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60章 去河间府躲清闲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翌日早朝过后。魏彬坐着官轿来到了锦衣卫。

常风在大堂迎接。

魏彬笑道:“恭喜常帅爷,贺喜常帅爷。您老树逢春啦!”

常风一愣:“老树逢春?魏公公,你也是来给我跑媒拉纤的?”

魏彬解释:“错啦,不是我跑媒拉纤儿,而是皇上做媒。传皇上口谕!将宛平县乡绅高莹亮之女高碧云赐予常风为妾。”

常风第一反应是:皇上对我不放心,要在我身边安钉子。

人老精,鬼老灵。正德帝的心思被常风琢磨的透透的。

常风叩首谢了恩。魏彬又道:“如花似玉的碧云姑娘已经送到您府上了。您还不赶快回家看看?”

常风却道:“还是公务要紧。纳妾又不是娶妻。等下了差再回府就是。”

魏彬笑道:“常帅爷真是公忠体国啊!我是靠着您才有的今日。您纳妾,我总要表示表示。”

常风劝告魏彬:“你刚刚做了司礼监的秉笔,切勿学官场老油子送银子、收银子那一套。你的‘表示’我是不会收的。我不能害伱啊。”

魏彬却道:“常帅爷误会了。我在您的引荐下入宫也有小二十年了。许多事我看得清楚了。”

“多少权臣高宦,都倒在了一个‘钱’字上。他们糊涂啊!跟权力相比,钱算个屁!”

“我这人您是了解的。我的确贪,但贪的是权。对钱财不感兴趣。说句自夸的话,我也算得上是两袖清风了。”

“我是没银子送您的。我送您的是一件宝物!”

常风问:“哦?什么宝物?”

魏彬从袖中拿出了一个药葫芦:“这是豹房内事司珍藏的金枪不倒丸。号称‘一服变霸王,虞姬哭讨饶’。是江彬搜罗来献给皇上的。”

常风倒吸一口凉气:“嘶!御用之物,我怎么敢僭用?”

魏彬笑道:“常帅爷放心。这药虽神奇,但并不稀罕。豹房里存了五六百葫芦呢!皇上就算吃到一百岁也吃不完。”

“啊对了,切记不要贪多。一夜服一粒即可。”

常风搓了搓手。还别说,他有着四十六岁男人普遍的难言之隐。

常风道:“既是你的一番好意.我若拒绝,岂不是对不住咱俩二十多年的情分?那我就不客气啦!”

魏彬将药葫芦塞进了常风袖中,随后一拱手:“旨意传完了,礼我也送了。常帅爷,告辞!”

送走魏彬后,锦衣卫中千户以上在大堂聚齐议事。

江彬兼了锦衣卫指挥左同知、北镇抚使,故亦在议事之列。

江彬从袖中拿出一份长长的名单:“这是南京各留守衙门这几年因与刘瑾不睦,被革职的官员名单。一共有八十六位。”

“常帅爷久掌官员密档,对这些官员的底细一清二楚。皇上让您甄别下,名单中被革的官员,是否有谎称不睦刘瑾遭革的滥竽充数。”

常风道:“这得跟锦衣卫内的官员密档一一核对。咱们去档房办这件差事吧。”

常风花了一上晌的功夫,将八十六名留都官员一一甄别。其中八十人的确是因得罪刘瑾被革职的。另外有六人则是无中生有。被革的原因是为官庸蠹。

常风在名单上一一作了标记。随后将名单交给了江彬。

江彬道:“那我就按帅爷的标注呈奏皇上。八十名官员复任,其余六名依旧开革。”

常风微微颔首:“好。”

八十名复任的官员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南京大理寺正七品评事,名叫胡富。

胡富并不起眼,只是个七品芝麻官而已。且他并非什么青年才俊,已经五十七岁了。

按理说这个年龄,这个品级。他的官已经当到头了。

任谁也不会想到,十一年后他会升至南京户部尚书,病逝于任上。

胡富出身于江南望族——安徽绩溪龙川胡氏。他有个本家侄孙,名叫胡尚仁,是绩溪有名的积善儒绅。

胡尚仁的夫人今年刚给他生了一个男娃。是为胡富的曾侄孙。这个男娃名叫——胡宗宪

且说常风在锦衣卫处理了一天公务,回到了家。

碧云虽是正德帝钦赐给常风的小妾。但纳妾不是娶妻,常风不准备摆酒大办。

晚上让碧云给他和刘笑嫣敬个茶,再行了房也便罢了。

一进门,刘笑嫣便将碧云引荐给了常风:“老爷,这位就是碧云。这姑娘钟灵毓秀,知书达理。不愧是皇上赐给你的人。”

常风一看碧云,老脸微微一热。

哪有四十六岁的老男人不喜欢年方二八小姑娘的道理?

