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69章 朕在钓鱼,鱼饵便是朕自己!

书名: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作者:咱叫刘可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6

半个月后,宣府镇内的一座威严府邸前。

府邸的大门上高悬一方匾额,大书“镇国公府”四个大字。

镇国公这个爵位,属于一个最近在大明炙手可热的人物——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军都督太师朱寿。

没错,正德帝到达宣府后,自己给自己下旨加封。又加了后军都督、太师两個头衔和镇国公爵位。

公爵府门口,常风、张永、首辅梁储,阁员毛纪、蒋冕跪倒在地,等待着正德帝的接见。

杨廷和并未一同来宣府。这些年劝皇帝回京的戏码他唱了太多次,他累了。这回干脆留在京城,主持朝廷日常政务。至于皇帝回不回京,老子不管了!由他去吧!

常风面露担忧的神色:“张公公,皇上这么大张旗鼓的来宣府胡闹。宣府作为拱卫京师的重镇,有不少鞑靼暗桩。”

“我怕此刻小王子已知晓了皇上在宣府。”

张永道:“得想法子把皇上劝回京城。万一小王子铤而走险.后果不堪设想。”

不多时,江彬走了出来:“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军都督太师镇国公,召见诸位。”

众人进得公爵府。

正德帝身穿公爵华服,坐在一张虎皮凳上啃着西瓜。

正值盛夏,天气热得很。常风他们在门口跪了许久,已是满头大汗,口干舌燥。

正德帝道:“诸位同僚,坐。宣府的沙地西瓜真甜啊!咱们一同品尝。”

正德帝COSPLAY玩上了瘾,竟称呼常风他们为“诸位同僚”。

老梁储一听这话,温文尔雅了一辈子的他火了:“皇上,请慎礼!这里只有君臣,没有同僚!”

“请皇上立即起銮驾回京!否则老臣等将在这国公府中跪谏到死!”

正德帝“噗嗤”笑出了声:“我说梁卿啊,你们文官就这么喜欢跪谏?从京城一直跪到宣府?”

“你搞清楚,我不是大明皇帝朱厚照,而是镇国公朱寿。咱们只是同僚,哪里有什么君臣?”

就在此时,正德帝的碎催,火者亚三走了进来。他跪地叩首:“禀镇国公,皇上赐您的一百五十名豹房美女已抵达宣府。”

这批美女,可能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由皇帝点的高端空降。

此言一出,常风等人面面相觑。

好家伙!连豹房美女都送到宣府来了。皇上这是要常驻宣府?!

正德帝笑道:“好,好!皇上待本国公真是恩重如山啊!”

梁储道:“皇上,您居于宣府,如何处理政务?”

正德帝微微一笑:“宣府之于正德朝,犹如北平之于迁都前的永乐朝。”

“永乐十九年之前,北平称‘行在’。太宗爷时常于行在处理政务。而仁宗爷作为监国太子留守应天。应天有六部,北平行在设‘行部’,协助太宗爷处理政务。”

“朕看,不如仿效太宗例。将宣府设为行在。另设‘行部’。内阁及六部各派员至宣府常驻,辅佐朕处理政务。”

正德帝的自称改回了“朕”。但老臣们丝毫没感到高兴。

梁储道:“难道皇上有迁都宣府之意嘛?”

正德帝笑嘻嘻的说:“看朕的心情。”

常风苦劝正德帝:“皇上。宣府乃是与鞑靼人交战的最前线!这里绝非当年的北平!”

“太宗爷之所以敢迁都北平,是因为在永乐十九年之前,他老人家数次御驾亲征,打得蒙人不敢越过长城。”

说到此,常风顿时察觉自己说错了话。

正德帝一挥手:“嘿!知朕者,常卿也。你是在建议朕效仿太宗,带领大军御驾亲征,北伐草原?”

常风连忙道:“臣万万没有那个意思!”

正德帝笑道:“可你刚才的话就是这个意思。”

情急之下,常风竟喊了一声:“土木堡之变的教训历历在目!”

正德帝不仅不怒,反而笑道:“朕不是英宗爷。张永也不是王振。你常风更不是马顺。至少在正德朝,大明不会出现第二次土木堡大败。”

常风苦劝正德帝:“请恕臣无礼。皇上您在宣府招摇过市。‘朱寿’便是当今皇上的事,已不算什么秘密!宣府不是没有鞑靼暗桩!”

