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九十四章 小九卿(二更)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坤宁宫西暖阁内。

张皇后给一众命妇赐了座。李广在一旁侍立。

刘笑嫣坐在张皇后的下首。命妇们向刘笑嫣投来艳羡的目光。

她连诰命夫人都不是,只是宜人而已。每回入宫,她却都挨着张皇后坐。这是无上的恩荣。

张皇后跟一众命妇说说笑笑。刘笑嫣却紧蹙眉头,一言不发。

临近晌午,命妇们各自散去。

张皇后问:「阿姊,你有愁事?」

张皇后入宫前,跟刘笑嫣换了生辰帖,拜了义姐妹。在没有外人的地方,张皇后一向称她为「阿姊」。且不自称「本宫」。

刘笑嫣轻声道:「没,没什么愁事。」

张皇后有些发急,握住了刘笑嫣的手:「阿姊,有什么事是姊妹间不能说的?」

刘笑嫣「扑腾」给张皇后跪下了:「禀皇后,不是臣妾有意瞒您。臣妾遇上的愁事关乎朝政,不敢在后宫中乱说。」

张皇后连忙搀扶起刘笑嫣:「阿姊快请起。咱们是换帖的干姐妹。无论政事家事,都可以跟我说。」

刘笑嫣只得说:「家父在北直隶担任布政使。」

张皇后道:「这我知道啊。当初我参加东宫海选。还是令尊跟义姐夫给我改得名字,我才能入选。」

刘笑嫣道:「家父好像进了勒令致仕的名单。」

张皇后想帮刘笑嫣,但也没把话说满。她转头看向李广:「这事你留意下。」

内阁进行了人事变动,司礼监一样有变动。

掌印之位是怀恩的,雷打不动。

萧敬、李广、钱能三人入了司礼监,担任秉笔。

萧敬以前是东宫管事牌子。东宫之主登基成为天子,他进司礼监是理所当然的。

钱能以前在南京做镇守太监。这个受虐狂是王恕的忠实小迷弟。弘治帝登基当月,钱能就开始屡屡上书,举荐王恕。

弘治帝觉得钱能虽是阉人,却颇有荐人的眼光。王恕在吏部搞裁官大计,钱能如果进了司礼监可以配合他。

故弘治帝让钱能做了秉笔。钱能的干儿子钱宁,如今在常风手下当小旗。

至于李广。他就认准了一条。皇上独宠张皇后,堪比先皇独宠万贵妃。

既然当年汪直、尚铭靠着伺候好万贵妃,权倾朝野。

那我伺候好张皇后,以后一定也能大权在握。

照规矩,司礼监秉笔即便兼任哪个宫的管事牌子,也用不着天天在主子身边伺候。

可是,李广只要有空就来坤宁宫这边贴身伺候张皇后。

张皇后发了话,让李广「留意下」。李广当即把这件事装在了心里。

无巧不成书。翌日,李广在乾清宫那边当值。

弘治帝正在看吏部递上来的最新一批勒令致仕的名单。李广在一旁给他研墨。

弘治帝拿起朱笔,在上面圈圈点点。

若是名字上画了圈的,即勒令致仕。名字下点了红点的,则降职任用。

弘治帝的笔尖正要落在「原北直隶布政使刘秉义」上。

李广提醒:「皇上,此人是皇后娘娘的义姐刘笑嫣的父亲。」

人无完人。弘治帝有千般好,唯有一条缺点,就是太宠张皇后。

弘治帝自言道:「哦。常家夫妻是菱儿的救命恩人。既然有这层关系,不好让刘秉义就这么致仕......」

弘治帝在刘秉义的名字边上,写了一行小字备注:该员转升太常寺卿。

太常寺卿虽是高位却无实权。这个官职属朝廷「小九卿」之列,地位尊贵。

但说白了,就是个管军乐队和祭祀礼仪的官儿。

地方布政使调任太常寺卿,表面上看去是升迁。实际上等于丢了实权。

弘治帝虽因张皇后的关系,没让刘秉义致仕,但也不打算重用他。

让他挂个正三品的衔儿,去太常寺养老吧!

弘治帝已经很给张皇后和常家两口子面子了。

审阅完名单。弘治帝将名单交给了李广。

弘治帝微微一笑:「勒令致仕的公文,以内阁首辅刘吉的名义分发出去。」

弘治帝太骚了。

他把刘吉留在内阁,就是替他挨骂的。凡是会招人恨的事,他一律用刘吉的名义去办。

两天之后的傍晚。常风下差回了府。

刘秉义兴高采烈的抱着糖糖走了过来。

常风问:「老泰山来了啊。晚上小婿跟您好好喝两盅。」

刘秉义道:「我把丰润园的厨子叫来了。让他们给做大席!」

常风道:「老泰山太破费了啊。不年不节的,吃什么大席?」

刘秉义眼睛笑成了一条月牙:「贤婿,你替我保住了官身。一场大席算什么?」

常风有些奇怪:「保住了官身?」

刘秉义道:「是啊!吏部刚开了调任公文。把我升往太常寺做寺卿!」

「虽说太常寺卿是个空头官儿,可却是小九卿之一!我虽丢了实权,却保住了官身。」

「贤婿,你一定是求了老内相吧?我知道,老内相跟吏部王部堂是至交。」

常风愣在原地。不过顺水人情不做白不做。片刻后他模棱两可的回答:「哦,还是老泰山官声好。不然我想帮忙也帮不上。」

入夜,一家人欢欢喜喜入了席。

刘秉义笑道:「我有个堂侄,今年九岁。跟糖糖年龄相仿。我看不如给他俩定下娃娃亲?咱们刘,常两家今后亲上加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常风听了这话,差点让酒呛着。

好家伙。我落魄时,您老毁婚约。现在我发达了,您老又上赶着送婚约?

常风连忙推脱:「糖糖还小。定亲的事,十三岁以后再说吧。」

吃罢了饭,送走了老丈人。常风跟刘笑嫣回了卧房。

常风质问刘笑嫣:「你是不是为你爹的事找了张皇后?」

刘笑嫣矢口否认:「我没有。」

常风告诫她:「唆使后宫干预政务,那是大忌。不管你有没有,今后都不要干这种事儿。」

刘笑嫣道:「哦,记住了。」

常风又道:「不过你爹升了太常寺卿也好。太常寺堪比南京的养老衙门。他以后不用再介入政事,安心当他的闲散官儿就是了。快活似地上神仙啊。」

常风说的没错,对于刘秉义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好结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