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54章 我不想要识字明理的百姓,我想要牛!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常府之中,常风将儿子得授实职,伴君左右;妻子得封一品诰命的喜讯告知了家里人。

一家人俱是欢喜自不必说。

老泰山刘秉义问:“贤婿,关于你今后的官职,皇上没透露只言片语?”

常风答:“那倒没有。二十年前,我做梦都想升官。可在朝堂摸爬滚打了二十年,如今我倒对升官无甚兴趣了。”

“皇家缇骑,升到头也就是个指挥使。翻翻历代指挥使的下场,除了弘治朝的朱骥、牟斌,其余就没几个得善终的。”

“牟斌已经告老。我希望钱宁能接他的任。”

当初常风提拔钱宁,是为了让钱宁做他的替身。

一直到今天,他依旧希望钱宁能够站在台前,他在后面做提线的傀儡师。

常破奴毕竟年轻,时年不过十九岁的他狗肚子里存不住二两油。他喜形于色:“得授翰林编修是天大好事,我得告诉严家大哥、翟銮兄。”

常风呵斥他:“怎么把仕林规矩都忘了?得了实职,你得先去拜谢座师杨廷和,再去拜谢授业恩师李东阳。”

常破奴欢欢喜喜,领命而去。

不过杨廷和刚接了圣旨,去泰陵安排先皇的三七祭奠仪式,不在府中。

于是常破奴来到了授业恩师李东阳家。

常破奴虽年轻却不傻。他知道如今三阁老与父亲是对立的关系。

他怕李先生对他冷若冰霜,让他碰一鼻子灰,甚至吃闭门羹。

学生小瞧了先生的格局。

李东阳绝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他希望自己的大徒弟能够成为名垂青史的好皇帝,同时也希望自己其余学生能够成为好官,造福黎民。

李东阳或许擅权,或许积极维护文官集团利益。但他绝不是一个恶人。心胸也比谢迁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他在大厅热情的接待了常破奴。

李东阳脸上挂着微笑:“破奴,你以三甲榜尾的名次,得授翰林编修,还受恩常随皇上左右。实在是破格的恩赐啊!”

常破奴客套:“先生,学生才疏学浅。本想着候补两年,能实授个知县已是皇恩浩荡。没想到得授翰林。惭愧的很。”

李东阳摆摆手:“不要妄自菲薄。实话告诉你,当初殿试阅卷后,你本来的名次是二甲第九。”

“十九岁的举子,才学达到二甲第九的水平。你已经算是朝廷里少有的青年才俊了。”

“只是因为一些原因.最后落了个三甲榜尾。为师惭愧啊,没能保住你的名次。”

李东阳对常破奴很是真诚。

这件事常风没有告知常破奴。听老师一说,常破奴能够猜到自己成了榜尾孙山,是朝堂角力的结果。

李东阳情真意切的说:“你步入官场了。为师既高兴又难过。”

“高兴是因你终于能将十年寒窗所学,用在替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上。”

“难过是因为为师算得上桃李满天下。学生里有的甚至已经做到了地方三司。”

“可是,教了这么多年学生,我是越教越糊涂了。很多家世贫寒的学生,一旦中了进士,进了仕途。便奢靡无度,贪贿成性。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苦出身。”

“他们一顿饭就顶的上百户百姓一年的衣食。吃的、穿的、用的,远远超出他们俸禄的百倍、千倍。”

“他们的那些钱是哪来的?无非是贪污纳贿得来的!”

“而且为师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出身越低微、越贫穷的学生,贪得越厉害。他们对百姓敲骨吸髓。恨不能连穷人的骨头棒子都榨出二两油。”

“若出身书香门第、世代为官、家资殷实一些的,反而懂得.那话怎么说来着?哦对,银子要捞,但也要给百姓一条活路。”

“惭愧啊。我的学生里,真正清如镜、廉如水的,恐怕十中无一。”

不知道为什么,城府极深的李东阳今日破天荒的在常破奴面前说了一堆心里话。

李东阳喝了口茶,越说越激动:“破奴,前一阵我的管家回他老家探亲。”

“他老家的知县是我的学生。自然要设宴款待管家。”

“席间知县喝多了。管家问他,为何县上没有任何义学?为何县上许多穷苦百姓衣不蔽体?”

“你猜知县怎么回答的?”

常破奴微微摇头。

李东阳咬牙切齿的说:“那饱读圣贤书的王八蛋,竟酒后吐露了心中真实所想。”

“他对管家说‘我不想要识字明理的百姓我想要牛!你会在意家里的牲口不穿衣服嘛?’”

