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46章 凯旋而归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正德五年八月初十。平叛钦差杨一清、监军张永、咸宁伯仇钺押解反王朱寘鐇凯旋还京。

正德帝出京十里相迎,这是对平叛第一功臣仇钺的至高礼遇。

众臣给正德帝行了三拜九叩大礼。

正德帝龙袖一挥:“免礼!”

说完他下得龙辇,来到仇钺面前,仔细打量着这位一脸大胡子的猛将兄。

正德帝笑道:“仇卿果然长了一张百战悍将的脸。快跟朕说说,你打仗的本事是跟谁学的?”

仇钺脱口而出:“跟威宁伯王越老帅学得!”

所谓名臣,即便死后多年,依旧会有人记在心中。

正德帝感慨万千:“王越挂帅西征时,朕不过八岁。未亲眼见过老帅的风采。他人虽仙去十二年了,但他当初教出来的部属旧将,依旧让大明受益匪浅。”

“杨廷和,拟旨。命工部营缮司扩建威宁伯在京郊的衣冠冢,按公爵制。朕记得王越有个嫡孙?”

一众文官、内宦面面相觑。王越去世后,他们无一人关心过老帅的子孙。

只有常风答:“禀皇上,王越嫡孙名叫王烜。弘治十二年先皇曾赐其入国子监读书。王烜屡试不第,就在吏部挂了牌子参加大挑。现担任宛平县典史一职。”

“王老帅每年忌日,臣去扫墓祭奠,都能见到王烜。他如今已二十六岁了,生得颇似王老帅。皇上若能召见他,便能弥补未见过王老帅的遗憾。”

正德帝惊讶:“常卿,你每年都去祭奠王越?”

常风答:“正是。”

正德帝感慨:“朕的姨夫真是有情有义!拟旨,升王越嫡孙王烜为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入豹房研习军事!”

常风高呼一声:“皇上,圣明哇!”

正德帝抓住了仇钺的胳膊:“仇卿,咱们携手入京!”

常风提醒正德帝:“皇上,应先御鞭反贼朱寘鐇。”

御鞭是献俘仪式的一种。正德帝要象征性的拿起御鞭,抽打囚禁安化王的木笼三下,以示皇惩。

正德帝点头,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来到了安化王的木笼前。

正德帝望向安化王:“按照朱明皇族辈分,朕该称呼你为皇祖伯。”

安化王是明太祖第五代嗣,正德帝则是第八代嗣。正德帝还真得喊他一声皇祖伯。

安化王高呼一声:“好汉做事好汉当!叛乱是臣跟朝中内应所为!不要为难臣的家人!”

正德帝一愣:“朝中内应?啊,此事待献俘仪式结束后,由司礼监会同三法司审问。”

“皇祖伯,伱比朕大三辈。你此番造反,不光有过还有功。功劳便是替朕发掘了正德朝第一猛将,仇钺!”

“故而朕将御鞭由三下减为一下。”

说完正德帝挥动马鞭,抽了一下木笼。

常风连忙给仇钺使了个眼色。

仇钺心领神会,带头高呼一声:“我大明正德大皇帝,天下无敌啊!”

正德帝骨最大的优点是有雄心壮志。雄心壮志换种说法便是好大喜功。他最吃这一套。

随行的宁兵、陕兵将士齐声高呼:“大明正德大皇帝,天下无敌啊!”

正德帝春风得意,拉着仇钺的手,大步走向龙辇。二人同辇而行,直奔安定门而去。

刘瑾骑着马,威风凛凛的给龙辇开路。他心中已经做好了打算:得跟仇钺好好结交。给他十万两银子还不够。得再送他一座京城的大宅子。

宅子里还要有十几个风骚老娘们,十几个有沟沟又丢丢的大姑娘,十几个含苞待放的小丫头,供仇钺享用。

我还得想法子跟他结拜干亲。看今日他的风头,恐今后会成为皇上跟前的大红人。他若成了我的义弟,今后我的实力便又强了几分

刘瑾想的挺美。龙辇上的仇钺却在按常风所教,为栽赃刘瑾做铺垫。

正德帝道:“你当夜攻打安化王府,伤亡多少人啊?”

仇钺答:“阵亡三人,重伤八人,轻伤十九人。”

正德帝开始钻研起仇钺的军事战例:“哦?奏疏上说,那夜安化王府尚有三百人守卫。一百打三百,才死了三个人?怎么做到的?”

