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53章 常家的破格恩荣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新皇帝即位之初,大多会普免钱粮、大赦天下、大行封赏。

这是一个收买人心的面子问题。

正德帝却没有光顾着面子,不顾朝廷财政的实际。

他提出了一个折衷的建议,给内阁参考。

没错,永乐帝设置内阁,职责是“备以皇帝顾问”。现在反过来了,皇帝给内阁提建议,内阁做决定。

这个折衷的建议是:只普免去年丰收的湖广、浙江、云南三省全部钱粮。其余省份免粮两成。

内阁三位辅政很高兴:哎呦,我们这位学生很给内阁面子嘛!还知道国家大事应由辅政大臣决断。懂事懂事。

而且这个建议很合理。刘、李、谢很满意:瞧,我们的学生如此明智,全是我们当老师的功劳。

内阁欣然应允。

大赦天下方面,正德帝也提出了建议:只赦轻罪,重罪不赦。

像是小偷小摸之类的轻罪犯人,可以放。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的重罪犯人,一律继续关押。

又是一条很合内阁心意的建议。三阁老再次欣然应允。

接下来是大行封赏。

正德帝的第一道旨意,是加封三位辅政大臣勋号。

刘健,加封左柱国;李东阳、谢迁加封柱国。

其余部院大臣,皆得到了政治上卿、政治卿、资治尹、资治少尹等等勋号。

三辅政很高兴。嘿,我们学生真有良心。一登基便给我们加勋号。懂事,懂事。

殊不知,正德帝将他们当成了三条指手画脚的老狗。打狗之前,总要给几个肉包子稳住老狗。

正德帝的肉包子里,下着七步断魂散呢!

六月初一。正德帝已经登基十二天。京畿局面已经稳定。

常风来到了乾清宫,请求觐见正德帝。他这趟进宫,是主动来交还京畿兵权的。

皇位已然大定。虽然正德帝没有授意常风交兵权,可当臣子的得自觉。

臣子一直掐着整个京畿的十几万兵马,皇帝不猜忌才怪。常风已是二十年的朝堂老油条,怎会想不通这一层。

常风站在乾清宫大殿门口。等待着刘瑾进殿通传。

十九年前弘治帝登基之初,对常风份外冷淡。常风甚至一连数月没见到弘治帝的面。

他跪在殿前候见时,心里还想:当今皇上该不会跟先皇一样,冷脸待我几个月再用吧?一朝天子一朝臣,我得想开些。

就在此时,正德帝走出了殿门。

常风连忙将额头伏在青石板上,高喊“皇上万岁万万岁”。

他心中懊恼:看来皇上有事去别处。兵权今日是交还不成了。

万万没想到,正德帝出殿.是为了亲迎常风!

正德帝径直走到了常风面前,双手搀起常风:“姨父,快快请起!朕能顺利继位,没出半点差池。全靠姨父掌控京畿兵马!”

正德帝口称常风为“姨父”,热情的不像是皇帝见臣子,倒真像是亲外甥见姨父。

随后正德帝呵斥刘瑾:“刘瑾,你怎么越老越糊涂了?朕的姨父想进乾清宫,还用通禀、侯见?”

“传朕旨意,今后常卿可无旨入宫、进殿。任何人不得阻拦。”

这道圣旨份量可不小。这么说吧,洪武朝时,得赐无旨入宫特权的只有一人——汤和。

连中山王徐达都没有这项特权。

刘瑾今年已经五十七岁了,头发已经白了一大半,尽显老态。

刘瑾轻轻打了自己脸颊一下:“是老奴糊涂。”

常风连忙推脱:“万岁,臣何德何能,怎敢受此恩荣?”

正德帝笑道:“保了两代储君。这功劳还小嘛?快进殿,咱爷俩殿内说话。”

说完,正德帝竟拉起了常风的手,君臣携手进殿。

常风被正德帝的热情和优待弄懵了。

本来他寻思,如今的正德帝已不是十几天前的少年储君,而是大明天子。一定会在他面前拿出皇帝的威仪来。

哪曾想,正德帝待他比登基前还亲热。

进得大殿,正德帝又道:“赐座!以后记住,只要常卿见朕,一律赐座!”

