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17章 太子监国

书名: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2

每年的春日时分,李治最喜欢在金水河的水榭处午睡。

小憩之后,迎着暖风,沿着河岸走一会,头脑就会变得极为清澈,无论考虑什么,思绪都会更加灵敏。

田制改革的事,虽然还未推广到全国所有州县,但关中道已经进展的颇为顺利。

万事开头难,第一步跨出后,后面的事便不会太难。

世族的反对声,比他想象的要弱了许多,宗室亲王的反应,更是出乎他预料。

李贞、李慎等人,都上奏拥护他的政策。

唯一反对的只有虢王李凤,此人名声一向很差,可以跟滕王李元婴相提并论,可以不用理会。

事情进展的如此顺利,倒让李治忽然多了几分担心。

历朝历代之中,不总是有这种情况吗?

皇帝以为天下歌舞升平,国泰民安,其实早已民不聊生,吃糠喝稀。

李治虽不觉得大唐会真有如此大的反差,但真正的大唐,和他在奏章中见到的大唐,真的是一致的吗?

这个念头一起,便再也难以抑制住。

李治在河边停下脚步,望着被微风吹皱的水面,缓缓道:“伏胜,你是哪里人?”

王伏胜愣了一下,道:“回陛下,臣是蜀人。”

李治道:“你几岁入宫的?”

王伏胜低声道:“臣十三岁入的宫。”

李治侧头望着他,道:“为何入宫,是家里过不下去了吗?”

王伏胜轻轻道:“回陛下,臣是绵竹县人,母亲早死,父亲欠了别人钱,便来长安投奔臣的叔公,只可惜臣的叔公一家,已经搬离长安。父亲无奈之下,将臣卖到内侍监。”

李治叹了口气,道:“你也是个可怜人。”

王伏胜微笑道:“臣前半生苦,自从遇到陛下后,臣便不苦了。”

李治笑了笑,道:“伏胜,你最近还听到过家乡的消息吗?”

王伏胜道:“倒是从一些老乡那里,听到过一些。”

李治道:“蜀地百姓的生活如何,过的还好吗?”

王伏胜忙道:“陛下,蜀地百姓的日子都过的很好。”

“可有藩王在地方上横行无忌,欺压百姓?”

王伏胜道:“臣听的比较多的,也只有韩王殿下,听说他节约简朴,与民为善,很受百姓爱戴。”

李治点点头,道:“韩王的事,朕也听说了些,听说还被称为贤王。朕这位王叔,倒与其他王叔不同。”

王伏胜笑道:“听说越王和纪王,在地方上也颇受百姓爱戴。”

李治迈步朝着甘露殿而行,走了几步,忽然道:“伏胜,你觉得田制改革,真的顺利吗?”

王伏胜一愣,道:“陛下的意思是……”

“你说会不会有官员阳奉阴违,表面推进顺利,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王伏胜心中一惊,不敢立刻回答,若是一句话没说好,可就害了一大批官员了。

可直接说没问题,将来出了事,责任就是他的了。

他斟酌良久,低声说道:“陛下,您若是不放心,何不去地方上瞧瞧?”

李治目光一闪,道:“你是说,让朕去地方上巡视一番?”

王伏胜细声道:“李老将军不是提议过,让您巡狩天下,陛下何不先在关中巡一巡?”

李治摸了摸下巴,沉吟片刻,说道:“朕若是离开长安,朝政怎么办?”

