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12章 西征全胜(五千字章)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常风之所以如此肯定那鞑靼青年是细作,是因为这句接头暗语,属于另一位小王子身边的重要暗桩,“磐石”哈达。

哈达潜伏鞑靼部三十一年。今年都六十岁了。

眼前说暗语的青年顶多二十出头。明显是假冒的。

不过常风没有立即揭穿他,而是虚与委蛇,看他有何企图。

常风接了暗语:“永定河里的王八没有蛤蟆多。上钩的总是蛤蟆。”

青年继续说暗语:“千里江陵一日还。”

常风对:“今夜好女陪我玩。”

唐诗和风马牛不相及的顺口溜一出,暗语对完。

青年道:“我是南镇抚司百户,‘磐石’哈达.”

常风冷笑一声:“呵,哈达恐怕都能当你祖父了!”

青年道:“大人总要让人把话说完。我是哈达的孙子,巴特尔。”

常风凝视着巴特尔:“口说无凭。”

巴特尔从腰间拿出了一方石牌,交给一名边军士兵,转递给了常风。

常风掂了掂腰牌:“按孙老前辈所说,这方石牌的确是磐石的信物。”

“可是,有没有一种可能,磐石在鞑靼那边坐着高位。已经看不上南镇抚司百户的身份了。”

“他干脆背叛了南镇抚司,投靠了小王子。”

“而你来灵武城,目的是冒充磐石的孙子,向我们传递假军情。”

巴特尔听了这话勃然大怒:“我祖父的忠肝义胆真是喂了狗!”

“他冒着被剁碎喂鹰的风险,潜伏小王子身边三十多年。换来的却是锦衣卫上官的猜忌?”

“你们这些王八蛋安居于大明京师,威风凛凛、吃香喝辣。我祖父三十年来却夜夜睡不好觉。时常让噩梦惊醒”

“罢了,我把情报交给你。信与不信,你们自己看着办!”

常风问:“你说的情报是什么?”

巴特尔答:“鞑靼军在贺兰山的驻防状况,用兵方略!”

徐胖子上前,搜了巴特尔的身。

随后他朝着常风摇摇头:“他身上没有一片纸。”

常风问:“你将情报藏在了何处?”

在常风看来,鞑靼军在贺兰山的驻防状况、用兵方略那是何等复杂,起码要十几张纸记录。

万万没想到,巴特尔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我全记在脑子里了。我说,你们记便是。”

常风微微点头。

巴特尔滔滔不绝的说:“贺兰山北麓虎岭,驻察哈尔部兵马两千;贺兰山北麓落鹰岗,驻土默特部兵马一千五百.”

巴特尔整整背诵了两刻功夫。将贺兰山五万鞑靼军的驻防状况、用兵方略,统统说了出来。

说完,巴特尔道:“随你们信与不信!横竖我祖父交待给我的差事,我办完了。”

“你们要杀我还是放我,悉听尊便。”

徐胖子在一旁道:“放你?门也没有啊!你这样的细作,我们前一阵刚抓了一个。”

王越插话:“不能妄下断言说他是细作,情报为假吧?”

常风道:“把那个假巴勒孟旰带上来。”

不多时,假巴勒孟旰被带到了大帐之中。

常风问假巴勒孟旰:“你认识此人嘛?”

假巴勒孟旰看了巴特尔一眼:“这人是小王子帐前万户哈达的孙子巴特尔。我见过好几次。”

常风心中思忖:假巴勒孟旰供出了鞑靼在西北收买的细作名单。鞑靼他已经回不去了。他现在一心归顺大明,应该不会撒谎。

看来巴特尔的确是磐石哈达的亲孙子。

不过哈达是否背叛了大明。是否让亲孙子来送假情报,就不得而知了。

常风指了指假巴勒孟旰,对张采说:“把他带下去。”