仇钺道:“回皇上。京里礼部的黄侍郎、顺天府的常府尹这几年多次在给末将的来信中提醒,让末将小心提防安化王。故而末将早就暗中探查了安化王府的地形。”

“且末将还在安化王府中埋了内应。当夜内应协助末将,打开了王府的西门,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正德帝惊讶:“嗯?你跟黄元、常破奴有书信来往?”

仇钺道:“末将跟常帅爷曾一同随王老帅收复贺兰山。共过生死,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他的妹夫和儿子,就像末将的弟弟和侄子。末将跟他们一年要通好几次信。”

正德帝将信将疑:“哦,知道了你埋内应这一招用得好啊!”

仇钺道:“禀皇上。不光末将用了内应,安化王亦用了内应!”

正德帝问:“安化王在你的军中派了内应?”

仇钺摇头:“不,安化王在朝中有一个大内应!此人位高权重,能够接触到大明的顶级机密。对大明的军事部署、调动更是了若指掌。”

“若不是臣擒住了安化王.若让安化王带着六万兵马打到陕西后果不堪设想啊!他能够按照内应提供的军情,巧妙避开围剿他的官军,直逼京城!”

仇钺的话让正德帝后脖颈发凉:“哦?你说的内应是谁?”

仇钺答:“末将万死.安化王的内应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说完仇钺拿手一指龙辇前的刘瑾。

正德帝是聪明人。聪明人往往生性多疑。他不动声色的“哦”了一声,未作回应。

其实正德帝并不信刘瑾会勾结安化王造反。

正德帝心中如明镜一般:刘瑾晓得他的权是谁给的。若没了朕的支持,他会被天下文官撕成碎片。

刘瑾勾结安化王造反,对朕不利?除非他脑袋进了屎。

龙辇来到安定门停下。礼部举行了隆重的献俘大典。大典结束后,正德帝在奉天殿摆下大宴礼,犒赏仇钺,大宴群臣。

刘瑾跟在正德帝身旁,一步不离。

几个月过去了,刘瑾也回过了味儿来——当初他同意杨一清、张永去西北平叛,是中了李东阳、杨廷和的圈套。

如今杨一清、张永还有那个阴里阴气的恩公常风得胜归来,刘瑾得跟紧了正德帝,省得他们在正德帝面前说他的坏话。

不过刘瑾错料了一点。他以为杨、张、常想跟正德帝说:是刘瑾逼反了安化王。

杨、张、常的真正目的却是跟正德帝说:刘瑾参与了安化王谋反。

酒过三巡。正德帝突然问起:“仇鸾,朕听说安化王造反写了一道檄文?朕想看看,他以何理由造反。”

正德帝此言一出,刘瑾心里咯噔一下。

内厂、西厂、锦衣卫在西北不是没有耳目。刘瑾早就听说安化王的檄文内容中有这样一句话:“今举义兵,清除君侧,诛杀刘瑾,传布边镇。”

这十六个字会坐实他逼反安化王的罪名。

仇钺道:“禀皇上,叛军敌财、印绶、檄文之类,皆是东厂的常千户负责查抄的。檄文应该在常千户那里。”

正德帝道:“常卿,将檄文取来。”

常风拱手:“臣遵旨。”随后离开了奉天殿。一刻时辰后他才去而复返,将安化王的“檄文”奉给了正德帝。

正德帝笑道:“杨廷和,念来!也算奇文共赏析。”

让阁员在奉天殿念反王的檄文,这事儿也就不着调的正德帝干得出来。

刘瑾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杨廷和开始朗声念安化王的造反檄文。

出乎刘瑾的意料。檄文中没有一句有关刘瑾的话。

檄文大致意思是:当年燕王造反夺嫡,以小宗夺大宗乃是大逆不道之举。我身为太祖子孙,理应匡扶真正的大宗,即建文帝一系。鉴于建文帝无子嗣。我安化王愿认宗建文帝。为报建文帝之仇,举兵起事.

刘瑾越听越糊涂:檄文怎么没有只言片语提及我?难道是常风看在我们这么多年的交情上,帮我一回?

杨廷和念完,朝臣们个个义愤填膺。

“狂妄!”

“安化王真是大逆不道!”

