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44章 疯狂生孩子的庆成王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江彬可以说是武将版的张彩。二人都属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那种人。

且这二人绝不是只会嘴上功夫的绣花枕头。

张彩在吏部文选司担任郎中,事事管得井井有条。连挑剔的老天官马文升都对他赞不绝口。

江彬在边关能够步步升迁,不仅因为他长相俊朗,善于言谈。更因为他的确能打,属于白面飞将军一类。

一番畅谈过后,常风感慨:“江将军,你的前程不可限量。日后最少也能担任一镇总兵。”

江彬说话很是得体:“官大官小无所谓,都是御虏护民、为国尽忠。夜深了。今夜在常爷这儿多有打扰,还望您海涵。末将告辞。”

常风亲自送江彬来到了府门口。以常风的资历,“恭送府门”是对江彬莫大的尊重。

不得不说,刘瑾还是有眼光的。收了一个人中英杰当党羽。

临走之前,江彬随口说了一句:“明日末将要赶早到东宫门口侯见,给太子殿下送山西贡物。”

常风好心提醒他:“太子殿下最喜甲胄。明日你最穿甲胄去东宫侯见。容易让殿下记住你。”

江彬道:“可是末将听说宫廷有规矩,除大汉将军外,武将不得着甲胄入宫。”

常风道:“无妨。皇宫的大汉将军们都是我的旧属。我会跟他们打招呼,没人为难你。”

江彬心道:这位传说中的常屠夫是位热心肠的官场前辈。毫无架子不说,还主动帮忙。今后我得用心巴结。

翌日上晌,早朝过后。

江彬身着边军甲胄,跪倒在东宫门口。

钱宁走了过来,问:“你叫江彬?”

江彬道:“正是末将。敢问您是?”

钱宁道:“我是常爷的下属,锦衣卫指挥右同知钱宁。常爷吩咐了,今日改改大汉将军守门的规矩,准你着甲胄入宫。”

江彬进京之前做足了功课。对于朝中各方各派势力、人物如数家珍。

他知道钱宁不光是常风最重要的心腹,还是司礼监秉笔、东厂督公钱能的义子。

江彬连忙道:“多谢钱爷帮忙。待办完了进贡的公差,我去府上敬拜。”

“敬拜”二字,“敬”是主题,孝敬也。

钱宁心中欢喜:这个叫江彬的边镇丘八挺上道。我要发笔小财了。他又是常爷、刘公公看重的人。跟他结交没坏处。

官场升迁,最重要的是要有贵人相助。江彬此次进京可谓是鸿运当头,得了数位贵人相助。

且说东宫那边。

太子朱厚照正儿八经的端坐着。

李东阳站在他的面前,读着一篇经义。读罢,李东阳道:“殿下,臣要去内阁处理公务了。这篇经义你要背熟。”

朱厚照听了这话如获大赦,心中欢喜:李先生可算要走人了!

不过他不敢在李东阳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兴奋。只是捧着经义,摇头晃脑的熟读起来。

待李东阳走后,朱厚照直接把经义往桌上一扔,朝刘瑾喊:“今日是不是有给孤进贡的?让他们进来,孤要看看有何稀罕玩意儿。”

山东、河南、浙江、湖广进贡的使者,根本连踏入东宫的机会都没有。全是宦官们转呈贡物。

唯独山西进贡使者江彬在宦官的引领下进得东宫。

盏茶功夫后。

朱厚照问江彬:“你叫什么?”

江彬答:“末将大同卫指挥同知江彬。”

朱厚照仔细端详了江彬一番:“嘿,你长得还真是一表人才。”

刘瑾连忙帮江彬往脸上贴金:“殿下,老奴看这位江同知,长得颇有常爷年轻时的风采。”

朱厚照道:“常风年轻的时候孤还小。不记得他的模样。刘大伴儿都这么说了,想必一定很像。”

“江彬,你要跟常风学,做个忠臣。”

江彬叩首:“臣定尽忠尽职,跟常爷学。”

朱厚照问:“山西贡上来了什么?”

江彬答:“是一件草原白毛狼王皮做的大氅。”

朱厚照对狼啊、虎啊颇感兴趣。他连忙道:“呈上来,孤看看。”

江彬将狼皮大氅献上。朱厚照试穿了一番,可谓是爱不释手。

朱厚照问:“你刚才说这是白毛狼王的皮?有何讲究?”

