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84章 午门杖死十一名文官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为了阻止正德帝南巡,保住江南老巢。文官们拼了!

正德十四年春,内阁、六部、法司、翰林院、诸寺文官数百人,于午门跪谏。

内阁首辅杨廷和手捧一方灵位,上书“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这是太祖的谥号全称。

文官为了阻止南巡,连正德帝的老祖都给搬了出来。

其实,文官跪谏在弘治朝和正德朝前期很常见。

但如今他们跪谏,却是在找死!

当今天子不是当年的小孩皇帝,更不是孱弱敦厚的先皇。

正德帝如今大权在握。已不是文官集团靠下跪就能要挟的。

午门外。

常风、钱宁、江彬并列站着。五百名如狼似虎的大汉将军已将文官们包围。

常风走到了杨廷和面前:“杨先生,你们何苦如此?皇上南巡,体察民间疾苦,这是好事。怎么像是刨了你们这些人的祖坟一般呢?”

杨廷和找出了一个合理的理由:“江南去年有灾,百姓苦不堪言。皇帝南巡,排场必大。灾民为防侵扰,必纷纷躲避。我等劝谏皇上打消南巡之意,乃是为了江南数百万百姓计!”

什么叫巧舌如簧?什么叫伶牙利齿?杨廷和就是最好的例子。

明明文官阻拦南巡的初衷是为了安稳的盘剥江南百姓,不受皇权的干扰。到了杨廷和嘴里,竟是为了百姓着想。

常风叹了声:“唉,我的杨首辅,说这话你自己信嘛?”

杨廷和道:“我所说,句句都是肺腑之言!为百姓生计,我等文臣愿以死劝谏!”

常风无奈的转头离去。

江彬道:“怎么样,侯爷劝不动他们吧?”

常风摇头:“这帮王八吃了秤砣,铁了心了。江南财税是他们的命根子。若皇上南巡,亲手揭开这个黑锅盖。呵,恐文官根基会轰然倒塌。”

钱宁吩咐一名千户:“皇上的旨意该到了。告诉弟兄们打起十二分精神,准备好好收拾这群狗吊子文官。”

廷杖跪谏文臣的事,刘瑾以前就干过。但刘瑾没有得善终。

常风此时尽显老狐狸本色。只见他一捂肚子,面露痛苦的神色:“呃,我,我”

江彬大惊失色:“侯爷您怎么了?难道被人下了毒?”

常风呲着牙说道:“呃,我,我昨夜贪凉,多吃了两碗月季冰露。晚上宠碧云那小蹄子,事后没穿衣服睡着了,还蹬了被子,肚皮受凉。”

“呃,我不行了!我要窜出来了!要是窜在午门外,那不失了体统?啊,快,快搀我回府。”

江彬道:“快来人,搀侯爷回府。”

巴沙搀住了常风:“侯爷,早跟您说了,少吃点月季冰露。”

常风骂道:“用得着你放马后炮!快走!”

巴沙搀着常风,一溜烟离开了午门。

钱宁凝视着常风的背影,意味深长的对江彬说:“侯爷不愧是咱哥俩的老前辈。他这是在防手上沾血啊。”

江彬笑道:“侯爷也太谨慎了。皇上英明神武,文官还能反了天不成?以皇上的身子骨,再活五十年不成问题。”

“这五十年里,文官就是孙子!咱们这些皇帝近臣是爷爷。何曾见过孙子报复得了爷爷的?”

钱宁笑道:“伯爷这比喻甚妙。”

就在此时,谷大用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过来:“皇上旨意!”

钱宁和江彬连忙问:“何旨?”

谷大用道:“杖责午门外全部正五品级以下官员!五品以上不究!”

正德帝还算给自己的老师杨廷和以及六部九卿留了面子。只杖责五、六、七品官儿。

钱宁恶狠狠的下令道:“大汉将军都听了!杖责全部正五品及以下官员!着实打!”

大汉将军们举着大棍,开始臭揍文官。

杨廷和跟那些六部九卿想要阻拦,却被大汉将军们死死架住。

顿时,午门外哀嚎声一片。手无缚鸡之力的腐儒们,遇上手持大棍如狼似虎的大汉将军,结局可想而知。

鲜血洒满了午门外的青石板。

半个时辰后,廷杖结束。

文官被杖责者,共有一百四十七人。其中十一人被活活杖死。

钱宁高声道:“都听了!现在打得是五六七品官。你们若依旧在这里无理取闹,接下来打得就是一二三四品官!”

