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27章 贵妃染病

书名: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2

李治策马奔驰在飞龙院草场之上。

他胯下的这匹马是裴行俭进献的,名约狮子骢,体态修长,脖颈粗壮,而且颇通灵性。

李治只需松一松大腿力度,它就立刻放慢速度,反之亦然。

因寒风刺骨,李治没有骑太快。

绕着草场跑了一圈后,出了些汗,在更衣室换了身衣服,迈步在禁苑缓步闲逛。

内领府已经确认消息,大食国果然入侵吐蕃,而且他们的准备比想象中的充分,一共集结了十万军队。

大食人强制从大勃律国、小勃律国等属国中抽调了五万人,当做先锋,被钦陵击败的就是这支先锋军。

然而大食人还有五万骑兵主力,其中一部分,正是归附他们的突厥五咄陆部。

大食人横插一脚,对李治来说,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好的一面是,大食人也配合进攻,吐蕃被消灭的可能性又提高了几分,可以消去李治心头之患,

坏消息是,自己布置一年多的计划,也会受到影响。

大食人进攻的路线就在苏定方北面,倘若他们真的攻入吐蕃腹地,很可能与苏定方布撞着,奇袭计划便泡汤了。

眼下吐蕃已将主力分成两部分。

禄东赞率领的一支主力,收拾完苏毗茹之后,已经在逻些城外围,布置好一个防御圈,抵挡唐军和六诏的进攻。

禄东赞亲自坐镇那曲城,抵御唐羌联军的进攻。

吐蕃人守城意志顽强,薛仁贵领军攻了三天后,没能攻破城池,索性驻扎城外,不再进攻。

六诏联军也被禄东赞的长子悉若挡在尼池城外,局面暂时陷入了僵持阶段。

另一方面,钦陵则率领另一支吐蕃主力,在逻些城北面驻防,防守着大食人的进攻。

那边消息比较滞后,暂时也不知钦陵是否与大食主力打起来了。

眼下这种局面,李治也必须做出一个抉择。

要么按照原计划,让薛仁贵继续牵制,以苏定方的奇袭部队为核心。

要么改变计划,让薛仁贵不必留手,放开手脚去打,争取击破禄东赞的守军部队。

李治已经向程务挺传达一项命令,让他去联系一下苏定方。

等了解苏定方部的情况后,他再做出最后的决定。

无论如何,眼下不能着急,需要等待情况的变化。

这次进攻吐蕃,李治充分利用了小弟的力量。

薛仁贵的主力唐军只有三万人,吐谷浑三万,东女、党项、白兰羌各一万,再算上其他小部落,加起来才有十几万人。

陇右道和剑南道只需要负责三万唐军的补给,后勤压力并不算太大,这场持久战可以打下去。

想到此处,李治心中透亮,迈着步子朝后宫返回。

回到甘露殿后,只见寝殿外站着三个人,是李孝、李勇和李廉,三人脑袋上都顶着一个鞠球。

这仨小子趁李治出巡时,竟然天天上学迟到,课业也不做了,李治便决定狠狠惩治一下他们。

三人喜欢玩蹴鞠,李治便让他们三个月不准踢球,每次上蹴鞠学时,就顶着蹴鞠,在甘露殿罚站。

今天正好是他们最后一次罚站,三人都一脸可怜兮兮的望着李治。

李治走上前去,沉声道:“二郎,你身为兄长,以后应该做好榜样,教两个弟弟学好,而不是被他们带坏!”

李孝低声道:“孩儿记住了。”

李治又道:“三郎,你不是一直都很尊敬薛仁贵吗?朕的命令他都会很好的执行,你又是怎么做的?”

李勇急道:“父亲,我以后再不敢了。”说话时,鞠球掉了下来,他赶忙捡起,又放在头顶。

李治最后将目光看向李廉,只见他眼眶红润润的,眼角已有泪光,显得最是可怜。

李治对这小子的性情,已经很熟悉了,知道他最擅长装可怜,丝毫不为所动,沉着脸道:“四郎,你从小聪慧过人,只不过聪慧要用对地方,否则只会害了自己。”

李廉哽咽道:“孩儿知错了。”

李治一挥手,道:“都记住这次教训,以后谁再敢犯事,朕决不轻饶!”

