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九十九章 祭妈祖(二更)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堂屋中只有常风和九姑娘两人,孤男寡女,独处一室。

正值大春,天气渐暖。九姑娘穿得不怎么严实。加上她略显轻浮的眼神和语气......

二十二岁的常风血气方刚。在这暧昧的环境下,忽然有一种原始的冲动。

他是控制,控制,再控制。终于,理智战胜了冲动。

院子里站着几十号袍泽呢。总不能让几十人听了床脚。

于是常风转移话题:「外面那位李公公很喜欢银子。」

九姑娘心领神会:「我跟官府打交道也不是第一次了。顺天府的捕头也好,刑部的差役也罢。只要过手活水钱,哪个不想雁过拔毛。」

「宫里的公公想来也差不多。」

「不是说掮银百中取五嘛。我给李公公留个二,再给常阿哥你留个二。我自己只留一。」

「你要嫌不够,把阿妹当成酬劳白送给你都成。」

九姑娘很会办事。她心里有数,帮官家人做生意,她别想拿大头。

常风道:「我就算了。你别短了李公公那份儿就行。好了,咱们快出去吧。」

常风和九姑娘走向堂屋门口。

常风走在前面。九姑娘趁他不备,发动了无耻偷袭。狠狠捏了他的屁股一把。

常风一个趔趄,差点被门槛绊倒。

九姑娘掩嘴轻笑,高声道:「哎呦,常阿哥怎么不看着点儿脚底下啊!」

常风被占了便宜,又不好声张。一脸尴尬的跨过门槛,出了堂屋。

李广喝着茶,阴声阴气的问:「谈妥了嘛?」

常风道:「谈妥了。」

随后常风附到李广耳边:「百中取五。九姑娘愿给您二,她留个三。」

李广笃信一句俗语:便宜不占王八蛋的性子。

听到有好处,李广眉头舒展,全无刚才桀骜不驯的表情,他笑道:「这怎么话儿说的。那这事儿就拜托九姑娘了。」

「常千户,我回宫,你也回锦衣卫吧。」

常风和徐胖子回到了锦衣卫。

一名力士上前:「常千户,徐副千户。怀恩公公和朱指挥使有请。」

二人来到了指挥使值房。

怀恩笑道:「大孙,皇上刚吩咐下来一件美差,让你去办。」

常风问:「您说的是用珍宝换钱粮的差事?」

怀恩微微摇头:「不是。本月初一福建布政使的折子到了。折子说蚝镜妈祖庙建成,请求朝廷派员祭祀。」

「皇上下晌发话了。命礼部主事杨廷和为钦差正使去福建。另外还派了五个副使。」

「五个副使,李广一个,你一个,徐世子一个。还有两位小国舅。」

「这可是件美差啊!」

让张鹤龄、张延龄两个小混世魔王跟着去福建是朱骥建议弘治帝的。

朱骥给出的理由是:两位国舅年少,应多出京办差,一来长长见闻,二来多多历练。

其实,朱骥是嫌他俩把锦衣卫弄的鸡飞狗跳,肃穆全无。

前几日,这俩小魔王把皇宫异兽园里的一头大狗熊弄到锦衣卫校场,还让手下力士跟大狗熊比摔跤。

要不是朱骥及时制止,恐怕要出人命。

锦衣卫从朱骥到底层力士,谁见到这俩小魔王都头疼。

唯独常风不怕他俩。

张皇后再三叮嘱过两个弟弟:锦衣卫的常千户是咱张家的恩人。你们要敢在他跟前呲牙,仔细我让人打烂你们的屁股。

常风问:「干爷,孙儿几时出发?」

怀恩道:「海祭定在六月

初六。你们三月底出发就来得及。先经运河到杭州,再东行宁波。从宁波坐海船去福建蚝镜。」

常风掐算时日:「干爷,您知道,笑嫣应该是七月生娃。我这一走,恐怕到八月也回不来......」