“打死无算!”

说完钱宁走到了杨廷和面前,笑着说:“杨首辅,皇上是大有为之君。像极了太祖爷。太祖连丞相都一样杀。”

“你也不想看到,六部九卿全部殒命午门外吧?”

杨廷和暴怒道:“钱宁,你草菅人命!竟敢活活打死十几名朝廷命官。”

钱宁不以为意:“洪武朝时,锦衣卫杀得朝廷命官何止成千上万?区区十一人,不足挂齿。”

杨廷和大怒道:“钱宁,你等着罢!”

说完杨廷和咬了咬牙,站起身:“诸位同僚,咱们先各自回衙,从长计议。”

杨廷和说得是最狠的话,办得是最怂的事。两刻时辰后,文官们已经全部离开了午门外。大汉将军们则开始搬运尸体,宫中小宦提着水桶,冲刷着午门外的血迹。

钱宁得意洋洋的对江彬道:“伯爷,文官平日里标榜自己什么视死如归。不过一群怕死鬼尔尔!”

且说常风装窜稀,坐着官轿一溜烟离开了午门那个是非之地,回到了家。

今日常府热闹的很。

为了躲是非,常破奴、常青云父子告假。黄元告假。

连在团营带兵的尤敬武都告假了。常风是怕正德帝一怒之下,调团营兵收拾文官。干脆让尤敬武回了府中。

常风一家人对坐喝茶,稳坐钓鱼台。过了个把时辰一名耳目前来禀报:“侯爷,午门那边的事情结束了。大汉将军活活打死了十一名正五品及以下官员。”

常风连忙问:“六部九卿呢?”

耳目答:“从四品以上官员不在杖责之列。”

常风微微颔首:“皇上还是理智的。”

常破奴接话:“那也打死了十一个人啊!上回廷杖死这么多官员,还是刘瑾当政的时候。”

常风丝毫没有怜悯文官:“他们活该!看着吧,皇上南巡过后,文官们上下其手、贪贿成风的好日子便到头了!”

常青云问:“祖父,他们这回死了十一个人,能善罢甘休?”

常风微微摇头:“文官就像是狗皮膏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恐怕还得死人。”

“破奴、黄元、青云。你们三个皆是文官。最近要留意,一旦发觉朝中有异,该装病就装病,该告假就告假。”

“皇权与臣权之争是个漩涡。明知是漩涡,就要想法子远远躲开。”

常破奴问:“若杨先生那群人铁了心要阻止南巡呢?南巡还能成行嘛?”

常风道:“他们只是在螳臂当车!告诉你们吧,皇上有一个足够服众的理由南巡。”

常破奴问:“什么理由?”

常风捋了捋发白的胡须:“不可说也。”

常风所指,自然是宁王叛乱!宁王如今已成了正德帝的一枚棋子而不自知。

杨廷和府邸。

内阁诸员、六部九卿齐聚一堂。自然,其中唯独缺了掌户部的常破奴。

次辅梁储道:“皇上如此狠辣无情。这是我绝没料想到的。首辅,如今我们该如何?”

杨廷和道:“我等一面需继续劝阻皇上南巡。一面要做最坏的打算。放话给江南的督抚地方官,让他们最近收敛些。让他们抓紧擦干净自己的屁股。特别是粮赋和盐税。”

说出这话时,杨廷和一怔。他赫然发现,屠龙者终成恶龙。他变成了自己最不愿意变成的那种人——为同僚们干的龌龊事遮遮掩掩。

江南地方官连着京官,二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杨廷和身为文官领袖,也只能做违心之事。

蒋冕叹了声:“唉,若兵权还在兵部、地方督抚手中,宫里何敢如此?”

杨廷和摆手:“这种话以后就不要再说了。天下是皇上的天下,我等皆是代天牧民之臣。”

“但若皇上有错,纠正君误乃是臣子本分。”

“这回午门死了十一人。若皇上再提南巡之事,我们需继续跪谏!”

“说句不中听的话。南巡若成行,在座诸位中有不少人都要死。不如拼死一搏。”

“我就不信,皇上有杀光满朝文官的勇气!”