刘瑾趁机建议:“皇上,臣以为应立即下旨免去安化王的王爵,宗籍除名,斩首示众。”

刘瑾想让正德帝赶紧把安化王杀了以绝后患。

常风突然蹦出一句:“刘公公怎么这么急着杀安化王啊?反王押解入京,应该严审,查清参与叛乱的一干人等都有谁。”

“稀里糊涂把他杀了,岂不便宜了他的同党?”

正德帝听了常风的“点拨”,狐疑的看了一眼刘瑾。随后道:“嗯,有理。暂不要杀。明日由司礼监会同三法司审问安化王。”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刘瑾也只得道:“皇上英明。”

大礼宴临近结束。谷大用快步走到了刘瑾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刘瑾会意,悄无声息的离开正德帝,跟谷大用来到了一个僻静处。

刘瑾问:“怎么了?”

谷大用道:“刘公公,尊兄不行了。大小姐在那边守着呢。”

刘瑾的大哥,土老帽刘景祥跟庄稼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五年前,以逾花甲之年的刘景祥被弟弟接来到京城,一步登天,领都督同知衔,成为了名义上的明军高级将领。

他享用了以前想都不敢想,敢想也想不到的荣华富贵。

有种人,没有吃不了的苦,却有享不了的福。

若刘景祥还在陕西老家种田,或许可以再活二十年。

可是自今年起,他却病入膏肓,连床都下不了了。

想想也是,吃了六十年糠咽菜的人,突然吃了五年大鱼大肉,还弄了十几个妖精似的女人当暖床侍女。身体不垮才怪。

刘瑾陷入两难:“我大哥难道连一天都撑不下去了嘛?”

刘瑾不想离开奉天殿。他怕杨一清那伙儿人在正德帝面前告他的小状。

谷大用道:“恐怕半个时辰都撑不下去了。您要是不回府,可能就见不到尊兄最后一面了。”

刘瑾咬了咬牙:“我回府,你在奉天殿盯住杨一清、张永、常风三人。”

谷大用点头:“明白。刘公公放心,这边有我呢。你快回府吧。”

刘瑾出得皇宫,骑快马回到了自家府邸。

常恬守在刘景祥的病榻前。对她来说,义父刘瑾的大哥,就是她的亲大伯。

刘景祥没有子女,常恬这两天一直在他身边伺候。

病榻上的刘景祥已经奄奄一息。

刘瑾慌忙走了过来:“大哥!我回来了!大哥你睁开眼看看我啊!”

刘景祥似乎是回光返照,睁开了自己的双眼。

他开口道:“二弟,过了这五年富贵日子,我这辈子没白活,没白活啊!”

刘瑾宽慰刘景祥:“哥,我问过御医了。他们说你只是小病,细心调养几日就好了。”

刘景祥却道:“刚才我做梦,梦见咱家老宅那三间茅草屋了。我还梦见天上打雷,把茅草屋劈塌了。”

说完这句话,刘景祥闭上了双眼。

刘瑾用手一探刘景祥的鼻息,发出一声哀嚎:“大哥,呜呜呜!”

鳄鱼尚有眼泪,何况是人?

刘瑾悲痛之下,抱住了常恬:“糖糖,呜呜呜。这事上惟一与我有血缘的人,去了!”

常恬拍着刘瑾的背,宛如一个孝顺的女儿安慰上了年纪的老父:“义父,大伯去了,你不是没有亲人。你还有我。”

情到深处,常恬的眼泪也扑簌簌的流了下来。

父女二人抱头痛哭。

奉天殿那边。大宴礼在日暮时分结束。

谷大用一直在盯着常风、杨一清等人。

常风并未发难。

正德帝似乎是嫌不过瘾,他道:“仇卿、杨卿、张卿、常卿。朕今夜在豹房另设一桌小宴,款待你们,如何?”

四人连忙跪地谢恩。

正德帝吩咐谷大用:“起驾,豹房。”

常风道:“皇上,臣先去一趟宫门外。此番平叛,仇伯爷缴获了不少安化王府的奇珍异宝要献给您呢!”

仇钺一头雾水:王府里的财货早被我家里那帮小崽子分了。最值钱的那些让我给昧下了。哪里还有什么奇珍异宝?

正德帝笑道:“奇珍异宝,好,常卿你去取来。然后送到豹房!”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