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63章 正德十二年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开启第二十二卷《战应州》)

正德十二年,四月二十六,立夏日。

京师北城的一座偌大府邸。

府邸大门上挂着一方御笔亲题的烫金匾额“锦安侯府”。

这座府邸属于锦安侯常风。

两年前,常风的堂弟常卿礼病故。常卿礼没有子嗣。常氏家族的成员们开家庙一番商议,决定阖族上书正德帝,推举常风承袭锦安侯。

常氏族人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谁当锦安侯谁就是常氏的大族长。

若大族长是有权有势的常屠夫,整个家族便有了一顶大伞。俗话说的好,大树底下好乘凉嘛。

于是常氏族人联名上书正德帝,请求让常风袭爵。

正德帝认为常风自成化十九年进入锦衣卫担任力士起,已经为朱明皇族效力了整整三十五年,劳苦功高。也该做个名副其实的勋贵。

再加上是常氏族人主动请求的,正德帝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于是乎,常风得袭锦安侯。刘笑嫣成了锦安侯夫人,常破奴成了锦安侯世子。常青云成了锦安侯世孙。

这六年,正德帝对常家可谓是极尽恩荣。连身为常风妾室的九夫人都被授了二品诰命。碧云授三品诰命。

常破奴在正德九年升为保定知府,正德十一年升北直隶按察使。不及一年,户部右侍郎出缺。常破奴又被提拔进京,署理户部右侍郎。

没办法,常破奴被正德帝提拔的太快。正德帝也只能在他的右侍郎官衔前面加上“署理”二字,省得言官们聒噪。

常破奴在户部只管一件事——为正德帝筹措军费。

正德帝谋划北征已经谋划了多年。如今京营、边军已经焕然一新。明军实力恢复到了土木堡大败之前的水平。

此时的正德帝有充足的本钱效仿太宗,御驾亲征,驰骋草原。

常风的亲家李东阳,去年七月病故于湖广茶陵老家。正德帝追赠其太师衔,谥号文正。

自唐之后,死后得赐谥“文正”乃是历朝文官的至高追求。

太祖开国以来,李东阳是得谥“文正”的第一人。(注:方孝孺是南明小朝廷追谥)

李东阳是正德七年致仕回乡的。在生命的最后五年,他是在骂声中度过的残生。朝廷的大部分文官以及整个江南仕林,都说他是屈从于权宦刘瑾的“软骨头前首辅”。李东阳很是痛苦。

他一生为官清廉。比刘健、谢迁不知道清到哪里去了。导致回乡后一贫如洗。

常风作为亲家,多次派人去给他送养老银子。都被他谢绝。

人总是要吃饭的。何况李东阳还有一大家子要养?

李东阳被逼无奈,只得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长——卖字画为生。且他的字画,向来不署自己的名字。都是编造一些谁也没听过的署名,将字画放到集市上售卖

李东阳配得上“文正”二字。

常风的至交王守仁已远调江西。兵部尚书王琼对王守仁十分赏识,在王琼的极力推荐下,正德帝被拔擢为南赣巡抚,领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衔。

大明的巡抚,分为十五个大巡抚,八个小巡抚。

所谓“大巡抚”,即十三省及两直巡抚。

八个小巡抚则包括南赣、延绥、宣府等地巡抚。

南赣巡抚虽是小巡抚,但王守仁终于成为了开衙建府的地方封疆,得以施展他的才华、抱负。

朝廷官员,最怕的就是当南赣巡抚。因为南赣最大的特产是——土匪。

南赣物不丰,产不盈。在明代一直属于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存在。

朝廷官员躲这个缺还来不及。王守仁却欣然前往。

刚到任,王守仁就发现南赣简直就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滴境界。大小十几股几万人的土匪在当地共襄盛举。

匪首谢志山占横水、左溪、桐冈;匪首池仲容占浰头;匪首高快马占乐昌;匪首袭福全占郴州、匪首陈曰能占大庾.

整个南赣,几乎是官府控制一半儿地区,土匪控制另一半的状况。

上任南赣巡抚文森,就是因为控制不了局面,才告病请辞,卷铺盖卷麻溜滚蛋的。

且自古官匪一家。官府当中,有无数土匪的耳目。

王守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支离破碎,野火燎原的南赣。

对于庸官来说,南赣是祸地。对于王守仁来说,南赣是他施展才华的舞台!

