试是天子出题,天子阅卷。其实天子哪有功夫看两三百份考卷。

名次是读卷官定好的。但皇帝会抽查考卷,在名次上做一下微调。但一甲三张卷是不分名次的。也就是说,状元、榜眼、探花还是皇帝乾纲独断。

常风的名次,被王鏊等人列为三甲倒数第五。

没有办法会试也好,殿试也罢。是大明顶级做题家之间的对决。常风之前补入杏榜榜尾,既属运气使然,也是超常发挥。

文华殿内。正德帝开始看名次。

他先定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为吕柟。一甲第二名榜眼为景旸。一甲第三名探花为戴大宾。

往下看二甲名单,他发现二甲里没有他重点关注的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常风,一个是焦黄中。

片刻后他在三甲榜的最后面一列看到常风倒数第五,焦黄中倒数第一。

因为焦黄中的卷子实在是没法看。字迹潦草不说,还狗屁不通。

王鏊都有点怀疑人生了:此人是如何被会试拔贡的?

考官和内阁、六部九卿全都在等待着皇帝最后的名次决断。

正德帝开口:“常风的名次太靠后。朕看,他的文章着实不错。列在三甲靠后,实有不妥。依朕看,就拔为二甲第十吧!”

二甲第十,说白了就是全国统考第十三名。

自成化朝起,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想入阁,必做过庶吉士。而想做庶吉士,一般得在殿试拿到二甲前十的名次。

当然也有个例,比如长得像靳东,自带老干部气场,宝相庄严。即便不是二甲前十也能特恩入选庶吉士。

众臣无人反对。只有焦芳一人站了出来:“皇上,似乎不妥。读卷官将其列为三甲一百三十二名,您却将其拔至二甲第十。名次差了太多。传了出去,恐有人传闲话,妄议皇上任人唯亲。”

正德帝笑呵呵的看着焦芳:“不任人唯亲,难道任人唯疏不成?没错,朕就是要抬举朕的姨父,哪个敢说闲话?”

“朕不但要把常风往二甲里抬,还要把你的长子焦黄中抬到二甲第一呢!”

正德帝在这点上,的确有些昏君做派。他将朝廷功名、国之名器当成了赐给臣子的赏物。

焦芳是个小人,曲意媚上,不但对刘瑾言听计从,也对正德帝言听计从。正德帝对他这个内阁次辅万分满意。早就想给他一个重赏。

焦芳听了这话,哪还有什么异议?他激动的不能自己,直接跪地叩首:“谢皇上隆恩!”

自己家的儿子什么水平,焦芳比谁都清楚。能够荣膺殿试二甲第一,简直就是祖坟被雷劈炸了。

焦黄中考秀才、考举人,都是焦芳上下打点。会试阅卷时又有刘瑾手下的小宦襄助。

他之前还在想,殿试这一关动不了手脚,以我儿的才学,恐怕只能拿个三甲倒数第一。

哪曾想,正德帝钦定他为二甲第一。

科举名次,就相当于后世的学历。

后世官场升迁看学历。明代更是一样。科举名次决定了你的晋升天花板。

二甲第一是没有天花板的。甚至可以坐到首辅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正德帝道:“那就这样定了吧。把焦黄中提到二甲第一,常风二甲第十,其余人名次顺延。”

常风一整天都在家里等待着报子前来传喜讯。

他甚至有种当年刘笑嫣生常破奴时难产的感觉。

刘笑嫣,九夫人陪他等报子,也等得焦急万分。

突然间,一声锣响。

常风连忙冲到了大门口,刘笑嫣和九夫人紧随其后。

报子高喊道:“可是顺天府举人常屠啊,常风常老爷家?”

常风在京城实在是太出名了。报子一顺嘴,竟将他的绰号喊了出来。

常风笑道:“我就是。”

报子喊道:“恭喜常老爷,贺喜常老爷。高中正德三年殿试二甲第十名!”

常风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多少名?”

报子答:“二甲第十!”

常风愣在了原地。

一旁的刘笑嫣和九夫人开始挽袖子。

常破奴和黄元都在衙门办差呢。今日早晨常破奴离家时,再三嘱咐娘亲和小娘,若报子来了,一定要她们抽父亲正反两个大嘴巴子,以防喜痰迷心窍。

不等二人动手呢。常风突然“啪啪”自己扇了自己两个大逼兜,随后高喊一声:“畜生,你中了什么?”

常家人金榜题名的固定逼兜仪式结束。

常风笑道:“笑嫣,九儿,我就不劳你们动手了。”

常风神预判,把刘笑嫣和九夫人给整不会了。

二人无奈,只得放下已经扬在半空的手掌。

报子报完名次没走,而是擎着手讨赏。

常风颇为大气:“笑嫣,快去抓一把先皇赐我的金瓜子,赏给报子!”

刘笑嫣道:“得嘞!报子,你稍等片刻!”

报子感动得合不拢嘴。寻常进士也就赏个银锭或银锞,遇到家境一般些的举子,甚至只能赏几块碎银子。

报子暗道:还是常屠夫家有钱啊!直接赏金瓜子!要不说,锦衣卫的常都督是名冠京城的大善人呢!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