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85章 正德南征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江西,赣州。

两位封疆大吏急匆匆的走进了南赣巡抚衙门。

这两位一位是江西巡抚孙燧,一位是江西按察使许逵。

这二位的驻地都是南昌,却急匆匆的赶来了赣州。他们迫不及待的要见南赣巡抚王守仁。

王守仁虽是小巡抚,比江西巡抚低了一级。但江西地面的官员,却唯能打仗的亚圣人王守仁马首是瞻。

孙燧见到王守仁的第一句话便是:“宁王造反就在眼前!”

王守仁道:“孙兄,坐下慢慢说。”

孙燧坐到椅子上,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咙:“宁王招募的那些土匪、盗贼,已齐聚南昌及周围府县招摇过市。”

“他们四处购买铁器、兵刃。宁王府的护军还领着他们操演兵阵。”

“且宁王府还在长江边大肆打造战船。司马懿之心路人皆知!”

许逵道:“守仁兄,我们江西三司联名孙抚台,已向朝廷上了六道揭露宁王阴谋的奏疏,却都石沉大海!”

孙燧道:“宁王这些年在皇帝近臣面前花了大把的银子。这些奏疏自然是被近臣们截下了!”

“守仁兄,如今朝廷已经从我手中收走了江西卫所军的兵权。我即便提前防范,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王守仁叹了声:“唉。之前剿匪时,皇上曾授我王命旗牌,可节制江西、福建两省卫所军。现而今王命旗牌也已被皇上收回。”

“我能调集的人手,只有巡抚衙门及各府、县的差役,加起来不及两千人。”

孙燧道:“我手里也只有三千人。且他们不是兵,只是疏于训练、缺少兵器的差役而已!宁王聚拢的亡命徒却有十万之众。刀枪铠甲齐备,还有战船上百艘!”

“叛乱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王守仁道:“真是怪事。锦安侯常风是我的至交好友。此人的品性我万分了解。”

“宁王收买得了任何人,却收买不了常风。”

“我多次去信给常风,将江西的情势告知。按理说,他应该转奏给皇上了啊。皇上那边却丝毫没有动静。”

孙燧道:“地方官有守土之责。宁王叛乱近在眼前,我明知是死,也只能守在南昌。”

“但我不是圣人,有私心。此次来赣州,我带来了我的家小。还请守仁兄代为照应。赣州始终不是南昌。宁王要打到赣州需不少时日。”

“要为国捐躯,我一人为国捐躯即是。我不想连累家小。”

许逵道:“惭愧。我的家小也带到了赣州。”

王守仁道:“二位放心。汝妻子吾养之。我会尽心保护他们。”

孙燧道:“守仁兄,你是带兵打仗的行家里手。情势危急至此,你可有良策?”

王守仁微微摇头:“你刚才说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无良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就在此时,南赣兵备使麦坂泉快步奏了进来。

麦兵备拱手:“王抚台,哦,孙抚台,许臬司也在。南昌镇守太监衙门刚刚发了调兵令。要将南昌及赣州的四个卫所调往闽地备倭。”

三位封疆大吏闻言色变,异口同声道:“什么?”

孙燧陷入了绝望:“江西的卫所军本就兵力不足。一下调到闽地三万人?这是江西一半儿的驻军呐!”

麦兵备叹了声:“唉。如今兵权尽归镇守太监和总兵。南昌的林公公下了调令,我们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兵马被调走。”

孙燧说了一句很重的话:“江西危矣,大明危矣!”

王守仁沉默不言。没有办法了。当下他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坐视宁王叛乱的发生。

预料到了未来,却无法干预未来,这着实是一件痛苦的事。

正德十四年的春天,京城是一个多事之秋。

为了阻止正德帝南巡,文官发动了第二次跪谏。

这次正德帝还是老样子,让江彬、钱宁负责廷杖跪谏文官。这回打死的人比上次少,只打死了六个。

但挨揍官员的品级从五品上调到了从四品。

正德帝的态度很明确:江南朕是下定了!不让朕走,朕就往死里打你们。上回打的是五品及以下,这次四品及以下。你们敢搞第三次跪谏,朕就打三品及以下。

再闹将下去,朕连正一品的内阁首辅照打不误!