说到此,李东阳狠狠的拍了下桌子:“把百姓当成牲口!这竟是十年寒窗的读书人心中所想!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历朝历代的官员,都自称自己‘代天子牧民’。这是一个王八蛋说法。牧民,不就是把民当成牲口嘛?”

常破奴表态:“先生放心。学生今后一定当个清正廉洁的好官。绝不当贪婪成性、不分是非的庸官、恶官。”

李东阳道:“好。老师相信你。呵,你若当了庸官、恶官,第一个不放过你的,是你的父亲。”

“第二个不放过你的,就是为师我。”

说完李东阳起身去了趟书房,拿来了两样东西。

李东阳道:“你知道,为师虽是次辅,却是个穷官。我没什么好贺你的。这两样东西送你,权当贺礼。”

李东阳说的是真心话。内阁之中,首辅刘健、阁员谢迁虽有理政大才,有大恩惠于百姓。但那两个人不是亏待自己的主。家里的生意做的很大,财源广进。

李东阳却一直恪守着“君子固穷”。不仅严管家人,甚至连官场约定俗成的陋规银子都不收。

李东阳送常破奴的第一样礼物,是一对镇纸。这对镇纸不是玉的,也不是金银制的。只是普通的石头雕刻而成。

李东阳道:“这是天顺八年,我殿试得中二甲第一,授庶吉士后回家省亲,茶陵老家一位看着我长大的老石匠雕成送我的。”

“这镇纸是白石雕刻,洁白无暇。今日我转赠于你,希望你今后为官做人像它一样洁白无暇。”

常破奴恭恭敬敬的接过了那对儿镇纸:“学生牢记先生教诲。定清白为官,清白做人。”

李东阳又拿出了第二样礼物,是他刚写的一副字,墨迹还未干。

白纸上赫然写着“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李东阳不仅是诗词大家,更是书画大家。这副字笔走龙蛇,诉说着李东阳的为官原则、人生理想。

擅权也好,维护文官集团利益也好,有时候在朝堂上耍些阴谋诡计也罢李东阳站在那个位置、那个立场,很多事都是迫不得已。

“民生国计”四个字,他从未敢忘却。

常破奴收好两份礼物,恭恭敬敬的朝着李东阳行谢师礼:“先生,多谢您的多年教诲。”

李东阳欣慰的捋了捋胡须:“得天下英才育之,不亦乐乎。但愿你能够履行刚才的诺言,今生清白为官,清白做人。”

常破奴拜别授业恩师,回到了府中。他把跟李东阳的对话,原原本本说给了父亲常风听。

常风感慨:“李东阳是个厚道人啊。”

钱能外宅。

钱能上了年纪,觉少。晚上爱跟一个叫黄锦的徒孙下棋。

钱能跟其他徒子徒孙下棋就没输过。跟黄锦下棋就没赢过。

这黄锦十二三岁,生得白白胖胖,宛如一只大胖头鱼。

今晚的这盘棋下了三十几手,钱能已显露败局。

钱能苦笑一生:“完了。苟延残喘!”

黄锦笑道:“干爷,今晚您又要输啦!”

钱能笑骂道:“小兔崽子,哪天我让锦衣卫的王妙心来跟你下一盘。准让你片甲不留,输到哭!人家王妙心是四品通幽境的国手。”

就在此时,一名小宦官通禀:“干爷,刘瑾刘公公求见。”

钱能道:“哦?让他进来。”

不多时,刘瑾拿着一份礼单来到了钱能面前。

刘瑾笑道:“钱公公,您是老前辈。晚辈得皇上隆恩,今日刚入司礼监。今后还要向您多多请教。这份薄礼不成敬意。”

说完刘瑾将礼单呈上。

钱能瞥了一眼,只见礼单前两行写着“白银两万两,黄金一千两”。

这份礼绝对不“薄”。

钱能没有推脱,收下礼单:“送这么重的礼给我,是要买我的厂卫吧?”

刘瑾“噗通”给钱能跪倒在地:“皇上三个时辰前说,体恤钱公公年老,厂卫事务繁杂。让您卸任督公一职,只保留司礼监秉笔之位。减轻您的负担.”

“晚辈为您好一通说情。说您老当益壮,老而弥坚。区区厂卫事务,对您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架不住皇上太关心您的身体.”

钱能摆摆手:“场面话就别说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内臣也是臣啊。这道理我懂。”

“自怀恩公公病故,我接管厂卫已有十七年。是时候把这副重担交给年轻人挑了。”

“接任我的人是谁?你嘛?”