江彬答:“回殿下,狼王是狼群的首领。白毛狼王则是在狼群当了十年以上首领的恶狼。极其狡猾,捕获不易。”

“射杀白毛狼王,是一件极为艰辛的事。为了捕获您手中这一头,大同边军共出动了三百骑兵,进行围猎。”

朱厚照一挥手:“咳,若是孤能够参与围猎白毛狼王,亲手射杀恶狼就好了!”

江彬连忙拍上了朱厚照的马屁:“谁不知当今太子殿下是少年英雄?白毛狼王又岂是您的对手?”

“您只要发一矢,便能直取这畜生的性命。”

朱厚照得意洋洋的说:“江卿有所不知,孤的骑射功夫,是跟孤的皇姨刘笑嫣学的。虽称不上百步穿杨,也算精湛老道。”

江彬道:“世人都说,锦衣卫常同知的夫人是当世巾帼女英雄。也只有这样的女英雄,才配教太子骑射。”

朱厚照走到了江彬面前。他对江彬身上的边军甲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朱厚照问:“江彬,你这是什么甲?”

江彬答:“臣身着的是直身布面甲。”他心中暗喜:常爷诚不欺我!

朱厚照十分好奇:“脱下来,给孤试穿试穿。”

穿上铠甲后,他高兴的不得了,还摆了几个射箭的架势。

朱厚照突然发现,铠甲的右下肋有破损之处。虽经过修补,但还是能看出异样。

朱厚照指了指右下肋:“此处是?”

江彬答曰:“回殿下。这是弘治七年,臣奉命出长城,袭扰鞑靼营地时,挨了鞑靼人一弯刀。”

朱厚照整日里被文官们逼着读孔孟,份外向往纵马草原、杀敌驰骋的日子。

江彬此言一出,朱厚照立马来了兴趣:“快给孤讲讲经过。”

江彬侃侃而谈,绘声绘色、添油加醋,朱厚照听得津津有味。简直就像后世的歌儿唱得那样:“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

傍晚时分,常风刚要下差回家。刘瑾带着江彬来到了他的值房。

刘瑾笑道:“小叔叔,太子殿下说,想把江彬留在身边。此事需你相助。”

常风道:“这么说,殿下对江将军十分青睐啊!恭喜你了。”

“把你留在殿下身边很简单。边镇功勋将领调入锦衣卫任职是成例。不过要降级任用。”

“恰巧,北镇抚司专管大汉将军的千户出缺。我看,你接任这个职位吧。”

“你管了大汉将军,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常伴储君左右。”

江彬倒头就拜:“常爷知遇之恩,属下永生难忘,定当报答。今夜属下想设宴感谢常爷跟刘公公。不知您可否赏光?”

常风立即拒绝:“不成。”

刘瑾连忙解释:“小叔叔千万别误会。江彬在京城交际所用的大把银子,绝非脏银。而是他多年征战攒下的赏银。是干净银子。”

常风笑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给我义子尤敬武说了一门亲。今夜媒人要上门商量婚事。实在抽不开身。”

常风话音未落,钱宁走了进来。

常风道:“今夜让钱宁代我去赴宴吧。江彬,这位钱宁钱同知既是我的左膀右臂,又是锦衣卫的老人。”

“你即将入卫当差。有不明白的事,可以好好请他指教。”

转头,常风又跟钱宁介绍:“这位是大同卫战功赫赫的江将军。他颇得太子赏识。今后他将成为你的下属。你们好生来往。”

钱宁一听到“他颇得太子赏识”七个字,立马对江彬高看了一眼:“江将军,失敬失敬。”

江彬拱手:“钱同知,久仰久仰。”

常风道:“得了。你们吃你们的酒宴。我得回府张罗敬武的亲事了。”

尤敬武其实在弘治十四年就取过一门亲。弘治十五年永宁之战时乱哄哄的,他的妻子不知所踪。可能她没跟随妇孺们成功出城,被倭寇掳走了。

这两年,常风命锦衣卫在福建的耳目广为打听尤妻的下落,却一无所获。

尤敬武正值壮年,又是个习武之人。属于大清早能硌穿床板的那种热血男儿,身边没个女人始终不成事。

于是常风打定了主意,让管南镇抚司的王妙心帮忙,替义子说门亲。

小国手王妙心生平有两大爱好,下棋、做媒。他那媒做的嘿,简直专业。

常风回了府,王妙心已经等在了客厅里。

常风笑道:“妙心兄,你受累了!放心,事成之后一个猪头是少不了的。快说说,是哪家的小姐?”

