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63章 不是陛下您的旨意吗?

书名: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2

十二月二十九,临近岁末,长安城百姓皆是张灯结彩,一派喜庆。

只有崔府例外,门口看不到一盏红灯笼。

于志宁是坐着肩舆来到崔府的。

进府之后,只见崔府中人个个面带愁色,如丧考妣。

崔敦礼的儿子崔守业瞧见于志宁后,双眼通红,长身一礼。

“于公,您总算来了,他老人家一直念叨着您,担心见不到您最后一面呢。”

于志宁忙道:“你父亲真的病的那么严重了?”

崔守业叹道:“已经请孙神医看过了,说挨不到明年了。”

于志宁变色道:“前阵子朝会时,还好好的,才一个月不到,怎么就恶化至此?”

崔守业哽咽道:“父亲本就身体不好,那日朝会之后,回来就不住的念叨,说他对不起吴王,对不起圣人,对不起先帝。每日饭也不吃了,身子如何能挺下来?”

于志宁跺脚道:“哎,这老崔,怎么这么死心眼呢,吴王的事跟他什么关系,快带我去见他!”

崔敦礼的寝屋非常温暖,然而瞧见崔敦礼的模样,于志宁心头一下就凉了。

半月不见,崔敦礼就面如枯槁,死气沉沉,若不是偶尔咳一声,还真以为已经是个死人了。

“老崔,你糊涂啊,李恪的事是长孙无忌弄出来的,你何苦跟着受这个罪?”于志宁快步过去,握住崔敦礼的手,声音也哽咽了。

崔敦礼缓缓转过脑袋,虚弱的道:“老于,你终于来了,老夫有话和你说。”

于志宁泪眼模糊,道:“你说,我听着呢。”

崔敦礼叹道:“我们跟着长孙无忌,走错了路。世族不该是这个样子的。”

于志宁点点头,道:“我早就劝过他,可他不听,非要弄权,这才将大家带到今日的地步。”

崔敦礼朝儿子看了一眼,崔守业点了点头,带着屋中之人全部退下,并且关上屋门。

崔敦礼握紧于志宁的手,颤声道:“老于,世族才是皇权的保障,是陛下最好的帮手,不是那帮清流,他们沽名钓誉,治理不好国家!”

于志宁见他难得坦诚相见,说出真正的想法,也不再藏着掖着了。

“我也是这样想的,然而圣人已经不信任我们了,觉得我们只会碍事,跟他唱对台。”

崔敦礼悠悠一叹,道:“所以我才说是长孙无忌害了大家,自他和褚遂良把持朝政以来,一直压制皇权,把陛下当做孩童,这怎么能行呢?”

于志宁沉声道:“他太沉迷权力了,也太自以为是了。”

崔敦礼沙哑着声音,道:“必须尽快扭转陛下对世族的印象,否则陛下再打压世族的话,国家会出大乱子!”

于志宁低叹道:“局面至此,我也无可奈何。”

崔敦礼望着他,道:“咱们是不行了,只能指望那些年富力强的后辈。”

于志宁问道:“你有看好的人选了?”

崔敦礼仿佛回光返照一般,双目睁的圆亮,说话也变得利索了。

“萧嗣业,你觉得他怎么样?他活捉了贺鲁,颇得圣人信任,而且颇有才干!”

于志宁皱眉道:“可他是江南世族,你信得过他吗?”

北方世族都很鄙视江南世族,因他们只顾家族,架空皇权,导致国家混乱,也毫不在意,只顾自己享乐。

崔敦礼道:“我跟他谈过,他虽是江南世族,却憎恨江南世族的做派。他说国家要强大,必须由世族辅佐皇族,若是乱了主次,必然走向衰败!”

于志宁沉默半晌,道:“好,既然是你看中的人,我会尽量支持他。”

崔敦礼喘着气,道:“老夫已经上奏,举荐他为兵部尚书。你帮老夫盯着他,倘若他真心为陛下分忧,为世族长远之计谋划,就辅佐他。倘若他欺骗老夫,又跟陛下作对,你一定要弹劾他!”