刘瑾答:“晚辈能力不足,怎能担当厂卫大任?晚辈向皇上推荐了谷大用,接任东厂督公之职。”

这倒是出乎钱能意料:“新督公竟不是你?”

刘瑾微微颔首。

钱能问:“锦衣卫指挥使呢?论资排辈也该常风了吧?”

刘瑾摇头:“晚辈已向皇上举荐钱宁为新任锦衣卫指挥使。”

常风跟钱能关系再好也是外人。干儿子钱宁才是钱能的至亲。

听到这话,钱能心中欢喜:呵,免了老子,升了儿子。钱家不亏。

不过钱能表面上显露出担忧的表情:“这项人事对常风不公平啊。常风会不会有怨气?”

刘瑾道:“钱公公放心。明日早朝,皇上会赐我小叔叔右都督衔。小叔叔将官居一品!等于连升五级。”

“以后让小叔叔以右都督之身留在锦衣卫,专管北镇抚司事务。”

右都督虽是虚衔,但品级的提升是实打实的。

钱能一脸欣慰:“如此甚好!指挥使再高也只是正三品。赐右都督,也不枉常风这些年的拼死效命。”

刘瑾笑道:“谁说不是呢!”

钱能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今后我只管在司礼监当个闲散秉笔,安度余生。”

“哦对了,过几日我要向皇上请旨告假,去趟陕西三原省亲。”

刘瑾惊讶:“据我所知,钱公公您老家是辽东啊。”

钱能是辽东女真人。成化犁庭时,他的族人早就被明军剿光了。哪有什么亲可省?去的还是陕西而非辽东。

钱能笑道:“你忘了?王恕那老王八蛋是陕西三原人。过几个月就是老王八蛋的九十大寿了。我得去给他贺寿。”

“我这一生没敬佩过几个人。只敬佩当年在云南把我打得满地找牙的王恕!”

王恕是文人出身的天降猛将;摸鱼者环伺的劳动模范;拎刀砍人的儒雅之士;镇守太监的霸凌者;弱势太子的保护人;成化朝第一狠人;朝廷几场恶仗的主打人;弘治朝前期第一重臣。

这位老狠人可谓高寿。都快过九十岁生日了,还活得硬硬朗朗。

刘瑾夸赞:“钱公公真是重情义啊!”

其实,钱能去陕西有两层意图。

第一层,这个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晚期患者的确想老王八蛋王恕了。

第二层,钱能预料到皇帝与文官、八虎与内阁之间的矛盾势必要发展到不可调和、水火不容的一步。

一场惊天政朝风雨的乌云,正笼罩在京城上空。

他要远远的躲到陕西去,躲开这场大风雨。

钱能,老狐狸也。

钱能话锋一转:“哦对了,去陕西之前,我有一件事要拜托你。”

刘瑾连忙道:“拜托二字晚辈当不起。有什么事您老吩咐便罢。”

钱能问:“皇上登基后下旨,厚赐藩王宗亲。其中有一条,赐每位亲王二十名内宦。这事是你负责对吧?”

刘瑾答:“正是。”

钱能指了指黄锦:“这小胖子名叫黄锦。是我的干孙。他从小是个苦命人,跟他哥哥相依为命。”

“饿得吃不上饭,他才跟哥哥进了宫。”

“可惜,两年前他哥哥被宫里派去了湖广的兴王府。兄弟分离,着实可怜。”

“刘公公帮帮忙,这回把黄锦派到兴王府当赐宦吧。让他们兄弟团聚。也算行善积德了。”

刘瑾笑道:“这等小事,包在晚辈身上。”

小胖黄锦听了这话,脸上却丝毫没有高兴的神色。

他扑倒在钱能脚下:“干爷,孙子做错了什么事,您老要赶我走?”

钱能笑骂道:“一年赢了我一百多盘棋。我看见你这个小胖墩就来气。干脆让你滚蛋,眼不见心不烦!”

随后钱能收敛笑容,抚摸着黄锦的胖脑袋,脸上满是慈爱:“孩子,记住了。这世上没有谁比自己的亲兄弟更牢靠。”

“去湖广吧,跟你长兄团聚。今后相互能有个照应。”

“我很羡慕你,你的长兄还活在世上。”

钱能有四个兄弟。可惜,这四个兄弟都死于成化犁庭。他们不是为国捐躯,而是成为了边军腰间系着的,换赏银的人头。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