王妙心答:“按照跟你之前商量好的,现任官员家的小姐不娶,但最好又得是书香门第”

“说来也巧。我有位江西分宜县老乡,名叫严淮。是个屡试不第的老举人。他家小姐严娇年方二八,长得又沟沟又丢丢,还懂得琴棋书画,品性又好.”

常风问:“这位严娇严小姐人在江西嘛?”

王妙心解释:“在京城。严淮家资丰盈,为了会试方便,六年前干脆在京城买了一处宅子,定居备考。”

“哦对了,严家像极了常家。”

常风问:“哦?怎么说?”

王妙心道:“严娇上面有个二十四岁的兄长,名叫严嵩。他今年刚刚考取江西乡试举人。明年会试,严嵩会跟父亲严淮一同进贡院。”

“常爷跟破奴侄子不也是明年同入贡院嘛。都是父子同考,所以我说你们两家很像。”

常风笑道:“原来如此。虽说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按我的意思,还是让严娇和敬武见一面,看看孩子们的意愿。”

王妙心有些为难:“还没下定的未婚男女见面?这不符合礼仪啊。严淮虽不是进士,但却是一个时时刻刻把古礼挂在嘴边的老学究。”

常风给王妙心倒了杯茶:“妙心兄,你聪明一世,而今怎么糊涂了?锦衣卫栽赃官员都是小菜一碟,何况安排一对年轻男女在街面上偶遇?”

王妙心一拍脑瓜:“常爷说的是。是我糊涂。安排偶遇的事,包在我身上。”

常风跟王妙心聊了一会儿。饭厅开饭,二人又畅饮了几杯。

吃过晚饭,常家一家人走到府门口,送王妙心走。

王妙心进了官轿,刘笑嫣半开玩笑的说:“亲儿子的婚事还没着落了。倒帮干儿子寻了一门亲。你这人偏心。”

常风笑道:“皇后娘娘发话了,等破奴明年高中进士,就给他赐婚。咱儿子的婚事,咱们也做不了主啊。”

翌日,常风下了早朝,回到值房。

钱宁走了进来,拱手行礼:“常爷。”

常风道:“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咱们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别搞这么多虚头八脑的礼节。”

钱宁笑道:“我拿您当亲大哥。家礼不可废嘛。”

常风问:“江彬呢?”

钱宁答:“去兵部开调任委札了。”

常风又问:“昨夜的酒喝得咋样?”

钱宁道:“江彬这人很实在。虽没酒量,却有酒胆。喝多了给我讲了山西的许多奇闻异事。”

“呵,有件奇闻异事把我吓了一大跳。”

常风随口问:“哦?什么事?说给我也听听。”

钱宁讲述:“晋藩一系的庆成王,竟生了九十一个孩子。其中儿子四十四人,女儿四十七人。”

常风以为自己耳朵出了毛病:“你说他有多少个孩子?”

钱宁答:“九十一个。”

常风咋舌:“我的天。庆成王是郡王。除了他的嫡长子继承郡王位。其余儿子都会受封镇国将军。”

“所有女儿都会受封县主。晋藩宗室,一下就多出了九十一张长年吃皇俸的嘴!”

大明的亲王、郡王自永乐朝之后已鲜有实权。他们唯一的爱好就是跟女人睡觉、生孩子。

床笫之戏不仅爽身爽心,还能挣钱。王爷们每多生一个儿子或女儿,便能从朝廷这里多领取一份皇俸。

常风想起了一件事。

一个月前,他看到邸报,邸报上山西巡抚禀奏,山西宗室规模天下第一。宗室岁禄高达七十七万石。

七十七万石皇俸,占去了朝廷每年实物税总收入的三十分之一。

别小看三十分之一,这只是晋藩宗室而已。加上其余各省,朝廷收入的四分之一都拿来供养宗室了。

如果每个宗室都像庆成王这样,一个人生下近百子女恐怕用不了几十年,大明朝就会被宗室们吃干抹净。

常风决定管管这件事。

宗室一向是老虎屁股摸不得。毕竟人家是皇帝的亲戚,都姓朱,自古疏不间亲。

常风若要管庆成王的事,必要想一个巧妙的办法。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