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04章 黄元升顺天府尹,常破奴升顺天府丞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乾清宫大殿。

常风和八虎跪在正德帝面前。八虎个个喜上眉梢。

刘瑾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刘健、谢迁致仕回乡,您终于得以执掌朝廷大权!实乃朝廷之幸,朱明皇族之幸,百姓之幸。”

正德帝看了刘瑾一眼:“刘健、谢迁二人虽与朕不睦。但他们始终是弘治盛世的功臣,后三君子之二,朕的先生。刘瑾,你不得难为他们。”

刘瑾肚子里那点小九九,正德帝早就看穿了。如今刘健、谢迁失势,刘瑾能不挟私报复、痛打落水狗、暗下毒手?

人都是有感情的。不睦归不睦,师生始终是师生。

刘瑾连忙道:“老奴遵旨。”

正德帝补了一句:“若刘健和谢迁在老家稀里糊涂暴卒,内厂、西厂、东厂督公统统撤职!”

刘瑾、谷大用、张永齐齐跪倒叩首:“是。”

正德帝又转头吩咐常风:“姨父,锦衣卫要监督刘健、谢迁尽速离京。不要给他们串联文官滋事的机会。”

“另外,致仕就是致仕。锦衣卫要严密监视他们在家乡的一举一动。他们若有与京中文官书信往来,操控朝政之事,锦衣卫立即上禀。”

常风拱手:“臣遵旨!”

刘瑾笑道:“皇上,此番您能顺利让刘、谢归隐,亲掌朝政。有一批人功不可没。赏罚分明方能显示您的英明。”

正德帝当起了甩手掌柜:“怎么奖赏有功之臣,你看着办吧!”

刘瑾大喜过望。“你看着办”四个字从皇帝嘴里说出来,便是滔天的权柄!

刘瑾拱手:“老奴遵旨。皇上,宫中有人私通刘、谢。应予以惩处。”

刘瑾所指,自然是司礼监秉笔之一的王岳。

正德帝还是四个字:“伱看着办。”

随后正德帝打了个哈欠:“朕累了,你们都下去吧。去,让夏皇后来乾清宫侍寝。”

大晌午青天白日的,正德帝竟要跟新婚皇后不正经的睡觉。

十六岁的天子在这种事儿上丝毫不知节制。几乎每天都不闲着。夏皇后侍寝还好,夏皇后起码知道一些矜持宫礼。一次之后,便不让正德帝连着来第二次了。

正德帝在豹房跟八虎献上的美女们厮混时,那真是通宵达旦,一宿五次。

这或许也是正德帝至死未得一儿半女的原因。这种事儿,太早不好,太频繁也不好。

说句题外话,溥仪无子女,发展到后来甚至不能人事,就是坏在经历这种事儿太早了。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曾回忆。他十岁时调皮。太监们为了省心,直接将几个又沟沟又丢丢的宫女丢他龙榻上,锁上房门了事。

溥仪经人事过早,导致成年后就废了,毁了一生。

言归正传。

且说常风回了锦衣卫,召集起一众心腹。

常风吩咐道:“皇上有旨,锦衣卫要监督护送刘健、谢迁立即离京。不要让他们跟文官再私下串联。”

“尤敬武,刘健那边你负责。石文义,谢迁那边你负责。”

石文义左右环顾,突然问:“常爷,今日议事怎么不见张采?”

常风笑道:“人家张佥事另攀高枝,调往内厂了。好了,你们快去办吧。”

众人散去后,刘瑾走进了值房。

刘瑾笑道:“小叔叔,大喜啊!”

常风连忙道:“刘公公还是称我官职吧。”

刘瑾却道:“这里没有其他人。还是按辈分叫吧。”

常风问:“您刚才说我大喜?锦衣卫中最忌讳‘大喜’二字啊。‘大喜’等于要问斩。”

刘瑾道:“瞧我,怎么把这条规矩忘了。皇上说,奖励有功之臣的事让我看着办。”

“此番让刘、谢滚蛋,常家功不可没。没说的,先得赏常家人。”

“我将保举令妹夫黄元为顺天府尹。保举令郎破奴为顺天府丞。”

常风听后脱口而出:“这不好吧!”

