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9章 长孙无忌的危机

书名: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2

武媚娘在月华门外,已站了很久。

张多海见今日的风很大,给武皇后披上一件披风,道:“殿下,您站在这里做什么?”

武媚娘道:“那天吾找陛下的时候,陛下好像就站在此处。”

张多海想了想,道:“对啊,那天圣人好像准备进去。”

武媚娘侧头问道:“月华门后面,有哪些宫殿?”

张多海道:“只有千秋殿和公主院。”

武媚娘沉吟道:“千秋殿是设宴的地方,陛下想去的应该是公主院。”

张多海点头道:“圣人应该是想去瞧瞧常山公主吧,听说她最近病的很重。”

武媚娘斜睨了他一眼,道:“为何从未听你汇报?”

张多海心中顿时觉得委屈。

武媚娘与新城公主不和,而常山公主又是新城公主最好的姊妹。

自己汇报常山公主的事,那不是找骂吗?

“臣失职。”他低着头道。

武媚娘哼了一声,迈步朝月华门走了过去,道:“陛下公务繁忙,公主既然病重,我应该替陛下看望一下她。”

张多海陪笑道:“殿下如此细心,陛下知道了一定会欢喜的。”

公主院。

“啪”的一声,一只茶盏摔在地上。

“公主,公主您怎么了?”

一名小宫人奔进寝屋,瞧见常山公主趴在床檐,一动不动,惊惧的呼喊道。

常山公主吃力的抬起头来,用手紧紧按住胸口,虚弱的喊道:“药……药……”

小宫人急忙道:“您等着,我这就去熬药。”

等小宫人端着熬好的药,回到寝殿时,常山公主已昏迷过去。

小宫人并不惊慌,伸出两根拇指,在常山公主人中处按了好半晌,常山公主终于悠悠醒转。

“公主,快喝药!”小宫人急忙递过碗,不小心还将一部分药汤洒在了床上。

常山公主吃力的将药喝完,躺靠在床上。

小宫人眼巴巴望着她,道:“公主,您好些了吗?”

常山公主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自从十二年前,她得了一场怪病后,便一直卧病在床。

就连御医也束手无策,只能用珍贵药物,缓解她的病症,给她吊一口气。

若非身在皇宫,若非大唐公主,她早就死了。

如今服药之后,她也感受不到身体明显的好转,胸口依然阵阵刺痛。

常山公主此刻已经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了。

她母亲身份低微,所以她在宫中地位也不高,如今人都快死了,皇宫中却根本无人来看她。

常山公主靠在床上,望着窗边微微晃动的风铃,神色安详。

她已忍受了十多年病痛,如今终于可以解脱,所以她心中并没有对死亡的畏惧。

伺候她的只有两名宫人。

一个年纪苍老,六十多岁,耳朵也不太好。

另一个只有十二岁,干事毛手毛脚,也不会伺候人。

然而就是这么两个人,却是常山公主如今最亲近的人了。

她现在唯一放心不下的,也是这两个仆人。

“彩儿。”她目光看向那名小宫人。

小宫人道:“公主,奴婢在呢,您好些了吗?”

常山公主摇了摇头,道:“好不了了。”

彩儿顿时泪眼模糊,抓着她的手,泣声道:“公主,您不是最喜欢花吗,我去帮您摘几朵花,您一高兴,肯定就会好些。”

常山公主微笑着摇了摇头,一脸温柔的道:“你帮我把衣柜里面的盒子,拿出来吧。”

彩儿点了点头,拿着一张矮凳放在柜前,踩在凳子上,把柜里一只大盒子搬了出来,放在床檐。

常山公主打开盒子,里面是她每年的脂粉钱,加上每年元日,皇后派人赏赐过来的东西。

虽然她每次获赏不多,但日积月累,倒也积攒了不少。

常山公主柔声道:“彩儿,你年纪还小,别把一辈子都虚耗宫中,我临死前,会向陛下请旨,将你送出宫去。这里面一半的东西,是我给你准备的嫁妆,将来嫁个好郎君吧。”

彩儿哭着道:“殿下,您不会死的,我要一辈子伺候您。”

常山公主摸了摸她的小脸,微笑道:“傻孩子,人都要死的,早死和晚死,也没多大区别,你去把容婆喊过来。”

彩儿抽了抽鼻子,小碎步跑走了,不一会,搀扶着一位老宫人过来了。

“小公主,小公主,您又胡烦恼什么,小小年纪,别说那个字,不吉利啊!”

容婆显然已经听彩儿说了什么,一过来就是一顿斥责。

常山公主是她伺候大的,所以在她眼中,她始终是个小公主。

常山公主柔声道:“容婆,这盒里的钱,一半是我留给您的。等我死后,您去别的宫里,就用这些钱,打发年轻宫人内侍,帮您干活,您年纪大了,就别再操劳了。”

容婆“呸呸呸”了三声。

“可不能再说死字了,老婆子都还没死,小公主怎么会死呢?等老婆子死后见了佛祖,就向他老人家求情,保佑您长命百岁!”

常山公主微微一笑,也不多争执,笑道:“彩儿,去帮我摘一枝梅花过来。”

彩儿忙道:“我去蓬莱殿旁边的园子里摘,那里的梅花开的最好!”

