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81章 常家人个个都是戏精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选三如期举行。

张太后将从九十五名已晋嫔的候选女子中选出三人,参加选后的最后一步“钦定”。

慈宁宫前广庭。

张太后开始挑选女子问话。刘笑嫣、常恬依旧伴在她左右。

九十五个人不可能人人都问话。没被张太后挑中问话的,自然便过不了选三关,与钦定关无缘。

张太后似乎有意考察夏冬月的心性,从上晌一直问话到下晌,也没点夏冬月的名字。

在已问话的女子中,有两个女子张太后颇为中意。

一个名叫吴翠云,一个名叫沈碧。

选三已经进入了尾声。张太后故意高声道:“刘瑾,吴氏、沈氏颇合哀家心意,就计入名册,参加钦定吧!”

说这话的时候,张太后望向夏冬月。看夏冬月是否面露焦急之色。

大明的新国母,必须要有泰山崩玉前而色不变的心性,才配母仪天下。

名额只剩下一个了。参与选三的女子中,不少都已一脸焦急、失落的神色。

刘笑嫣提前叮嘱过夏冬月。选三之时无论发生什么事,表情都要保持端庄。

张太后见夏冬月既不急,也不慌,心中暗喜。她伸手一指夏冬月:“上前回话。”

刘瑾看了眼名册,高声道:“北直隶大兴县女子夏冬月上前回话!”

夏冬月步履轻盈的走到张太后面前,跪倒磕头:“民女夏冬月,见过太后娘娘。”

今日夏冬月听刘笑嫣所言,穿的是窄袖袄裙,露出手上的檀木佛珠。

这果然引起来张太后的主意:“你信佛?”

夏冬月答:“回太后,历尽劫波始豁然。佛法无边,向上心欢。念佛醒悟绽芳莲,放下执着,自在随缘。民女自六岁起便信佛。”

夏冬月一席话,让张太后喜笑颜开:“你懂得这条佛理,怪不得今日选三宠辱不惊呢!对,佛家说,凡事讲究随缘。选三也好,选后也罢,都不能强求,一切要随缘。”

“不过你说你六岁便信佛?哀家有些不信。”

夏冬月开始给张太后讲故事。这个故事是刘笑嫣五天前教她的。

夏冬月道:“禀太后,民女六岁之前经常生病。动不动就干咳,泻肚,面黄肌瘦。邻居都说,民女恐怕活不大。”

“六岁那年的春天,民女的爹娘下地干活,将民女留在家里。爹娘给民女留了一块面饼当午饭。”

张太后打断了夏冬月的话:“等会儿,你家里不是大兴县的士绅么?怎么还亲自下地耕种?”

夏冬月答:“夏家有祖训,耕、读乃夏家人之本。民女的父亲虽有薄田百亩、雇农十人,但依旧与母亲日日下地耕种。”

张太后赞叹:“不愧是是勤勉、良善、知书达理的世家。你接着说。”

夏冬月道:“那日午时,民女正要吃面饼。门外来了一个脏兮兮的老和尚。老和尚是来化缘的,说自己一整天水米没打牙。”

“民女见他可怜,便将手里唯一的面饼给了他。”

“说来也怪,老和尚将面饼放进钵盂里,随后面饼凭空消失了!老和尚自言‘贫僧有幸,今日得这顿饱餐’。”

刘笑嫣故意在一旁作出惊讶的表情:“啊?他又没吃进嘴里,怎么算是饱餐?再说,面饼进了钵盂怎么会凭空消失?”

常恬跟嫂子一唱一和:“夏姑娘别是遇见真佛了吧?”

张太后一脸虔诚的表情:“糖糖,别打岔,让她接着说。”

夏冬月道:“老和尚临走时,从手上掏出了一串佛珠。这串佛珠很奇怪,像是泥做的。他对我说,我是有缘人,带上这串泥佛珠,泥佛珠便会脱胎换骨。所谓的脱胎换骨便是发出金光。”

“老和尚还说,这串佛珠九年内将遇到两位有缘人,我是第一个。待我遇到第二位有缘人时,将这串佛珠转赠给他。”

张太后连忙问:“你带上佛珠以后呢?”

夏冬月道:“带上佛珠以后,佛珠顿时金光闪耀。佛珠上的泥胎掉落,变成了檀木的。”

“自那之后,民女不咳嗽了,不泻肚了,脸不发黄了。跟爹娘下地干活儿,一口气能抬十桶水,不费劲!”