不等王伏胜回答,他自己便一拍手,道:“嗯,可以让弘儿监国,还要把媚娘带着。”

想到此处,他大步朝着立政殿的方向而行,说道:“传旨,让太子来立政殿觐见。”

李弘来到立政殿时,发现李治和武媚娘分坐长榻左右,正在说着话。

“孩儿拜见父亲,拜见母亲。”李弘躬身行了一礼。

李治朝他招了招手,道:“弘儿,过来坐。”

李弘走了过去,在李治和武媚娘中间坐下。

李治缓缓道:“弘儿,我和你母亲要离开一段时间,在关中道巡视,所以准备让你监国。”

李弘吃了一惊,仰着小脑袋,道:“父亲,孩儿年纪尚幼,恐难以担此大任……”

武媚娘伸手捏了捏李弘的肩膀,笑道:“只是名义上让你监国罢了,朝政自有大臣们处理,你不必惊慌。”

李弘定了定神,道:“孩子知道了。”

李治望着他,道:“弘儿,其他政务,自有朝臣们处置,不需你操心,如果出了紧急之事,你准备如何应对?”

李弘呆了一下,道:“孩儿去问李太师和于太傅,可以吗?”

李治道:“倘若他二人意见不一致呢?”

李弘顿时有些不知所措,犹豫片刻,说道:“孩儿能不能等父亲回来再处置?”

李治道:“既是紧急之事,当然不能等。”

李弘两团小眉毛紧紧皱在一起,过了好半晌,说道:“如果是武事,孩儿听李太师的意见,如果是文事,孩儿听于太傅的意见。”

李治凝视着李弘,暗暗感叹:“这孩子果然聪慧极了,小小年纪,就能如此机灵。”

李弘见他不开口,不安道:“父亲,孩儿是不是说错了?”

李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弘儿,最近弓箭习练的怎么样了?”

李弘道:“孩儿每天早上,都会练习两刻钟。”

李治道:“两刻钟太少,以后早晚半个时辰,蹴鞠也不能停。”

武媚娘笑道:“陛下,您这是要将弘儿培养成将军吗?”

李治正色道:“历朝多少君王,皆因不注重身体锻炼,早逝而薨,就算不上战场,也须注意身体。弘儿,你记住了吗?”

李弘道:“孩儿记住了。”

待李弘离开后,武媚娘轻轻道:“陛下,现在就让弘儿监国,是不是太早了些?”

李治缓缓道:“朕接下来一段时间,还会颁布很多新政,这些政策能否落实到地方,朕总要确认一下。”

武媚娘目光微闪,笑道:“妾身明白了。”

便在这时,王伏胜走了进来,说兵部尚书萧嗣业求见,正在甘露殿等候。

李治与武媚娘打了个招呼,回到甘露殿,传萧嗣业觐见。

不一会,萧嗣业进入殿内,朝李治拱手道:“臣萧嗣业,拜见陛下。”

李治抬手道:“不必多礼,可是边境又有军情?”

萧嗣业笑道:“陛下,不是边境,而是天竺传来消息。”

李治惊喜道:“天竺?王玄策?”

萧嗣业笑道:“正是王玄策,陛下,王玄策进入天竺境内后,联合天竺几个小国,想要偷袭吐蕃,结果败给钦陵,只好南逃。他如今又联合了天竺南方几个国家,鼓动他们一起对抗吐蕃。”

李治感叹道:“朕就知道他没那么容易死。”

萧嗣业又道:“对了,陛下,王玄策还派人传来一个消息。”

李治道:“什么?”

萧嗣业道:“他说驻守天竺的吐蕃三万军队,有一半悄悄撤出了天竺,可能是回防吐蕃,想应付我大唐。”

王伏胜听到此话后,脑中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

李治却没有多想,道:“以后王玄策传回任何消息,都直接传给安西都护府和松州都督府。”

萧嗣业应诺一声,告退离开。

当天晚上,李治没有去宠幸嫔妃,而是在甘露殿歇息。

王伏胜伺候李治睡下后,径直朝着内领府而去。

行至半路,恰好碰到一名内领府军士,说王及善派人请他过去。

来到内领府外堂,堂内只有王及善一人等候。

王伏胜道:“王将军,我刚得到一个消息,可能与苏毗有关。”

王及善抬手道:“王大监,请稍候片刻,张少监马上过来。”

