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05章 甘泉宫面圣

书名: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2

武媚娘披着杏黄色的外套,走到一张榻上坐下,早有婢女递过来一个暖炉。

“说吧,这么晚把吾叫醒,是出了什么事吧。”武媚娘捧着暖炉,瞥了一眼侍立一旁的张多海。

张多海忙道:“殿下,一切都在您的掌握之中,那萧氏造反了!”

武媚娘神色不变,淡淡道:“说清楚点,到底怎么回事?”

张多海遂将萧氏几位首脑聚在一起商议谋逆,最后被萧嗣业的亲信将情况告诉萧庶人。

萧庶人从后门离开萧府,前往金吾卫翊府告发了萧氏。

张多海笑吟吟的道:“尉迟恭亲自出动,将萧氏所有人都拿入金吾狱。尉迟恭还连夜去了甘泉宫,再过一会,陛下应该也会知道了。”

武媚娘听完后,却紧蹙眉头,一言不发。

张多海愣道:“殿下,有什么不对吗?”

武媚娘冷哼一声,道:“好一个萧嗣业,竟能用这种法子,扭转危局,吾倒是小看他了。”

张多海心中一凛,道:“殿下,您的意思是……”

武媚娘瞥了他一眼,道:“你还没瞧出来吗?这是萧嗣业的苦肉计,他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张多海愣道:“苦肉计?难道萧氏谋逆之事,只是他们演的一场戏?”

武媚娘手指在手炉上轻轻抚摸着,缓缓道:“萧锐和萧氏那五个族老谋逆应该是真,只不过,萧嗣业应该很早就察觉到了。”

“他故意以身犯险,与他们摊牌,然后表现出宁死不屈的态度,跟他们划清界限。你想想看,陛下若是知道他在萧氏众人谋逆时的态度,还会责罚他吗?”

别说李治,张多海刚听说时,也不由对萧嗣业竖起大拇指,觉得他对大唐忠心耿耿。

“只怕陛下不仅不会惩罚他,还会嘉奖他。”张多海苦笑道。

武媚娘道:“你再想想,他如果提前就猜到萧锐他们谋逆,有的是办法报信,为何非要让那贱人去报信?”

张多海怔了怔,咬牙道:“他这是给萧庶人立功的机会?”

武媚娘冷哼道:“只怕陛下知道后,又会对那贱人生出好感,绝不会再惩罚她。”

“只要萧嗣业和那贱人不受惩罚,萧氏就垮不了,还会因举报有功,获得陛下的赞赏!”

张多海咬牙道:“萧嗣业这老小子,好深的心机!”

武媚娘沉默半晌后,站起身,道:“罢了,这次虽让她侥幸逃过一劫,萧氏在江南的根基可以彻底清除,也不算毫无收获。”

张多海忙道:“您说的是。”

武媚娘对萧嗣业并无恶感,所以才如此轻描淡写的揭过。

如果这次逃过一劫的是萧锐,她肯定还会有后续手段对付。

至于萧淑妃,武媚娘虽然恨她,却不敢明着对付她,以防引起李治不满,只能作罢。

甘泉宫,李治被王伏胜从床上喊醒后,原本还有点迷迷糊糊,当得知尉迟恭连夜从长安赶来,这才惊醒。

李治用热水洗了洗脸,来到外殿坐好,这才摆手道:“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尉迟恭顶着一张大黑脸来到外殿,身后还跟着两名内领卫。

“老臣尉迟恭,拜见陛下。事情紧急,打扰到陛下休息,请陛下降罪。”

李治打量着他表情,沉声道:“尉迟卿这么晚来找朕,可是长安城出事了?”

尉迟恭肃然道:“陛下,有人举报萧氏聚众谋逆,臣带人当场拿获,特来向陛下禀告。”

李治吃了一惊,萧氏竟因为萧恕的案子,行谋逆之事?

“萧嗣业也参与其中了吗?”他问。

尉迟恭道:“萧尚书并未参与,而且就是他派人举报……”将萧氏谋逆的详细情况,仔细向李治说明。

“你是说,是萧淑妃逃出府宅,向金吾卫举报?”李治诧异道。

尉迟恭道:“正是。”

李治默然半晌,缓缓道:“难得他们两个没有与萧锐等人同流合污,既然是萧氏自家人主动告发,那就别一杆子打死,把案子交给大理寺,只收拾那些参与谋逆之人,其他人可不予追究。”

尉迟恭道:“老臣领旨。”

李治微笑道:“老将军辛苦了,今晚就宿在温泉宫,明日一早,再回长安吧?”

“陛下明日不和臣一起回长安吗?”尉迟恭一怔。

李治叹道:“朕最近头疾反复,还是待在这里调养为好。”

尉迟恭忙道:“是臣失言,陛下应以龙体为重。其实萧氏的谋逆计划并不充足,纵无人举报,也可轻易平定。陛下完全不必担心。”

李治微笑道:“有老将军在,朕没什么可担心的。”

尉迟恭笑道:“那老臣不打扰陛下休息了,老臣告退。”

王伏胜送尉迟恭离开后,回到屋内,只见李治坐在榻上,目光闪动,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王伏胜原本有话说,见李治在沉思,也就不敢打扰。

过了好半晌,李治缓缓道:“伏胜,明日派人回长安,告诉高有道他们几个,任何与田制有关的奏章,不必阅览,直接送到温泉宫。”

王伏胜答应一声。

他见李治起身朝寝屋而行,快步跟在后面,低声道:“陛下,萧氏谋逆未免太过突然,您说会不会有蹊跷?”

