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69章 驿站雨夜(五)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谢迁的罪证重要,还是义子尤敬武重要?对于常风来说答案显而易见。

常风并不是没有私心的人。没有私心的人是圣人。惶惶数千年华夏历史,能被称为圣人的又有几人?

在常风的设想中,若干年后,义子尤敬武将继承他在锦衣卫中的权势。亲儿子常破奴将成为部院大臣甚至阁员。

二者一文一武,一明一暗,相互扶持,相互保护。这样一来,常家的权势便能够长保。延续两代、三代不成问题。

以后常家的子孙,再也不用像他年轻时那样,为了不遭人鄙视,为了能跟心上人终成眷属,不顾生命危险,九死一生向上爬。

谢迁这一次的罪证拿不到,可以再寻其他罪证。

义子没了,那可就是真没了。

北藏驿之中陷入了对峙。

一边是手握三桶火药,要挟尤敬武交出梁伯宏的四只“毒黄雀”。

一边则是决心完成义父交予的差事,不惜牺牲生命的尤敬武。

尤敬武瞪了吕大虎一眼,大喊道:“梁伯宏是扳倒那群贪官的关键。我即便是死,也不能把他交出去!”

尤敬武是一个忠义之人。

他曾经见过东南无数慷慨悲歌的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与倭寇血战到底。只为保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他曾经站在远处,眼睁睁看着永宁城被倭寇攻破烧成一片火海。他远远望着永宁城,那里有他的父亲,他生死与共的袍泽。但他无能为力。

他曾经以为倭寇是他最大的敌人。

可是,当他进入京城之后,常风告诉了他一个血淋林的真相:引倭入寇的罪魁祸首,是那些贪得无厌的地方豪绅。豪绅们背后,站着满口爱民如子、精忠报国的文官。

最大的敌人不在外,而在内。

那些贪官污吏,赚着带血的昧心钱。家里的银子堆成白花花的山。他们像是一群蠹虫,寄生在大明身上,寄生在浴血奋战的忠勇将士身上,寄生在过着骡马生活的百姓身上。

就算有一百个视死如归的尤天爵,付出一百倍的努力,流一百倍的血。杀的也都是大明的小敌。

真正的大敌依旧顶着一顶“道德”的帽子,左手搂着银山,右手搂着阴山,嘴里还嚼着百姓的血肉。

这一回,尤敬武下定决心,一定要扳倒涉及两淮盐案的六十多名高官大吏。

既为了完成义父交代的差事。也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为护江山社稷,宁粉身碎骨。虽千万人吾往矣!

尤敬武朝着四只“毒黄雀”一声爆喝:“人我是不会交的。不怕死你们就点药线!”

毒黄雀个个都是亡命徒。

为首的胖龟公大喊一声:“有胆魄!英雄惜英雄,携手入黄泉!别愣着了,点药线!”

吕大虎大喊:“尤爷,好汉不吃眼前亏!交了梁伯宏,我们还可以从长计议!”

尤敬武怒道:“吕大虎,再多言,别怪我杀你!”

手持蜡烛的瘦龟公大喊一声:“那就同归于尽吧!”

说完他就要点燃火药引线。

乞丐祖孙一直在四只毒黄雀背后。毒黄雀们丝毫没有在意这俩蝼蚁般的乞丐。

两只小蚂蚁,还能耽误了咱们的大事?

说时迟,那时快!

老翁和小女娃分别左右开弓。两手袖中分别滑出带着红绳的飞刀。

“欻”,老翁先发一刃。飞刀竟斩断了烛火!

“欻”,小女娃不遑多让,亦发一刃。打在了瘦龟公的腿上。瘦龟公吃痛,立马跪倒在了地上。

没了火药的威胁,事情就好办了。

大厅内二十多名如狼似虎的锦衣卫力士,还敌不过剩下三只毒黄雀嘛?

尤敬武一声令下:“用蝎子弩!只准射腿!”

“啪!啪!”“噗!噗!”

弩箭打在剩下三只毒黄雀的腿上。他们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力士们一拥而上,将剩下四只毒黄雀一体擒拿。

胖龟公大吼道:“想不到我们栽在了两个乞丐手上!”

尤敬武身份已经暴露,无须再冒充什么知县。

他大声下令道:“将这四人押进吕大虎的房间之中,跟那只母黄雀一起看押。”

随后尤敬武走到了两个乞丐面前。

尤敬武拱手:“老人家,多亏你们祖孙二人出手。敢问尊姓大名?”