朕手里掐着兵权,谅你们这群文官掀不起什么水花!

常家那边,一家三代齐齐告假。我们常家人这回不掺和文官与皇帝之争。

常府。常风坐在院子里,把玩着给未出世的重孙准备的布老虎、布鸟之类的玩意儿。

常破奴、常青云父子则在一旁对弈。黄元边喝茶边观棋局。户部为正德帝筹措南下用度的事,常破奴早就安排妥当。干脆在家躲起了闲。

如今常家最忙的人成了刘笑嫣。她天天去五城兵马司那边公干,成了大忙人一个。

就在此时,王守仁的信使来给常风送了一件东西。

王守仁可不常给常风送东西。二人这些年只是书信往来。

这一回没有信,只有一卷画。

常风打开画一看,只见上面画了一个西瓜,还有一颗芝麻。

常风笑道:“都来看看,王守仁在跟我打哑谜呢。”

常破奴若有所思:“西瓜,芝麻?丢了西瓜捡芝麻?是这个意思?”

常风笑道:“阳明先生不愧为亚圣人。骂人都不吐脏字儿。他是在暗讽宫里那位。”

“西瓜是大明的江山社稷。芝麻是南巡。”

“皇上如此纵容宁王,想来王守仁也窥出了其中奥妙。”

“他是怕宁王叛乱演变成第二次靖难之役,导致局面无法收拾。”

常破奴插话:“爹,阳明先生打仗是行家里手。但他打不赢手里没有兵的仗啊!”

“若江西全部兵马都在他手中,即便宁王发动叛乱,也绝掀不起风浪来。”

常风道:“你说的很对。眼下江西的局势对王守仁来说是一次考验。或许这是天注定的。人成圣前,必先度劫。”

“宁王就是老天留给阳明先生个的劫。”

就在此时,江彬走了进来:“侯爷好闲在啊!”

江彬、钱宁可谓是正德帝的哼哈二将。但有道是一山不能容二虎。这两人这几个月权势达到顶峰,矛盾也自然而来。

常风虽告假在家。但对二人争权之事有所耳闻。

常风笑道:“哦?江伯爷怎么来了?没随侍皇上嘛?”

江彬收敛笑容:“侯爷,请借一步说话。”

二人来到了书房。

江彬道:“我查到了一件通天大事,不知如何处置。特来请教侯爷,您是厂卫的老前辈,吃过的米比我吃过的盐都多。”

常风开起了玩笑:“对对对。我吃过的屎比你吃过的米都多。所以现在能倚老卖老。”

江彬笑道:“侯爷真是风趣啊。言归正传,最近我查到,正德八年时,钱宁做过一件居心叵测之事。”

常风不动声色的问:“哦?什么居心叵测之事?”

江彬答:“正德八年冬天,宁王谋士刘养正进京。曾与钱宁谋画,将宁王世子过继给皇上。”

“皇上没有子嗣。钱宁这么做,明摆着是想让宁王系宗室在皇上百年之后窃取国祚!”

常风喝了口茶:“朝廷里不光是钱宁与宁王交好吧?我听说江伯爷你也与宁王互有书信往来。刘养正还时常进京给你送礼物。”

“我知道,你们与宁王交好是皇上授意的,并非心怀叵测。”

江彬却道:“可是谋划将宁王世子过继给皇上之事,皇上事先并不知情!”

“钱宁有勾结宁王谋反之嫌。”

常风却微微一笑:“可宁王不是尚未谋反嘛?你此时想拿这件事向钱宁发难,未免也太牵强了些。”

江彬道:“常侯爷,我知道自古疏不间亲的道理。钱宁从弘治初年就跟着您了。你自然与他亲,我则是疏。”

“更别提你跟他的干爹钱能老公公关系匪浅了。”

常风道:“江伯爷,咱们当着明人不说暗话。你是怕与钱宁争权,我会站在钱宁一边。故今日来试探我的态度。”

“我的态度很简单,那就是没有态度。我老了,见过太多争权之事。看都看累了。别说亲身参与。”

“你没见文官最近闹跪谏,我直接躲到了家里?”