常风摸了下袍袖,确定没把魏彬送他的金枪不倒丸落在锦衣卫那边。

他心道:这碧云是皇上明着安插在我身边的耳目。我不能对她动真情。不过.该狠狠睡还是要狠狠睡。省得皇上起疑。

碧云朝着常风行了个万福礼:“贱妾碧云,给老爷问安。”

常风坐到了椅子上:“你进了常府,今后要敬着夫人和你九姐。”

碧云道:“贱妾牢记老爷教诲。”

常风又道:“敬茶吧。”

刘笑嫣这个正妻夫人坐到了常风身边。

常风却道:“慢着。九儿,你也搬把椅子坐过来,一同受碧云的茶。”

这是正妻才有的待遇。九夫人进常家二十六年,跟常风、刘笑嫣经历了无数风雨。常风早就不拿她当妾了。

九夫人连忙道:“我也是妾。妾敬妾茶不合规矩啊。”

常风却道:“你有这个资格。搬椅子过来坐吧。”

三人坐定。

碧云给三人一一奉茶:“老爷,喝茶。夫人,喝茶。九姐姐,喝茶。”

常风喝了碧云的茶,纳妾仪式算是完成了。

一家人去饭厅用了晚饭。刘笑嫣趴到碧云耳边:“你先去卧房,沐浴更衣等老爷。”

碧云很是乖巧:“是,夫人。”说罢便离开了饭厅。

常风叮嘱刘笑嫣和九夫人:“皇上为何赐我碧云,你们两个应该心中有数。家里的小事不要瞒她。大事一概不得让她知晓。”

刘笑嫣道:“这还用你说。你啊,就别得了便宜卖乖。赶紧去卧房。人生四大喜,洞房花烛夜是之一。”

常风道:“你们收拾收拾,明日我告假,咱们全家去河间探亲,看望破奴去。”

九夫人问:“怎么突然要去河间?”

常风道:“皇上赐婚。京里那些不着四六的官儿,不得一股脑来咱家贺喜、送贺银。我不喜欢这份虚热闹。”

“明日早朝我便告假。咱们去河间躲几日清闲。”

吃罢了晚饭,常风来到了卧房。

碧云已经洗得滑不溜丢,换上了纱衣。

常风突然想起还没吃金枪不倒丸呢。他吩咐碧云:“去给我倒杯茶来。”

趁着碧云转身倒茶的功夫,常风将一粒金枪不倒丸丢进了嘴里。

碧云端茶:“老爷请用。”

常风喝了一口茶,将药丸送了下去:“碧云,你风华正茂。配我这个四十六岁的老男人,着实委屈你了。”

碧云道:“老爷这么说可是嫌我?您是两朝功勋老臣,男儿中的英杰。能伺候老爷,是碧云三生修来的福分。”

正德帝的耳目,自然伶俐得很,能说会道。

常风突然感觉身体出现了异样。魏彬送的礼.果然靠谱的很!

常风拍了拍身边的褥子,道:“碧云,过来,做。”

一夜无话。

翌日清晨,常风误了早朝。好在管着早朝点名的御史是李东阳的学生,替他遮掩了过去。

他一直睡到了日上三竿才起身。醒后无精打采,浑身酸痛。跟挖了一宿菜窖似的。

常风走出了卧房。

刘笑嫣走了过来,掩嘴轻笑:“你够给皇上面子的啊。眼圈都黑了。昨晚辛苦你了。”

常风扶了扶腰,压低声音道:“啊,我也是为了应付皇上。说不准过几个时辰,皇上就晓得我昨夜几回了。”

“我头晕眼花,你去帮我写个告假的文书,派人送给卫里钱宁。另外让下人备马车,咱们去河间。”

刘笑嫣道:“咱们怕是不能从正门出去了。你睡过了。门口已经被来贺喜的官员们堵得水泄不通。”

常风扳倒刘瑾,掌了锦衣卫。外朝有个当首辅的亲家。内朝的司礼监掌印是他至交。四个秉笔里有三个都是他提携过的人。更别提,皇上私下称他为“姨夫”。另外夏皇后是常风的义女这事,在京中已是公开的秘密。

京中那些没骨头的官员,哪个不想巴结常帅爷?