常风连忙推脱:“禀皇上,照宫中规矩,赐座之荣是给年逾花甲的功勋老臣的。臣今年愚龄四十,正值壮年,怎敢”

正德帝连忙摆手:“姨父休要推脱。再这样,咱们就不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人了!”

刘瑾给常风搬来了椅子。

常风不敢“全坐”,只敢屁股挨着椅子边沿“恭坐”,一副谨小慎微的样子。

正德帝问:“姨父此番进宫是为了?”

常风答:“禀皇上。如今京畿太平无事。京畿兵权掌于一人之手已是不妥。臣请求交出兵权。”

正德帝似乎在故意试探常风:“依朕的意思,朝廷应重设大都督府。由姨父当大都督,不光替朕管京畿兵马,还要替朕管边军、地方卫所军!”

此言一出,常风十分丝滑的从椅子上起身,直接跪倒叩首:“臣万难受如此重任!若真如此,臣宁可一死,也不敢误了朝廷军事。”

正德帝微微一笑:“呵,朕也就是说说。瞧你,怎么又跪下了?快坐着。”

常风道:“皇上不收回兵权,臣只能长跪不起。”

正德帝感慨:“姨父不贪权,不居功自傲,实乃人臣典范。朕答应你了,收回兵权。”

常风这才起身,坐回到御座上。

常风的心里其实很纠结。他现在“暂代锦衣卫指挥使职权”。

以正德帝对他的亲热程度,十有八九会给他去了“暂代”二字。

从洪武朝开始算,历任锦衣卫指挥使中,十个倒有八个不得善终。

指挥使的椅子是个典型的三煞位。

明知山有虎,最好就不要去明知山。

可是他在锦衣卫掌实权这么多年,不当指挥使,又始终觉得名不正言不顺,有几分缺憾。

没想到,正德帝根本没提这一茬儿,他把话题转移到了常破奴的前程上。

正德帝问:“破奴在吏部候选有两个月了吧?吏部还没实授他官职嘛?”

常风答:“尚未实授。”

正德帝道:“那正好!朕下特旨,授他翰林院编修实职,随朕左右行走。”

三甲倒数第一授翰林院编修已是破天荒的加恩了。

这还不算啥。重点是“随朕左右行走”。皇帝的身边人,就算部院大臣恐怕都不敢轻视。

常风再次离座叩首:“臣代犬子,谢皇上恩典。”

正德帝语出惊人:“以后没有外人的时候,不要老给朕磕头。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这个礼那个礼,都是孔老夫子搞出来控制人的手段罢了!”

这话要是让李东阳、谢迁听了去,恐怕他们会跟皇帝学生掀桌子。

常风再次谢恩回座。心中暗想:皇上应该能跟王守仁聊到一起去。

正德帝又道:“先让破奴在朕身边待个两三年。朕派他出京当个知府,再历练三年。调回京后朕会派他大用场。”

常风早就看出了文官集团铁板一块对江山社稷的长远危害。

王守仁曾说过,想要打败一张根深蒂固的大网,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入它。

若儿子破奴将来能跻身部院大臣之列,打入文官集团内部.或许是一件好事。

想到此,常风道:“皇上对常家真是皇恩浩荡!常家人结草衔环,万死难报。”

正德帝笑道:“别老说什么死不死的。朕过了这个月就十五岁了。人活八十算高寿,朕能当六十五年皇帝。姨父和破奴要再辅佐朕六十五年呢!”

刘瑾在一旁插话:“万岁是人皇。人皇金口玉牙,赐了常爷一百零五岁的寿元呢!”

正德帝跟刘瑾一唱一和:“等姨父活到一百岁,朕在奉天殿给他摆百岁宴。”

说到此,正德帝一拍脑瓜:“怎么把我皇姨的事给忘了!皇姨二十年前替母后挡过一刀。”

“如今朕即位了,以孝治天下。对待母后的救命恩人,怎能不行封赏?”