李治侧头看了他一眼,道:“你怀疑皇后?”

王伏胜低着头,道:“臣并无此意,只是刚才听说时,有种难以置信的感觉。”

李治没有吭声,一路回到寝殿,走到床榻上坐下,才缓缓道:“朕一开始也和你差不多,觉得惊诧。可仔细一想,也就不足为奇了。”

“萧恕的案子如果是真的,几百条人命,朕绝不会轻饶萧氏。他们也清楚这一点,自然孤注一掷。况且萧氏基业在江南,谋逆的顾忌也更少一些。”

王伏胜道:“陛下说的是。”

李治缓缓道:“你怀疑皇后,也不算错,她把这个案子拿出来,就是在逼萧氏谋反。可案子毕竟是真的,所以皇后也不能算错,你明白吗?”

王伏胜忙道:“臣明白,萧氏在江南胡作非为,是他们咎由自取!”

李治缓缓道:“他们造反,朕谋划改田制之事,倒容易了些,现在就看经此一事,群臣态度是否有变了。”

次日清晨,萧氏谋逆之事,便传遍长安城。

要说此事最受震撼之人,还要数李敬业。

一切都因他跟萧恕打了一场架开始,谁能想到,最后竟扯出一个谋逆大案。

于志宁、辛茂将、卢承庆、李义府等人因各种原因,都在关注此案,得知萧氏谋逆后,全都吃了一惊,赶忙派人打听情况。

尉迟恭一早就回到长安,将案子交给了狄仁杰,于是众人纷纷派人去大理寺打探消息。

狄仁杰也没想到萧氏刺杀不成,竟胆大妄为,策划谋逆。

一个侵田杀人案,瞬间变成谋逆大案。

幸好李治给过他密旨,不然他是真不敢查下去了。

卢照邻得知此事后,心中微感不安。

前日他还代表叔父去劝说狄仁杰从轻处置萧恕,若是被有心人弹劾,说他与萧氏谋逆有牵扯,那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这天上午,他批阅诰书时一直心不在焉,两个时辰才批阅了十几份诰书。

幸好高有道和杜易简帮他分担了很多,才没有耽误正事。

临近中午时,一名内侍忽然来到偏殿,朝几人说道:“圣人口谕,任何与田制有关的奏章,不必阅览,直接送到温泉宫。”

五人赶忙起身领旨。

不一会,午时鼓声响起,三人一起出宫,在朱雀门外的横街摊位上用食。

三人坐在一个汤饼铺子里,杜易简一边吃着汤饼,一边说道:“你们有没有发现,陛下最近很关注田制?”

卢照邻叹了口气,道:“前阵子,陛下就提出要更改田制,被叔父他们给劝住了,只怕萧氏谋逆之事,让陛下对兼并田地更为恼怒,又琢磨着改田制了。”

高有道道:“依我之见,田制确实有问题,改了也无妨。”

卢照邻沉声道:“高兄,这种话可不能乱说啊!”

“对啊,高兄,均田制是祖制,不能轻易更改!”杜易简道。

高有道吃了口汤饼,淡淡道:“科举也是祖制,若不是陛下增设殿试,你我焉能入仕?”

卢照邻和杜易简都愣了一下。

高有道接着道:“祖制不能擅改,是为防止出现昏庸君王,毁坏大唐根基。当今圣人英明,每次改制,都是深思熟虑,并非头脑一热做出决定。”

杜易简低声道:“高兄,还是算了吧。这事影响太大,倘若出了差错,你我怎担当的起?”

“况且你我并无上奏议政的权力,还是规规矩矩,做好分内之事吧。”

高有道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

内侍传达皇帝口谕的时候,不仅有高有道五人,还有不少内侍宫人在,况且是当众宣布。

消息很快在朝堂传开,群臣立刻就明白过来,皇帝因萧氏谋逆,再次萌生出修改田制的想法。

这也正常,萧氏谋逆的起因,就是因兼并土地,杀死施家庄数百口人。

皇帝自然认为问题出在田制。

卢承庆等人知道皇帝回长安后,肯定会重提旧事,都琢磨着这次怎么才能劝住皇帝。

然而也有不少大臣开始考虑着,田制是否真有问题,要不然为何会产生如此恶劣的谋逆案呢?

怎么修改田制,才能解除如今田制的弊端,以免出现类似之事,这样的想法,已经出现在不少朝臣脑海中。

也有一部分大臣,单纯是为了迎合皇帝的想法。

既然皇帝想改田制,那就修改好了,自己只要能借此获得皇帝青睐,那就不亏。

不过就算要改,也不是上奏表个态就完事,还需要解决修改田制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短短几日,竟真的出现不少跟修改田制有关的奏章。

高有道等人不敢怠慢,将这些奏章单独列出,全部送到了甘泉宫。

数日之后,狄仁杰终于审清了萧氏谋反之案。

这案子审起来很容易,一来萧氏中人分成两拨,没有参与谋反的毫不留情的供出参与谋反之人,口供非常充足。

二来萧氏几位族老等主犯,表现的意外的配合,口供几乎没有错漏。

三来,原本干扰狄仁杰断案的外部势力,全部收手,没有谁再敢插手到萧氏谋反案之中。

狄仁杰很快将审好的案卷,亲自送到了温泉宫。

当天晚上,皇帝便派人回到长安,传达一道旨意。

明日下午,在两仪殿举行临时朝会,在京官员皆要参加,共议萧氏谋逆之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018s