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76章 圣人钦点

书名: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2

郑贵妃正坐在薰风殿内,与母亲王夫人说着话。

“哎,就没见过这般无礼的人,好歹也是个考上状元的人,竟口出粗鄙之语。”王夫人气呼呼的道,

郑贵妃道:“既是如此,他后来为何又答应了呢?”

王夫人道:“估计后来冷静了吧,几天后跑到咱们家来道歉,认错态度倒还端正,还答应给咱们面子,将妹子嫁给高校书。”

郑贵妃道:“事情办成了就好。”

王夫人叹道:“唉,其实仔细想想,杜门也挺可怜,当初跟咱们郑氏一样的门户,这才一年功夫,就变成这般模样。”

郑贵妃蹙眉道:“母亲想说什么?”

王夫人陪笑道:“我可不是想替杜门求情,只是那杜复最近常来咱们府邸,似乎想谋一个门下省令史。”

门下省令史是一等流外官,况且在中枢办差事,只要升品,将来前途也很光明。

郑贵妃道:“他资格够吗?”

王夫人道:“够了够了,这次的第三榜考生之中,他排第一位。”

郑贵妃道:“这事我知道了。”

王夫人听女儿这般说,就知她会帮忙活动,心中松了口气。

她如此帮忙,自然不是看在杜复的面上,而是杜复母亲韦氏几次低声下气的向她求情。

王夫人是念佛之人,抹不开面子,这才应承下来。

母女又闲话一阵,王夫人告退离开了皇宫。

郑贵妃换了一身衣服,命人喊来高安公主,朝徐槿的蓬莱殿而去。

到了殿外,却见徐槿又在晒书。

她自己也躺在一张长榻上,慵懒的晒着太阳。

这几日天气确实不错,在外面晒晒太阳还挺舒服。

高安公主一脸兴奋的跑了过去,道:“徐姨娘,您晒书怎么不叫我帮忙?”

徐槿起身向郑贵妃行了一礼,笑道:“今日没晒几本书,再说了,最近听说你在挺用功的学乐器,就不打扰你了。”

高安公主最近确实在学乐器。

上次小吉点拨她后,她觉得自己应该多学点东西,免得长大后,父亲就不疼她了。

反正只要她提出要学什么,郑贵妃也都会教她。

“阿姊在屋里吗?”她问。

徐槿道:“她去了公主院,应该是跟着常山公主出宫了吧。”

高安公主瞪大了眼睛:“阿姊出宫为何不叫我?”

徐槿摇着团扇,道:“她不是差人请你过来吗,你自己没来呀。”

高安公主跺了跺脚,道:“我又不知是出宫去玩!”

转头看向郑贵妃:“姨娘,我能去公主院吗?”

郑贵妃在徐槿旁坐下,道:“她们只怕已出宫了,你去了也没用。”

高安公主仰着小脸,哀求道:“兴许还没出发呢?”

郑贵妃无奈,挥手道:“那就去吧,若是出宫,就差人传个消息。”

高安公主大喜,向两人行了一礼后,蹦跳跳跑走了。

徐槿又命人取来一张长榻摆在外面,两女一边躺着晒太阳,一边聊着闲话。

话题不知不觉聊到今年科举。

郑贵妃笑道:“这次科举与以往又不同了,听说录了三榜进士,前两榜一百多人,后一榜也是一百多人。”

徐槿道:“是啊,我也听说了,这次参加科举的有三千多人,把父亲他们这些阅卷官一通好累。”

郑贵妃道:“听说这次第三榜头名,是杜氏那位状元。”

徐槿讶道:“这倒不曾听人提过,陛下不是不准杜门参加科举吗?”

“禁令早就取消了,陛下心地仁厚,估计也瞧杜门可怜吧。”

“那倒也是。”

郑贵妃感叹道:“那杜复是永徽三年的状元,何等风光。如今却为一个文吏职位,四处求人。人生际遇之莫测,有时想想,真令人觉得可怕。”

徐槿看了她一眼,道:“这杜复能屈能伸,倒也不容易,不知他想求什么文吏?”

“中书省令史。”郑贵妃笑着回答。

“他既是三榜第一名,想来应该很有机会才是,不知铨选结果,是哪日出来?”

“就是明日。”

徐槿点点头,不再多问。

两女又将话题转移到漠北的商道上,郑贵妃还将王夫人送进宫的一颗七色石,送给徐槿。

到了正午时分,太阳略微炙热了点,郑贵妃便告辞回宫了。

徐槿回到屋里,沉吟片刻,朝一名宫人道:“去把穆尚衣请来。”

宫人领命去了。

蝶儿道:“娘子,您要给徐侍郎传消息吗?”