张太后惊讶:“哎呀!这应该是真佛下凡了!佛家是讲究因果的,你种下了善因,自然结出了善果。”

“你那串佛珠,可否让哀家看看?”

刘笑嫣违礼,直接从座上起身,来到了夏冬月面前:“夏姑娘,快给太后看看你的佛珠。”

夏冬月摘下佛珠,交给刘笑嫣。

刘笑嫣攥着佛珠,回身来到张太后面前,跪地双手奉上。

张太后拿起佛珠后,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只见刚才还平平常常的檀木佛珠,珠身上竟闪起了金光!金光片刻后消失不见。

常恬喊道:“啊呀!太后娘娘,佛珠闪金光了啊!按照夏姑娘所说,您是第二位有缘人啊!”

夏冬月跪在地上配合着常恬演戏:“禀太后娘娘,这九年来,无数人都对这串佛珠感兴趣,借去把玩过。但佛珠从未发过金光。”

“果如那老和尚所言,九年内必有第二位有缘人!”

刘笑嫣忙不迭的拍张太后的马屁:“太后敬佛、敬天、爱民。这是真佛下凡降给您的福报!”

夏冬月道:“民女恭请太后,按老和尚所言,收下这串佛珠!”

张太后将佛珠缠在掌上,双手合十:“阿弥陀佛。佛珠既已显灵,请保佑大明风调雨顺,百姓安康,社稷稳固。”

张太后让刘笑嫣一伙儿涮了。

佛珠发金光,是市井骗人的把戏而已。

当初九夫人在湘西巷做销赃掮客。一个骗子手拿这个把戏诓骗九夫人,想让她高价买下檀木佛珠。

九夫人那种人精自然识破了骗局。她告诉骗子手,她会出五十两银子,不过买的不是佛珠。而是佛珠发金光的秘密。

骗子手拿了银子,说出了真相。原来,他手上抹了一种神奇的药粉。药粉跟檀木接触,檀木便会反射日光。看上去像是自身散发金光。

刘笑嫣刚才离座去接佛珠,趁机将手上的药粉抹在了檀木佛珠上。

虔诚的张太后彻底上套了!

刘瑾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自然知道这是一场戏。他惊讶于:原来想通过选后掌控后宫的不止我刘瑾,还有常家!要不然小嫂子和糖糖怎么会跟这位夏姑娘演戏诓骗太后?

刘笑嫣笑道:“原来太后也是佛祖选中的有缘人。怪不得前朝时您虽历经艰险,但最终成为国母皇娘。”

刘笑嫣的言外之意是:您瞧,您是有缘人,当了先皇的皇后。夏冬月也是有缘人,理应成为正德朝的皇后。不然就是违背佛祖意愿。

常风好手腕,他的女人手腕也不孬。这一家子都是戏精!

张太后手持佛珠:“阿弥陀佛。看来真佛给皇上和夏姑娘定下了一段姻缘。”

“刘瑾,将夏姑娘写入选三名册!”

参加“钦定”的三个人选已经确定。

三位皇后候选者之中,吴姑娘、沈姑娘是刘瑾的人。夏冬月则是常风的人。

选三结束,张太后却没让夏冬月走。而是留下了夏冬月,讨论佛法。

夏冬月经过六水师太五天的魔鬼训练,谈起佛法头头是道。简直就是个佛法小专家。唬得张太后一愣一愣的。

张太后心中做出了决断:钦定关要由皇上定下最终的皇后人选。若皇上不选夏冬月,哀家便拿出太后的威仪来,强令皇上立夏冬月为后。

当日傍晚,常府。

刘笑嫣和常恬高高兴兴的回了府。

常风问:“事成了?”

刘笑嫣答:“成了!多亏了九妹那法子。”

常风连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什么法子不法子的。太后那是与佛有缘,这才佛光普照的!”

刘笑嫣连忙点头:“对对对。”

常风道:“夏冬月过了选三,进了钦定。立后之事已无悬念。罢了,我得专心准备今夜府里的酒宴。”

刘笑嫣问:“今夜请谁啊?”