果然如常风所料,这群文官简直就是属狗皮膏药的。

常家人最近闲在了起来。

一家人都告了长假。干脆在家打起了麻吊。男人们开一桌,女人们另开一桌。

这日,常家人继续在牌桌上酣战。

常青云打出一张小鸡。

黄元大喜过望:“吃小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常破奴笑道:“碰小鸡!”

常风微微一笑:“单吊小鸡,胡啦!哈哈!给钱给钱,每人五钱银子!多谢诸位富户老板。”

就在此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常风,你发财啊!”

来的人竟是正德帝,他身后跟着张永。

常风和家人连忙给正德帝行礼:“臣叩见皇上万岁,万万岁。”

正德帝道:“免礼吧。”

说完正德帝坐到牌桌上,拿起一枚麻吊牌在手中把玩:“你们常家人真会躲清闲啊。”

常风连忙睁着眼说瞎话:“啊,我们家里人不争气。前几日吃饭时,一同吃坏了肚子,日日窜稀。家里恭桶都快炸了。近日不能为皇上效力,着实惭愧。”

正德帝笑骂道:“行了老狐狸,就别装弱不经风体弱多病了!朕是真服了,朕派碧云到你身边当朕的耳目。这才几年光景啊,她竟成了你的人。”

“昨日她还给宫里传信儿,说你一家人都害了腹疾。”

“姨夫啊,你可真是老当益壮,老而弥坚。能睡服碧云那小蹄子。”

常风连忙打起了马虎眼:“啊,碧云是皇上的耳目?皇上不说,老臣还真不晓得。”

正德帝道:“要说装糊涂,姨夫真乃朝中第一高手。”

“行了,朕要南巡,你们常家人一个也闲不了!常破奴,朕命你总掌南巡所需银钱。”

“常风,朕命你筹划随扈卫戍事宜。”

“尤敬武,你到时带四勇营随行。”

“至于青云,朕命你去查沿途都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

“还有皇姨。朕离京之后,京城卫戍就交给你了。除了五城兵马司,朕再给你四威营。你要防止文官在京中作乱。”

常风问:“敢问皇上,起驾南巡的日期可是六月?”

正德帝一脸惊讶的表情:“你怎知晓?”

常风笑道:“昨儿臣的干爷,老内相怀恩给臣托梦,说皇上六月要起驾南巡。”

其实,托梦这话只能哄孩子。

宁王在江西拉拢了十几万土匪、盗贼、地痞。锦衣卫南镇抚司在其中安插些耳目再容易不过。

耳目前几日传回消息,说宁王可能会在六月造反。

宁王若造反,正德帝的南巡就会变成南征,皇帝御驾亲征平定藩王叛乱师出有名,文官们纵有一万个理由也拦不住他。

宁王六月叛乱的消息,不但常风知晓,正德帝亦知晓。

正德帝笑道:“托梦?朕真是信了你个鬼。”

常风道:“禀皇上,真是托梦!碧云可以作证。我醒来就把这个梦告诉了她。”

正德帝道:“行了,心照不宣!总之,南巡的诸般杂事,朕就全部交托给你们常家了。旁人朕信不着。”

常风突然道:“禀皇上,有件事臣能否单独陈奏。”

正德帝点点头。常破奴等人识趣的退下。

常风跪地叩首:“皇上,南昌离赣州太近了!南赣巡抚王守仁乃是宰辅之才。可他手中如今无一兵一卒。”

“若宁王起事,以王守仁的品性,绝对不会投降。等待他的必是一死。”

“为保贤臣,臣请求皇上,将王守仁调离南赣!”

正德帝却道:“不成,那会打草惊蛇!”

常风苦求正德帝:“皇上,王守仁不光是宰辅之才,还是亚圣。他若死于兵乱,则大明痛陨文星啊!”

正德帝此时表现出一个帝王的冷酷:“若大明的亚圣人死于宁王之手。朕御驾南征的理由岂不更充足?”

正德帝将宁王当成棋子,有两重目的。其一,顺理成章的下江南,捅了文官老巢。

其二,建立平定藩王叛乱的武功。

正德帝万万想不到,正是因为他对王守仁的冷酷无情,导致王守仁凭一己之力平定了宁王叛乱,抢了正德帝的武功。(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