老翁道:“尤爷错矣。我们不是祖孙,而是夫妻。”

尤敬武下意识的脱口而出福建方言:“夭寿啦!这小女娃才五六岁,是伱的妻子?你也太.老不正经了吧?”

听说过七十多岁的文官取十二三的小妾。没听说过七十多岁的糟老头娶五六岁的小女娃的。

老翁捋了捋胡须:“尤爷错矣。我妻子已经四十岁了。”

尤敬武一愣:“老人家休要说笑。”

老翁道:“我没说笑。她有天残病。长到五六岁之后就再没变过模样。”

小女娃道:“我家官人说的是真的。我今年已四十岁有余。”

刚才小女娃一直是娃娃音。此刻却变成了一个中年妇人的声调。

尤敬武狐疑的看这二人:“你们是谁的人?”

老翁答:“皇上的人。难道尤爷没听说过金刀夫妻?”

金刀夫妻风波,三个月前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

事情说来话儿长。

成化帝时期,在内宦中设立了传俸官一职。传俸官不是内宦的常设职务,而是临时委任的兼任职务。

它的主要职责,说白了就是将宫外好吃的、好玩的引入宫中,献给皇帝,博得皇帝一笑。

成化帝驾崩,弘治帝即位后,撤销了这一官职。

在弘治帝统治的末期,为求长生之道,又复设了这个官职。

正德帝即位。对宫外事物有着无限好奇心的少年天子,自然要保留传俸官。

他一口气封了八位传俸官。这八位传俸官不是别人,正是八虎。

三个月前,刘瑾尽传俸官的职责,将一对善使飞刀的夫妻引入了宫中。

这二人是江湖人士,以精湛的飞刀技巧名震武林。光是飞刀功夫还不够猎奇。更奇的是,这对夫妻一个是糟老头子,一个看着像五六岁小娃。

刘瑾让他们在正德帝面前表演飞刀绝活儿。

为防二人刺杀。正德帝扮作了一个小宦官。而坐在龙椅上的,则是假扮皇帝的真宦官。

表演当日,二人的飞刀绝活儿让正德帝大开眼界。

二人表演完毕,大汉将军搜了他们的身。确定他们身上没有飞刀后,正德帝亮明身份。封他们为“金刀夫妻”。

这本事内宫里的一件小事。充其量就是皇帝看了场精彩杂耍。

然而,文官们却急了眼!

内阁、部院大臣们上了万言折,痛斥正德帝玩物丧志,痴迷奇技淫巧。规劝正德帝效法先皇,当个摒弃一切不良趣味的贤君。同时要求正德帝撤销传俸官职位。

文官们是在借题发挥,给正德帝下马威。

潜台词是:小皇帝,你给老子们听好了。这天下是内阁的天下,文官的天下。别说朝政你说了不算。即便看杂耍这等小事,也不是你想看就看的!经过我们文官同意了嘛?

先皇谥号是我们文官拟定的。知道为何谥“孝”嘛?知道在我们眼里他孝的是谁嘛?

正德帝大为恼火。这帮狗杂文官,动不动就以教师爷自居。

不得不说,十五岁的少年天子有着深不可测的城府。

心里气成那样,表面上正德帝却“从善如流”。不仅撤销了传俸官职位,还下旨“金刀夫妻”永远不得入宫。

金刀夫妻看上去出了宫。背地里,却被正德帝收为专替他办秘密差事的心腹!

刘瑾禀报正德帝,有人要在北藏驿对梁伯宏下手,借以保住六十多名涉及盐案的文官。

正德帝一听,这还得了?!那六十多名文官,早就被正德帝视为肥的流油的猪。他们的家产是充实内库的上等猪膘肉。

于是正德帝一面吩咐刘瑾找常风,保梁伯宏的命。一面饶开了刘瑾、常风,让金刀夫妻前来北藏驿.

言归正传。老翁朝着尤敬武一拱手:“在下阚一刀。拟任西厂理刑百户。”

小女娃拱手:“在下平哚哚。拟任西厂女档头。”

尤敬武手下的一名试百户骂道:“你们蒙谁呢?西厂早在成化十三年就被撤销了。再有,当年西厂官职照东厂设置。哪里有女人当档头的?”

尤敬武却喝斥他道:“不得无礼!”

尤敬武听义父常风说过,不久之后刘瑾便会重开西厂。

这条机密消息,下面的试百户自然是不晓得的。

尤敬武朝着阚一刀一拱手:“老人家,俗话说的好,说话为空,落毛为踪。您自称是皇上的人,可有凭证?”