张采正要押着假巴勒孟旰走,常风却朝张采做了个手势。

在锦衣卫中,那手势的意思是“杀掉”。

张采心领神会,点点头。押着假巴勒孟旰走了。

假巴勒孟旰已经没了价值。敌国奸细,杀了便是。

常风道:“徐胖子,给巴特尔上刑吧。看他说的话是真是假。”

明代没有测谎仪。最好的测谎仪就是锦衣卫的诸般酷刑。

常风办了这么多年差,许多差事顺利办成,都是靠给人施酷刑。

刑讯逼供这审讯手段不见得多高明,但很有效。

王越却拦住了常风:“等会儿。我说常风啊。万一你说的那个‘磐石’,没有背叛大明呢?”

“人家派亲孙子给咱们送来了关乎胜负的情报。你却给他孙子上大刑?岂不寒了那位忠臣义士的心?”

常风道:“制帅,不上刑,无法验证他情报的真假啊。”

王越道:“除了上刑,还有另一个法子验证情报真假。”

常风问:“哦?什么法子?”

王越道:“他刚才共说了鞑靼人在贺兰山的二十六处营地。”

“我本来就打算派出斥候在贺兰山一带侦察敌情。只需按照他所说,侦察这些地方就是了。”

“若那些地方的确有鞑靼人驻扎,他的情报便是真不假。”

“咳咳咳”

说完这话,王越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他的脸色煞白,身上也没有气力。

王越这些天无数次的祈求上苍。一定要让他打赢这一仗再归西。也算一生戎马有一个善始善终的结局。

常风想了想王越所说,的确如此。

派斥候去贺兰山侦察一番,真假一目了然。

常风拱手:“好。我听制帅的。”

王越叫来了延绥副总兵朱槿,吩咐他派出几十路斥候,按照巴特尔所说的地方侦察。

朱槿领命而去。

王越道:“常风你还是回盐池去,替我看着粮草。这个巴特尔你也带到盐池去。”

“情报真假验证完毕,我会告诉你结果。”

常风点点头,正要走。徐胖子却停在了帐中。

徐胖子道:“常爷,你自己回盐池吧。我要留在灵武的西征主力之中,以一名武将的身份,上阵杀敌。”

常风摇头:“不成!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你是定国公世子”

王越附和:“是啊。你若不是定国公世子,我一定给你上阵杀敌的机会。”

“可你身份高贵。出不得半点差池。你要有个三长两短。朝廷那边我无法交代。”

徐胖子却道:“王老制帅,常爷。我这回是胖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你们知道京中勋贵如何评价徐家两脉嘛?”

“他们说,南京魏国公一脉才是真正的中山王子孙,世代忠良。”

“京师定国公一脉,不过是徐增寿在天变之时,背主求荣换来了子孙荣华。自古忠臣不事二主,好狗不做两仆!”

常风道:“谁敢这么说?我按大逆不道罪把他们抓起来!给他们扣上心怀建文旧朝的帽子!”

徐胖子叹了声:“唉,这么说的人多了去了。你抓得完嘛?”

“这一回,我好容易能参与西征,有机会为定国公一脉洗脱污名。证明定国公一脉也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我怎会轻易放弃这个机会?”

“常爷,这么多年了,我没求过你什么事。这回就算我求你了!”

说完徐胖子竟跪地,朝着常风磕了个头,又转身朝王越磕了个头。

常风无奈,只得望向了王越:“王老制帅,您看?”