“恐怕此时,小王子已知晓您人在宣府!他若举草原之力来攻打宣府可如何得了?”

正德帝道:“天子守国门乃是祖制!朕坐镇宣府乃是遵从祖制。”

在大明,祖制已经成为了皇帝和臣子的夜壶。有用的时候便被双方拿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没用的时候便被双方塞进床底下。

梁储道:“皇上真要一意孤行?老臣请辞!”

正德帝就俩字:“不允。”

毛纪、蒋冕亦拿辞官威胁。

正德帝还是俩字:“不允。”

常风是看着正德帝长大的。了解正德帝的脾性。这厮就是属驴的,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这位野驴皇帝有一个原则:凡是臣子不让朕干的事,朕偏要干。

常风心忖:若一味反对皇上巡幸宣府。皇上会铁了心把宣府当行在,恶心群臣。

不如退一步。等皇上的兴致消了,自然会返回京城。

想到此,常风道:“既然皇上要巡幸宣府。至少该调团营主力前来护驾!”

“另外,一旦锦衣卫获知鞑靼人有大规模南侵的迹象,请皇上立即返回京城!”

正德帝笑道:“好吧。就听常卿的,调团营主力到宣府!”

“张永,朕任命你为保驾副将军。”

转头正德帝又望向了一旁侍立的魏彬:“魏彬,朕任命你为保驾大将军。你们二人立即返回京师,调团营来主力保驾。”

按照资历,应该张永为正,魏彬为副。但正德帝反其道而行之。因为相比于有主见的张永,魏彬更顺从于他。

此时宣府有尤敬武的两个营。另外十个营尚在京郊。

宣府到京城只有三百里而已。只要军令一到,团营主力数日便可赶到。

正德帝下了这道旨意,常风长舒了一口气。他心中有数,皇上这些年可不光在胡闹。他一门心思扑在练兵上。十二团营的战力与弘治朝相比已有了质的飞跃。

只要精锐团营全部来了宣府,正德帝便出不了岔子。

然而,常风没高兴多久,正德帝立即补充道:“魏彬,朕给伱三个圣旨军令锦囊。你们回到京城时,打开第一个锦囊。”

“带兵到达宣府城门时,打开第二个锦囊。”

“到了朕与你约定的日期,打开第三个锦囊。”

《三国志通俗演义》已经在大明流传甚广。正德帝这是在学诸葛亮。

常风心里“咯噔”一下:调兵来宣府护驾哪有那么复杂?一道军令三四天大军便至。要什么锦囊?

但常风又怕正德帝变卦。不好提出异议。

常风哪里能想到,正德帝在下一盘大棋!这三个锦囊是重要的三步。

正德帝的这盘大棋是这样滴。

朕想御驾亲征,文官的阻力太大。那好,朕来一招诱敌深入。诱使小王子率鞑靼主力南下决战。

可是,小王子这条大鱼不好钓啊。得有一枚足够大的鱼饵。

那朕便以身犯险,做这枚小王子无法抵挡诱惑的大鱼饵!

至于钓场呵,并不在宣府,而在大同!

朕会牵着小王子的鼻子,一步步将他牵到大同去!

这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计划。正德帝以身做饵,他的勇气不亚于当年的太宗爷!

正德帝绝对不是史书中被文官摸黑的“一无是处的荒唐皇帝”。其军事才能与王恕、马文升、王越难分伯仲。

至于仇钺,更不能与正德帝相比。仇钺撑死是猛将之才。正德帝却是掌控全局的帅才。

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梁储等人也只能跟正德帝妥协。

三位阁老决定留在宣府。与皇帝同生共死。

正德帝欣然应允。他虽烦这三个老家伙。但他并不忍心让这三个老家伙跟着受鞍马劳顿的兵戈之苦。横竖他预定的战场不在宣府,而在大同。三个老家伙愿意呆在宣府就待着吧。

常风突然提出了一个请求:“禀皇上,常青云已与定国公家的二小姐订了亲。请皇上下一道旨,命常青云返回京城完婚。”

常风的提出请求的原因是:就算把团营兵全调到宣府,宣府还是有风险。我陪皇上您在这儿冒险就罢了,至少把我孙子放回京城。

他觉得这点面子正德帝还是要给的。

正德帝却一挥大手:“绝对不成!常青云如今是镇国公朱寿的马弁!哪有主帅身处险地,马弁跑回老家完婚的道理?”