徐槿拿起一支玉笔,让蝶儿磨墨,说道:“刚才郑贵妃来找我之用意,你可瞧出来了?”

蝶儿皱着眉毛,道:“似乎是为杜复而来。”

徐槿道:“正是如此,她希望杜复能进中书省。”

蝶儿道:“您打算帮她吗?”

徐槿笑道:“那杜复是三榜第一,按理来说,原应是他进中书省。若进不了,则是有人刁难。我不过是拜托父亲,给他一个公平罢了。”

蝶儿道:“那倒也是,杜门在长安得罪那么多人,若没您帮忙,肯定进不了中书省。”

穆尚衣很快便来了,徐槿将写好的书信交给她,又嘱托几句,打发她去了。

次日,吏部别院。

两百名中举之人,齐聚别院之内,有人坐在大厅,有人站在庭院,全都等着铨选结果。

以前的铨选颇为拖拉,还是分批铨选,若是遭人使绊子,等个两三年也是有的。

这次却不同,皇帝下了旨意,要求三个月内必出结果。

吏部官员加班加点的忙碌,才终于将两百多人的工作全部分配好。

郭待封大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神情一点不慌。

他已拜访过阿史那弥射,对方是他父亲好友,已答应暗中活动,让他进入弘文馆待诏。

其实不用阿史那弥射帮忙,他相信自己也能成为弘文馆待诏。

甚至更进一步,像高有道一样,参与机密也未可知。

便在这时,郭待封瞧见郑鸣玉走了进来。

他已听杜易简说过,此人是郑贵妃胞弟,于是站起身,朝他拱手。

“郑郎君,上次的事,多有冒昧,还望见谅。”

郑鸣玉哼了一声,别过脑袋,并不理他。

郭待封笑了笑,坐了回去。

突然,又有一人走了进来,周围人都对那人指指点点,放肆嘲笑。

那人面容还算俊朗,昂首挺胸,身上带着大世族特有的气质,只是脸色颇为难看。

郭待封暗暗奇怪,朝身边一个朋友询问,才知此人是杜门子弟。

郭待封并没有跟随众人一起嘲笑。

他知道杜门不过是长安城权利争斗的牺牲品。

杜复在如此打击之下,竟还来参加科举,并不容易,至少比那些嘲笑他的人强。

杜复站在大门附近,紧闭双目,并不理会众人。

便在这时,伴随着一阵喧哗声,外面走进几名吏部官员,旁边还簇拥着不少文吏。

为首的是吏部员外郎,他手中拿着一份卷轴,正是铨选名单。

只见他走到北面站定,朗声道:“铨选结果已出,从三榜进士宣读,众人息声静听。”

霎时间,大厅变得安静起来,甚至能听到某些人喉咙鼓动的声音。

吏部官员道:“三榜头名杜复,授中书省令史之职,一等流外。”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议论纷纷,全都看向杜复。

杜复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道亮光。

随着吏部官员不断宣读,其他三榜进士也都授予流外官,最低也有二等流外,将来升品不会太难。

到了二榜进士,授予的大多是外地县尉和主簿,轮到郑鸣玉时,他被授予富平县县尉。

众人都羡慕的看向他。

富平县就在长安城北,与京官没有什么两样。

羡慕归羡慕,这也没办法。

谁让人家有个当贵妃的姊姊呢,铨选官员自然会在不违反规章情况下,帮他找个舒服的差事。

终于,轮到一榜进士。

只听吏部官员道:“一榜头甲郭待封,授苏州昆山县县令之职。”

郭待封霍然起身,变色道:“县令?”

员外郎扫了他一眼,道:“郭郎君有什么异议吗?”

郭待封深吸一口气,道:“没有。”大步离开了大厅。

郭待封一路来到阿史那弥射的府邸,通传之后,被门仆带到了书房。

等了一会,阿史那弥射才走了进来,表情有些怪异。

“阿史那公,为何我的官职是外州县令?”郭待封急问。

弥射微笑道:“郭贤侄,你是不是见过陛下?”

郭待封愣道:“没有啊。”

弥射缓缓道:“那就奇怪了,你的县令可是陛下钦点。”

郭待封吃惊道:“陛下钦点?”

弥射笑道:“不错,陛下钦点的县令,别人求都求不来,我估摸着,陛下会重用你,就跟鲁成县的长孙驸马一样。”

郭待封眼中闪动着亮光,欣喜道:“多谢世叔指点,小侄到了苏州,一定尽心办差,等着替圣人效力!”

弥射笑道:“这就对了,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会调回长安,到时我请你喝酒!”拍了拍他肩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6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