“刘瑾,跟礼部打声招呼。赐皇姨一品诰命。”

大明的命妇制度,一向是妇随夫品级。

常风即便接任锦衣卫指挥使也只是正三品,刘笑嫣封一品诰命,已是违背制度。

且皇帝封一个有人命案在身的女人一品诰命,等于表态:人命案是子虚乌有。今后都别拿这案子说事儿了。

常风今日入宫,除了没被正式任命为锦衣卫指挥使,该得的恩荣都得到了,不该得的恩荣也得到了。

正德帝跟常风整整聊了半个时辰。不聊政务,只聊家常。越是这样,越聊得常风浑身暖洋洋。

常风走后,刘瑾试探着问正德帝:“皇上,厂卫您看”

正德帝不假思索的回答:“厂卫?你们八人今后看着办。哦对了,司礼监秉笔自弘治朝便是两员。加一员,你补上。”

如今司礼监的掌印是萧敬,秉笔是钱能、张永。刘瑾尚未进入太监的至高权力机构。

这旨意一下,刘瑾直接跻身大明王朝最高等级的内宦之列。

当日下晌,正德帝亲自去了内阁值房,与三位辅政大臣讨论国事。

内阁值房新添了规矩:内宦非传旨不得入内。

刘瑾得了空闲,立马召集起其余七虎议事。

七虎先恭贺了刘瑾荣升司礼监秉笔。

刘瑾笑道:“什么秉笔啊,都是些虚名,就好像浮云一样。没有实权在手,再高的位置也是空中楼阁罢了。”

他的心腹谷大用试探着问:“新朝新气象,厂卫的人事是不是该动一动了?”

厂卫在弘治朝一直是钱能统掌。一朝天子一朝臣。正德帝对钱能虽算厚待,却没打算继续将厂卫之权交给他。

厂卫之权,是所有内宦都觊觎的肥肉。

刘瑾道:“这是自然。钱公公上了年纪,在司礼监管一摊,又管厂卫这一摊,累都累垮了。”

“皇上刚刚登基,总不能好用就把人往死里用。”

谷大用附和:“对!”

众人都以为,刘瑾会说他打算接任东厂督公。

没想到,刘瑾竟道:“诸位,依我看就让谷大用接任东厂督公之职吧!”

众人面面相觑。

谷大用是刘瑾的心腹不假,但自己不当督公,把督公的官帽扔给心腹?众人难以理解。

谷大用受宠若惊:“刘公公,这怎么能成?我,我不行啊!”

谷大用是典型的“馋犟”。

刘瑾道:“我心意已决。推荐你做东厂督公,诸位认为如何?”

刘瑾是八虎的头子,他都这么说了,别人谁也不好站出来反对。

刘瑾见无人作声,便道:“好,那我晚上就跟皇上推荐谷大用。”

谷大用好像狗儿吃到了屎,嘴裂到了耳根子:“多谢刘公公。”

其实,谷大用等人不知道,刘瑾打算重开西厂。他将成为西厂督公,监管东厂、锦衣卫。做个督公头上的督公。

张永道:“督公一职定下了。接下来是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皇上不喜欢牟斌这个老好人。牟斌也算识趣,已经递了告老的奏本。”

“指挥使的位置,理应由常爷接任。他已经掌控锦衣卫十多年。跟刘公公又是至好。”

刘瑾正要说话,谷大用却抢先开口。

谷大用的话令众人陷入沉思:“如果让常风当了指挥使,以他的资历.今后是东厂管锦衣卫,还是锦衣卫管东厂?”

谷大用切中了要点。

对于八虎来说,他们想要一个言听计从的锦衣卫。让锦衣卫变成内宦的打手、走狗、鹰犬。

常风的资历太深,难以被内宦掌控。别忘了,刘瑾见到常风还要喊一声“小叔叔”。

若常风做了指挥使,八虎头顶岂不多出了一狮?

刘瑾沉思片刻后说:“这样吧。钱公公没了东厂,我们总该给他一些补偿。就让他的义子钱宁做指挥使。”

打一棍子给个甜枣,这是经典的政治手段。

张永替常风抱屈:“那常爷呢?新朝初立,个个得了封赏。就没他的份儿?还让他当鸡肋一般的左同知?”

“人总要讲点良心吧?常爷这二十年既有功劳又有苦劳”

刘瑾沉思片刻:“这样吧。咱们建议皇上,授常爷一个都督府右都督的官衔。让他以右都督之位,专管北镇抚司事务。”

右都督是武官正一品,名义上的大明最高武官。

大明的“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到了如今都成了虚衔。类似于后世某些国家的“荣誉上将”。

张永道:“也好。前几日我跟常爷喝酒。听他的话音,他似乎还真不太愿意做指挥使。”

人事即政治。

刘瑾的政治手腕虽称不上炉火纯青,但也颇为高明。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