江彬自言道:“没有态度?”片刻后他一拱手:“老侯爷,谢了!”

常风劝江彬:“我跟你说句交心的话,争来斗去有什么意思呢?无非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我方唱罢他登场。”

江彬笑道:“常老侯爷是看破红尘了。在我看来,权斗其乐无穷啊!”

江彬不听劝,常风不好再多说什么。

江彬正要走,常风却叫住了他:“你跟钱宁争权也好,夺利也罢。我只求你一件事,不要牵扯上在家养老的钱老公公。”

江彬颔首:“这是自然。”

江彬离开了书房,常破奴走了进来:“爹,江彬说什么了?”

常风道:“呵,钱宁真是胆大包天啊。六年前竟想撺掇将宁王世子过继给皇上!虽说六年前宁王尚未暴露反心,但钱宁却会因此事万劫不复!”

“再加上他的对手是心狠手辣的江彬,钱宁危矣。”

常破奴道:“爹,钱宁可是您的人啊。你不管他嘛?”

常风摆摆手:“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他自求多福吧!”

正德十四年,六月。

正德帝与群臣关于南巡的拉锯战已经持续了数月。

六月十四,宁王朱宸濠借口正德帝荒淫无道,兴兵十二万掀起叛乱。当日杀巡抚孙燧、按察使许逵。革正德年号。

六月十五,封李士实为左丞相、刘养正为右丞相,王纶为兵部尚书,于南昌自立朝廷。

至七月初,宁王率水陆两军沿江东进,先后攻下九江、南康,兵锋已出江西界,直指安庆、应天。

宁王叛乱的消息传到京城。正德帝第一反应不是震惊,而是拍手叫好:“噫!好!宁王终于反了!”

好在常家人不在他跟前。否则他必挨大逼斗。

因跟文官斗气,已辍朝四个月的正德帝,破天荒的开午朝。京内文武齐聚奉天门前广庭。

正德帝一脸暴怒的表情:“欺天啦!朱宸濠竟敢造反!还敢意图染指应天!应天那可是太祖爷的立国之地,大明的南京!”

“是可忍,孰不可忍!”

“朕之前主张南巡,诸位爱卿认为一来扰民,二来靡费颇巨。朕深以为然!朕决定了,取消南巡!”

说到此,正德帝话锋一转:“但朱宸濠反势很大!照此下去应天都将不保!朕决定了,御驾南征!”

这一回,文官们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正德帝。

因为他们没有理由反驳!

正德帝南巡,那是不务正业。文官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强行阻拦。

现在南方发生了叛乱,有军事大才的正德帝御驾亲征,那属于名正言顺。

虽然文官和皇帝都心知肚明,南巡、南征根本就是一回事。

正德帝话刚说完,天空一声巨响,一个迷人的老六闪亮登场!

“皇上,圣明啊!”这个迷人的老六自然是常风。

常风正色道:“论领兵打仗,当今天子与太祖、太宗不相上下。乃是百年出一个的军事奇才!”

“皇上御驾亲征,天兵一到江南,区区宁王何足挂齿?”

“臣愿伴君左右,做个牵马执鞭的马弁!”

常风高帽一戴,正德帝春风得意:“妙哉!还是常卿忠勇无双!常家人个个都是大忠臣、大能臣。朕自然要重用!”

“拟旨!封常风为南征讨贼戎政尚书。专管叛军情报事。”

“封常破奴为南征讨贼总粮秣官。专管军粮、军饷筹措调度。”

“封尤敬武为南征讨贼前锋将军。率所部兵马出征。”

“封威国夫人刘笑嫣为留守总兵官。节制京师留守兵马。”

“封常青云为南征讨贼随驾经历官。掌大军文书事。”

正德帝对常家人还是信任的。个个委以重任。

常风祖孙三代齐齐高呼:“谢皇上隆恩!皇上,圣明啊!”

正德帝又道:“封张永为南征讨贼左将军,江彬为右将军,钱宁为后将军。朕亲任大将军。举京营兵马十五万南下,定要在半年之内荡平宁王叛乱!”

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南征,就这样在奉天门前广庭拍板钉钉。(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