王越答:“就依徐世子所言吧。让他留在灵武城中,随大军建功战场。

常风领着巴特尔回到了盐池城。接下来他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帮王越看牢军粮。

半月之后,王越派人传来消息。几十路斥候入贺兰山查探,鞑靼人的驻兵地点,与巴特尔所说相同。

经过这一通兴师动众的侦察,证明磐石哈达依旧忠心于大明。他孙子巴特尔传来的情报是真的。

常风专门在盐池县衙中给巴特尔摆了一桌酒,向巴特尔致歉。

县衙饭厅之中,常风对巴特尔说:“这回是我多疑了,请你见谅。”

巴特尔冷哼一声:“呵,你竟怀疑我祖父对大明的忠诚。真是可笑。”

常风尴尬万分。只能转移话题:“磐石已在鞑靼潜伏三十一年。是时候荣归大明了。”

“这一仗打完后,你回鞑靼那边。告诉你祖父,让他寻机南归。锦衣卫将恢复他的身份,请求皇上重重封赏他。”

巴特尔却道:“我祖父说了。他留在小王子身边,比回到大明更有用处。”

“他余生将一直留在草原。但他的心,永远在大明。”

常风感佩莫名:“华夏一族能够延续不知几千年,全靠你祖父这样不计得失,忠肝义胆的人。”

巴特尔脸上浮现迷茫的神色:“可我们身上流淌的,是成吉思汗的血。我们也算华夏族人嘛?”

常风答:“凡心向华夏,为华夏之兴盛、存亡抛头颅、洒热血的人,皆算华夏族人。”

“华夏,指的从不是汉家一族.”

如果常风是穿越者,此刻给巴特尔唱一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巴特尔就全明白了。

且说王越已经对鞑靼人知己知彼。这场直捣贺兰山的战役,可以打响了。

弘治十一年,八月二十五。

灵武城中高搭点将台。

王越已经病得体虚无力。但他还是坚持身着盔甲,走到了点将台上。

王越用尽了浑身力气,声如洪钟的下达着军令:“命延绥副总兵朱槿,率延绥兵出南路。”

“命监军太监张永、都督同知李俊率宁夏兵出中路。”

“命都司张安、镇守太监郝善率陕兵出北路。”

“全军按既定方略,攻袭北虏,直捣贺兰山!”

王越此次坐镇灵武城,并不随军出征。他怕战马颠簸,自己病死军中,会导致士气尽损。

徐胖子则跟随张安、郝善的陕兵北路军出征。

王越下达了军令。随后命人搬来了四座神牌。

第一座神牌上大书“大明中山王徐达”。

第二座神牌上大书“大明开平王常遇春。”

第三座神牌上大书“大明凉国公蓝玉。”

第四座神牌上大书“大明颖国公傅友德。”

这四人,是王越最敬佩的明初征虏名将。

但蓝玉是太祖爷钦定的谋逆罪臣。傅友德也在洪武二十七年被太祖爷赐死。

二人皆是罪臣。

王越却给两个罪臣刻了神牌,大模大样的摆到了点将台上。这是犯大忌的。

王越却不在乎。我都要死的人了,打完这一仗,恐怕就要躺进柳木棺材了。犯忌又如何?

王越朝着四座神牌跪倒。

一众边军将士推金山倒玉柱一般,跪倒了一片。

王越虔诚的高呼:“愿大明战神中山王、开平王、凉国公、颖国公在天有灵,佑我大明武运方昌!”

“佑我西北边军八万将士,直捣贺兰山。驱虏于国门之外!”

祭拜完毕。大军开拔!

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战事,明军在王越的指挥下,如摧枯拉朽一般狠狠打击着鞑靼势力。

张安、郝善所率北路军,于花果园、蒲草沟击败鞑靼军。

蒲草沟之战中,定国公世子徐光祚勇往直前,负伤六处不下战场。亲斩土默特部副首领。立下斩将大功。

鞑靼兵败后,南路军继续追击,于大把都形成合围。鞑靼军分为三部试图突击。明军下马,以铳、枪阻之。又得大胜。

中路、南路军的战果不及北路军。但亦斩获颇丰,完成了驱敌于贺兰山之西的既定战略目标。

鞑靼小王子见明军招招朝着他的要害出击,他明白过来:兵力部署、用兵方略皆以泄露。

且明军来势凶猛,兵精粮足。无奈之下,他只得下令鞑靼全部人马,撤出贺兰山。

弘治十一年西征之战,耗时两个月。最终以大明大获全胜、收复贺兰山而告终。

盐池城内。

常风站在粮仓之中。预计四个月的仗,两个月就打完了。军粮只运出去了六成。

这时,张永手下的一名亲兵来到了常风面前。

常风识得他:“你不跟在张公公身边,怎么跑到盐池了?”