于志宁深吸一口气,道:“你放心,我会盯好他。”

崔敦礼长吁一口气,低声道:“我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也拜托于兄了,拜托了……”

语气逐渐低沉,最后终不可闻。

……

尚书省六部之中,每年十二月的时候,一般是吏部、户部最忙,再次是礼部、兵部。

刑部和工部都要清闲一些。

然而今年不同,三门峡所有工事都由工部负责,虽然礁石已破,却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处理。

皇帝又下了旨,让工部协助碎叶城建造,这也是一个大工程。

阎立本如今兼任中书令,还要审阅诰书,就更是忙碌了。

今日虽是沐假,他却依然待在书房之中,一待就是一上午,规划着碎叶城的修建图纸。

裴行俭来找过他,希望将碎叶城建成一个小长安。

图纸虽可以仿用宇文恺当年所留,碎叶城却是边境要塞,需要抵御敌人。

阎立本希望自己能设计出一个不被敌人攻陷的强大要塞,成为大唐永远的壁垒。

凭借此城,也能后世留名。

所以,他对这座城池的图纸,不断精修,稍有不满,宁愿花一天功夫改善,也不愿放过。

阎立本正专心致志的琢磨着北城门位置时,忽然听到推门声,随即一阵脚步声接近。

阎立本只当是家人送来茶水,并未理会。

不料,脚步声却一直停在屋中,并未离去。

阎立本头也不抬,问道:“何事?”

无人回答他,而是响起一阵咳嗽声。

阎立本眉头一皱,抬起头来,不由大吃一惊,赶忙起身,长身下拜。

“陛下,您怎么来了。臣阎立本,拜见陛下。”

李治并非一个人来的,旁边还跟着杜正伦和卢承庆。

李治笑道:“沐假之日,阎卿竟还不忘公事,朕虽感欣慰,但也要劝上一句,阎卿,要多多注意身体啊!”

阎立本道:“多谢陛下关怀,臣会注意的。”

卢承庆指着阎立本,笑道:“陛下,老阎别的都好,就是忙起来,容易忘了时间,在三门峡时便是如此。”

杜正伦笑道:“据说工部出身的官员,都有这个通病。”

阎立本笑道:“你们户部官员,难道就不如此了?”

众人顿时大笑起来,氛围一派轻松。

李治走到阎立本的椅子上坐下,抬手道:“都坐下说话吧。”

墙角摆着几张椅子,三人各搬一张,在李治跟前落座。

李治目光先看向阎立本。

“阎卿,有件大事,朕一直让户部负责,不过仅凭户部,难以独自完成。朕就带着卢卿、杜卿来找你了。”

阎立本道:“陛下是要屯田吗?”

工部与户部最大的交集,便在屯田之上。

李治目光看向卢承庆,示意他来说明。

卢承庆道:“阎兄,是这样,从去年开始,陛下便在为长安城粮食发愁,并且制定了两个计划。”

“其一,便是开通三门峡水路,这你知道。如今三门峡水路已开,河道也在疏通,明年三月左右,就能行驶运河船,长安城的粮食危机也算解除。”

“不过这只治标,并非治本。陛下得知关中地区可耕农田减少,主要原因,是秦岭山脉被砍伐严重,导致土地荒芜。”

工部下辖屯田司,阎立本对农事也很了解,听卢承庆一番讲解,很快明白了关窍。

秦岭山脉是工部管辖范围,山林水泽,都由虞部负责。

要想恢复秦岭山脉的植被,绕不开工部。

阎立本道:“臣也听说了秦岭山脉的情况,很多山峰被砍秃,被附近百姓们称为秃山。”

李治道:“所以朕希望你和户部合作,让这些秃山,重新恢复成葱郁的森林。”

阎立本迟疑道:“陛下有旨,臣必竭尽全力。只是臣担心,如果禁止百姓砍树,很多百姓难以过冬。”

杜正伦笑道:“阎尚书的担忧,陛下早有考虑。这一年来,下官在河东建了很多石炭矿场,长安城也新建很多石炭仓,存储大量石炭。”

“这些石炭由朝廷专卖,专供关中百姓,让他们能够用炭过冬,减少砍伐。”

阎立本默默想了一会,道:“陛下,其实真正造成秦岭砍伐严重的,并非百姓砍伐。”

李治心中一动,道:“那是什么?”