常山公主摇头道:“不必,就摘院子里的那棵梅树便好啦。”

她知道彩儿每次去其它园子摘花,总会受到别人欺负,所以不愿她去。

彩儿嘴里答应着,心中却打定主意,去蓬莱殿旁的梅园摘一朵最美的梅花,好让公主快活,兴许病就好了。

她快步冲出公主院,穿过一扇月亮门时,冷不防撞到一人身上。

“放肆,是哪个冒失大胆的小奴,竟敢冲撞皇后殿下!”一道尖锐的斥责声响起。

彩儿人小体轻,被对方撞飞,又听到“皇后殿下”几个字,心中暗叫不好,爬起来就要跑。

两名内侍快步过去,抓住她两条手臂,将她带到武媚娘身边。

武媚娘见她年纪还小,便道:“以后小心点。”径直从她身边经过。

张多海见武皇后态度,便挥了挥手,示意手下放了彩儿。

武媚娘迈着步子进入院子,走了半天,竟看不到一名内侍和宫人。

这座别院屋舍极多,武媚娘一时也分不清,哪间屋子是常山公主的住所。

便在这时,她听到一间屋子里隐隐传来响动声,迈步走了进去,穿过通门,一阵药味迎面扑来。

常山公主听到脚步声,正侧头察看,瞧见武媚娘后,心中一惊。

她并未见过武媚娘,却从别人口中知道这位皇后。

此时一见这妇人气度,就知定是皇后无疑。

“常山拜见皇后殿下,病体在身,不能全礼,还请殿下恕罪。”

武媚娘走到她旁边坐下,轻轻道:“无妨,我是替陛下来瞧瞧你,你还好吗?”

常山公主勉强笑道:“还挨得住。”

武媚娘道:“改日我请孙神医,入宫替你瞧瞧。”

常山公主道:“多谢殿下。”

两人头次相见,常山公主又心存防备,气氛并不太好。

无言半晌后,武媚娘起身道:“那我去了,改日再来瞧你。”

常山公主道:“恭送殿下。”

武媚娘走到通门时,忽然扭头问道:“你和新城公主关系亲密,应该知道长孙诠这个人吧?”

常山公主愣了一下,道:“确实经常听妹妹提起。”

武媚娘斟酌片刻,问道:“你觉得他是贪财之人吗?”

常山公主摇头道:“绝不是,听妹妹说,有时封地上交不上赋税,驸马就会建议她,免去一年赋税,让百姓们休养生息。”

武媚娘思索了一会,点头道:“多谢相告,你好好休息吧。”

……

赵国公府。

长孙冲一脸苍白的进入书房,道:“父亲,一共三百千牛卫,已进入府中,玄武卫都被控制起来了。”

长孙无忌坐在椅子上,淡淡道:“知道了。”

长孙冲走到长孙无忌身边,低声道:“父亲,动用那批死尸,再利用那张名单上的人,也许还能逃出长安。”

长孙无忌扫了他一眼,冷冷道:“真这么做的话,就正中武氏下怀了。”

长孙冲急道:“可什么都不做,不是坐以待毙吗?”

长孙无忌淡淡道:“别慌,老夫已经知道,陛下为何派千牛卫入驻公府了。”

长孙冲愣道:“为何?”

长孙无忌道:“陛下马上就会过来。”

长孙冲变色道:“那不是更糟吗?”

长孙无忌瞥了他一眼,道:“你立刻离开府宅,前往昭陵,去你姑姑文德皇后陵前跪着。倘若老夫过不了这一关,你姑姑便是我长孙一族,最后保命的希望。”

长孙冲道:“他们会让我出去吗?”

长孙无忌道:“陛下是冲老夫来的,你只管去,他们不会拦你。”

长孙冲深吸一口气,道:“父亲,那儿子去了。”转身离开了书房。

长孙无忌整理了一下衣服,将桌上的书堆的整整齐齐,然后静静站在门后,仿佛在等待什么。

不知过了多久,大门被人推开,走进来的正是李治。

长孙无忌叩首道:“罪臣长孙无忌,拜见陛下。”

李治望着他,道:“元舅为何自称罪臣?”

长孙无忌道:“陛下让臣静心编书,可臣还是插手了长孙诠的事,违背圣意,请陛下责罚。”

李治道:“那朕问一句,元舅为何要插手长孙诠的事?”

长孙无忌叹道:“长孙诠走到今日,老夫也有责任,故而无法对他放任不管。”

李治心中一动,将长孙无忌扶了起来,走到案后坐下,缓缓道:“还请元舅替朕解惑,他所犯之事,与您有何关系?”

长孙无忌道:“去年四月末,朝廷决定出兵救援新罗,臣提议在五州之地,抽取赋税,以供军需,陛下可还记得?”

李治点了点头,

长孙无忌叹道:“不瞒陛下,当时臣正在为此事为难,不知该抽哪些地区的赋税,当时长孙诠找上臣,替臣解决了这个难题。”

原来,长孙诠当时找上长孙无忌,主动提出用公主府封地的封民,为朝廷提供这一笔税收。

这并非长孙诠擅作主张,也是新城公主的意思。

夫妻俩都知道朝廷困境,故而商议之后,愿意主动替朝廷分忧。

两人的计划是,朝廷收了这笔赋税后,公主府减免封地三年税收,弥补这些封地子民。

长孙无忌缓缓道:“老臣也未想到,他与公主如此识大体,愿做出这般牺牲,为朝廷分忧。”

李治深吸一口气。

如此一来,事情便全都明白了。

因为长孙羊的缘故,朝廷向那些封地百姓收了两次税,将他们彻底压垮。

这些人因此怨恨长孙诠。

长孙诠也没想到自己一片赤诚报国之心,换来这种结果,让封地百姓民不聊生,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故而,他想从长孙羊手中夺回那笔钱,还给封地百姓。

长孙无忌站起身,拱手道:“陛下,无论长孙诠犯了何种错误,请念在他当初报效朝廷之心,对他从轻发落。老臣将死之人,陛下要罚就罚老臣吧。”

李治感叹道:“元舅严重了,即是这样,也难怪您要插手此事。关于长孙诠的处罚,朕会仔细斟酌。朕告辞了。”

长孙无忌长吁一口气,拱手道:“臣恭送陛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9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