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73章 郑氏做媒

书名: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2

郑贵妃换好衣服后,来到正殿,却已经看不到李治的人影了。

一名宫人低声道:“娘子,刚才有户部官员求见,圣人去处理政务去了,还说给您留了一件礼物。”

“礼物?”

郑贵妃微微一愣,目光转向李治刚才坐过的桌案,只见案上摆放着一支圆头朱木笔。

郑贵妃走过去拿在手中,才瞧出这是一支装饰笔,上面刻着两个“四四方方”的小字,文昌。

“这是文昌笔?”郑贵妃讶道。

那宫人笑道:“正是呢,张大监说了,这是梓潼郡刺史进贡的文昌笔,由七曲山祠祝和十多名法师一起开光,福泽深厚,圣人赐给您,当做小郎君的庆贺之礼。”

唐朝主文运的福星有文曲星和文昌星,又有文昌帝君梓潼神为文曲星化身的说法。

文昌笔便代表着受文昌帝君祝福,有文运亨通之寓意。

郑贵妃道:“小郎君庆贺?”

另一名内侍笑道:“圣人刚才说了,鸣玉小郎君科举高中啦!”

郑贵妃大喜,将文昌笔紧紧握在手中,朝着虚空中的文昌帝君祷告着。

祷告完毕,她吩咐了几名宫人,让她们将文昌笔好好装饰一番,系上带子,好挂在身上。

随即她伸开双手,吩咐道:“沐浴。”

刚才她跳舞出了身汗,若不是怕李治久等,就要立刻沐浴的,如今皇帝既然离开,她自然要清洗一番。

几名宫人上前伺候她脱衣服,又有人去采摘园子里刚开的各种花瓣。

正当郑贵妃在一个大的雕花浴盆里洗浴时,宫人来报,说她祖母和母亲都进了宫,正在长乐门外等候。

郑贵妃心知两位长辈是为郑鸣玉而来。

因二人并无诰命在身,郑贵妃命贴身的掌宫女官前往立政殿,向皇后请一道入宫门禁,然后再去领人过来。

郑贵妃知道两人过来还要一会时间,又洗浴片刻,才起身擦拭身体。

郑贵妃换好衣服后,来到寝殿,命人在香炉中点上“茵墀香”,又让人将最新上贡的春茶饼备好。

又过了半个时辰,卢老夫人和王氏都穿着得体的盛装,一起来到薰风殿,向郑贵妃见礼。

郑贵妃抬手道:“免礼。”屏退了所有下人,又让人关好门,向两位长辈行了晚辈礼。

两人赶忙上去拉住她手,不让她屈身。

卢老夫人笑呵呵的道:“莺儿,鸣玉的事你可知道了?”

郑贵妃微笑道:“知道了,陛下还给我送了一份贺礼。”

拿起桌上装饰好的文昌笔,道:“这是梓潼刺史上供的文昌笔,由祠祝和法师们开光过,拿去给鸣玉带着吧,让他注意些,此物蕴着福分,莫要弄丢了。”

卢老夫人伸双手,小心翼翼的接过,郑重的道:“如此宝贝,就算他自个弄丢了,这宝贝也不能丢。”

王氏笑道:“圣人真是有心,竟然连鸣玉这么点小事都记着呢。”

此话言外之意,自然是郑贵妃在宫中颇为受宠了。

郑贵妃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皇帝最宠爱的还是皇后,自己是比不过的,这些话也没必要告诉家人。

“鸣玉既然中榜,他与卢氏的婚事,还要有劳老祖母挂心了。”

王夫人听到此话,脸色微微有些不自然。这桩婚事并未遂她的心意,同时也让她在府中的地位,降低了一些。

卢老夫人笑眯眯的道:“殿下放心,此事老身一定办的妥当。”

郑贵妃拍了拍手,命宫人们进来,为两人看茶。

茶毕,卢老夫人笑道:“这次鸣玉能中榜,多亏了那位高校书,若不是他整晚整晚的教鸣玉,也未必能挂榜。”

王夫人忙道:“说的正是呢,鸣玉不喜欢家里请的那些先生,就爱听高先生讲经史。”

郑贵妃轻叹道:“那高校书可是陛下身边的御用文人,竟肯如此费心帮鸣玉,咱们可得好好回报人家。”

卢老夫人笑道:“听婉君那孩子说,高校书似乎也有中意人,只是一直未提亲。”

郑贵妃诧异道:“婉君怎会知道这种事?”

卢老夫人道:“是听照邻说的。”

郑贵妃点点头,道:“不知高校书看中哪家的大家闺秀,咱们可能帮衬一二?”

卢老夫人笑道:“就是杜氏那位小县君,城阳公主的女儿。”

郑贵妃讶道:“杜蓉那孩子?”

卢老夫人笑道:“可不是吗?”

王夫人忽然道:“听说高校书与杜氏有些恩怨,怎会看上杜氏女,也不知照邻说的是不是真的。”

卢老夫人看了她一眼,道:“照邻与高校书一起在弘文馆当值,怎会说错呢?”