阎立本道:“被砍伐的树木,大部分,其实都被拿去修建了房屋殿宇。”

李治道:“说具体点,是哪些人砍木头,修建殿宇?”

阎立本道:“很多都是达官显宦、名公巨卿,他们派人在秦岭砍树,在长安城外修建园林。”

李治道:“这好办,朕下一道旨意,以后禁止从秦岭取木修园,这种贪图享乐的风气,也该止一止!”

阎立本道:“其二,道教、佛门、祆教、景教、大食教等,也会取秦岭之木,修筑教场。”

宗教之人,总有办法蛊惑上层贵族,利用这些人的财力,修建寺庙教祠,扩充影响力。

李治对此更不会容忍,大手一挥。

“以后禁止任何人取秦岭之木,修建宗教庙宇。朕也会传旨许尚书,让他对长安城宗教,加强管理。”

阎立本点点头,道:“还有最后一项,也是占用木头最大的一部分。”

说到这,声音忽然变低了。

李治道:“有什么问题,尽管直言,朕都帮你解决!”

卢承庆似乎猜到阎立本想说什么,朝他打了个眼色,摇了摇头。

阎立本顿时不作声了。

李治皱眉道:“怎么,为何不说了?”

阎立本道:“回陛下,其实只要能减少上面两项伐木用度,已经足够,只要用上十多年,就能让秦岭山脉慢慢恢复。”

李治沉声道:“最后一点你还没说,朕既然要做,就会做的彻底,不必顾虑,尽管直言。”

阎立本见此,只好低声道:“陛下,最后一项伐木用度,都用来修建您的宫殿和寺庙了。”

李治愣了愣,道:“朕的宫殿和寺庙?朕什么时候要修建宫殿寺庙了?”

阎立本道:“去年扩修昭陵行宫,今年一直在修建西明寺、大明宫,另外,明年一月,也会开始扩修温泉宫。”

李治听到最后,忍不住说:“谁让扩修温泉宫的?”

阎立本怔了怔,道:“不是陛下您的旨意吗?”

“朕怎么不知道?”李治后背一凉。

杜正伦忽然道:“陛下,这事臣听刘相提过,是李相提出扩修温泉宫,好让陛下修养身体,政事堂一致通过。”

李治顿时明白了。

七月时候,他已命高有道等人,帮他阅览那些不重要的诰书。

这道旨意,不仅政事堂通过了,高有道那帮智囊秘书团,也一声不吭就通过了。

所以他并未看到诰书。

仔细一想,也很正常,对群臣们来说,皇帝身体最为重要。

有谁敢在这件事上唱反调,不仅有惹皇帝生气的风险,也会受到群臣攻击。

大唐国库又不缺钱,自然麻溜的通过了。

李治深吸一口气,道:“朕会传旨,取消扩修温泉宫。另外,大明宫、西明寺等修建工事,也都放下,一切以秦岭山脉恢复为重。”

阎立本见皇帝有此决心,凛然道:“臣定全力以赴,完成此事。”

卢承庆道:“陛下,阎尚书既要负责三门峡收尾,也要负责碎叶城修筑,负担太重,臣举荐一人,可给阎尚书当帮手。”

李治问:“谁?”

卢承庆道:“云阳县令,张文瓘。”

张文瓘是贞观年间的进士,后来官至水部员外郎,因他兄长在户部为官,不合大唐规制。

故被外放云阳县令。

刘仁轨整顿户部时,张文瓘兄长也被查了,贬为地方县丞。

所以卢承庆这时候举荐他,正好合适。

张文瓘在史书中也有几分名气,而且和狄仁杰一样,有断案之能。

李治当即点头,道:“那就召张文瓘入京,担任虞部郎中!”

便在这时,王伏胜走了进来,低声道:“陛下,刚刚传来消息,崔相卒于家中。”

李治怔了怔,轻叹一声,道:“知道了,传旨礼部,厚葬崔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0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