常风道:“让下人把马车赶到后门。咱们从后门走。”

刘笑嫣苦笑一声:“明明是自己家,却弄得跟做贼一样。”

两个时辰后,豹房。

江彬来到正德帝面前:“禀父皇,常风告了假,去河间探亲了。”

正德帝眉头轻挑:“哦?他怎么想起去河间了?”

江彬答:“父皇赐了他一位小妾。他怕去给他贺喜,送贺礼的京官太多,过度张扬。这才跑到河间躲清静。”

正德帝笑道:“朝中很多人都是得志便猖狂。唯独朕的这位姨夫懂得低调处事,夹着尾巴做人。”

“呵,他这官儿算是当明白了。”

江彬道:“父皇说的是。要论忠心,常风是一等一的。”

江彬还算厚道,一直在正德帝面前说常风的好话。

正德帝笑道:“常风对朕忠心朕自然晓得。呵,要论滑头,常风亦是一等一的。身为君主,总要防着权势太盛的臣下。需知,当年刘瑾对朕也很忠心!”

“罢了,不说常风了。如今朕最在意的不是常风,而是备战鞑靼之事。”

此刻江彬尽显谗臣本色。他建议道:“禀皇上。十二团营在京郊。皇上不能时时过去检阅、演兵。”

“臣建议皇上,每三日轮调千名团营兵,至西苑演兵。”

江彬够出格的,竟撺掇正德帝将大明皇宫变成演兵场。

正德帝一拍大腿答应了:“你的建议很好!自明日起,隔三日轮调千名团营兵入西苑演兵。”

“对外就说,朕以团营兵取代大汉将军,负责西苑卫戍。”

江彬学着常风的腔调,高呼一声:“皇上,圣明啊!”

且说常风一家人坐着马车,来到了河间府。

河间府衙的东院乃是知府所住。西院则属于府同知常破奴。

一名姓高的推官在西院内迎接常风一家。

高推官道:“下官河间府推官高泽端,拜见常都督。”

常风笑道:“快快免礼。”

高推官道:“常同知跟府尊去了城外视察春耕。晚间才能回来。他让下官接待都督您。”

高推官跟常风不熟,故称官讳“都督”,而非称呼“帅爷”。

常风笑道:“忙点好啊。忙说明他勤于本职。”

高推官已经命人收拾好了几间卧房,将常风一家安顿了下来。

高推官忙前忙后。常风总要请他喝杯茶。

二人在后衙客厅内对坐喝茶。

常风笑道:“这是我带来的西湖龙井。你尝尝。”

高推官是常破奴的直属下级。对儿子的这位下级,常风显得和蔼可亲。哪里像恶名满大明的“常屠夫”,分明是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辈。

高推官喝了口茶,夸赞道:“好茶。”

常风问高推官:“你是何出身?”

府衙推官品秩为正七品,负责刑狱。要论起来,他和常风还算同行呢。

高推官答:“下官不成器。是弘治十五年的三甲第一百八十五名同进士出身。”

常风笑道:“要这么说,你还算我在科场里的前辈呢。弘治十五年的会试我亦参加了。名落孙山。”

高推官道:“下官才疏学浅,也是侥幸得中。”

常风随口问:“河间府的刑狱如何?”

高推官答:“常同知来河间之前,刑狱之事很不好办。河间有四家大豪绅。在京里各自有各自的靠山。”

“这四大豪绅家的人平日里嚣张跋扈惯了。总爱在城中惹是生非。”

“案子一旦牵扯到他们身上,府衙这边只能不了了之。”

“常同知来了之后,专拿豪族开刀,以正刑狱清积案。他不怕豪族在京内的靠山。”

“人人皆知,常同知是皇上幼年时的伴读郎。豪族们所谓的靠山,跟常同知一比简直就是丸子辈的。”

“河间百姓都说,常同知来河间后,只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他娘是公平。常同知来了,青天就有啦!”

常风笑道:“他算是狐假虎威。你说的那些豪族和他们的靠山怕的不是破奴,而是我。”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