三人都恭恭敬敬行了一礼,拿着鞠球告退了。

李治长叹一口气。

他此刻终于体会到教导孩子的难处了,尤其是这些皇子,若是不教好,将来只会为害地方。

他回到屋中,走到榻上坐下,朝王伏胜吩咐道:“去把外殿的奏章都拿过来吧。”

因天气寒冷,他最近更喜欢在温暖的寝殿处理奏章。

王伏胜却没有动,低声提醒道:“陛下,刚刚薰风殿传来消息,贵妃娘子染了病。”

李治微微一惊:“病得严重吗?”

王伏胜道:“孙神医已经过去瞧过了,只是偶感风寒,没有大碍。”

李治松了口气,当即起身,朝薰风殿而去。

来到殿外,听到屋中传来一道声音。

“姨娘,您喝药。”是高安公主的声音。

“高安真乖,越来越像大娘子了。”郑贵妃夸赞的声音跟着响起。

李治来到通门,只见高安公主跪坐在榻前,正在服侍郑贵妃用药。

郑贵妃很快注意到李治到来,赶忙坐直了身,便要向李治见礼。

李治快步过去,按住她肩膀,笑道:“都是病人了,好好躺着,礼仪就免了。”

郑贵妃应了声是。

“父亲,您来看望姨娘了吗?”高安公主朝他甜甜一笑。

李治摸了摸她小脸,道:“高安果然长大了,都会照顾人了。”

高安公主得意道:“人家都九岁了嘛。”

这小家伙果然早熟了很多,向李治告退一声,嘻嘻一笑,跑了出去,竟知道给两人留独处的空间。

李治朝郑贵妃道:“好端端的,怎么忽然染了风寒?”

郑贵妃笑道:“妾身身子骨弱,每到立冬后,就容易染风寒,昨日去徐妹妹宫里走了一趟,回来就觉得喉咙不舒服。陛下不必挂碍。”

李治知她是以前落下病根,对她又心疼了几分,将她搂在怀里,道:“以后立冬之后,你出门就坐辇车,一定要养好身子骨。”

郑贵妃将头埋首在李治怀里,也不知为什么,突然就哭了起来。

李治轻轻抚摸着她的后背,道:“只是让你坐辇车罢了,怎么突然哭了?”

郑贵妃哽咽道:“妾身不是为这个。”

李治道:“别哭,到底怎么了,跟我说说。”

郑贵妃抬起梨花带雨的脸,泣声道:“陛下,您是不是两年之后,就要经常离开长安,巡狩地方了?”

李治叹道:“是的,这是孙神医的建议,为了治好我的头疾。”

郑贵妃哽咽道:“那妾身将来是不是很难再见到您了?”

李治愣了一下,笑道:“怎么会呢,你若是愿意,朕也可以带上你。”

郑贵妃惊喜道:“当真?”

李治笑道:“当然是真的,朕这次不就把皇后给带上了吗?”

郑贵妃低着头道:“妾身以为您只带皇后殿下,不带我们。”

李治笑道:“你们都是朕的女人,朕当然都要带上。”

郑贵妃破涕为笑,道:“陛下,妾身最近又谱了一首新曲,奏给您听吧?”

李治拍了拍她的肩膀,道:“你好好养病,等养好了身子,朕再听你奏曲不迟。”

安抚好郑贵妃后,李治回到甘露殿处理今日的政务。

最近田制已在大部分州县推广,正如卢承庆等人的预料,关内推广之后,其他州县的接受度,也高了很多,就连江南也顺利推进。

有了柳氏的教训,李治让户部在给田契加印时,更加严格了一些,防止有人浑水摸鱼。

现在就只差河北和岭南两地了,根据刘仁轨的上奏,折冲府的扩充,已在河北产生积极影响。

河北百姓参军的积极性非常强,八月中旬,八十个折冲府的编制就满了,河北已多了八万军队。

刘仁轨已将一部分军队,调到营州驻防,同时也在训练这支新军。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进行,等田制完全推开,接下来,也该慢慢推行税制和兵制的改革了。

这时,王及善忽然走了进来。

李治见他进屋,立刻问道:“王卿,可是有前线军情?”

王及善拱手道:“陛下,并非前线军情,而是长安城内,多了一些大食细作。”

李治皱眉道:“大食细作?何时来的长安?”

王及善道:“就在这几日,他们假冒成一支西域商队。”

李治沉声道:“那就尽快查清他们的目的,他们既然进军吐蕃,随时都有可能跟我们打仗,把他们当做吐蕃细作对待。”

王及善肃然道:“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7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