朱骥呵斥他:「跟公事相比,私事算得了什么。难道你要因私废公?」

怀恩有些不乐意了:「我说朱指挥使,你能不能别老一副谁欠你二钱银子不还似的腔调?」

「常风是咱们自己人。用得着整日斥责他嘛?」

「上司的权威不是靠骂人立起来的。」

跟怀恩相比,朱骥根本不懂如何做好上官。

朱骥道:「公公教训的是。属下牢记于心。」

转头怀恩又对常风说:「笑嫣那儿你放心。有我照顾呢。等一进七月,我就找个宫里专门管接生的老女官,住到你家里去。」

常风拱手:「谢阿爷。」

怀恩又道:「卖珍宝的事你先办着。横竖离出发还有一个月呢。」

「要是出发前办不完这件差,我让孙栾和萧敬接手。」

「对了,杨廷和是个很能干的人。他虽地位不及你们五个副使,却是主祭。」

「你们一路上可不要在他面前摆谱儿。抽空你去趟礼部见下他,认识认识。」

常风很听怀恩的话。翌日他来到了礼部找杨廷和。却被告之杨廷和去了四夷馆,接见藩属国使者了。.q.

四夷馆是藩属国使者们进京时居住的地方。

因下晌常风还要去湘西巷,跟九姑娘谈卖珍宝的事情。他来不及等,干脆骑马去了四夷馆。

二十九岁的杨廷和,正在接见一个使团。

这个使团来自——从古至今的地球文明下水道、人类道德地花板、重小节而无大义的禽兽之国:倭国。

常风进了四夷馆的芳春院。

芳春院内摆了一张大桌子。桌子上摆满了倭刀。

杨廷和正在跟倭使谈价钱。

大明严禁民间跟藩属国进行海上贸易。但朝廷却可以跟藩属国进行强买强卖的官方贸易。

这种官方贸易方式叫做:封贡制度。

封贡制度是太祖爷所定。

举个例子,大明需求最大的倭国特产是倭刀。

你倭国使团可以用进贡的名义,带一批倭刀来大明。

不让你白贡。我们大明可以把倭刀折算成银两。再赐给你们等值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

但是,你的倭刀值多少钱,我们大明说了算。

我们的丝绸、茶叶值多少钱,还是我们大明说了算。

觉得不公平?嫌大明霸道?无所谓,那这生意咱们不做了就是!

无论是倭国,还是朝鱼羊、安南、南洋诸小邦,都对大明的货物有着刚性需求。

封贡贸易是绝对的卖方市场。故而诸藩属国只能咬着牙吃亏。

太祖爷所定的封贡制,看上去是对大明百利而无一害的完美制度。

但是,再完美的制度也需要人去执行。

大明立国一百二十多年,这条制度渐渐变了味儿。

变味儿的原因,在于「糊弄」二字。

譬如,礼部跟倭国使团谈好,用两万斤茶叶换一千把倭刀。

礼部会给浙江巡抚衙门下文书:兹在京城收倭国贡刀一千把。不日倭船往宁波,与贵处交接两万斤赐茶。

回赠赐茶,本来应该选上等茶叶。

巡抚衙门把差事交给布政使衙门,上等茶叶就会变成中等茶叶。雁过拔毛中间商赚个差价嘛。

布政使衙门交给宁波知府衙门,中等茶叶会变成下等茶叶。

最后交办到定海县衙。下等茶叶直接变成高碎。

嫌高碎质量差?你们可以不要啊!就这高碎,多少小邦想磕头讨要还没门子呢。

大明官府的糊弄,导致了沿海走私贸易和倭寇、海贼的猖獗。

常风即将见识到这一点。

(九十七章打错了。祭祀妈祖的钦差正使是杨廷和,而非杨一清。因为我发现我忽略了一点,杨一清在史书上是出了名的长相比狗都难看。不可能担任出京主祭的钦差。已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