黄元时任正五品顺天府治中。常破奴时任正五品礼部郎中。

要知道,黄元今年才进入官场担任实职,入仕不到一年。

常破奴进入官场担任实职是去年的事,入仕不过两年。

本来他们官场生涯的起点就高,现在突击提拔成正三品府尹、正四品府丞,会彻底打破官场晋升的规矩。

且顺天府尹不同于寻常的知府。乃是天子脚下的地方主官。可以归列到“部员大臣”或“封疆大吏”。

刘瑾笑道:“有什么不好的?皇上要执掌天下,眼下最缺的就是信得过的人才。”

“皇上早就打算不拘一格,破格启用一批青年才俊。”

“黄元是糖糖的丈夫。破奴是皇上的伴读郎。皇上最信得过。让他们二人掌管顺天府,管住皇上龙居之地,再合适不过!”

“他们如果干得好,过几年我还要在皇上面前保荐,将整个北直隶都交给他们!”

“都说常家人是皇帝的家奴。这回,我得改改常家的风评。让常家出几个封疆大吏!”

刘瑾虽因虎罪箱之事对常风颇有不满。但他对黄元、常破奴还是以真心待之的。

他视常恬为女儿,自然将黄元当成了自家女婿。

常破奴也是他看着长大的。

对于刘瑾来说,常风是常风,黄元、常破奴是黄元、常破奴。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儿上,常风不再推脱:“那我就代妹夫和犬子谢过刘公公的提携之恩。”

刘瑾话锋一转:“本来我还打算升你呢。呵,我拿你当自己人。你却对我留了一手啊!虎罪箱明明被你拿到了手,你却说被烧了。”

“我还好,你这么干让其余七位公公怎么看?就算我想升你,他们七人也会反对。”

“故而啊,这回就不升你的官儿了。”

常风笑道:“你不一样对我留了一手?张采是什么时候被你收入麾下的?挖我的心腹,你也没拿我当自己人。”

刘瑾尴尬的一笑:“要这么说,咱爷俩扯平了。往后咱们还是亲切的叔侄!”

常风笑道:“对,亲切的叔侄。”

二人同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哈哈哈!”

说完了常家的事,刘瑾又道:“这两天你得设个宴席。替我跟你亲家牵线搭桥。新首辅得跟新掌印通力配合,才能辅佐好皇上,治理好大明。”

常风微微点头:“好,我看选日不如撞日,就今夜如何?”

刘瑾道:“成,成。你今后得充当贵亲家与司礼监的桥梁。在双方都吃得开的人,也只有你常风了。”

就在此时,张采急匆匆的走了进来。他如今已是内厂的掌班佥事。

张采道:“督公,出事了!”

刘瑾问:“哦?什么事?”

张采道:“给事中戴铣、御史薄彦徽领头,二十多名七品小官跑到奉天门前贵谏上疏,求皇上留任刘健、谢迁。”

刘瑾闻言大怒:“什么?一群芝麻官,竟敢干预阁员去留?走,去奉天门。”

常风道:“我也过去。”

奉天门前,戴铣、薄彦徽等二十多名小官已经跪成了两排。

刘瑾凝视着他们,心中暗道:刘健、谢迁滚蛋了,今后朝堂我说了算。我得立威!立威最便捷的方法便是杀人!

刘瑾已对这二十个小官起了杀心!

刘瑾冷笑一声:“呵,戴铣,你们跑到奉天门无理取闹,是何人指使,后台是谁?”

戴铣等人还真不是受人指使。他们只是担忧刘、谢致仕后,朝堂上无人能够制衡八虎,八虎将权倾朝野、飞扬跋扈、横行不法。

他们此时来跪谏上书,不是出于私心,而是公心使然。

戴铣道:“我们这些御史言官上疏言事,乃是太祖爷赋予的权力!何须任何人指使!”

“刘、谢二位阁老若离开朝堂。则宫中内宦必将成为汉时的十常侍,正统朝的王振之流!”

“大明国运将急转直下!”

刘瑾听了这话暴怒不已:“你们竟敢侮辱皇上的忠宦!来啊,行廷杖!”

常风连忙制止,他压低声音道:“刘公公,戴铣这批人并不是刘健、谢迁的心腹党羽。让大汉将军把他们架走便是了。何必打他们廷杖?”

刘瑾此刻不再顾及什么叔侄之情、救命之恩。丝毫不给常风面子:“常都督,我是内厂督公你是内厂督公?”

常风一愣:“您是。”

刘瑾又道:“锦衣卫归东厂管,东厂归西厂管,西厂归内厂管。这还用我再跟你重复嘛?”

“你是我下属的下属的下属!顶头上司有令,你得依令而行。”

官大一级压死人。常风无奈,只得喊了一嗓子:“大汉将军听命!”