亲兵跪地:“常提督,我军已获全胜!鞑靼残部退出贺兰山。张公公及中路军弟兄,已返回灵武城。”

常风如释重负,紧绷的神经终于松了下来:“打胜了!好!”

片刻后他问:“有北路军的消息嘛?定国公世子如何了?”

亲兵答:“北路军距灵武较远。尚未返回。不过伤兵倒是先行送回了灵武。”

“徐世子身负四处刀伤,两处箭伤”

常风听了这话,面色骤变:“什么?”

亲兵道:“常提督放心,徐世子的伤没有大碍,性命无虞。”

常风追问:“他没缺了胳膊少了腿儿吧?”

亲兵再答:“其中五处是轻伤。只有一处箭伤.扎在了他的尊臀上。如今徐世子只能趴着养伤。”

常风长舒了一口气。普通人的屁股肉多。更何况徐光祚是个二百多斤的大胖子。

他那大屁股厚实的很。以前虎子活着的时候老盯着徐胖子的大屁股出神,恨不能咬两口。

常风连声道:“那就好,那就好。”

亲兵却道:“王老制帅.不太好。病得很重,医官说可能挨不过三五日了。张公公派小的来给您传话。让您速回灵武,见王老制帅最后一面。”

常风听了这话,连忙骑上快马,赶往灵武城。

两日后,灵武城帅帐内。

常风进得帅帐,只见一众边将皆站在王越的躺椅周围。

王越躺在躺椅上,面无血色,气息奄奄。几乎说不出什么话来。

见常风来了,王越似乎是回光返照。

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吊着一口气不咽,就等你来了。我得谢你,帮我当上三边总制。让我在死前完成了直捣贺兰山的心愿。”

“你成全了我啊。”

常风看到几乎瘦成一具骷髅的成化朝第一名将,莫名心酸。

他道:“王老制帅安心调养。我问过医官了,小病而已,调养个十天半月,自然就能康复。”

王越叹了声:“唉,坟头唱喜歌,有用吗?”

就在此时,张永走进了帅帐:“皇上有圣旨。”

常风问:“是此次获胜后的封赏嘛?”

张永微微摇头:“给皇上报捷的红翎信使还没到京。这道圣旨,是皇上垂询王老制帅西域情势。”

王越七夕虚弱的说:“念。”

张永道:“八月,土鲁番速檀(苏丹)马哈木上书谢罪,并释放被掳的哈密忠顺王陕巴。”

“然我大明在西域驻军几无。忠顺王陕巴旧部无存。”

“朝中屡有大臣建议,放弃哈密王卿何见?”

王越憋足了最后一口力气,说出了被记入史书的两句遗言。

“哈密不可弃,西域不可弃。”

说完这话,王越闭上了自己的双眼。

常风用手一探王越的鼻息,跪地高呼一声:“王公,走好!”

一众将士纷纷跪地,痛哭流涕。

这群钢筋铁骨的汉子,在战场上不曾流过一滴眼泪。

但此刻,他们的眼泪似乎能汇成一条大河!他们用眼泪的大河,送别自己最爱戴的统帅。

王越,彪炳史册,名垂千古!

常风背起了王越的遗体,走到柳木棺前。

几名王越生前的心腹爱将七手八脚,将成化朝第一名将的遗体,安放进了柳木棺中。

抬棺出征,终归于棺中。

常风朝着柳木棺跪倒,重重的磕了三个头:“王公,一路走好!”

一众武将纷纷跪地磕头,声嘶力竭的齐声喊道:“老帅,一路走好!”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