王伏胜点点头,走到椅子上坐下。

片刻之后,张多海终于过来了。

王及善沉声道:“我请两位过来,是有一件事要告诉两位。”

张多海微笑道:“关于苏毗之事,我也想到一种可能,正想与二位商议。”

王伏胜笑道:“这就巧了,我也刚刚得到一个消息,想告诉二位。”

张多海道:“在下官职最低,就由我先说吧,依我看,苏毗归降,就是禄东赞的阴谋。”

王及善望着他,道:“那请问张少监,娘波金鸟和达波吾与吐蕃已有嫌隙,如何肯以身犯险?”

张多海笑道:“很简单,禄东赞用了某种方法,取得了她们两人的信任。”

“哦,什么方法?”

张多海道伸出一根手指,道:“比如,禄东赞亲自前往苏毗,把自己当做人质。”

王及善听完后,眼中闪过一道亮光,道:“不错,定是如此!”

王伏胜愣道:“王将军,您为何如此肯定?”

张多海也困惑的看向王及善。

这个结论是武媚娘推测出来的,她也只说有可能,并未如此肯定。

王及善微笑道:“因为这和我得到的情报,刚好吻合!逻些城附近的密探,刚刚传来消息,禄东赞对外称病,既不上朝,也不见任何人。”

张多海大喜,道:“他一定是隐藏身份,随悉若去了苏毗,将自己为人质,说服娘波金鸟和达波吾,实施这个诈降计划!”

王及善道:“此人胆色倒不错,只可惜,太小看我们了。”

这个计划风险极大,禄东赞自己留在苏毗,倘若大唐扣住娘波金鸟或者达波吾,两部落的人,绝不会放过他!

张多海笑道:“若是宰了这两个女人,禄东赞肯定也必死无疑!”

王伏胜忽然道:“不,他还留有后手。”

“王大监说的后手是?”王及善疑惑道。

“倘若计划失败,他可以派军队突袭苏毗茹,救自己脱困。”王伏胜回答。

王及善道:“娘波金鸟和达波吾既肯冒险,肯定也防着禄东赞,派人监视逻些城和吐蕃四茹,只要他们敢调兵,肯定会让手下杀了禄东赞。”

张多海道:“对啊,禄东赞应该没那么蠢吧?”

王伏胜缓缓道:“他不仅不蠢,还极为狡猾。别忘了,禄东赞手中还有一支兵马,一支容易被忽视的兵马。”

王及善变色道:“驻守天竺的吐蕃军!”

“不错,兵部尚书萧嗣业向陛下奏报,王玄策传回消息,天竺的吐蕃兵马,有一半已悄悄离开天竺。”

王及善深吸一口气,道:“我明白了,倘若诈降成功,禄东赞便会利用此计,击败我大唐军队。”

“倘若计划失败,他便会利用天竺钦陵的那支军队,突袭苏毗茹,再次征服苏毗茹!”

王伏胜点点头。

苏毗茹两大酋长不在,群龙无首,钦陵若是带兵突袭苏毗茹,绝不会太难!

无论成败,吐蕃都能解决苏毗茹叛乱的危机,这才是禄东赞的手段!

王及善微微一笑,道:“无论如何,既然知道了禄东赞的目的,也可以去面圣了。”

次日一大早,王及善来到甘露殿,将吐蕃诈降的计划告诉了李治。

李治听完后,暗暗点头,这就是手下臣子能干的好处,不必自己事事劳神,他们自己就能看出问题。

“可有应对计划?”他问。

王及善道:“臣以为可以假装同意苏毗诈降,稳住禄东赞,再暗中告诉苏毗部,说吐蕃准备用天竺军队突袭他们。如此一来,他们定会杀了禄东赞。再不济,也会将他关起来。”

李治斟酌片刻,道:“先派人把计划告诉李公,他若也没有异议,就依计行事!”

“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2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