常风答:“刘瑾、王华、王守仁。”

刘笑嫣提醒常风:“今日我跟糖糖在慈宁宫演了这么一场大戏。刘瑾怕是看出”

常风道:“无妨,这事他迟早会知道。今夜他若问,我自然有敷衍他的法子。”

今夜常府的这场酒宴,说白了就是常风给刘瑾和王华拉皮条。

刘瑾想让王华投靠他。他会保王华入阁。

王家跟常家关系很好。常风乐得看到贤臣王华入阁。

王家府邸。

王华正在书房内挥毫泼墨。他写的是“风骨”二字。

大明的文官,人人自诩风骨高洁。朝廷里真正风骨高洁的不多,王华就是其中一个。

王华身上,有三个故事,一个传说。

第一个故事,是巧还白银的故事。

六岁时,小王华与小伙伴儿们在河边玩水。一个喝醉了的富人来到河边洗脚,酩酊大醉的他把一个钱袋落在了河边。

小王华捡起了钱袋,一看里面是一堆碎银子。

小王华心想,等那大伯醒了酒,一定会来找钱袋的。我得在这儿等他。

可这里荒山野岭,万一有人看我手里拿着钱袋,欺负我年龄小,把钱袋抢走可怎么办?

小王华足智多谋,片刻后想出了法子。他将钱袋扔进了河沿浅滩的水中,等待失主。

小王华坐在一旁,从下晌等到天黑,终于等到了失主。

小王华将钱袋完璧归赵。失主非要从中拿一两送他作为酬谢。

小王华笑道:“大伯,我连你一袋银子都没昧下,还会要你这一两银子嘛?

第二个故事,是门板渡水的故事。

王华参加乡试之前便是祁阳一代有名的品行高洁的儒生。当地学子为了试下他的节操,在一个小岛的书阁内宴请王华。

这帮缺德带冒烟的学子,在书阁里事先藏了两个烟花女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华出了书阁放水。

放水的功夫,学子们坐上唯一一艘船离开,将王华留在了小岛上。

两个烟花女子不再藏匿,现身王华面前,对他百般挑逗。

试想一下,一座湖中小孤岛,只有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和两个放浪的女人。

换做谁,谁不得起飞喽啊?

王华却坚持着心中操守既然无船离岛,我便自制一座小舟。

他拆了一扇门板,放在水中当舟,以手做桨,愣是划了一个时辰才回到岸上。气得两个烟花女子大骂他不是男人。

第三个故事,是重金求子。

王华在进京参加春闱会试之前,借住在一个富翁家里。

富翁美妾成群,却无子嗣。

当时王华已经是名冠江南的大才子。

富翁心生一计。他让自己最妖艳、放浪的小妾去勾引王华。

若小妾能怀上儿子,那便有两宗好处。

一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大才子的种,生下来一定也是个聪明人。富翁便能得一位聪明的继承人。

二来,大才子参加会试,一定能够杏榜题名,连登金榜。今后当个封疆大吏、部院大臣不在话下。给高官养私生子,将来富翁便有了大靠山。

当天夜里,长得像狐狸精似的小妾,穿得清清凉凉,来到了王华的卧房。

小妾对王华大行勾引之事。王华不为所动。

小妾无奈,奉上一张富翁写的纸条,说:“此乃老爷的意思。我若能怀上孩子,老爷必有重金酬谢。”

诸位看官试想一下。你十九岁的时候,借住在富豪家里。富豪让自己长得像柳岩一样的小三跟你睡觉。怀了孕还能拿几百万巨款。你干不干?

王华接过纸条,只见富翁在纸条上写着“欲求人间种”。

王华提笔在旁边也写了五个字“恐惊天上神”!

写完任小妾百般诱惑,王华不动如山。在椅子上坐了一夜。

接下来则是一个传说。

王华离开富翁家,前往京城应试后。富翁做了一个梦。

梦中有一道士,说南天门正在定人间的状元榜。

富翁问道士,今科状元是谁?

道士说:“状元姓名乃是天机,不可泄露。不过我可以告诉你,状元榜前有一副楹联。上联是‘欲求人间种’,下联是‘恐惊天上神’。”

富翁做完这个梦不久,果然传来消息。王华会试拔贡,殿试得中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

这三个故事和一个传说,足够说明王华的为人。

言归正传,且说王华在书房内写完了“风骨”二字。

儿子王守仁进了书房:“爹,该去常府赴宴了。”

王华自言道:“常风请客,面子要给。投靠阉党,万不可为。”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