王夫人低着头,道:“那也是。”

郑贵妃想了想,道:“如果真是如此,他两人的姻缘,只怕还要有些波折。这事我们可以从中穿针引线,也算回报高校书的人情。”

王夫人微笑道:“那我回去后,就去杜府拜访,帮高校书做个媒人。”

祖母孙三女又说了一阵闲话,到了未时左右,卢老夫人和王氏一起告退离开。

王夫人回家之后,命人备好一份厚礼,立刻就要前往杜府。

不过转念一想,杜氏的老宅早已被江南陆氏给买下,如今也不知搬到了何处。

只好先派人去打听一番。

到了酉时后,才打听清楚,原来杜氏搬到了城南大业坊。

此时临近宵禁,王氏只好等明日再去拜访。

大业坊内,东街一间二进小院,只听一阵“噼里啪啦”声,却是杜复正在大厅砸东西。

里屋内,杜充的夫人韦氏,正抱着杜蓉,轻轻安慰道:“别怕,别怕。”

话音刚落,便听到外面传来杜复的怒吼声:“一定是有人害我,一定是有人害我!”

“啪!”又有一件陶瓷被砸了。

杜复其实科举考中了,然而他却宁愿自己没有中。

这次的科举比以往多了一榜,前两榜的进士可以授予官职,最后一榜的进士,授予文吏。

杜复身为永徽三年的科举状元,这次别说前三甲,竟只考上第三榜的文吏,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极大的羞辱!

忽听“砰”的一声,杜复像一只蛮牛一样推门冲了进来,恶狠狠的望着杜蓉。

韦氏紧紧抱着杜蓉,朝儿子喊道:“你既考上三榜,好好当个吏员,将来也有升品之日,何必在家里发脾气?”

杜复仿佛没听到她的话一样,朝杜蓉怒喊道:“一定是高有道在害我,你为什么要去找他?”

杜蓉争辩道:“我找过他之后,左右邻居都搬走了,明明是高郎君帮了咱们,怎么可能害你!”

杜复怒道:“我不信他会这么好心,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想用这种更狠的方法羞辱我!”

杜蓉顿时呜呜哭了起来。

韦氏泣声道:“蓉儿,你别留在这里了,这孽障已经疯了。你快去找你母亲吧,不用顾念杜氏了,这个家保不住了。”

杜复见两女抱在一起痛哭,怔了怔,忽然清醒了几分,转身离开了屋子。

到了次日,王氏来到杜府,命下人敲门之后,正是杜复开的门。

王氏微笑道:“是杜郎君啊,你母亲在家吗?我想找她说几句话。”

杜复沉着脸,道:“你找母亲何事?”

王氏勉强笑道:“这个嘛……和你堂妹有关,你母亲在家吗?若是不在,我改日再来便是。”

杜复冷冷道:“有话跟我说便是。”

王氏无可奈何,只好说道:“去年的新科状元高郎君,你应该也知道吧,我是想……让你堂妹与他……”

杜复脸色大变,打断道:“高有道休想娶我杜门之女,你给我滚!”

王氏脸色顿时变得非常难看,冷哼道:“这世上还有杜门吗?”转身上了马车。

车夫一声吆喝,驾车离去。

杜复仿佛泄了气的皮球,喘着粗气,慢慢坐在门槛上,以手遮面,低声痛哭着。

便在这时,身前传来一道声音。

“堂堂大健儿,在这哭什么?”

杜复猛地抬起头,只见身前站着一人,赫然是高有道。

杜复大怒,道:“你还敢来见我?”

高有道冷冷道:“你有什么资格,让我不敢见你?”

杜复更加愤怒,一拳朝高有道打了过去,高有道侧身躲过,反手一拳,打中杜复胸口。

杜复捂着胸口,跪在了地上。

高有道冷哼道:“这是报你们杜门当年毁我右手之仇。”

杜复猛抬起头,怒声道:“你要报仇,断我一手都可以,为何要用这种卑鄙手段?”

高有道道:“什么卑鄙手段?”

杜复厉声道:“你故意找人,将我划到三榜,借此羞辱我,难道不是吗?”

高有道俯视着他,沉默良久,道:“你若真的怀疑,为何不去大理寺、御史台举报?”

“我……”

“你害怕?还是你知道根本没有人害你,这就是你真实的水平,你只是不愿承认罢了。”

杜复仿佛受到重击一般,脸上露出茫然之色,双眼失去了焦虑。

高有道缓缓道:“杜如晦。”

杜复猛地惊醒,抬头道:“你说什么?”

高有道缓缓道:“你曾祖父杜如晦,年轻时比你更有才学,却因受人排挤,当了十几年县尉,你可知道?”

杜复怔怔不语,他只听说了杜如晦的光辉事迹,名列凌烟阁,受世人尊崇,并不知此事。

高有道接着道:“薛仁贵将军,三十岁时还在农里耕田,如今又怎样?”

杜复咽了一口唾沫。

高有道缓缓道:“鄙人不才,曾受你杜氏打压,自暴自弃三年多,如今又如何?”

杜复全身微微颤抖。

高有道道:“你若是个站不起来的窝囊废,就找个没人的地方,泡在酒缸里醉深梦死,别在长安城丢你曾祖父的脸,拖累你母亲和堂妹!”

说完,转身大步离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5628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