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99章 武皇后的布局

书名: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2

“啪、啪、啪……”

一颗颗棋子落在棋盘之上。

棋盘是犀牛角所制,棋子皆是黑白玉所制,摆在立政殿凤榻上一张素面银足案上。

足案左右,分别坐着李治和武媚娘。

武媚娘落下一子后,抬头看了李治一眼,她瞧得出李治来找她有事,心思根本不在棋盘上。

“难道是为弘儿的事?”武媚娘心想。

李弘已经搬到东宫去住了,武媚娘去看过他几次。

有一次,李弘趁着无人的时候,抱着武媚娘的腿,仰着小脸望着母亲,眼中泪光闪动,希望能回到立政殿,继续和母亲住在一起。

他毕竟也只是个五岁多的孩子。

然而在武媚娘眼中,他已经是储君了,决不可如此软弱,一狠心,将他严厉训斥了一顿,让他不许再说这些话。

武媚娘偷偷观察了一会李治的表情,又觉得不像,如果真是为李弘的事,李治不会吞吞吐吐,迟疑不决。

正当她继续揣摩时,李治终于开口了。

“媚娘,萧庶人在宫外,最近过的怎么样?”

武媚娘心中一惊,沉默片刻后,低声道:“妾身不清楚她的情况,不过陛下若想接她入宫,妾身可以安排就是。”

李治抬头道:“莫要多想,朕并非此意。”

武媚娘抬头与他对视着,道:“那陛下为何突然问起她?”

提到萧淑妃时,武媚娘的情绪就会波动很大,也不知两人当初宫斗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李治缓缓道:“朕刚才批阅奏章时,有御史弹劾兰陵萧氏,朕这才想到了萧庶人,所以随口一问。”

武媚娘眸光闪动,道:“陛下,御史弹劾萧氏什么?”

李治道:“弹劾萧氏兼并土地,欺压本地百姓,朕命人拿来户籍地册看过,常州萧氏的土地确实不少,但江南豪门多是如此,其中不少还是先帝所赐,此事应该是子虚乌有吧。”

武媚娘落下一子,笑道:“陛下,如果只看户籍地册,您能够发现河北之地的土地兼并情况吗?”

李治愣了一下,道:“你怀疑有假?”

武媚娘轻轻道:“妾身不敢妄言,只是您想想,地方上的官员,敢得罪那些大家族吗?”

李治沉默了一会,道:“那就只能派人去地方上调查一番了。”

武媚娘微微低下头,道:“陛下,妾身有件事要向您请罪。”

“哦,何事?”

“妾身当初与萧庶人争斗时,调查了不少萧氏的情况,其中便包括他们的田地产业。”

李治摆手道:“都是过去的事了,朕不会再计较。你且说说,萧氏在江南有多少田产?”

武媚娘从棋奁中取出四颗棋子,将其中两颗放在棋盘角落。

“如果只看常州的话,他们实际田产就超过了两百顷。”

李治心中一凛,两百多顷就是两万多亩,足足比登记的要多上一倍不止。

武媚娘又在另一个角落放下两颗棋子,道:“江南道其他地方的土地,都算上的话,加起来也差不多两百顷。”

李治深吸一口气,道:“媚娘,你既然知道,为何不告诉朕?”

武媚娘幽幽道:“妾身若是说了,陛下肯定会觉得妾身想要对萧氏赶尽杀绝,妾身如何开口?”

李治叹了口气,道:“罢了,是朕错怪你了。只是朕怎么也想不到,萧氏竟如此胆大妄为,侵占这么多土地,不知多少百姓要受其剥削。”

武媚娘没有再说什么,默默下着棋。

没多久,一盘棋下完,武媚娘输了三路,李治离开了立政殿。

待皇帝走远,武媚娘回到寝殿,坐在足案旁,盯着棋盘不语。

张多海凑到她旁边,笑道:“殿下,这就叫自作自受,看来收拾萧氏,不必您亲自动手了,陛下就会收拾他们。”

武媚娘摇头道:“不,这事还是得我来。”

张多海一愣,道:“听陛下刚才的语气,肯定不会轻饶了萧氏,咱们何必再插手?”

武媚娘在棋盘南边落下一子,淡淡道:“你太小看萧氏了,他们也是皇族出身,在江南的势力极为庞大,仅凭一个御史弹劾兼并土地,伤不了他们根本。”

张多海心中一惊,道:“不错,况且还有一个萧嗣业,他若是求情,陛下也许会从轻处置。”

武媚娘沉吟了一会,道:“前阵子你汇报的事,查清楚了吗?”

张多海道:“查清楚了,那越王妃每次去萧府之前,小吴王都会去一趟越王府。”

武媚娘皱眉道:“如此说来,是吴王在打探萧氏的情况?”

“是的,臣还查到,吴王每次打探完,过个两三天,都会入宫请安,每次都会去蓬莱殿。”

武媚娘眼眸闪动,道:“徐槿是个聪明人,与萧氏也并无交情,应该不是他让吴王做的。”

张多海低声道:“殿下,您说会不会是高安公主?”

武媚娘沉默了。

这是最有可能的答案,毕竟母女情深,说不定背后还有义阳公主和四皇子李廉。

这些人现在虽还只是娃娃,再过几年就会长大,尤其是高安公主,极受皇帝宠爱。

武媚娘心知不能再等,是时候对萧氏清算总账了。

趁着李治对萧氏印象不好时动手,就算李治事后察觉到她的所为,也不会太过责怪。

而且她隐隐有种感觉,李治似乎有意借她之手对付萧氏。

当然,这只是一种直觉,没有任何根据。

无论如何,眼下确实是对付萧氏的千载良机。

对付萧氏的计划,她脑海中早已谋划过无数种,现在只需要选择最适合的一种就行了。

李治刚才跟她提到土地兼并,那么围绕此事做文章,就是最好的选择。

武媚娘闭着双目,脑中思绪如潮,良久之后,她睁开双眼,道:“萧恕还在长安吗?”