他在正德十一年夏天到任后,先花了半年清除土匪在官府中的耳目。同时他在三万南赣卫所军中,精选出了三千青壮,屯兵于周围全是大股土匪的上杭县。

土匪眼里容不下沙子。何况南赣巡抚亲率的三千颗钉子!众匪首歃血为盟,共赴上杭,“剿灭”官军。

没错,别的地方是官军剿匪。南赣是匪剿官军。

敌众我寡,王守仁佯装撤退,随后杀了个回马枪。这回马枪力度有点大——“连破四十寨,斩、俘盗匪七千余”。

王守仁的南赣剿匪之旅首战告捷。

大捷的文书报到京城,正德帝龙颜大悦!御笔亲书,勉励王守仁再接再厉,荡平南赣匪患。

王守仁却拿上了堂——皇上啊!南赣巡抚权力太小,无法调动更多驻军。臣无能为力。

王守仁的胆子的确不小。刘瑾得势时敢痛骂刘瑾。现在又敢跟皇帝讨价还价。

正德帝不仅不怒,反而大喜。就怕你不敢跟朕要权!别的地方的巡抚跟朕要权,是心怀叵测,图谋不轨。南赣巡抚跟朕要权,是有担当,敢作为!朕给你!

正德帝破格授王守仁这个“小巡抚”王命旗牌,整个江西的驻军皆归他调遣。

王守仁有了更大的兵权后如虎添翼!

二月,王守仁进兵大庾,破三十七匪寨,斩、俘四千六百;三月克左溪、横水,破八十四匪寨,斩、俘六千。随后发兵赣州,斩、俘两千。

其余土匪四散而逃,如鸟兽散。

王守仁又贴出安抚告示,凡曾落匪者,至官府自愿登记上册,官府既往不咎。否则事后查出,一律斩首。

一时间两万多土匪争相去官府自首。

王守仁只对诚信之人诚信,不对土匪诚信!既往不咎?呵,信你们就输了。

他让自首的两万多人自相检举。凡有人命在手者,一律杀无赦。匪寨大小头目,亦杀无赦。

王守仁在江南读书人口中,是学富五车的“阳明先生”、“亚圣人”。在南赣土匪口中,则是“王剃头”。

就这样,困扰朝廷二十余年、花费军费无数,前后五任巡抚束手无策的南赣匪患,被王守仁仅用十个月时间彻底平定。

正德帝一看,哎呦,这王守仁行啊!南赣匪患被伱平定了,那闽西、粤东匪患也交给你了!

王守仁以“小巡抚”之身,得统江西、福建、广东三省卫所军。在闽西、粤东连战连捷。各路土匪望风而散。

你们当我王守仁是个书生,殊不知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明战神。

这个“神”可不是王守仁自封的。南方官员、百姓,皆称王守仁为“神仙巡抚”。

匪剿完了,还要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防止匪患死灰复燃。

王守仁在江西客家人中恢复了秦汉保伍制度。在各地建立“父老兵”、“子弟兵”,即后世所说民兵是也。

随后王守仁开始兴办学堂,兴教化。推行《十家碑法》、《南赣乡约》。南赣好勇斗狠的风气得以改变。整个南赣焕然一新。

接下来是鼓励垦荒。“垦荒新田尽归垦民”。老百姓有了饭吃,自然不会再闹事。这才是杜绝匪患的根本所在——这是他被贬龙场期间,与苗人的交往中悟出的道理。

所谓的圣人,应不仅创建学说,流传千年。更应能将理论付诸实践,且行之有效。

从这个标准上说,华夏的圣人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王守仁。孔孟尚为之逊色,至于号称亚圣的朱熹以及二程,跟王守仁一比撑死就是沽名钓誉、束缚人性的伪君子、腐儒罢了。