奉天门口的大汉将军们聚集了过来。

常风道:“奉刘督公钧令,对戴铣等人施以廷杖。每人二十杖,打!”

在说“打”字时,常风加重了语气。

锦衣卫施廷杖,分为“打”、“着实打”、“用心打”三种。

打是最轻的。会打得受杖之人皮开肉绽,但不伤筋骨。调养几日也便好了。

着实打则略重。受杖之人不但会皮开肉绽,还会伤筋动骨。

用心打则最为歹毒。伤筋动骨还不够,受杖之人会九死一生。

除了这三种之外,还有一种不常用的廷杖。

主持廷杖之人,会在行刑杖手面前站定,将双脚开成八字。此曰“死杖”。受杖之人不是九死一生,而是十死无生。

常风吩咐大汉将军们“打”,是想救戴铣等人一条命。

然而,刘瑾却道:“用不着大汉将军当杖手!杖手由内厂番役充任!”

说完刘瑾拍了拍手。张采将八十名内厂蕃役召集了起来。

常风道:“督公,廷杖之事一向是由锦衣卫的大汉将军负责啊。这是宫里的规矩。”

刘瑾眉头轻挑:“规矩?那我告诉你,这条规矩我改了!内厂督公说由谁负责廷杖,就由谁负责!”

常风赫然发现,如今的刘瑾已不是当年那个对他言听计从的刘瑾了。

屁股决定脑袋,屁股决定身份。

常风没想到,他原本担忧的事来的这么快。刚驱逐了刘健、谢迁,刘瑾便毫无顾忌的弄起了权。

常风沉默不言。

刘瑾也不再搭理常风,转头吩咐张采:“听好了,给我用心打!”

张采拱手:“得令!”

八十名内厂蕃役一拥而上,将戴铣、薄彦徽等人按倒。

戴铣大喊:“皇上啊,您看见了嘛?八虎之首刘瑾,简直就是张让、赵忠之流!八虎就是十常侍!迟早会把大明闹亡国!”

“嘭”,话音未落,廷杖的实心大棍已经打在了戴铣的屁股上。

“啊!啊!”刹那间,奉天门前广庭哀嚎声一片。

常风低三下四的帮戴铣等人求情:“督公,这些人只是一时糊涂,你就高抬贵手,放他们一马吧。”

刘瑾瞥了常风一眼:“我今日放过他们,来日他们会放过我嘛?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这还是十年前你对我说的。”

“呵,怎么,你上了年纪,变得心慈手软起来了?锦衣卫的常屠夫变成了常圣人?”

常风无言。

戴铣高喊:“刘瑾,你来日必当被千刀万剐!”

刘瑾走到了戴铣面前:“你刚才说我是什么之流?”

戴铣虽剧痛钻心,却依旧保持着大义凛然的表情:“你是张让,赵忠之流!”

刘瑾笑而不语,默默将自己的双脚改成了“八”字。

这是死杖的信号!

张采为了拍刘瑾马屁,竟主动拿过了蕃役手中的大棍:“督公,我来给戴铣行廷杖!”

几十斤的大棍被张采高高举起,这次打得不是戴铣的屁股,而是戴铣的腰!

“嘭”!一棍砸下,戴铣立刻口吐鲜血。

戴铣嘴里喷着血沫,还在含糊不清的喊:“阉党会害国,阉党会害国!”

刘瑾笑道:“都到了这个份儿上,还煮得烂的鸭子煮不烂的嘴?”

张采打下了第二杖“嘭”,“嘎巴”。

常风隔着二十步,都能听到戴铣脊骨断裂的声音。

戴铣憋着最后一口气,气息微弱的说:“阉党.会.害.”

国字还没说出口,张采打下了第三杖。

“嘭!”这一杖下去,戴铣没了声息。

张采拿手一探戴铣的鼻息:“督公,这厮死了。”

刘瑾笑道:“张采,你下手够狠的啊。怎么就把他打死了呢?死了也好,死了干净呐。”

奉天门的廷杖进行了整整一刻工夫。

戴铣被活活杖死。其余二十名官员全部被打得奄奄一息,七魄丢了六魄。

史书载::正德元年十月,给事中戴铣、御史薄彦徽上疏,规劝帝留用刘健、谢迁。瑾令廷杖,戴铣遭杖毙。

这是刘瑾掌权后杀的第一个人,以后他还会杀更多人。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