常风嘴上没再说什么。心里却是一顿妈卖批:皇上,您还知道宣府是险地啊?!你要找死,干嘛非拉上常家嫡孙?

君臣之间达成了妥协。常风在宣府住了下来。魏彬、张永则快马赶回京城。

三天后,京郊,十二团营。

张永一勒马缰:“可算赶到了。小魏子,咱们这就调兵北上。”

魏彬却道:“张公公稍安勿躁。容我打开皇上给的锦囊。”

其实魏彬也不知道锦囊中的内容。

他打开锦囊后朗声念道:“上谕。着魏彬、张永打开锦囊半个月后再带兵开拔,赶往宣府。若提前一日开拔,军法无情,杀无赦!钦此!”

听到这道圣旨,张永目瞪口呆!

皇上几个意思?调兵护驾刻不容缓,他却让等半个月再开拔?

张永道:“小魏子。这道圣旨咱们不能遵。团营早一刻赶到宣府,皇上的危险就少一分。”

魏彬却道:“张公公,您是前辈。但这回我不能听您的!自古军令如山倒!何况是天子发出的军令!”

“我是此番保驾的大将军。我会严格执行皇上的军令!”

张永色变:“魏彬,你真把自己当盘菜了?你领过几次兵,打过几仗啊?!兵,我今日是调定了!”

“我倒要看看你拦不拦得住我!”

跟张永的资历相比,魏彬就是个丸子辈儿的。

从怀恩做内相时,张永就掌御马监了。那时候魏彬还在山东河道衙门的床榻上给监管太监郭奇驴扮小媳妇儿呢。

张永如果抗命,硬要调十个营立即北上。各营的都司、指挥使一准会听他的,不会听魏彬的。

要知道,十二团营几乎全部将领都是张永的老部下。

就在此时,钱宁骑着马,慢慢悠悠出得营门,来到了张永面前。

张永疑惑:“你怎么在这儿?”

钱宁笑道:“张公公,皇上料定你会抗命。所以命我为保驾监军。十二团营指挥佥事以上将领,全被我请到锦衣卫诏狱了!”

“待到半个月后,锦衣卫自会放人。”

张永目瞪口呆:“什么?钱宁,你疯了吧?你抓了十二团营的全部将领?”

钱宁笑道:“张公公,我没疯。我只是在执行皇上的圣旨罢了。且我没抓十二团营的将领们。只是将他们请到了诏狱乐一乐。”

“他们住在诏狱期间,每日饮食都由松鹤楼送菜。每夜都有两名怡红楼的小娘们陪着睡觉。享受着呢!”

将领都被钱宁“请”到了诏狱。开拔之事已是不可能!

张永质问钱宁:“皇上到底是什么心思?为何要这样?”

钱宁笑道:“天子的心思,我们做家奴的岂敢揣度?总之一切遵旨便是!”

张永沉思良久。他是领兵打仗的行家里手。略加琢磨便看出了门道。

张永问魏彬:“皇上.是不是在钓一条大鱼?怕团营主力去了宣府把大鱼吓跑?”

魏彬苦笑一声:“张公公,您就别问我了。我什么都不知道。”

钱宁笑道:“委屈张公公、魏公公,随我去诏狱。这是圣旨。放心,我是请你们去诏狱消遣消遣,而非关押。”

“我还准备了四个怡红楼的小妖精伺候你们二位呢!过过干瘾想必也是极好的!”

张永骂道:“钱宁,你就跟着皇上胡闹吧!胡闹出大事你就高兴了!”

钱宁一耸肩,给张永透了个信儿:“谁说皇上是在胡闹?皇上是在建万世之功!”

张永伸出了五个手指。

钱宁问:“什么意思?”

张永怒道:“你都说了让我去诏狱过干瘾。两个怎么够?我要五个!”

钱宁笑道:“得嘞!下官恭迎督公去诏狱过干瘾!”

正德帝在宣府招摇过市,这消息不久便被鞑靼暗桩得知。暗桩将消息传递到了草原。同时暗桩还上禀了宣府的兵力。

小王子这条大鱼果然上钩了!

小王子几乎集合了鞑靼部的全部十四万铁骑,开拔南下,目标直指宣府。

他打算重现瓦剌也先太师的壮举,活捉正德帝。一场大战即将上演。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