张多海道:“在。”

武媚娘道:“之前针对他的布置,可有出现变故?”

张多海笑道:“臣手下那名密探,一直等候着殿下您的命令。”

长秋台下辖有一支隐秘小队,专门替武媚娘处理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比如对付萧氏和王氏。

这些人并不在长秋台编制名单中,直接听张多海指挥。

武媚娘点点头,道:“除萧恕外,与她关系最好的世家子弟都有谁?”

张多海迟疑住了,这些小事他并不知道。

武媚娘摆手道:“罢了,随你自己想办法,只要让萧恕进大理狱,再让施家庄的人进长安,找狄仁杰告发萧恕。”

张多海道:“要不要跟狄仁杰打个招呼?”

“不必,他是个精明之人,只要让他知道施家庄的事,他自然会一查到底。”

“臣这就去办。”

长秋台,暗司。

张多海负手站在一间屋子里,背对着大门,过了好半晌,一名女子进入屋中,朝张多海叉手道:“少监,五娘来了。”

张多海并不转身,淡淡道:“五娘,芸娘现在归你管吧?”

“是。”五娘因上次办事得力,被提拔为二等密探,调入隐秘小队,成为张多海最信任的心腹之一。

张多海问道:“芸娘最近都跟什么人来往,可有世家子弟?”

“回少监,有莱阳侯家的郎君,还有英国公府的小郎。”

张多海转过身,问:“英国公府?李勣的孙子?”

“是的,英国公的长孙,李敬业。”

张多海微笑道:“我可是听人说过,这位李郎君性如烈火,一点就着,不知闹了多少事,让英国公头疼不已。”

五娘道:“确实是个能惹事的主,经常在春风楼闹事。”

张多海点头道:“那就选他吧。”低声向五娘交代一番,五娘领命去了。

两日后,春风楼便发生一起恶性斗殴事件。

兰陵萧氏的萧锐,带着一帮豪奴,跟英国公府的李敬业打了起来。

原因是争风吃醋,这在长安城是很常见的事。

一开始李敬业人少,吃了亏,被打的鼻青脸肿。

后来他让人从武侯铺喊来一堆武侯,把萧恕一条腿打折了,还打死了两名萧府豪奴。

两边来头都很大,万年县不敢管,也不知是谁报的案,大理寺出动,全部抓到大理狱。

据说抓捕李敬业时,他还反抗,被李元芳一拳一个,将他手下武侯全部撂倒后,才乖乖被带走。

李勣得知此事后,气的连晚饭都不吃了,一个人待在书房里静坐。

长子李震来到书房,苦着脸道:“父亲,是儿子管教不严,您再生气也别跟自己身子过不去啊,快去用膳吧。”

李勣道:“管教不严?我看你分明就没有管教,迟早有一天,我们李家都要毁在这竖子手中!”

李震苦笑道:“那把他调出京师,免得您见了心烦。”

李勣冷冷道:“让他离开长安?到时惹出更大的事来,你们再瞒着老夫,是也不是?”

李震叹了口气,不作声了。

便在这时,一名家人来报,说萧嗣业求见。

李震听到萧家来人后,心中涌出一股子怒火。

“父亲您有所不知,敬业性子确实冲动些,但这次的事,是萧恕先动手,兰陵萧氏在江南横行无忌也就罢了,竟敢在长安张狂!”

李勣横了他一眼,道:“到底什么情况,还是听听别人怎么说吧。请萧尚书进来。”

不一会,萧嗣业来到书房,脸上竟也带着几分怒气。

“萧某见过李公,见过李少监。”他低沉着声音道。

李震觑着他脸色,道:“怎么,萧尚书是来兴师问罪的吗?”

萧嗣业道:“不敢,春风楼的事,是萧恕那孽障冒犯了贵府小郎,萧某愿赔礼道歉。然而贵府的行为,也太过分了吧!”

李勣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萧嗣业凝视着李勣,道:“告发萧恕的苏州人,难道不是贵府所派?”

李震没好气道:“什么苏州人,你别胡搅蛮缠。”

萧嗣业道:“李公,我想听您亲口说。”

“你……”

李勣抬手打断了儿子,朝萧嗣业道:“你说的苏州人是怎么回事,能跟老夫说一下吗?”

萧嗣业沉声道:“两个时辰前,一个苏州施姓人进大理寺,诬告萧恕,说他为兼并土地,将施家庄一村数十口杀死!”

李勣心中一惊,隐隐察觉到此事没那么简单。

“老夫向你保证,此事与我李府无关。”

萧嗣业怔了怔,道:“真不是你们?”

李震冷笑道:“你们自己做下的好事,人家苦主找上门,也好意思赖在我李府头上?”

萧嗣业道:“施家庄之事,与我萧氏无关,还请李少监慎言。”

李震淡淡道:“我慎言?不如你让你们萧氏子弟,在江南之地慎行如何?”

李勣抬手道:“行了,不必扯远。萧尚书请回,此事与李府无关。你不如自己琢磨琢磨,最近是否得罪了人。”

萧嗣业拱了拱手,道:“李公一言九鼎,萧某自然相信,告辞。”转身大步离去。

李勣忽然望向李震,道:“你立刻去趟大理寺,告诫你儿子,让他在大理寺老实点,这事不简单,别被牵扯进去了。”

李震见他脸色凝重,忙道:“是,儿子这就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0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