阚一刀拿出了一封黄封密旨:“有皇上密旨在此。尤爷请看。”

尤敬武打开了所谓“密旨”。

密旨上写了短短一行字“阚一刀和平哚哚是我的人。”

署名“锦堂老人”。

尤敬武一愣!货真价实的皇上密旨啊!

“锦堂老人”的真实身份,天下只有三人知晓。

今年盛夏,正德帝晚来无事,请“姨父”常风喝酒,对他面授机宜,搜集文官不法情事以备明年清洗朝堂。

正事儿谈完,正德帝也喝高了。

他一时兴起,竟对常风说:“姨父,给朕在锦衣卫谋个职位吧!”

正德帝一生最爱玩角色扮演。除了扮锦衣卫,还扮什么“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自然这些都是后话。

皇上下旨了,常风哪里敢不办?

常风小心翼翼的建议:“天子担任锦衣卫不和礼法,内阁的先生们恐怕有异议。不如皇上您取个化名”

正德帝想了想,道:“朕听说锦衣卫中的暗桩皆有代号。朕看,朕就代号锦堂老人吧!”

(注:“代号”一词,出处为唐人张鷟《朝野佥载》卷五。并不是现代词汇,半瓶子考据癖就不要章评挑刺儿了啊。)

锦堂老人,一个颇有深意的代号。

锦衣卫指挥使的权力巅峰是纪纲。老纪权倾朝野时,甚至敢当着永乐帝的面儿搞改良版的“指鹿为马”(纪纲射柳)。

纪纲时期,锦衣卫指挥使别称“大锦堂”。

正德帝给自己取这么个代号,是在提醒常风“锦衣卫是朕的锦衣卫。朕才是锦衣卫真正的主人,你不是。”

于是乎,北镇抚司下多了一位代号“锦堂老人”的缇骑。

此事,常风只对兼任北镇抚使的尤敬武一人说过。

尤敬武将密旨双手奉还阚一刀:“果然是未来西厂的阚百户。失敬失敬。”

阚一刀笑道:“尤爷。楼上住着的那位王知县,恐怕也不是个善茬儿!”

尤敬武问:“何以见得?”

阚一刀道:“我们夫妻跟他看似是前后脚进的客栈。其实我们早到一些。只是没进客栈,而是在客栈周围转了一圈,查看客栈外有没有埋伏人马。”

“我俩撞见,他跟三个随从下马后是并肩而行。越是底层衙门规矩越大。县衙随从怎么敢跟县尊大人并肩而行?”

尤敬武一声大喝:“来啊。上楼,缉拿王奕!通铺里的弟兄,拿下王奕的三个随从!”

一众弟兄分头行动。

片刻后,尤敬武听到王奕的房间发出一声铳响“嘭!”

不多时,力士们押着王奕下楼,来到大厅。

通铺内王奕的三个“随从”也束手就擒。

一名力士手里捧着一柄古怪的手铳,递给了尤敬武:“尤爷,从这小子手里缴的。打伤了咱们一个弟兄。”

只见这手铳极为短小,可以藏在袖中。寻常手铳起码有一尺两寸长。这一柄却只有四寸。

更奇怪的是,大明的长铳、短手铳都是火绳击发。这一柄却没有火绳,只在挂火绳的机头位置,镶嵌了一颗石头。

尤敬武问:“王知县,这是何物啊?”

王奕笑答:“此乃西洋最新式的手铳。名曰簧轮铳,用的是燧石击发。是西洋一个叫大粪骑的奇人造出的。花了我主人整整两千两银子呢!”

尤敬武皱眉:“哦?此等稀罕物,你是跟谁买的?”

王奕的回答让尤敬武震惊:“我从西洋佛朗机国蛮奴爱耳一世派来大明的特使屁来屎手里买的。”

尤敬武不知道,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派出外交特使皮莱斯,在葡萄牙船长费尔南率领的八艘军舰保护下,已在东南登陆。

皮莱斯来明的目的,是与大明商谈通商事宜。

尤敬武脱口而出:“倭寇?想不到谋杀案又牵出了通倭案。案中案啊!”

在明代,倭寇这个词包含的范围甚广,倭国真倭、汉家假倭、佛朗机海盗,皆包含在“倭寇”范畴内。

尤敬武手里那支手铳,的确是西洋最新产物。是达芬奇大师发明的。

尤敬武道:“看来你不是什么莱州府掖县知县。说,你叫什么名字?谁派你来北藏驿的?目的是什么?”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