按理说,王守仁在南赣立了这么大的功。不说像王越那样文官封伯吧,至少该从领佥都御史衔晋为领兵部侍郎衔。

但正德帝对王守仁的功绩,只做了邸报上的口头嘉奖。

这或许是年轻气盛的正德帝嫉妒心作祟。大明战神只能有一位,是朕!而非你王守仁。

常风的生死兄弟徐光祚,这几年似乎是中山王血脉觉醒,也可能是年纪大了玩不动了。他不再泡青楼、赏瘦马、玩婆姨。而是成年累月的待在京营之中,操演兵士,习练骑射。

正德帝对他大为赏识。要不是从徐妙云的亲戚关系上算,徐光祚是正德帝的表爷辈。正德帝都想收他当个五十多岁、两百多斤的大胖干儿了。

常风的妹妹常恬已经三十八岁。当年那个人见人爱的水灵女娃,已成了肥胖臃肿的妇人。她依旧是张太后、夏皇后的座上宾。

常风的妹夫黄元在光禄寺当正四品少卿。是个管厨子的官儿。常恬经常去光禄寺的厨房打秋风。怪不得会胖成那样。

常风的义子尤敬武不愧是尤天爵的血脉。相比于在锦衣卫办秘密差事,他更善于领兵。如今已升了都司。掌奋武、显武两个营三万兵马。

锦安侯府西跨院,静心堂。

静心堂位于整个侯府最为幽静的地方。是常风给十三岁的孙子常青云读书上进用的。

十三岁的常青云,跟后世巨著《红楼梦》贾宝玉出场的年龄差不多。

贾宝玉的那点风流,跟常青云一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常青云坐在书桌前,摇头晃脑的背诵着《尚书》。

十八岁的婢女春梅来给他倒茶。这春梅个子高挑,白皙可人。

常青云问:“夏月和秋桂呢?”

春梅答:“她俩一个中了暑,在卧房休息。一个出府回家探亲了。”

常青云喜上眉梢:“这么说,此刻静心堂里只有咱们俩人?”

春梅脸色微红:“小爷,你又要不正经了。”

常青云笑道:“嘿嘿,春梅姐姐。”说完拉住了春梅的手:“春梅姐姐,我难受得快死了。你帮帮我。求你了。”

春梅连忙抽手:“光天化日的。要让侯爷、夫人、九姨娘他们晓得了,不得打断我的腿?”

常青云涎笑着:“不会的。要打断也是打断我的腿。他们不舍得!我的腿要是断了,常家还怎么传宗接代啊!”

春梅轻笑:“又胡沁。腿断了跟传宗接代有什么关系?”

常青云道:“那要看打断第几条腿了。春梅姐姐,咱们去那边小榻上躺一会儿罢。”

春梅故意急常青云:“我不。万一有人来静心堂。见你对我猴手猴脚的,我还怎么有脸见人啊!还是夜里,我去侍候你宽衣安寝的时候.”

常青云道:“我一刻也等不了了!春梅姐姐,活菩萨,求你了!”

春梅拗不过常青云。再说了,万一怀了侯爵世孙的孩子,她这个侍女岂不野雉飞上了枝头变凤凰?以后最少也能当个侯府姨娘。

二人正如胶似漆,要行那荏席之娱呢。

刘笑嫣来给好大孙送燕窝汤。她今年已经五十二岁了,头发白了一半儿。

一进书房,她便看见自己的好大孙正跟春梅在榻上腻歪。

春梅见到她,惊呼一声:“啊!”

随后春梅几乎是滚落榻下,跪倒在刘笑嫣面前:“夫人,奴婢该死,奴婢知错了。”

刘笑嫣没有责怪她:“这种事儿,要怪就要怪男人。怪不到你头上。你先下去吧。”

春梅落荒而逃。

常青云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尴尬的都要脚抠四合院了。

刘笑嫣叹了声:“唉,真不知道你是怎么生的。你爹十三的时候,天天拿个弹弓去咱家旧府后花园池塘里打养的那只肥王八。他哪里懂那种事儿?”

“你倒好。身边三个婢女,光是我晓得的就睡了俩!”

常青云披上衣服,跪在刘笑嫣面前:“祖母,青云知错了。”

刘笑嫣道:“赶明儿个我去求太后。让她从宗室、勋贵家给你挑个厉害媳妇儿。也省得你整日跟婢女浑闹。”

“我看徐光祚家的二女儿灵儿就不错!她才十五,掼跤术已经得了大成,厉害的紧!”

常青云连忙道:“祖母,别。徐灵那母夜叉.自小就欺负我。她要是成了我的妻子,我这辈子都得当个耙耳朵了!”

刘笑嫣道:“罢了。让你的跟班小厮楠诚去库房,拿二两麝香。那猴崽子一准知道怎么用。”

“要是婢女生了孩子。以后长子不是嫡出,那还得了?”

“别跪着了,起来吃燕窝!你祖父这几日忙,一直在锦衣卫不着家。你就胡闹吧!”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